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八)
東臺彌陀寺本源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請大家打開書本第叁十九頁。
戊二、表位歎德
『皆是大阿羅漢,衆所知識。』
【阿羅漢亦含叁義:一、應供,即乞士果;二、殺賊,即破惡果;叁、無生,即怖魔果。複有慧解脫、俱解脫、無疑解脫叁種不同,今是無疑解脫,故名大。】
上次我們學習了佛的常隨弟子,千二百五十五人,經典中一般稱千二百五十人。這些大比丘不是一般的僧人,都是大阿羅漢。比丘是因,羅漢是比丘的果地。比丘具叁義,羅漢也有叁義。因中比丘是乞士,在果地羅漢福德智慧具足,爲世間福田,應該接受世人的供養,所以稱爲應供。在因地比丘叫破惡,破除一切煩惱惡知見,果地叫殺賊,這個“賊”是煩惱,要殺除一切障礙我們法身慧命之賊。因地比丘叫怖魔,果地見思煩惱斷盡,出離叁界,出離六道,不再受叁界內的分段生死。
羅漢果位根據修學的深淺分爲叁種:
一、慧解脫。凡夫覺得這個世間恒常,非常快樂,有一個真實的我,覺得正報跟依報都非常幹淨。羅漢修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用這四念處來對治凡夫常、樂、我、淨的四顛倒想。這是別相修四念處,可以得慧解脫,能夠破除一切智外道。
二、俱解脫。除了修四念處,還修四禅八定,能夠得到叁明八解脫,破除五通外道。
叁、無疑解脫。就是總相修四念處。比如觀身不淨,總相修四念處,不但觀身不淨,觀受也不淨,觀心也不淨,觀法也不淨,其他叁條也是這樣修法。總相修四念處能夠精通世出世間一切法,解決一切衆生的疑惑,破除圍陀外道。
這裏之所以稱“大”阿羅漢,一者,這些羅漢就是修的總相四念處得無疑解脫。再者,就是底下:
【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聲聞,證此淨土不思議法,故名大也。從佛轉輪,廣利人天,故爲衆所知識。】
這些阿羅漢其實都是法身大士示現作聲聞,法身大士都是開始斷無明證法身的大菩薩。他們倒駕慈航示現聲聞衆,協助釋迦牟尼佛一起轉*輪,度衆生。我們稱“說法”叫轉*輪,把佛法比喻成車輪,有兩層意思:一是佛法像車輪一樣能夠碾壓衆生的煩惱;二是運載義,佛法能夠將衆生從凡夫地運載到聖人位置。這些大阿羅漢都是法身大士示現,所以能夠作如來使,代佛宣揚,利益一切衆生,都熟識,故爲衆所知識。
戊叁、列上首名
『長老舍利弗、摩诃目犍連、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诃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德臘俱尊,故名長老。身子尊者聲聞衆中,智慧第一。目連尊者神通第一。飲光尊者身有金光,傳佛心印爲初祖,頭陀行第一。文飾尊者婆羅門種,論議第一。大膝尊者答問第一。星宿尊者無倒亂第一。繼道尊者因根鈍僅持一偈,辯才無盡,義持第一。喜尊者佛之親弟,儀容第一。慶喜尊者佛之堂弟,複爲侍者,多聞第一。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牛呞尊者宿世惡口,感此余報,受天供養第一。不動尊者久住世間,應末世供,福田第一。黑光尊者爲佛使者,教化第一。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善容尊者壽命第一。無貧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此等常隨衆,本法身大士,示作聲聞,爲影響衆。今聞淨土攝受功德,得第一義悉檀之益,增道損生,自淨佛土,複名當機衆矣。】
我們每天早晚功課都誦這段經文,但是對這十六位尊者不一定了解,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首先,爲什麼佛陀單獨把這十六尊者列出來呢?這是表法,他們代表了十六種類型的人,作爲修學信願念佛法門的當機衆,其中有智慧第一的,也有非常愚笨的、神通第一的、修苦行第一的等等。列舉此十六尊者,目的是讓我們大衆對信願念佛法門生起信心。有好多人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困難,但是看到周利槃陀伽,我們就會增加信心了,我們覺得自己很笨,再笨也會比周利槃陀伽強多了。
“長老”,此地不單指舍利弗尊者,以下十六尊者都包括在內。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爲長老呢?要德臘俱尊,一要德高,有道德、德行;二戒臘很長,戒臘就是受戒的時間。長老有兩種,戒臘久年紀長,又有一定德行,稱爲耆年長老。法性長老,是真正證得了聖果的聖人。如果一個人有德行但沒什麼戒臘,證果了但受戒時間不長,也可以稱爲長老。如果受戒時間很長但是沒有德行,這樣的人是不可以稱爲長老的。我以前有位朋友是公司的老總,他講到他用人有一個標准,有德有才的他要重用,有德無才的人可用,有才無德的不能用,無德無才就不要想了。我覺得跟我們長老的解釋非常相近。
