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十六)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
叁十七道品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次第,非常關鍵。彌陀經當中沒有寫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只講到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因爲前面這些對于極樂世界的衆生早已熟悉,他要從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修起。
【五根者。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進根。念正道及諸助道善法。更無他念。名念根。攝心在正道及諸助道善法中。相應不散。名定根。爲正道及諸助道善法。觀于苦等四谛。名慧根。】
第四科、五根。曰根,有兩層含義:一、生長義。好比樹木的根,能夠生長出樹木花果。二、能持義。不僅能生長出樹木花果,同時要通過根不斷地輸送營養,保持樹葉長青。插在花瓶裏的花要不了多久就會枯萎,就是沒有根的原因。修行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沒有根,那我們的修行就不能保持和增上。什麼是修行的根呢?就是信、進、念、定、慧。
一、信根。“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正道法是什麼?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但是由于無明、妄想、執著,覆蓋了我們的佛性沒有辦法顯現。對于修學信願念佛法門的同修,信願念佛是我們的正道,念佛成佛。同時修學五戒十善,淨土叁福,四攝六度,就是我們的助道法。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不要以爲修學念佛法門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其他什麼也不管,家裏的事情也不管,單位裏面事情也不管,在社會上別人覺得修行人好像是一個怪人,這就不對了。佛菩薩所在之處要令一切衆生歡喜,如果搞得格格不入,跟世間的人沒有辦法融合在一起,那就證明修行上有問題,就是助道法沒有修好,也會影響別人對佛教的印象,産生不好的影響。真正修學佛法的人,正道跟助道要能夠同時進步。
二、精進根。“行正道及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進根。”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就是要執持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不間斷。助道法是淨土叁福,誦經、持咒、六度萬行,也要精進不懈怠,正道跟助道要同時精進。
叁、念根。“念正道及諸助道善法。更無他念。名念根。”對于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我們要將一切妄念轉化成一念,就是與正道法跟助道法相應。跟佛號相應,跟四攝六度、淨土叁福等等助道法相應,沒有任何妄念,這樣下去,我們的念功深就能成就。
四、定根。“攝心在正道及諸助道善法中。相應不散。名定根。”我們要將心定在所修的正道及助道上。有人覺得“定”就是坐在那兒打坐,雙腿一盤,這也叫定,是身定。身坐在那兒定下來了,但是心裏面妄想紛飛,或者在睡覺,這就不對了。我們要讓心跟佛號相應,只有佛號這一念,不起別念,不起其他念頭,就是得定了。
五、慧根。“爲正道及諸助道善法。觀于苦等四谛。名慧根。”苦等四谛,就是苦、集、滅、道,“谛”是真理。苦集滅道是世間跟出世間的二重因果,我們要智慧地觀照這四谛法。苦谛,是生死的苦果。集谛,是生死苦果之因,就是惑業,迷惑造業就是集,造業所感之果就是苦。滅谛,是解脫之果。道谛,是解脫生死之因,如果能在正道及助道上這樣觀察,那我們就能夠漸離生死。對于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的同修來講,我們要觀娑婆世界只有苦、集二谛,因爲皆是迷惑在造種種的惡業,這些惡業就感召了苦果,我們要厭離。極樂世界有滅、道二谛,通過修道可以滅除一切煩惱,最後趨向解脫大道,一生成就,我們要願生。有了這種觀想,那我們會對淨土生起無比的信心,具足如是正慧觀察即是慧根。五根當中慧根是根本,其他的四根都要依靠慧根做指導。修行有智慧就好比一個人有眼睛在指揮方向,所謂“智目行足到清涼地”。
【五力者。信根增長。能破疑惑。破諸邪信。及破煩惱。名信力。精進根增長。破種種身心懈怠。成辦出世大事。名精進力。念根增長。破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定根增長。能破亂想。發諸事理禅定。名定力。慧根增長。能遮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名慧力。】
五根、五力,這兩個概念很容易混淆,我們舉個例子說明。好比一顆小樹,剛剛把它栽下去,這時它有根但是根基不牢,經不住風吹雨打,沒有力量。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小樹的根基紮牢了,就有力量能夠抵擋風吹雨打,這就是五力。我們修行有了五根,把五根紮牢有了力量,就是五力。彌陀經告訴我們,現在是“五濁惡世”,五濁已經是非常顛倒了,再加上惡,說明五濁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五濁當中我們單講一個見濁,知見上面經常容易出錯誤。《楞嚴經》有“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這個時候我們沒有真智慧,或者根基不牢沒有力量,容易隨邪魔外道而去。如何才能有真智慧去分辨呢?我們一定要依照佛的經典,依照佛的聖言量決定不會錯。五力就是五根紮牢之後所起的力量,能夠破除一切障礙,不被擾亂。
