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彈撥樂器,而佛陀則以神變將院落邊緣之圍牆變幻成一百由旬長之藍寶石牆面,牆頭則純以水晶製成。月喜等衆人獻上種種飲食、布匹,以日、月爲主之諸天子也極具威嚴地遍布現場。待供養圓滿後,月喜在如來前發願道:“我實爲一切衆生而行供養,以此善根,願所有衆生都能獲無上菩提果位。”
佛陀此刻颔首微笑,日、月等天子將院落最邊沿之地都照耀得明晃赫然。月喜此時又祈請道:“凡接觸如來光芒之衆生,對如來皆已生起永不退轉之信心,祈請如來能令衆生善根成熟。另外我還想再問,如來又以何因緣而微笑?”無憂如來就告訴他說:“婆羅門,佛光周遍照耀,所有接觸之衆生于無上菩提道中皆不會退轉。他們會于清淨刹土中成佛,成佛利衆後則會示現涅槃。此等人衆現均已種下菩提種子。”言畢,如來便率眷屬起身回返。
月喜婆羅門爲衆生能得如來授記,即如是于七日中恭敬供養如來。雖自己未得授記,但他並不灰心頹喪,亦從未生起過諸如“我得不到無上菩提果位”之類念頭。
又釋迦牟尼佛轉生爲童行菩薩時,正值如來正等覺大蘊如來出世傳授菩提道法門。他即對如來及其聲聞僧衆于九十六俱胝時日中供養、承侍,並爲得無上菩提而發願,不過他同樣未得如來授記。
當寶支如來出世時,當時有一轉輪王名爲美現,釋迦牟尼佛彼時即轉生爲一智賢商主。如來爲衆生宣說大乘道法門,智賢則于一千年中以種種資具供養如來及其眷屬,並爲獲無上菩提而發願。他也同樣未得寶支如來授記,及至燃燈佛出世時才得授記。
又無數不可思議劫前,精進無量如來出世傳法,釋迦牟尼佛當時轉生爲一婆羅門女,名爲智慧無量。當如來宣說無量刹土之功德時,智慧無量一直供養並承侍佛陀。她還發願未來要守持如來刹土,並爲此目的回向善根、精進修持。爲獲清淨刹土,她于無數俱胝時間中供養、承侍如來,並終在廣大清淨之如來刹土中示現成佛。
釋迦牟尼佛現今于十方不同世界之刹土中,擁有種種名號、顯現各種智慧,分別以不空成就如來等不同名號住持不可思議之無數如來刹土。有關此道理之廣大、細微評析,于《寶源經》中有廣述,請參閱。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一馬車具緣商主。如來有次與六萬兩千眷屬同渡恒河,商主不惜花費巨資于恒河上架橋,並製造船只,令如來與眷屬順利渡過。他還以種種飲食供養如來,且使其心滿意足,並爲獲無上菩提而發願。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一國王時,曾于梵天如來與六萬兩千阿羅漢聖者前供養承侍叁月,供養物品包括檀香屋室、鮮花、莊嚴妙香、神馐、安樂資具等。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另一國王時,曾于檀香如來及眷屬前供養香水、寶瓶等物,又以祈請承侍如來沐浴以爲供養。
又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另一國王時,以種種資具于月亮如來前供養承侍叁月。
又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另一國王時,以種種資具于調根如來前供養叁月。
又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另一國王時,以無量供品于寶山如來及其聲聞僧衆前供養五年。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另一國王時,曾于證法如來前以擊钹等妙音及食物進行供養,後又發欲獲無上菩提之願。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爲一婆羅門,他在根幢如來前以偈頌、甘美飲食作爲供養,並發願得無上菩提。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一國王時,于安樂如來前供養食物、布匹等物,後又建成高寬各一由旬、一聞距(俱盧舍)之遺塔。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另一國王時,以各種資具供養富樓那如來與眷屬叁月。
又釋迦牟尼佛轉生爲聞性施主時,于不住行如來前供養資具,並獲不住法門,又發願得無上菩提。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婆羅門根施時,于一萬年中以種種資具供養除苦如來。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爲一國王吉祥藏,他將自己美麗、善妙之女兒供養與一位苦行婆羅門。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悅意比丘時,于一大劫中供養畏宣師等兩千萬如來,以種種供養使其皆心生歡喜。
《毗奈耶本事經》第一回、《賢愚經》、《富樓那請問經》、《一百本生傳》等經論中,再加各種契經,都對釋迦牟尼佛因地時供養之舉多有描述。《呵斥破戒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名字皆爲自乳之轉輪王次數,達十二俱胝之多;轉生爲名叫大天之國王次數,亦達四俱胝之數。同樣,轉生爲名爲梵天熾燃、甘蔗枝、衆人敬、美色等姓名之轉輪王,次數亦非常衆多。無論姓甚名誰,他們全在如來前殷勤供養。
