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六 精進品▪P4

  ..續本文上一頁水之故,希望大國王能賜予二十頭大象以解燃眉之急。”

  國王最終答應了他所提請求,將二十頭大象悉數賜予,流水馬上率兒子水衣、水精帶領象群奔向江河邊。臨行前,流水又向牧象童子借來一百只皮囊,到江岸邊後,這些皮囊全部派上用場,流水將它們裝滿江河水,馱于象背後返回水池。待池中魚兒得水滋潤後,一萬條魚各個欣喜若狂。爲表達獲救後感恩心態,它們看到流水走向哪裏,便將感激目光投注于他。流水深恐魚兒解渴之後又有腹饑之累,就令水衣騎象返家向親友索要食物。等水衣將衆多食品帶回來後,流水將其細細撚碎灑向水池,所有魚兒此次均心滿意足。

  流水又慈悲想到:我以前在一比丘前聽受大乘佛法時,他曾說過——任何衆生臨死時,如能在其耳邊念誦寶髻如來名號,都能使其轉生善趣。看來我亦應給這些魚傳授甚深緣起法,還要爲它們念誦佛號。當時身處贍部洲之衆生,有些對大乘法有信心,而有些卻毀謗不止。流水則義無反顧走進水池,待水沒膝時,流水開始大聲念誦“頂禮圓滿如來正等覺寶髻佛”,然後又宣說此生彼生、有此有彼,及無明生行、無明滅則行盡及至最終滅盡大痛苦等緣起正法道理。

  流水返家後有一日去參加一盛大宴會,因飲酒而致昏昏欲醉,結果等他睡下後,當地竟出現種種稀有瑞相:一萬條魚死後全部轉生叁十叁天,當他們自己觀察是以何因緣才能轉生爲天人時,發現原來是當自己以前在贍部洲做魚時,持髻商主之子流水不但以飲食、充沛水源滿足他們所需,更以爲他們宣講緣起法及念誦寶髻佛號之功德,而令衆魚全部轉生叁十叁天。爲供養流水,他們便從天界來至其家,當時他還睡在床上。天人便在他枕邊放置一萬條雙股珍珠項鏈,腳邊亦放置一萬條,左右身邊各放一萬條;天人還降下曼達花雨,沒過流水膝蓋;諸天人隨即又出擊钹妙音,結果整個贍部洲衆生都從睡夢中醒來,流水也最終清醒。

  此時一萬天子飛至虛空,並于天自在光國王王宮亦降下花雨,並及原先所居水池也遍覆花雨。衆天子然後才回到天界,並享受五種妙欲及安樂生活。

  第二日清晨,當贍部洲天色大亮時,國王驚訝不已地向精于天象者及諸大臣詢問:“此等瑞相以何因緣而得以出現?”衆人皆回答說:“國王應知,商主兒子流水家昨晚降下四萬條項鏈及曼達花雨。”國王急忙命令說:“你們速去流水處,以溫和之語喚他過來。”等流水來到王宮後,國王問他:“你知道昨晚瑞相到底是何因緣?”流水答言:“對此我非常清楚,那是一萬條魚死後轉生所致。”國王聽罷更感震驚:“你如何了知是魚死所致?”流水說:“我可派兒子水衣前往驗證。”國王連忙說:“你快將水衣派去。”

  水衣來到水池邊察看,塘中魚兒果然已全部死去,池中遍滿曼達鮮花。水衣回來後將所見于流水前彙報一番,流水又將詳情告知國王,國王不禁心生歡喜且隨喜贊歎。

  當時之持髻商主即爲後來之淨飯王;天自在光國王即爲後來之釋迦手棒者;流水之妻名睡蓮精者即爲後來之釋迦女沙措瑪;水衣即爲後來之羅睺羅;水精即爲後來之阿難尊者;一萬條魚即爲後來得無上菩提授記之威嚴王等一萬天子。

  清淨發心

  久遠之前,無懼王如來出世時,于其教法下釋迦牟尼佛轉生爲一婆羅門子,智慧超勝、嚴持五戒、修持佛法。

  有次他與五百人一同前往一非常恐怖之地,當地有五百強盜。強盜中有一人爲婆羅門子熟人,趁夜晚天黑,這人找到婆羅門子說:“你不要告訴別人,自己想辦法逃跑就是,否則你們這些人均會被我們殺死。”婆羅門子則暗自思忖:我若告訴同伴,他們定會殺死這名強盜,衆人便會因此而墮惡趣;我若保密,衆強盜又會將我們五百人殺光,這些強盜又會因此而墮惡趣,這可如何是好?左右爲難之際,婆羅門子又想到:甯可我墮惡趣,亦要把與我相熟之人殺死。他只欲讓我逃脫,我若告訴衆人,他必不答應,看來只有犧牲他一人了。想到這,婆羅門子便抽出寶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誅殺。

  五百人最後均安然脫險,大家快樂欣慰之余又不免對婆羅門子所行生起疑問:“你曆來都是人中最善良、最優秀者,爲何也會動手殺人?”他則心胸坦蕩、毫不掩飾地說道:“我不惜造作大惡業,就是爲衆生利益、爲幫助朋友同伴渡過難關。我所殺者乃你們公敵,爲此而墮地獄我也心甘情願。”五百同伴感恩戴德道:“你爲救助我等,自己甘願承受叁惡趣痛苦而殺人救衆,你對我們恩重如山,我們該以何爲謝?”婆羅門子鄭重說道:“如欲報恩就請發菩提心。”結果這些人全部發下菩提心。