身子尊者,就是舍利弗。他的名字是從母親那兒得來的,舍利弗的母親身材非常苗條,長得也非常漂亮,所以叫“身”,舍利弗是她兒子,就叫“身子”。舍利弗尊者出生之前,還在母親肚子裏時,就能夠顯現出他的大智慧。他的母親經常跟他的舅舅在一起辯論,他的舅舅就是摩诃俱絺羅,一般都是舍利弗的母親輸掉。自從她懷上了舍利弗,情況發生了轉變,姐弟倆再辯論,每次都是舍利弗的母親勝出。摩诃俱絺羅感覺到奇怪,就意識到這是姐姐所懷的孩子有大智慧,他想現在沒有出生就有這樣的大智慧,將來我這個做舅舅的跟外甥辯論如果敗下陣來,那多沒有面子,摩诃俱絺羅就發心出去學習了。舍利弗是聲聞乘當中智慧第一的,他出家後七天內就能夠通達所有的法藏。釋迦牟尼佛說文殊菩薩是菩薩中的智慧第一,是實智。舍利弗尊者是聲聞乘當中智慧第一的,是權智第一。釋迦牟尼佛每說一部經典都有人啓法,像《法華經》都是舍利弗尊者代衆請法。這部《彌陀經》呢,大家看發起序,沒有人啓法,是佛無問自說來宣講這部彌陀經,宣講信願念佛法門。沒有大智慧的人,是很難接受這樣一個法門的。所以佛選了聲聞乘當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以及菩薩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作爲當機衆。
目連尊者,就是目犍連,是神通第一。神通,就是神妙莫測,通達十方。其實神通是我們每個衆生本來具有的,爲什麼我們的神通不能顯現?正因爲無明妄想執著覆蓋于上。羅漢具有六神通,一如意通,二天眼通,叁天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六漏盡通。外道除了漏盡通,前五通都具足。在這些尊者當中,目犍連的神通是第一的,但是神通再大也抵擋不了業力,這裏有一個典故。目犍連和舍利弗尊者一起去度化衆生(可以看出二乘人不是完全的自利,也去利益衆生),他們來到地獄,看到外道的首領護光圓者在地獄道受苦,他看到目犍連舍利弗來了,就請兩位尊者帶信給他的徒衆,叫他們不要再修學外道法了,要跟佛陀修正法,因爲修外道法墮落地獄道。而且他的徒孫把他的骨灰建成靈塔供奉,只要有人向靈塔頂禮膜拜的時候,外道首領就在地獄裏面受熱鐵澆身之苦,非常難過。回到人間,舍利弗尊者就把這個情況轉告外道首領的徒衆,由于他跟外道這些人沒什麼緣分,他們就沒聽進去。後來目連尊者又去跟他們講,你們的首領在地獄道裏受苦,叫你們不要修外道法,叫你們來修學佛法。外道徒衆一聽,以爲目犍連是在誹謗他們的教法,誹謗他們的首領,就起來用石頭、木棍打他。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以他的神通道力任何人傷不了他,但是因爲宿世的業力,他難免一死,最後被外道用亂棒跟石頭打死了。其他尊者聞訊非常難過,目連尊者又用神通示現出來,跟他們講,神通再大也抵擋不住業力,所以大家就一起示寂入涅槃,不肯再出來度化衆生了,視叁界如牢獄。現在很多同修喜歡搞一些神神叨叨的事情,而且現在學佛的大環境就是這樣,從這裏我們要明白,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都逃脫不了業力。所以我們只有老老實實念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就得叁不退。
飲光尊者,就是摩诃迦葉。迦葉尊者宿世是一位冶金師,他與一位貧女一起爲佛菩薩裝金,就感得了九十一劫身有金光的果報。他的身光非常強烈,超過日月之光,所以叫飲光尊者。有一次,大梵天王供養釋迦牟尼佛一朵金缽羅花,佛祖就拈起這朵金缽羅花,底下弟子都不明白佛陀的用意,只有大迦葉尊者,悟佛心旨,破顔微笑。佛陀就講他有正法眼藏,這樣一個殊勝的法門傳給摩诃迦葉。就是我們現在的禅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將他的衣缽也傳給迦葉尊者,摩诃迦葉就成爲禅宗西天的初祖。摩诃迦葉是以修頭陀行第一。我們現在也有很多法師行頭陀行,佛法以苦爲師,行苦行非常了不得。佛教裏面講頭陀行有十二種:一、住阿蘭若。修頭陀行的人不住鬧市區,要住非常清靜的地方。二、常行乞食。不住在寺院裏面接受常住供養,要出去托缽乞討。叁、次第乞。乞討的時候不會專門挑選學佛的人家乞討,也不可能挑選大富長者家,而是挨家挨戶地去乞討。連續七家沒有乞討到,就不能去第八家乞討,就回去打坐了,這一天就餓肚子了。四、日中一食。中午只吃一頓。五、節量食。雖然只吃一頓,但是也會注意節量。我以前遇到一位比丘,非常發心,行持日中一食,但是到了吃中飯的時候,他就拼命地吃幾大碗,最後把胃搞壞了,得癌症去世了。所以我覺得修行像調琴弦一樣的,調的太緊,就繃掉了;調的太松,過于放逸自己,琴弦也就沒有聲音了。六、過中不飲漿。過了中午飲料也不喝。七、著糞掃衣。就是百衲衣,從垃圾堆裏面撿別人不要的衣服縫縫補補穿在身上。八、但叁衣。只有叁件衣服,五衣、七衣、祖衣(大衣)。九、冢間坐。經常坐在墳墓當中,便于修無常觀,修白骨觀,知道生死無常,修行不敢懈怠。十、樹下宿。隨遇而安,走到哪兒睡到哪兒。十一、露天住。沒有任何遮擋,露天而住。十二、但坐不臥。就…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