一、信力。“信根增長。能破疑惑。破諸邪信。及破煩惱。名信力。”修學佛法,信爲能入,信爲道源功德母,信很重要。如果我們的信根發不起信力,對甚深的大法就沒辦法生起信心,還帶有疑惑,有了疑惑那念佛也不得力了,做任何佛法上的事情,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只能得到一些人天福報。如果我們的信根成爲信力,那就能夠破除對佛法的疑惑,同時能夠破除一切邪見,與佛法不相應的見解都屬于邪見。及破煩惱,叁大煩惱,羅漢所斷的見思煩惱,還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斷盡就成佛,信力增長能夠破煩惱惡。
二、精進力。“精進根增長。破種種身心懈怠。成辦出世大事。名精進力。”精進根增長,就是我們能夠于一種法門一門深入,這樣下去就能成就。比如修學信願念佛法門,就是要以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爲我們的正行,以誦經、持咒、禮忏乃至做一切善事爲我們的助行,這樣精進行持下去,就能破除身心懈怠。身體懈怠就是懶惰,心理懈怠就是昏沈與散亂,坐在這兒妄想紛飛,昏沈睡覺,就是心懈怠了。我們修學佛法,爲什麼發不起精進心,原因就在此地,身心懈怠。如果能夠一門深入執持名號,那你必定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易如反掌。
叁、念力。“念根增長。破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當我們的念根增長,它能産生力量,能夠破除一切邪念。比如念佛法門,我們要將一切妄念,將萬念轉化成正念,正念就是念阿彌陀佛。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睡覺也阿彌陀,到了最後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就是念力強大的緣故。前段時間我在上海念佛堂,有位居士跟我講,說師父我來念佛怎麼總是感覺好像有鬼。念佛怎麼會念出鬼來了,後來問了才知道,他整天就看巫婆神漢搞附體的碟片,他看這個東西,就念這個東西,所以就感召了鬼來了。你念佛就是佛來,念鬼就是鬼來啊。所以念力非常重要,一定要有正念。
四、定力。“定根增長。能破亂想。發諸事理禅定。名定力。”定根如果能增長,這是一種定境,就能夠止住一切妄想。比如念佛,如果念出功夫來,念出定力,渾身就有一種輕安的感覺,很輕松。或者念到身心皆空的境界,這是一種殊勝的境界,但是不能執著,要持續地念下去。如能持續地念下去,就能斷除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就得到事一心不亂。功夫再深一點,再持續下去,得到理一心不亂,就斷見思,斷塵沙,開始斷無明,法身大士啊。
五、慧力。“慧根增長。能遮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名慧力。”慧根增長能遮住通別諸惑。通惑即見思煩惱,是叁乘共斷的煩惱,斷除之後能顯現出共般若,即一切智。別惑是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是菩薩所斷之煩惱。見思、塵沙、無明煩惱統統斷除就成佛了,我們的無漏智慧就能現前。五根、五力實爲一體,五力是五根增長,而起大力用。
【七菩提分。亦名七覺分。智慧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僞。不謬取諸虛僞法。名擇法覺分。精進修諸道法時。善能覺了。不謬行于無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進覺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覺了此喜。不依顛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覺分。】
第六科、七菩提分。菩提,印度語,中文翻作覺,七菩提分又名七覺分。叁十七道品是修學佛法的次第,而現在大多學佛人都不了解,甚至沒聽說過,每天只知道念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並不理解什麼意思,這就是迷惑。不管修哪一種法門,都要按照叁十七道品的次第去修學,就不會走錯路。從第一科四念處,以智慧觀察世間一切法的真相——苦、空、無常、無我、不淨,知道了一切法虛僞不實,就開始修學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通過這樣的修學能夠産生跟自性相應的無漏智慧,有了這些無漏真智慧,下一步開始擇法,修學七菩提分就讓我們在一切境界當中不迷惑了。
一、擇法覺分。“智慧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僞。不謬取諸虛僞法。名擇法覺分。”我們對一切法不要盲從,而是用智慧去簡別它的真僞,與無漏智慧相應就是真法,反之就是僞法。如果細說的話,真僞法當中不但有真僞,還有正邪,有善惡等等諸法,我們有了無漏智慧要能夠對這一切法曆曆分明。比如,我們知道一切世間法都是因緣所生法,本體是空相,如果我們執著于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那就是僞法。佛經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再比如念佛人,我們在這裏念佛,如果不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所念的佛就變成人天福報,人天福報就是虛僞法,不真實,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才是真實法。所以念佛一定要發信願往生之心,得生與否全憑信願,沒有信願,念佛就沒有方向,就不知道到哪裏去了。信願決定方向,念佛是能量。再如布施做功德,若是著相布施就是虛僞法,如能不著相,達到最高境界就是叁輪體空,這就是真實法。所以擇法非常關鍵。佛法的修學法門很多,因爲衆生有八萬…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