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五)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各位同修,昨天我們跟大家一起學習了修學信願念佛法門的綱要。那今天,我們就要跟大家講修學這樣一個法門,我們得到什麼利益。得不到利益,我相信大家都不高興到這兒來念佛,修學佛法了。
【第四明力用。】
力用,就是功德,我們得到什麼功德。佛講法,他不是說空話,全部是要爲了利益衆生而講的。
【此經以往生不退爲力用。】
我們修學信願念佛法門,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轉。佛在《彌陀經》中告訴我們大家,“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的意思。我們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哪怕就是帶業往生凡聖同居土的下品下生,也不可能再退轉到娑婆世界來,也不可能再搞六道輪回了。
【往生有四土,各論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也有四土之分,還有九品之分,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我們現在念佛功夫之深淺啊。你念佛功夫的勤惰,念佛功夫的深淺決定你品位的高下。看到寺院裏面打佛七了,都逃回去了,跟大家在一起這樣發心念佛肯定是有差別的。你的煩惱斷得怎麼樣,決定你得生哪一個淨土。往生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每一土當中又分九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這九品就是在于我們現在念佛功夫之深淺。所以你不要覺得“得生與否全在信願”,那我只要信願心具足就好了,因爲你念佛功夫的深淺,那就決定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你煩惱斷得越多,把見思煩惱斷盡了,那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是在凡聖同居土,到方便有余土了。所以我們一聽這個消息太高興了,接下來拼命地念佛。所以我底下要給每個人發一個念佛計數器,你空下來了就把你的身口意叁業跟阿彌陀佛相應,越念越法喜,越念越開心,爲什麼?到了極樂世界你是品位越來越高了,不一樣的。所以學習了這個九品會增加我們大家的信心。你看那些人懈怠了,他看到佛七逃回去了,跟你在這邊發心,肯定是有差別的。
【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叁輩九品;】
我們大家在娑婆世界,你要出離六道輪回,如果不修學這個殊勝的特別法門,而修一般的通途法門,你首先要把八十八使見惑斷盡,才能證得小乘的初果,須陀洹。見惑,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八十八使,對常樂我淨四顛倒想的邪見全部要斷盡,你才能初入聖果。你把見思二惑,思想上的貪嗔癡慢疑斷盡了,那你才能證得小乘的阿羅漢果,入住偏證涅槃,脫離輪回。但是我們大家要知道,你只要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見思惑一點點沒有斷盡,你已經超越了六道輪回,不會退轉了。未斷見思,那就生到凡聖同居土。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跟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有本質的差別。我們有叁惡道,六道輪回,還有嗔心大的阿修羅。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人天道,沒有叁惡道,沒有阿修羅道。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很多都是大菩薩,等覺菩薩,所以我們到了那個地方,你整天都跟一些大菩薩在一起,長期熏修,必然不會退轉。
【若持至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則生方便有余淨土;】
事一心不亂,就是見思惑斷盡。達到了事一心不亂,那我們就生方便有余土。雖然見思惑斷盡了,但是還有塵沙、還有無明,沒有見到佛性,所以說它是方便。塵沙、無明還沒有斷盡,所以還有余,余在那裏還要慢慢地去斷,所以叫方便有余土。我們斷了見思惑,證得了事一心不亂,就生方便有余土。
【若至理一心不亂,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則生實報莊嚴淨土,亦分證常寂光土;】
我們把見思斷了,把塵沙斷了,底下開始斷無明惑了。四十二品無明,斷一品無明,分證一分法身。這個時候我們就在實報莊嚴土。真實見到了佛性,所以叫實報。莊嚴,就是我們自性裏面的清淨莊嚴顯現出來了。破了四十一品無明呢,那就開始分證常寂光淨土。常,就是佛的法身德,法身常住不變。寂,就是佛的解脫德,一切塵惱徹底永寂。光,就是佛的般若德,能夠恒照一切。這叁德都是佛的真性所變現出來的,他的性德所變現出來的。
【若無明斷盡,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也。】
那四十一品無明斷盡了,還有一品金剛無明斷盡了,法身徹底顯現,這個時候就究竟涅槃,證得上上實報莊嚴土,也就是這裏講的究竟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是佛的佛果所安置處,是佛的土(法身是身)。以上就是極樂世界的四土,你要到極樂世界哪一土,哪一品,就在于你當下念佛功夫之深淺,你的煩惱斷了多少。你沒有斷煩惱不要緊,哪怕就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凡聖同居土的,你也會得不退轉。
