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十五▪P2

  ..续本文上一页人出胎,但是见过狗出胎,满身脓血,肮脏不堪,我想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啊。九孔常流不净,眼睛流眼泪,双耳出秽物,鼻孔流鼻涕,大小便道常出屎尿,毛孔经常流汗,这个身体外相是非常不净。(7)自性不净。这个身体是业报身,靠秽物所养,它的本性是不净,不管怎么装饰它,用最好的沐浴露、洗头膏、化妆品,天天吃山珍海味,但是过了一昼夜香味也变成臭味了,排出来的是大便,所以这个身体不管怎么洗就是不会干净。(8)举体不净。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个身体,表面一层皮,里面皆是脓血、屎尿,蛆虫遍腹,就是一个臭皮囊啊。有些人喜欢把脸上涂得白白净净的,身上穿好衣服,但是在衣服里面的身体有啤酒肚,就像鸡大腿一块一块的难看死了,这叫举体不净。(9)究竟不净。哪一天我们寿命结束了,去火葬场焚烧,现在还好一点,焚烧的时候没什么味道,如果在露天烧会臭气熏天,平时贪吃的人肥胖的人烧的快一点,脂肪多。要是不去烧,把尸体放在家里边,大热天,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腐烂发臭,蛆虫遍覆,最后烂成白骨,所以这个身体是究竟不净。好色的人,情执重的人,就要修学这个不净观,才能放下对自己身体的贪爱,放下对别人身体的贪爱。我还是要讲,修行的人一定不能化妆,不能涂红嘴唇,脸上涂白粉。修学净土法门的人一定要修不净观,你才会对娑婆世界产生厌离心。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是相反的,娑婆世界众生身体有九种不净,极乐世界众生身体有九种干净。(1)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发菩提心念佛求生到极乐世界的,它种子是干净的。(2)托质七宝莲台,是受生清净。(3)住于莲台之中,住处清净。(4)以禅悦法喜为食,食啖清净。(5)花开见佛,出生清净。(6)得紫磨真金色身,外相清净。(7)此身从信愿念佛而生,到极乐世界蒙佛加被得三不退,与佛同等,是自性清净。(8)往生到极乐世界与佛一样,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举体清净。(9)一生成就,究竟成佛,是究竟清净。我们看到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的对比,了解了这些,以后大家就不要把心思,把短暂的时间花在美容方面,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到用功办道上面,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就具足与佛一样的相好庄严,紫磨金色之身。

  二、观受是苦。受是领纳的意思。大家要知道,在娑婆世界我们感受的这一切都是痛苦的。有人说,我不是感受到快乐了吗?五欲之乐,天伦之乐,这些不都是快乐吗?前几天我们刚刚学过了,这些乐是坏苦,不长远的,它背后都隐含了痛苦,所以是苦受,在这个娑婆世界没有乐受,所感受的都是苦受。到了极乐世界,佛在经中告诉我们,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极乐世界是清净五根对应妙五尘,享受的是绝待不思议之乐,我们明白了这个娑婆世界的苦,就不能执苦为乐,而要追求究竟的快乐。对于我们末法众生来讲,要想离苦得乐,最究竟的方法就是具足信愿老实念佛。

  三、观心无常。这个心是妄心,非是真心,真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但是我们现在是妄心当家作主,整天胡思乱想,想东想西,从不停息。妄心指导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不断地造业,而且所造皆是恶业,这些业成为业力牵引着我们在六道之中生生世世地轮回,所以这个妄心从来没有停息过。我们今世有缘得到人身,有缘闻到佛法,能够修行,就是我们的大福报。八万四千种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是要降伏我们的妄心,止住我们的妄念,能够止住妄念,达到无念我们就成就了。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人,我们是要把万念,一切的妄念转变成一个念头——阿弥陀佛,安住在这句佛号上面,以这句佛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再通过修学,最后连这一个念头也没有了,那就成就了啊。如果现在还没有断烦恼,我们只能把念头跟这句佛号相应,如果不与佛相应那必然跟贪嗔痴相应,那就是跟三恶道相应了。所以,对于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来讲,这句佛号一定要常挂心头,保持这一念。

  四、观法无我。我,有自在义与主宰义。我们现在迷惑颠倒了,执著于四大五蕴和合的假我认作真我,这个假我是没有办法主宰一切的。比如说身体要生毛病,你能主宰它不生毛病吗?它要衰老,你能主宰它不衰老吗?没有办法主宰。我们连自己都没有办法主宰,怎么可能去主宰外面呢。极乐世界就不一样了,极乐世界众生皆具有常乐我净四德,于一切法之中无不主宰无不自在。

