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出胎,但是見過狗出胎,滿身膿血,肮髒不堪,我想人也不會好到哪裏去啊。九孔常流不淨,眼睛流眼淚,雙耳出穢物,鼻孔流鼻涕,大小便道常出屎尿,毛孔經常流汗,這個身體外相是非常不淨。(7)自性不淨。這個身體是業報身,靠穢物所養,它的本性是不淨,不管怎麼裝飾它,用最好的沐浴露、洗頭膏、化妝品,天天吃山珍海味,但是過了一晝夜香味也變成臭味了,排出來的是大便,所以這個身體不管怎麼洗就是不會幹淨。(8)舉體不淨。我們再仔細觀察這個身體,表面一層皮,裏面皆是膿血、屎尿,蛆蟲遍腹,就是一個臭皮囊啊。有些人喜歡把臉上塗得白白淨淨的,身上穿好衣服,但是在衣服裏面的身體有啤酒肚,就像雞大腿一塊一塊的難看死了,這叫舉體不淨。(9)究竟不淨。哪一天我們壽命結束了,去火葬場焚燒,現在還好一點,焚燒的時候沒什麼味道,如果在露天燒會臭氣熏天,平時貪吃的人肥胖的人燒的快一點,脂肪多。要是不去燒,把屍體放在家裏邊,大熱天,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腐爛發臭,蛆蟲遍覆,最後爛成白骨,所以這個身體是究竟不淨。好色的人,情執重的人,就要修學這個不淨觀,才能放下對自己身體的貪愛,放下對別人身體的貪愛。我還是要講,修行的人一定不能化妝,不能塗紅嘴唇,臉上塗白粉。修學淨土法門的人一定要修不淨觀,你才會對娑婆世界産生厭離心。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是相反的,娑婆世界衆生身體有九種不淨,極樂世界衆生身體有九種幹淨。(1)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發菩提心念佛求生到極樂世界的,它種子是幹淨的。(2)托質七寶蓮臺,是受生清淨。(3)住于蓮臺之中,住處清淨。(4)以禅悅法喜爲食,食啖清淨。(5)花開見佛,出生清淨。(6)得紫磨真金色身,外相清淨。(7)此身從信願念佛而生,到極樂世界蒙佛加被得叁不退,與佛同等,是自性清淨。(8)往生到極樂世界與佛一樣,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舉體清淨。(9)一生成就,究竟成佛,是究竟清淨。我們看到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的對比,了解了這些,以後大家就不要把心思,把短暫的時間花在美容方面,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到用功辦道上面,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就具足與佛一樣的相好莊嚴,紫磨金色之身。
二、觀受是苦。受是領納的意思。大家要知道,在娑婆世界我們感受的這一切都是痛苦的。有人說,我不是感受到快樂了嗎?五欲之樂,天倫之樂,這些不都是快樂嗎?前幾天我們剛剛學過了,這些樂是壞苦,不長遠的,它背後都隱含了痛苦,所以是苦受,在這個娑婆世界沒有樂受,所感受的都是苦受。到了極樂世界,佛在經中告訴我們,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極樂世界是清淨五根對應妙五塵,享受的是絕待不思議之樂,我們明白了這個娑婆世界的苦,就不能執苦爲樂,而要追求究竟的快樂。對于我們末法衆生來講,要想離苦得樂,最究竟的方法就是具足信願老實念佛。
叁、觀心無常。這個心是妄心,非是真心,真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但是我們現在是妄心當家作主,整天胡思亂想,想東想西,從不停息。妄心指導我們的身口意叁業不斷地造業,而且所造皆是惡業,這些業成爲業力牽引著我們在六道之中生生世世地輪回,所以這個妄心從來沒有停息過。我們今世有緣得到人身,有緣聞到佛法,能夠修行,就是我們的大福報。八萬四千種法門,這麼多法門都是要降伏我們的妄心,止住我們的妄念,能夠止住妄念,達到無念我們就成就了。對于修學淨土法門的人,我們是要把萬念,一切的妄念轉變成一個念頭——阿彌陀佛,安住在這句佛號上面,以這句佛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我們再通過修學,最後連這一個念頭也沒有了,那就成就了啊。如果現在還沒有斷煩惱,我們只能把念頭跟這句佛號相應,如果不與佛相應那必然跟貪嗔癡相應,那就是跟叁惡道相應了。所以,對于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來講,這句佛號一定要常挂心頭,保持這一念。
四、觀法無我。我,有自在義與主宰義。我們現在迷惑顛倒了,執著于四大五蘊和合的假我認作真我,這個假我是沒有辦法主宰一切的。比如說身體要生毛病,你能主宰它不生毛病嗎?它要衰老,你能主宰它不衰老嗎?沒有辦法主宰。我們連自己都沒有辦法主宰,怎麼可能去主宰外面呢。極樂世界就不一樣了,極樂世界衆生皆具有常樂我淨四德,于一切法之中無不主宰無不自在。
這四念處對于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人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四念處作爲修學的基礎,那我們所修的就是空中樓閣。念佛念到最後,你還是沒有放下最親的人,還是執著于自己的色身,怎麼可能往生呢?所以我們回頭要好好地在四念處上下點功夫,特別是年輕衆。
【四正勤。一已生惡法令斷。二未生惡法不令生。叁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長。】
