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七▪P2

  ..续本文上一页。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魔王波旬害怕了,因为佛会度化众生,那他的魔子魔孙就少了,所以派魔女诱惑释迦佛,派魔兵魔将来威吓释迦佛,但释迦佛不为所动,最后都将他们降伏住了。如果一个人发心受比丘戒了,做羯磨的时候,那些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就会辗转相告,互相赞叹,传到第六天魔王波旬那,他就会非常害怕,魔子魔孙又少了一个。但是如果我们受了这个戒,你不持戒,还是在搞六道轮回的事情,还是在搞贪嗔痴慢,动不动就发脾气,这个看不起那个,那个看不起这个,好了,你又变成魔子魔孙了,魔王又高兴了。这是比丘的三种意思。

  那什么叫“大”比丘呢?这些比丘都不是一般的人,也不是小乘果位的僧人,他们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都是大菩萨示现来协助释迦牟尼佛一起度化众生的。所以称为大比丘,表赞叹。

  【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僧,全称是僧伽,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和合众。所以我们讲“僧”不是指一个出家人,而是一个团队,四个人以上才可以称为僧团。僧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合,如果一个僧团这些出家人不和合,互相排挤,互相诋毁,那就不叫僧团,就不叫僧了。要想佛法兴,僧要赞僧啊。不但僧团要和谐,我们这个世间,小到一个人,大到整个世界,都要和谐。如果一个人他的器官不和谐,那身体就要出问题。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不和谐,哪里有幸福可言?一个单位勾心斗角不团结,那还有发展吗有前途吗?一个国家不和谐,那这个国家就要分裂了,不会繁荣昌盛。世界不和谐,那是战火连连,民不聊生啊。我们这个寺院是四众弟子道场,也要和谐,否则就不清净了,它就没有发挥它道场的真正意义,道场是修道的地方啊。那个旅游的地方叫什么?游乐场啊。所以来到寺院,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地方修道。你不和谐,那造业啦,造恶业。到了这样一个团体里面,是个和合的地方,你搞是非矛盾,搞个人主义,那是决定不行的。

  和合,有理和合与事和合。理和合,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成佛。我们到了这个道场来,就是要求往生。所以我们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明白这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你就不会注重当下的这些小问题。别人来讲你,忍一下嘛,他成就你的忍辱波罗蜜,是你往生的助缘。始终记着你的目标,就不会计较当下的一些小小的事情啊。所以理上我们目标是一致的,要证无上菩提,要证中道实相。事相上面,我们有六和,是我们四众弟子共住寺院所必须遵守的。

  一、身和同住:我们住在一个道场,必须要保持身业清净,大家要统一行动,统一来听经,要随众。同时和睦相处,不能发生磨擦,甚至于打架这些行为决定不能有。

  二、口和无诤:口业是最容易犯的了。我们人道的众生啊,有一个最大的劣根性,总是喜欢嘴巴去说别人,动不动就说别人。学了一点佛法,他把这个佛法当做指责别人的工具,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如法,什么地方违背了戒律。佛法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佛法是学过来对治自己修行的。不要去讲别人。守住口业,成佛一半。口业包括很多种,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一定要让自己的语业清净。还有讲话不要粗声粗气的,要柔和,要让别人听了舒服,“这个法师讲话挺好的,挺温和的。”

  三、意和同悦:我们大家在一起,要用真诚心对待别人。每一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去对待别人,那我们道场自然和谐了。不要老是去嘲笑别人,讥讽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就不对了。

  四、见和同解:这个知见啊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我执思想,都有我见。我们在一个道场,知见一定要保持一致。目前,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还有很多的派系,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见太多,自己的成见太多。我们统统放下自己的成见,按照佛的圣言量,按照祖师大德的教诲,讲法就没有争议了。你乱讲,或违背圣言量去讲,那就麻烦了。所以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弥陀寺的依止,净土法门就按照五经一论,按照印光大师的思想去做。我相信这个是决定有保障的啊,不会走冤枉路,不会走错路。

  五、戒和同修:佛教四众弟子,都有自己的戒律。我们每个人都按照我们的戒律去做,那就没问题了,也就和谐了。我们不但要遵守佛制戒律,同时还要共同遵守寺院的规章制度。

  六、利和同均:这是考验我们的平等心,面对一切供养,要有利和同均的思想。以上是六和的思想,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大家要有所改变。学习之后,真正地能够明白六和,按照六和去做,那你就得到了利益了。 

  【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师资共千人,身子、目连师资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脱,感佛深恩,常随从也。】

  这是介绍佛陀千二百五十常随弟子的情况。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之后,去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后来他觉得这样度化不行啊,要去度化一个有名望的人皈依佛门,就会感召更多的人。佛用妙观察智观察到迦叶三兄弟出家得度的因缘成熟了。在古印度有很多外道法门,这三兄弟是修学事火外道的,很有名气,其中大迦叶,优楼频螺迦叶还是频沙王的国师。佛陀就决定去度化三迦叶。他首先来到优楼频螺迦叶的住处木瓜林借宿。对优楼频螺迦叶来讲,佛陀是外道,就不允许他留宿。佛陀说天色已晚了,就指着门口的一个石窟,说我就住在这里。优楼频螺迦叶和佛陀讲到,石窟里面有一条毒龙不能住人,会被毒龙吃掉的。佛陀说不要紧,就住下了。优楼频螺迦叶的弟子不忍佛陀住到石窟里,优楼频螺迦叶说他自己要住在里面,就让他去吧。到了晚上,毒龙真的出来了,佛陀就用三昧真火把它降伏住了。第二天,优楼频螺迦叶和弟子出来看看佛陀有没有被毒龙吃掉,看到毒龙被佛降伏在脚下都大惊失色。优楼频螺迦叶见状,担心弟子会跟佛陀走,忙说你们不要相信这种小沙门的雕虫小技,不足为奇。虽然他嘴上这么讲,心里面还是对佛陀生起了恭敬心,就把佛陀留下来住在他的木瓜林。佛陀接下来多次显神通最终把他度化了,优楼频螺迦叶就带领他的五百徒众跟佛出家修行。二迦叶伽耶迦叶,看到大哥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他也率徒众二百五十人跟随佛陀出家,并把从前修行的火器扔到河里。小迦叶那提迦叶有一次在河边修道,看到了哥哥抛弃的火器漂在河里,以为哥哥被人害死了,就去寻找,发现两位哥哥已经带领徒众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于是他也带着二百五十徒众出家。这样三迦叶的徒众一共是一千人。

  身子,即舍利弗。目连,是目犍连。这俩人都是著名的外道,有徒众二百人。有一次舍利弗在外面行走看到佛陀的弟子马胜比丘,很庄严,很安详。他就问马胜比丘,你是跟谁在学法,学的什么法?马胜比丘告诉舍利弗,我是跟在释迦佛后面学法,我学的法可以用一首偈子概括,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就是一切法,它是随顺因缘而生,随顺因缘而灭。舍利弗听了这首偈子,当下就证果,随即率领徒众皈依佛陀出家了。耶舍长者子也率领五十同学皈依佛陀出家,再加上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个地方零头省略掉了,就是千二百五十众,是佛的常随弟子。以上就是众成就。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