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七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各位同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要解》。底下跟大家介绍的是来听这部《弥陀经》的大众,就是六成就当中的众成就。

  【(丙)二引大众同闻三: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声闻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菩萨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随故,表中道义故。天人列后者,世间相故,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

  从这部经的听众所排列的顺序,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等觉菩萨位置的文殊菩萨、阿逸多菩萨(弥勒菩萨)怎么会排在声闻众的后面呢?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世相故。声闻众显出家相,剔除须发,著染色衣,出家为僧。比丘在佛的七众弟子当中,是排在首要位置的。“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所以对出家人出家的功德,我们要赞叹,是一切世间功德所不能比的,出家人出世的地位也不是一般世俗地位所能相提并论的。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有“沙门不敬王者”之说,就是出家的沙门不需要向王侯将相去顶礼。但反过来,王侯将相要向出家人顶礼,什么原因呢?出家人是方外之人,不受这个世俗的礼仪去压束。僧人应该接受世间人的顶礼供养,当然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出家比丘。现在末法时期,有一些迷惑颠倒不了解佛法的,为了得到一些利益,向居士去谄曲,低头哈腰,这都是不如法的。而且我们现在的居士也喜欢出家人来尊敬他、恭敬他,这都是违背佛法的。真正地,出家人有他的清高,一定要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好;在家居士一定要恭敬三宝。

  第二、常随从故。这些千二百五十声闻众,他们长期跟随释迦佛后面。有这么多人跟在佛陀后面听法,让大众生起听法的信心。

  第三、佛法赖僧传故。佛在世的时候,佛本身就代表了佛法僧三宝。佛自身是佛宝,讲的法是法宝,他示现的出家比丘相,就是僧宝。佛灭度后,常住三宝就变成了佛像、经典、与出家僧人。如果没有出家僧人,那佛宝跟法宝只能变成工艺品,摆在家里面装饰,法宝就成为一门学问,没有人对它生起信心了。所以佛法的传承要靠僧宝,如果没有出家人的弘扬,佛法就没有办法延续下去了。现在一些居士看到僧团当中有点不如法的现象,会对僧团失去信心。有不如法,但是也有很多如法的。你不要去看那些不如法的,佛在世的时候也有不如法的。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你自己如法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对一切出家僧人,哪怕就是违背戒律的,在家居士都要至诚恭敬。当然我们出家人,也要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好,出家人的职责是什么?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弘扬佛法是我们的家务事情,利益众生是我们的事业。不要出家以后,剃了个光头,整天还妄想纷飞。光头俗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这个没意思了,出家没有意义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思考,为什么要出家?把这个问题要好好思考一下,出家了就要做一个如理如法的僧人,戒嗔戒躁,断除一切世俗的妄想,把心安在道上,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出家之后还是心系世俗,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出家了心不出家,那不是真正出家的意义了。有些人问我,如何能使道场兴旺?这个问题我也在反复地思维,我总结了一下,“四个持”通俗易懂:一诸佛菩萨要加持,二政府要支持,三僧人要住持,四居士要护持。在这四个持当中,僧人如理如法住持好道场,最重要。你把道场住持好了,佛菩萨会来加持你,党和政府会来支持你,居士也会来护持这个道场。

  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烦恼断了他就成佛了,弥勒菩萨是候补佛啊,“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他为什么要站在声闻众(就是罗汉)的后面呢?我们再看大菩萨居中的原因。

  第一、相不定故。菩萨一般都是示现在家相,我们看四大名山这四位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只有地藏王菩萨显的出家相,其他都是在家相。所以在家居士,不管你学识有多高,你都不能站在出家人的前面。有些居士觉得自己学佛很多年,会唱几个赞子,读诵了很多经,就瞧不起那些刚刚出家的沙弥、沙弥尼,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出是不对的了。我们去看看《法苑珠林》,末法时期的五种乱相在里面讲得非常清晰:末法时期,白衣诈言,我解大乘,当居上首,出家人无识了,当处下座,这就是末法的表现。所以我们哪怕肚子里面学的东西再多,真正有心修行的人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二、不常随故。这些等觉菩萨,有大慈悲心,不忍众生在六道中受苦,要去度众生。他也有能力去度众生,因为已经是断无明烦恼的法身大士。所以为度生故,不能常随佛陀身边。

  第三、表中道义故。菩萨有智慧,不住生死。因为他有大智慧,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在这个世俗当中而不会被世俗所污染。菩萨也不住涅槃,因为有慈悲心。不忍众生受苦,所以要去度众生。不落有,也不落空,就是中道。居中表中道义。

