..续本文上一页圆呢?圆教初住不圆是刚证的,往上面去,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再往上面,初地到七地七个位次,这三十七个位次,都在这个不退的修学过程中,到八地菩萨,才真正圆证三不退,严格说到十地菩萨才彻底不退。这个果报太不可思议了,就是念佛人这一往生,保证圆成佛道,这还是其次,而是这一往生,立刻就跟这一些大菩萨有同样的待遇啊。真是这个,古人说的,观音势至把手平行,文殊普贤并肩而坐,那可不是夸张的。你想一想,我们在这一边,见到观音菩萨只有磕头的份,什么时候你看到菩萨握握手啊?在极乐世界这是事实。看到普贤菩萨,你不可以说,菩萨坐在上面你也上去坐坐,这成何体统呢?到极乐世界,这也是事实。所以无量寿经后面说,如果有人依照这一部经修学,佛说了,行超普贤登彼岸。那么现前呢,真正念佛人这样去做,不但保证将来不退,只要自己现前信念不退,现在就感得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这是佛在观无量寿上说的。就是一个念佛人,若念佛者,当知是人,这是人中芬陀利花,芬陀利花就是白莲花,人中最好的人,真正念佛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这是一个真正念佛人现前的待遇啊,我们都忽略了,都忘记了,要知道我们真肯念佛,我们的便宜可真是占大了,将来往生,有这样好的待遇现前,诸佛护念,诸大菩萨保佑,这都是经文上为我们说明的。不得是愿,不取正觉,这是保证,只要闻名发心,一心专念,必然感得临命终时,佛来接引,自在往生。
好,我们接着看下面这一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第二十一悔过得生愿。这一愿前一半段愿文是总结前面的三愿,就是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系念就是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就再一次保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肯定往生。那么重点在下面,假如一个众生造了恶业,若有宿恶,就是以前造了恶业,很严重的恶业,或者过去,或者今生,那怎么办呢?能不能往生呢?下面说了,闻我名字,即自悔过,听闻弥陀名号,净土法门,能够悔过自新,为道作善,断恶修善,便持经戒,听闻经中的教诲,依教奉行,那么发愿求生净土,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也肯定随佛往生不退转。这一愿呢,实际上就是净土法门说的带业往生,所以有恶业不怕,但可不要听成有恶业不怕,所以可以多造恶业,这样听就错了,以前造了恶业不怕,要忏悔,从今而后不要再造了,改过自新,断恶向善,能够发愿念佛求生净土,同样可以往生。所以这个法门真的叫广大无边,那么这一愿的精神,实际上是从前面一愿引伸出来的,也就是说,不管什么人,从现在开始,只要肯发菩提心老实念佛,通通往生,就是这个概念。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看愿文,我作佛时,国无妇女。好,我们一愿一愿来学习,这一句是第二十二,国无女人愿。极乐世界没有女众,再看下面这一段愿文,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这是第二十三,厌女转男愿。哎呀,这个女菩萨不要有意见,为什么不说极乐世界没有男众,反而说没女人呢?不要有意见,不是说极乐世界不可以有女人往生,而是到了极乐世界之后,看不到女人,有人说了,是不是对女众有歧视?不是的,读佛经我们知道,经上说,众生的男女相啊是各自不同的业因成就的,一般来说女身是堕落,经上说,女身要转男身,不晓得要修多少世,不过现在有个很快的方法,借助科技的便利,现在有人真的这样做的,但是业障依然在。这个男女实际上真正的用意是说什么,女人,经上常说的,过失是因为一般女众心量狭隘,假如男众心量也狭隘,那就是男人当中的女人,如果女人心量很大,就是女人当中的男人。的确,古人是这么说的,女中豪杰,没说男中女人的,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要体会精神。那么女众念佛呢?临命终时,自然而然转女身为男身,实际上这个男身呢只是个代表,每一个往生的人,都与阿弥陀佛一样,具足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那是平等相,加上男女多余了,这才是真实义,平等相是真的,显示出极乐世界真平等。下面第二十四愿,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四,莲华化生愿。每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莲花化生,经上说,十方世界有一个众生念佛,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就生一朵七宝莲花,所以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的莲花怎么样。