【不退有四義:一念不退。破無明,顯佛性,徑生實報,分證寂光。二行不退。見思既落,塵沙亦破,生方便土,進趨極果。叁位不退。帶業往生,在同居土,蓮華托質,永離退緣。四畢竟不退。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一經于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食少金剛,決定不消也。】
念不退,就是念頭不退。我們有些同修說,“我的念頭也沒有退。”你的念頭從來就沒有清淨過,怎麼會退呢?!這個念不退,是根本無明破了,我們的本具佛性就顯現出來了,就是性德顯現,這是法身大士啊,直接生實報莊嚴土,同時分證常寂光淨土。所以念不退,是在實報莊嚴土分證常寂光淨土。
行不退,就是見思煩惱要斷盡,塵沙煩惱也要破。這時就不會退轉到小乘,利生之心不改變,要去度化衆生。上求佛道下化衆生,這樣的菩提心,常時發起,趨向解脫菩提。
位不退,在娑婆世界要斷見惑,要斷八十八使見惑。但是,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沒有斷見思惑,只要能夠生到極樂世界的下品下生,就永遠不會退到娑婆世界的六道中來了。那有些人會擔心啊,“我這個帶業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會不會再退下來”。帶業,你這個業因帶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緣分來成就你了,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跟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沒有嫉妒,沒有誹謗,沒有是非。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你就遠離種種的惡緣,業因不會再生根發芽了。所以大家不要擔心。
本來只有叁不退,但是蕅益大師,他爲了特顯這句佛號的殊勝,就講了四不退。不管我們是至誠心或是散亂心去稱這句佛號,或者有心或者無心,理解與不理解這句佛號的意思,就是隨口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已經在我們八識田中種下了種子。雖然我們這一世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無始劫以後,必定成爲得度的因緣。我們昨天不是講過了,《法華經》中“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所以對那些不信佛的人,我們一定要鼓勵他多念佛。爲什麼我們外面要寫一個南無阿彌陀佛,爲什麼要在寺院裏放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就是讓那些不學佛法的人到了寺院裏面來,他也跟在後面念。“阿彌陀佛”,他一念,好了,管他理解不理解,管他有心還是無心,他只要念了這句阿彌陀佛,得度的因緣種下去了,這句佛號就像金剛種子一樣,吃進去了就永遠不會消化,遇到了緣分成熟了他會念佛,會求生極樂世界。蕅益大師還舉了個例子,在古印度有一種鼓,鼓面上塗了很多毒藥,然後敲擊這個鼓的時候,毒藥就散發出去,聞到這個味道的人全部喪命。這是一個比喻啦,比喻你聽了這句佛號以後呢,永遠不會忘記了,記在那兒了,你的因緣成熟了你就會念這句佛號,得解脫。
【複次只帶業生同居淨證位不退者,皆與補處俱,亦皆一生必補佛位。】
我們這些業障凡夫,只要我們信願具足,執持名號,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就不會退轉到娑婆世界來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叁惡道也沒有阿修羅道,只有天道人道,所以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了位不退。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和我們在一起的好多都是補處位的菩薩,等覺菩薩,觀音菩薩,文殊普賢大勢至,這些大菩薩跟我們在一起,對我們是非常有益的。我們自己到了極樂世界,也是一生成就,一生補處,一生必定作佛。
【夫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叁土,一生補佛。是位不退,即已圓證叁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
諸上善人,就是剛才講等覺位置的菩薩,觀音、文殊等清淨大海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我們是帶業往生,其實呢,我們已經橫超了上叁土,就是方便有余、實報莊嚴、常寂光,已經成爲了一生補處佛。不但是位不退,行也不退念也不退了,因爲什麼,你這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就,跟大菩薩所享受的這些待遇是一樣的。我們在娑婆世界想也不敢想,我們修其他一些法門就是證得了明心見性,但是還會退轉的,所以你看這個法門多麼殊勝啊!所以蕅益大師講了,“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你去找找看,把叁藏十二部經典,所有經律論,你翻開來找找看,有沒有找到這麼殊勝的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全收,橫超叁界,橫超四土,圓證叁不退。哪裏有這麼殊勝的法門。所以我們大家都是有大福報的啊,能夠來修持這樣的信願念佛法門,一定要成就,一定要用功,念佛的心不能退。
【較彼頓悟正因,僅爲出塵階漸,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階者,不可同日語矣。宗教之士,如何勿思。】
這是和禅宗做比較了。禅宗的頓悟佛性是正因,見性成佛,他參。但是也只能入名字位,僅爲出塵階漸,如果沒有證得分證位他還會退失。但是我們念佛法門是橫超娑婆叁界,橫超極樂世界淨土,圓證叁不退,不可相提並論。所以我們講,修學這樣一個念…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