  天人列后的原因如下。

  第一、世间相故。这些天人当中,虽然有些是二十八天的天主,忉利天、须焰摩天等等天的天主,就像玉皇大帝。有些是人道的众生,福报、智慧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烦恼没有断的凡夫,虽然在天道,或在人道大富大贵,但是还要六道轮回。所以排于最后。

  第二、凡圣品杂故。这些天人当中,有凡夫,也有许多是大菩萨示现,品类繁多。比如前面讲的须达多长者、祇陀太子,这些都是大菩萨示现。如果没有大菩萨示现,须达多长者能把那么多黄金拿出来铺地吗。这个世界,我估计一般的人是舍不得啊。

  第三、外护职故。天人是佛陀度化的对像,但他们同时又是佛教的大护法,属于外护。我们比丘是内护,住持佛法。我们讲佛教的出家众与在家众,如鸟双翼,缺一不可。内护跟外护结合在一起,佛教才能兴旺发达。

  【(丁)初声闻众又三:初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戊)今初。】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语,含三义:一、乞士,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二、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三、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

  大比丘,就是受过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的出家众。我们赞叹出家的功德,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呢?不是说简单地剃个头,穿件僧服,这就是出家人。真正的出家有三层意思:第一、出世俗之家。好多人觉得出家人无情无义,父母亲把你养这么大,还没有尽孝道就去出家了,没有帮助家里传宗接后代。其实不然,出家是出小家为大家,把对父母亲的这种自私的爱,来对待一切众生。所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世世轮回当中,他宿世说不定就是你的父母啊。所以要把一切众生都视为你的父母,不但是人道的,六道当中都有可能成为你的父母。第二、出三界之家。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净土法门是横超三界,通途法门竖出三界。我们出家人一定要出三界这个家,就是要出六道轮回。第三、出烦恼之家。修学佛法就是要断烦恼。我们的佛性为什么不能彰显出来呢,就是因为有种种的烦恼。(1)见思烦恼——凡夫执著的错误见解、错误的思想,觉得世间常乐我净的四颠倒想。(2)尘沙烦恼。(3)无明烦恼。我们要把这三种烦恼全部断尽。那我们修学通途法门首先要断见思惑,见惑断尽才能初入圣流;见思二惑全部断尽,就证得了罗汉果位。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只要信愿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三不退啊。对于现在的众生来讲,修一般的通途法门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修学信愿念佛法门,横超三界,带业往生,多么殊胜啊。出家就要出烦恼之家,把这些烦恼全部断尽,就成佛了。这是出家的三种意思。

  比丘,就是受过三壇具足大戒的出家男众。比丘是梵语,多含不翻,具足三义:

  第一、乞士。(1)上乞法以资慧命。这个法什么地方给你?法师,师父。要乞法来资自己的法身慧命。我们比丘啊,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有资本去度化众生。(2)下乞食以资色身。在古印度,出家僧人是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修头陀行。每天要出去托钵,乞食来维持这个色身,乞不到就要饿肚子。印度是以乞讨为荣,奉行苦行。佛教传入到中国,在中国的国情,认为乞讨是比较低下的。佛教为了要在中国传承下去,要契机啊,所以它借鉴了本土道教的思想,做佛事道场,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大众来供养三宝。所以我们现在的出家人,跟佛在世古印度的那些出家人不好比。我们现在坐在这个道场里面,不要你去乞讨,但是还是不能安心修道。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有这么好的条件,不用担心四事供养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修学呢?今生不了道,来世披毛戴角还啊。

  第二、破恶。恶就是烦恼,要用正智慧去破除一切烦恼恶。比丘一定要自己有修学,有学识,来破除一切恶知见。你自己都没有修行,没有学识,怎样去教化大众,怎样去分辨正邪呢?现在末法时期,种种的邪恶现象都有,有很多附佛外道,打着佛教的旗号,做一些违背佛教教义的事情。有些出家人还去给人家算命看风水,去看看《佛遗教经》,“为佛弟子,不得占相吉凶,仰观星宿。”这些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啊,佛在遗教里面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啊。但是我们到了现在这个时期,就是喜欢搞一些光怪陆离的事情,真正的佛法不肯去学习。看到经典,看到祖师大德的讲解,“哎呀太深奥了”,什么原因呢?真正的佛法到了现在是没有人愿意去学习啊,都喜欢看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德行有学识的比丘,不能自己无知,一盲引众盲啊。出家比丘真正发起了无上菩提之心,就不会堕入世间的情爱。

  第三、怖魔…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