正是正而不邪,勤是精進,四正勤又叫“正精進”。四念處主要是講智慧的觀察,是要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了解了世間是苦空無常無我的,就要開始修行離開這個世間,而修行就要從四正勤開始。四正勤可以分爲兩部分,一是斷惡,二是修善。簡單地說,就是諸惡莫作和衆善奉行兩部分。善與惡的標准如何來界定?如果用佛法的標准,凡是跟自性相應的就是善的,凡是跟自性相違背的就是惡的,對于普通凡夫俗子來說,這個要求非常高。那我們講簡單一點,凡是利益他人的就是善的,凡是搞自私自利損害他人的,那就是惡的。或者用十善業道來講,與十善業道相同的就是善的,與十善業相違背的那就是惡的。
“一已生惡法令斷。”我們在得聞佛法之前,都是魔王的眷屬,是魔子魔孫,因爲我們之前都是在搞名聞利養,搞貪嗔癡慢。現在有幸聞到了佛法,知道以前所做的不如法,這時要忏悔,所以我們在皈依之前首先就要忏悔,忏悔過去所造的業,要斷除一切惡業,用功辦道。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可以帶業往生,有些人在這裏容易産生誤解,認爲帶業往生那現在造業就不要緊了。大家要明白,所謂的帶業往生,帶的是過去的業不是現在的業。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還不斷地造業,那邊在念佛,這邊在兩舌惡口妄語绮語,還搞人我是非,這樣的人能往生嗎?決定不能往生。
“二未生惡法不令生。”學佛的人要守護住我們的身口意叁業,要讓它遠離一切惡法,守住善業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持戒。現在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在家居士,對受戒存在很多誤解。比如五戒,很多居士不願意去受五戒,不敢去受五戒,認爲自己沒有做到,就不去受,這是一個誤區啊。修行一方面要修心,一方面要修身。修心就是讓我們的妄心定下來,這就要用定,一般的同修很難做到。那我們從修身著手,就是要持戒,用戒律來管住我們,當我們要去造惡的時候會想起,我是一名受過五戒的佛弟子,就是造惡業了,也是懷著慚愧心跟忏悔心去做的。難道你沒有受五戒,去造了這個業,這個罪過就輕嗎?不可能的。而且沒有受過五戒的人,他覺得自己理所當然,我去犯戒不要緊,因爲我沒有受過戒,這顯然是不對的。所以我們要鼓勵別人受戒,贊歎別人受戒。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的出家人,比丘戒,如果做不到就不去受比丘戒了嗎?對受戒我們要鼓勵和贊歎。以上兩條是斷惡,下面兩條是修善。
“叁未生善法令生。”我們現在開始學佛了,知道了很多善行,我們應該發起菩提心,發心受戒,行持四攝六度,利益一切衆生,讓一切未生善法統統生起。
“四已生善法令增長。”已經開始學佛了,我們要不斷地精進不懈,大家要知道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讓自己不斷地發更大的心去利益無量的衆生。對于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來講,就是要信願具足,一句佛號不間斷地念,同時兼行六度。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進如意足。叁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
第叁科、四如意足。又稱四神足,如意就是如我們的心願,足是滿足。修此四法能夠滿足我們的心願,所以叫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我們信願具足老實念佛,將來必定蒙佛接引滿足我們往生西方的願望。“二精進如意足。”精進就是精而不雜,進而不退,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一定要專一、不懈怠地去執持彌陀名號求生西方。不要一會兒聽別人講修學禅宗好就去坐禅,一會兒聽別人講修學密宗好就去修密,修來修去最後都不能成就,修學一個法門一定要持之以恒要專一,淨土法門也不例外。現在比較流行一個說法就是專修跟雜修,好多同修對這個問題有誤解,覺得專修淨土法門就是念一部經,一句佛號。大家要知道,所謂專修就是我們這一輩子要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作爲我們的最終目標,不要一會兒要到彌勒淨土去,一會兒要到藥師國土去,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淨土叁福講到讀誦大乘,有些人就誤解爲讀誦大乘無量壽經,大乘是包括一切大乘經典,我們把讀誦一切大乘經典統統發願回向成爲往生的資糧。所以專修就是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爲我們的最終目標,這個目標永遠不改變。“叁心如意足。”又名念如意足,對于我們念佛人來講,就是要將萬念轉爲一念,這一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別無他念,沒有一切雜念,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夠定下來。“四思惟如意足。”又名慧如意足,不管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起觀照,比如念佛,一定要都攝六根,自念自照,觀照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了不可得,雖然了不可得,但是要把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曆曆分明,製心一處,心不外馳,就是思維如意足。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十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