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善导大师语录

  《善导大师语录》

  作 者:慧净法师

  编 辑:净土宗编辑部

  出版者: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简介:

   「善导大师语录」,由净土宗善导流导师慧净法师辑录自大师《五部九卷》(善导大师全集,简称「善全」),总含约百余则法语,及百余则偈语,大分三篇:「本愿篇」、「法语篇」、「偈语篇」。此「语录」具有以下两大特色:

   一、收录法语,简明扼要。收录善导大师最要、简明、典型的法语,便于读者迅速把握善导大师思想精髓。

   二、编排组织,浑然一体。巧妙显示「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之净土宗根本宗义。 (节录自净宗法师〈代序〉)

  

善导大师语录

  目录

  一、本愿篇--本愿释(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

  (一)对文增减 五则

  (二)总显其义 十一则

  二、法语篇

  (一)净宗大纲 四五则

  (二)要义集粹 五五则

  三、偈语篇

  (一)念佛胜易 二三则

  (二)极乐超胜 四七则

  (三)慈悲劝诫 五三则

  四、就行立信文

  五、二河白道文

  

  

  一、本愿篇--本愿释

  (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

  

《无量寿经》「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一)对文增减

  

1.《观经疏》〈玄义分〉(《善导大师全集》第51页):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2.《观经疏》〈玄义分〉(《善导大师全集》第31页):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3.《观经疏》〈玄义分〉(《善导大师全集》第51页):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4.《观念法门》(《善导大师全集》第354页):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5.《往生礼赞》(《善导大师全集》第539页):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二)总显其义

  

1.《观经疏》「六字释」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50页):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2.《观经疏》「唯明专念」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06页):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3.《观经疏》「弘愿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2页):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4.《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17页):

  

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5.《往生礼赞》「光号摄化」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479页):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6.《观经疏》「二种深信」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44页):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7.《观经疏》「正定业」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51页):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

  顺彼佛愿故。

  

8.《观念法门》「造罪回心」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60页):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9.《观经疏》「不问罪福」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50页):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10.《往生礼赞》「念佛必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540页):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11.《观经疏》「念佛延促」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63页):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二、法语篇

  

(一)净宗大纲

  

1.《观经疏》「依教开宗」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0页):

  

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

  

2.《观经疏》「要弘二门判」(依宗判教)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2页):

  

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

  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3.《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17页):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4.《观经疏》「一一愿言」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51页):

  

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

  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

  

5.《观经疏》「凡夫入报」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55页):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6.《观念法门》「皆乘佛力」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54页):

  

若有众生,得生西方无量寿佛国者,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

  

7.《观经疏》「溺水偏救」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8页):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8.《法事赞》「逆谤得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83页):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9.《观念法门》「凡夫得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57页):

  

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10.《法事赞》「善恶皆生」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83页):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11.《观念法门》「何况圣人」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60页):

  

一切罪恶凡夫,尚蒙罪灭,证摄得生;

  何况圣人愿生,而不得去也。

  

12.《法事赞》「凡圣齐同」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376页):

  

他方凡圣,乘愿往来;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13.《观经疏》「三定死」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255页):

  

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

  我…

《善导大师语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