  这四念处对于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人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四念处作为修学的基础,那我们所修的就是空中楼阁。念佛念到最后,你还是没有放下最亲的人,还是执著于自己的色身,怎么可能往生呢?所以我们回头要好好地在四念处上下点功夫,特别是年轻众。

  【四正勤。一已生恶法令断。二未生恶法不令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长。】

  正是正而不邪,勤是精进,四正勤又叫“正精进”。四念处主要是讲智慧的观察,是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了解了世间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就要开始修行离开这个世间,而修行就要从四正勤开始。四正勤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断恶,二是修善。简单地说,就是诸恶莫作和众善奉行两部分。善与恶的标准如何来界定?如果用佛法的标准,凡是跟自性相应的就是善的,凡是跟自性相违背的就是恶的,对于普通凡夫俗子来说,这个要求非常高。那我们讲简单一点,凡是利益他人的就是善的,凡是搞自私自利损害他人的,那就是恶的。或者用十善业道来讲,与十善业道相同的就是善的,与十善业相违背的那就是恶的。

  “一已生恶法令断。”我们在得闻佛法之前,都是魔王的眷属,是魔子魔孙,因为我们之前都是在搞名闻利养,搞贪嗔痴慢。现在有幸闻到了佛法,知道以前所做的不如法,这时要忏悔,所以我们在皈依之前首先就要忏悔,忏悔过去所造的业,要断除一切恶业,用功办道。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可以带业往生,有些人在这里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带业往生那现在造业就不要紧了。大家要明白,所谓的带业往生,带的是过去的业不是现在的业。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还不断地造业,那边在念佛,这边在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还搞人我是非,这样的人能往生吗?决定不能往生。

  “二未生恶法不令生。”学佛的人要守护住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要让它远离一切恶法,守住善业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持戒。现在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在家居士,对受戒存在很多误解。比如五戒,很多居士不愿意去受五戒,不敢去受五戒,认为自己没有做到,就不去受,这是一个误区啊。修行一方面要修心,一方面要修身。修心就是让我们的妄心定下来,这就要用定,一般的同修很难做到。那我们从修身着手,就是要持戒,用戒律来管住我们,当我们要去造恶的时候会想起,我是一名受过五戒的佛弟子,就是造恶业了,也是怀着惭愧心跟忏悔心去做的。难道你没有受五戒,去造了这个业,这个罪过就轻吗?不可能的。而且没有受过五戒的人,他觉得自己理所当然,我去犯戒不要紧,因为我没有受过戒,这显然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别人受戒,赞叹别人受戒。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的出家人,比丘戒,如果做不到就不去受比丘戒了吗?对受戒我们要鼓励和赞叹。以上两条是断恶,下面两条是修善。

  “三未生善法令生。”我们现在开始学佛了,知道了很多善行,我们应该发起菩提心,发心受戒,行持四摄六度,利益一切众生,让一切未生善法统统生起。

  “四已生善法令增长。”已经开始学佛了,我们要不断地精进不懈,大家要知道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让自己不断地发更大的心去利益无量的众生。对于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来讲,就是要信愿具足,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同时兼行六度。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进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

  第三科、四如意足。又称四神足,如意就是如我们的心愿,足是满足。修此四法能够满足我们的心愿,所以叫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我们信愿具足老实念佛,将来必定蒙佛接引满足我们往生西方的愿望。“二精进如意足。”精进就是精而不杂,进而不退,修学净土法门的同修一定要专一、不懈怠地去执持弥陀名号求生西方。不要一会儿听别人讲修学禅宗好就去坐禅,一会儿听别人讲修学密宗好就去修密,修来修去最后都不能成就,修学一个法门一定要持之以恒要专一,净土法门也不例外。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说法就是专修跟杂修,好多同修对这个问题有误解,觉得专修净土法门就是念一部经,一句佛号。大家要知道,所谓专修就是我们这一辈子要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不要一会儿要到弥勒净土去,一会儿要到药师国土去,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净土三福讲到读诵大乘,有些人就误解为读诵大乘无量寿经,大乘是包括一切大乘经典,我们把读诵一切大乘经典统统发愿回向成为往生的资粮。所以专修就是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永远不改变。“三心如意足。”又名念如意足,对于我们念佛人来讲,就是要将万念转为一念,这一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别无他念,没有一切杂念,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够定下来。“四思惟如意足。”又名慧如意足,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起观照,比如念佛,一定要都摄六根,自念自照,观照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虽然了不可得,但是要把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制心一处,心不外驰,就是思维如意足。

  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十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