假如这个人,就是种莲花的这个人,念佛很精进,修学很认真,那个莲花长得很茂盛,莲花光色很好,如果念佛人懈怠了,退转了,乃至不念了,莲花就枯萎甚至于完全死掉。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的莲花有没有死掉,没死掉,长得怎么样,说老实话,我们什么都带不走,将来要比的话,跟人比一比谁的莲花大,谁的莲花光色鲜艳,这才是真实的,我们要把精力用在这些地方,将来佛来接引的时候,我们看了阿弥陀佛接引相,手上捧着一朵莲花,那朵莲花就是念佛人的,上面写着念佛人的名字,人人往生,不会错的,你不要想那么多莲花会不会搞错,不会的。所以将来佛来的时候拿的莲花小了,你可不要嫌弃,那是自己没好好念佛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到我们在极乐世界的莲花,应该现在就抓紧念佛,为我们的莲花灌溉,把最好的营养提供给极乐世界的七宝莲花,那么莲花化生自然而然就没有亲情的牵挂,不象在这个世间,这个家亲眷属的亲情啊,也的确不容易搞清楚。真正修行,如果不能摆平,也的确很麻烦,所以极乐世界往生的每个人呢,莲花为父母,这个出来看看,大家都是一样的,你不用看到人叫爸爸妈妈,叫兄弟姐妹,没有,大家都平等,所以自然而然没有亲情的牵挂,心地清静,一尘不染,对道业成就有决定的帮助。那么在我们现前,这个几愿合在一起都是讲往生的事情,我们保证在这一生中如果想往生的话,头一个要生起坚定的信心,要发出恳切的大愿,合起来,就是真信切愿合起来。藕益大师说,这就是菩提心,在现实生活中把菩提心充分去发挥,为我们的往生,不断累集资粮,然后,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保证在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莲花化生。
好,恭请诸位将来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大大的莲花,每一个人看到,都能够皆大欢喜。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一愿。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
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七日
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阿弥陀佛!
请掀开经本第33页,从第二行看起: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这是第二十五天人礼敬愿。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这是第二十六闻名得福愿。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这一段总共具足这三愿,前面我们学习过十念必生、闻名发心、临终接引、莲花化生的大愿,这都是说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果报,而这一段所讲的三愿,虽然都是闻名,所以愿文一开端说十方众生,闻我名字,可不同的是这个几愿所讲的是闻名,而没有在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的果报,就是这一生念佛没去得了,有人担心了,那佛会不会白念,放心吧,不会的。不管我们怎么念,且不论能否往生,佛是不会白念的,哪怕发脾气的时候念阿弥陀佛也不会白念,只不过能不能往生就不知道了。那么对一般念佛人来说,象我们平常看到念佛同修也知道要念佛,很多老人家也很认真在念佛,问他干什么呢?存钱,将来死了做鬼啊钱多,的确是这样,我以前在江苏江南一带,很盛行经忏佛事,几乎成了一种风气,很多老人家也常常念佛,边念佛边折元宝,折得越大越好,折完了封一个口袋装起来,上面写XX人存的钱,然后盖上大印,念半天的阿弥陀佛,好像阿弥陀佛是给他看钱的,他也念佛,可是这样念佛是不会往生的。还有一种情况,念佛人对这个世间舍不得、放不下,牵肠挂肚的东西很多,虽然口上喊着我也很想去极乐世界,可是去不了,这话是广钦老和尚说的,老和尚说得好,他说念佛人如果还牵挂这个世间一根草,新加坡的草比较值钱一点,哪怕只有一分一毫的牵挂,临命终时就会造成障碍去不了。不过不用担心,来生接着再念,说老实话,我们差不多就是过去牵挂不晓得哪一根草,这一生才接着在继续念,还有一些呢,他发心念佛就不是为了求生净土,而是希求人天福报。总而言之,凡是不能与前面的几愿完全相应的念佛人,这一生念佛无法往生,可是这个佛是不会白念的,所以这个几愿,就是说念佛没有往生能得到什么样的殊胜利益。所以念佛,怎么算都划算,想往生就往生,不想往生可以存钱,不想存钱可以求人天福报,所以念佛总是…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