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時候,魔王波旬害怕了,因爲佛會度化衆生,那他的魔子魔孫就少了,所以派魔女誘惑釋迦佛,派魔兵魔將來威嚇釋迦佛,但釋迦佛不爲所動,最後都將他們降伏住了。如果一個人發心受比丘戒了,做羯磨的時候,那些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就會輾轉相告,互相贊歎,傳到第六天魔王波旬那,他就會非常害怕,魔子魔孫又少了一個。但是如果我們受了這個戒,你不持戒,還是在搞六道輪回的事情,還是在搞貪嗔癡慢,動不動就發脾氣,這個看不起那個,那個看不起這個,好了,你又變成魔子魔孫了,魔王又高興了。這是比丘的叁種意思。
那什麼叫“大”比丘呢?這些比丘都不是一般的人,也不是小乘果位的僧人,他們是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都是大菩薩示現來協助釋迦牟尼佛一起度化衆生的。所以稱爲大比丘,表贊歎。
【僧者,具雲僧伽,此翻和合衆。同證無爲解脫,名理和。身同住,口無诤,意同悅,見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僧,全稱是僧伽,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和合衆。所以我們講“僧”不是指一個出家人,而是一個團隊,四個人以上才可以稱爲僧團。僧團最大的特點就是和合,如果一個僧團這些出家人不和合,互相排擠,互相诋毀,那就不叫僧團,就不叫僧了。要想佛法興,僧要贊僧啊。不但僧團要和諧,我們這個世間,小到一個人,大到整個世界,都要和諧。如果一個人他的器官不和諧,那身體就要出問題。一個家庭,家庭成員不和諧,哪裏有幸福可言?一個單位勾心鬥角不團結,那還有發展嗎有前途嗎?一個國家不和諧,那這個國家就要分裂了,不會繁榮昌盛。世界不和諧,那是戰火連連,民不聊生啊。我們這個寺院是四衆弟子道場,也要和諧,否則就不清淨了,它就沒有發揮它道場的真正意義,道場是修道的地方啊。那個旅遊的地方叫什麼?遊樂場啊。所以來到寺院,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地方修道。你不和諧,那造業啦,造惡業。到了這樣一個團體裏面,是個和合的地方,你搞是非矛盾,搞個人主義,那是決定不行的。
和合,有理和合與事和合。理和合,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成佛。我們到了這個道場來,就是要求往生。所以我們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明白這個目標,爲了這個目標,你就不會注重當下的這些小問題。別人來講你,忍一下嘛,他成就你的忍辱波羅蜜,是你往生的助緣。始終記著你的目標,就不會計較當下的一些小小的事情啊。所以理上我們目標是一致的,要證無上菩提,要證中道實相。事相上面,我們有六和,是我們四衆弟子共住寺院所必須遵守的。
一、身和同住:我們住在一個道場,必須要保持身業清淨,大家要統一行動,統一來聽經,要隨衆。同時和睦相處,不能發生磨擦,甚至于打架這些行爲決定不能有。
二、口和無诤:口業是最容易犯的了。我們人道的衆生啊,有一個最大的劣根性,總是喜歡嘴巴去說別人,動不動就說別人。學了一點佛法,他把這個佛法當做指責別人的工具,你什麼地方做得不如法,什麼地方違背了戒律。佛法不是用來指責別人的,佛法是學過來對治自己修行的。不要去講別人。守住口業,成佛一半。口業包括很多種,妄語、绮語、兩舌、惡口。一定要讓自己的語業清淨。還有講話不要粗聲粗氣的,要柔和,要讓別人聽了舒服,“這個法師講話挺好的,挺溫和的。”
叁、意和同悅:我們大家在一起,要用真誠心對待別人。每一個人都是發自內心地去對待別人,那我們道場自然和諧了。不要老是去嘲笑別人,譏諷別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那就不對了。