當釋迦牟尼佛久遠之前住于有緣地時,曾于無量劫中供養無量如來,但均未獲如來授記。《廣智經》中有雲:“過去世時,我曾爲喜色法之意樂根基衆人舍棄無數美女;在喜音聲之衆人前,則以種種妙音于如來佛塔前進行供養,如是做時,從未自我滿足。又于喜味衆人前舍棄衆多甘美之味、喜香衆人前布施種種妙香,均未曾有過自我滿足之感。喜觸之覺受衆人前,乃以各種柔軟所觸以爲供養;喜法衆人前則施與各種心識法,皆不曾自我滿足過。在喜涅槃境界之衆人前,定不損害其意樂……是故諸菩薩應修學種種意樂,並了知一切意樂皆爲滅法。”
最終得菩提授記
此外,《如來法藏經》等經典中又雲:釋迦牟尼佛轉生爲轉輪王等國王時,于名號相同之無數如來前供養並受持佛法。既如此,供養名號不相同之如來數更不待言。也即是說,釋尊因地時轉生爲轉輪王,曾于名號皆爲釋迦牟尼佛之諸佛及其眷屬前供養資具並承侍,且于無上菩提道中修持不斷;又于百千皆名爲燃燈佛之佛陀前、百千皆名爲熾燃佛之佛陀前勤行供養;尚且于六千萬名號皆爲薩拉王如來之佛陀前多次出家;于五百萬皆共名爲聖支佛之如來前,則以轉輪王之身份供養承侍;還于五千萬名皆爲熾燃佛之如來前、九十俱胝皆共名爲郭芝雅那如來之佛陀前、九千俱胝同名爲迦葉佛之佛陀前盡心供養。
當衆多如來皆不出世時,則于九百萬獨覺前,于有生之年全力供養;于五百劫中,又供養成千上萬緣覺;于五百劫中轉生大梵天,後又來到贍部洲轉生爲國王,然後又轉生天王,接著又轉生人間無數世,彼時除緣覺外無有如來出世;十叁劫之後,隱藏如來出世傳法,釋迦牟尼佛再從梵天轉生人間,並成爲善見轉輪王。當時人壽九萬年,他即于有生之年盡心供養如來。
如是過七百無數劫後,他又供養承侍一千名號皆爲瞻結如來之佛陀,然後又相繼供養六萬兩千如來、八萬四千如來、五百如來、六萬兩千如來等佛陀,也均未得授記,因其當時有執著心及我所見之故;見燃燈佛時之所以能得授記,是因他在見到燃燈佛之當下即獲無生法忍。《大解脫經》中雲:“久遠之前于清淨劫時,我于九十二俱胝如來前供養承侍,但始終未得如來授記。若宣說未曾授記我之如來名號,則多生累劫亦難窮盡。過如是無數劫後,不變光如來出世時,我于其前聽聞《大解脫經》,聞已受持,並終獲無生法忍,同時亦得如來授記。”
釋迦牟尼佛于《聖僧伽吒經》中亦雲:“九十九無數劫之前,勝寶如來出世傳法,我于彼時素喜布施,曾于十二俱胝月亮如來前供養種種資具,又相繼于十八俱胝寶賢如來、十八俱胝精部如來、二十俱胝頂髻如來、二十俱胝迦葉如來、十六俱胝無垢光如來、九十五俱胝釋迦牟尼如來前行廣大供養,並精心承侍。接著再于九十俱胝拘留孫佛、十八俱胝迦那迦牟尼佛、十叁俱胝吉祥賢佛前廣行供養,再于二十五俱胝劫勝佛、十二俱胝毗婆屍佛前盡心供養,最終得此聖僧伽吒法門,諸如來均爲我授記。此前因種種因緣,我未得如來授記;聞聽《聖僧伽吒經》後,贍部洲天降七寶雨,我當時即獲菩提授記;再過漫長時日後,我又不得授記。又是一大阿僧祇劫後,燃燈佛出世,我當時轉生爲一婆羅門子,名爲妙雲,彼時我方得授記。當下再憶念自己過去無數劫中所行之六度萬行,竟仿似近在昨日。得授記後,我令很多衆生均趨入正法法門。”
至于釋迦牟尼佛如何于燃燈佛前得授記,則如下文所述:
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時,曆經兩大阿僧祇劫後轉生爲一婆羅門子,名爲智賢童子。當時燃燈佛正受明燈國王迎請,住于燈煌王宮中。明燈國王下屬有一財子國王,于十二年中一直廣行布施,他那時正准備行最後一次廣大布施:財子欲以金杖、金瓶及金盤、四寶臥具、五百銀幣、盛裝美女等五大布施品上供下施。
此時于另外一城市中有兩婆羅門子——智賢、智慧,正于一上師前學習吠陀論典,按當地習俗,弟子應以財物供養報答上師恩德。當兩人正爲供養之事苦思冥想時,忽聽聞財子國王欲行最後一次以五大供品大布施之消息,且國王亦已明確布施對象爲精通吠陀之人。二人不由想到:我們精通吠陀,又廣聞多學,若前去索求,想來也許能滿願。
財子國王此刻也受天人勸請道:“近日有智賢、智慧婆羅門子欲來你處,望你能將五大布施品賜予智賢婆羅門子。如此一來,你十二年中所行之廣大布施定可獲得極大果報。”國王聞言不禁想到:天人都爲二人前來勸請,想必他們定是與衆不同之大尊者。
其後不久,國王即遠遠看到兩位相貌端嚴之婆羅門子向自己王宮走來,這二人後于准備接受供施之婆羅門行列中安坐。財子又暗自思忖起來:天人所謂之智賢婆羅門子可能是兩位中那一人吧。于是他便主動走到兩人面前指著智賢問道:“你是否即是智賢婆羅門子?”“正是我。”智賢回答道。
國王便將智賢安排在整個隊列之首座,並以各種飲食供養衆人,而將五大布施品則悉數贈與智賢。智賢接受了其中金杖等四件,至于美女則未敢納受,他對國王婉拒道:“我乃行持梵淨行者,怎能接受女人爲眷屬。”但那盛裝女人一見相好貌端之智賢,立刻就對他心生愛意。她此時竟主動勸解智賢說:“無論如何,你都應接受我。”智賢則堅持說:“我斷不能接受。”
國王原本就已將此女人列入布施之列,而如今智賢又不肯接受,于是她只得怏怏返回燈煌王宮。回去後,她將自身金飾…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十 淨心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