四、見和同解:這個知見啊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我執思想,都有我見。我們在一個道場,知見一定要保持一致。目前,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還有很多的派系,什麼原因呢?我覺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見太多,自己的成見太多。我們統統放下自己的成見,按照佛的聖言量,按照祖師大德的教誨,講法就沒有爭議了。你亂講,或違背聖言量去講,那就麻煩了。所以經過這麼多年,我們彌陀寺的依止,淨土法門就按照五經一論,按照印光大師的思想去做。我相信這個是決定有保障的啊,不會走冤枉路,不會走錯路。
五、戒和同修:佛教四衆弟子,都有自己的戒律。我們每個人都按照我們的戒律去做,那就沒問題了,也就和諧了。我們不但要遵守佛製戒律,同時還要共同遵守寺院的規章製度。
六、利和同均:這是考驗我們的平等心,面對一切供養,要有利和同均的思想。以上是六和的思想,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大家要有所改變。學習之後,真正地能夠明白六和,按照六和去做,那你就得到了利益了。
【千二百五十人者,叁迦葉師資共千人,身子、目連師資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脫,感佛深恩,常隨從也。】
這是介紹佛陀千二百五十常隨弟子的情況。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之後,去度化憍陳如等五比丘。後來他覺得這樣度化不行啊,要去度化一個有名望的人皈依佛門,就會感召更多的人。佛用妙觀察智觀察到迦葉叁兄弟出家得度的因緣成熟了。在古印度有很多外道法門,這叁兄弟是修學事火外道的,很有名氣,其中大迦葉,優樓頻螺迦葉還是頻沙王的國師。佛陀就決定去度化叁迦葉。他首先來到優樓頻螺迦葉的住處木瓜林借宿。對優樓頻螺迦葉來講,佛陀是外道,就不允許他留宿。佛陀說天色已晚了,就指著門口的一個石窟,說我就住在這裏。優樓頻螺迦葉和佛陀講到,石窟裏面有一條毒龍不能住人,會被毒龍吃掉的。佛陀說不要緊,就住下了。優樓頻螺迦葉的弟子不忍佛陀住到石窟裏,優樓頻螺迦葉說他自己要住在裏面,就讓他去吧。到了晚上,毒龍真的出來了,佛陀就用叁昧真火把它降伏住了。第二天,優樓頻螺迦葉和弟子出來看看佛陀有沒有被毒龍吃掉,看到毒龍被佛降伏在腳下都大驚失色。優樓頻螺迦葉見狀,擔心弟子會跟佛陀走,忙說你們不要相信這種小沙門的雕蟲小技,不足爲奇。雖然他嘴上這麼講,心裏面還是對佛陀生起了恭敬心,就把佛陀留下來住在他的木瓜林。佛陀接下來多次顯神通最終把他度化了,優樓頻螺迦葉就帶領他的五百徒衆跟佛出家修行。二迦葉伽耶迦葉,看到大哥跟隨佛陀出家修行,他也率徒衆二百五十人跟隨佛陀出家,並把從前修行的火器扔到河裏。小迦葉那提迦葉有一次在河邊修道,看到了哥哥抛棄的火器漂在河裏,以爲哥哥被人害死了,就去尋找,發現兩位哥哥已經帶領徒衆跟隨佛陀出家修行,于是他也帶著二百五十徒衆出家。這樣叁迦葉的徒衆一共是一千人。
身子,即舍利弗。目連,是目犍連。這倆人都是著名的外道,有徒衆二百人。有一次舍利弗在外面行走看到佛陀的弟子馬勝比丘,很莊嚴,很安詳。他就問馬勝比丘,你是跟誰在學法,學的什麼法?馬勝比丘告訴舍利弗,我是跟在釋迦佛後面學法,我學的法可以用一首偈子概括,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就是一切法,它是隨順因緣而生,隨順因緣而滅。舍利弗聽了這首偈子,當下就證果,隨即率領徒衆皈依佛陀出家了。耶舍長者子也率領五十同學皈依佛陀出家,再加上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個地方零頭省略掉了,就是千二百五十衆,是佛的常隨弟子。以上就是衆成就。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