  五百強盜後來碰到他時也說:“你本善良,爲何要殺我們中之一員?”婆羅門子趁機開曉道:“我其實早就知道你等蹤迹,但我從未向任何人,包括國王彙報。以此緣故,你等性命方才得到保護。”衆強盜聽聞後也對他生出信心,並皆發菩提心。

  而婆羅門子則以發心清淨之原因,迅速圓滿了九十劫超越輪回所需之資糧,並逐漸證得菩提果位。

  又釋迦牟尼佛有次住于竹林苑時,得知一比丘身得癰瘡病,遍身膿血,誰都不喜與其接觸,更不願探望,此比丘只能住于佛殿外之牆角。釋迦牟尼佛就以任何人不能認識之神變所成幻象來至他面前,此時承佛威神,帝釋天也手捧福德變現寶瓶來到佛前。世尊即以百般福德之手伸向比丘,五指各放光芒,眷屬、天人皆自然現前。在病比丘前世尊頂上寶髻放光赫奕,且光芒直觸病者,自然解除他所受疼痛,清除身上膿血。比丘則口念皈依,身體還暫時無法頂禮如來。

  世尊右手持寶瓶向比丘頭頂傾倒,左手又替他清洗瘡口,結果所患頑疾最終全部治愈。比丘高興萬分,他恭敬頂禮如來道:“頂禮大慈大悲無上藥師王,我身病既蒙世尊慈悲治愈,則更祈盼世尊能爲我宣說治療心病之法門。”

  世尊高興地爲其宣說佛法,並由衷說道:“你對我恩德很大,故而我才爲你傳法報恩。”此比丘最終證得阿羅漢果。

  諸天人眷屬在世尊前恭敬頂禮後說:“分明是如來治愈病人,爲何如來卻說是報答他恩德,此說爲何?”

  世尊便向諸人敘說起過去因緣:“無量劫之前,有一行非法之惡王與五百大臣,惡王對衆大臣宣說道:“在我國土上,所有輕微觸犯法律者均需受到嚴厲懲罰,必須將其全部財産沒收以供我等共同享用。”

  五百大臣于是經常毆打富有之人,嚴厲懲罰他們並剝奪其財産,至于貧窮之人更是會被迫害致死,時時都有生命危險。當時有一居士稍微觸犯法律,五百人便欲狠狠毒打他,沒打多久,就有人說:“聽說這位居士心地善良,我等最好不要冒犯他,還是將其釋放爲好。”當時提建議者中有一人即是現在這位病比丘,那位居士即是我。無數劫前我爲菩薩時即報答過他恩德,成佛後依然未忘他當初相救之恩。”

  具乞要回如意寶

  無數劫之前,釋迦牟尼佛曾爲商主具乞,他同與自己力量相等之兒童共學文字、工巧、曆算、商業、六十四種藝術等一切學問,並一一精通。當時有一朋友爲他宣說了積聚資財所要遭受之諸多危害,諸如:童子前往異地他鄉要遭受種種艱難困苦;要受敵人迫害;恐怖危險之地所帶來之危害;水災;缺乏飲食之危害;寂靜處受到猛獸及強盜襲擊之危害;進入大海後被風浪吞沒之危害;遭遇羅刹女危害……朋友講完種種困苦之事後問他:“你對這一切危害是否都已了知無遺?你還能心甘情願、無償享用父母財富嗎?”

  具乞羞愧回答:“對這些我都不大清楚,因我一直被非法迷惑。以前我一直以爲獲取財富無需經曆太多痛苦,現在方知財産來之不易。既然如此,若我再繼續享用父母資産實在不應該,對我而言亦太痛苦難堪,我要自己積累財富。”于是具乞便向父母禀告說:“我欲前往大海,開拓一番商主事業。”父母當然予以拒絕:“前往別處會遇到衆多危害,還是不去爲好。我們家七代之內都可盡享祖傳財産,無論如何享用都不會耗盡,受貧苦之困,你好生享受就是,哪裏還用東奔西走、勞碌求生?”

  具乞堅持說:“這樣生活太不應理。七代之內不享用也不爲過,但我若貪著些微家財則實屬好逸惡勞,你們務必開許我出海遠航!”

  看到兒子心意已定,父母便也不再執意挽留、勸阻,具乞便得以順利前往海中取寶。待其取到無價珍寶並欲將之運回時,誰料竟因具乞于海邊沐浴而不慎將無價寶失落海中。他馬上就欲憑借自己大精進力而舀幹海水,再拾珍寶,具乞便在內心發願道:“爲重獲如意寶珠,願大海水迅速幹涸。”此時有成千上萬天人前來幫助,狂風、烈焰也從旁相助,大海海水日漸縮小。

  海神諷刺具乞道:“大海壯闊無邊,而你卻如此微小,要想令海水枯竭豈不如蚍蜉撼大樹一樣不自量力?你要舀幹大海就如自己妄想衡量虛空一樣,只能是徒勞無益。”具乞商主回答海神說:“大海絕非大無邊際,用由旬作單位就能將之量盡;而我擁有之精進力才真正不可測度。海水必將幹涸,你等海神均應仔細審視我之力量:看那虛空中早已遍布天尊,無量天尊都在幫我;大風、烈火也呐喊助威;你們好好看著,我現在即便想把水灑向虛空都不可能,因空中已密布天人,水都無法潑進;既然所有天尊都在助我一臂之力,以後天空中亦不可能再降下雨水;風也會幫我吹幹大海。如此一來,令大海枯竭又有何畏難之處?倒是你們實應恐怖,若不送還我如意寶,我絕對有力量與你等比試一番。更何況我已皈依過佛法僧叁寶,叁寶又怎能不垂憐我而幫助你們?”

  海神聽罷只得點頭贊許:“大士夫,你所言的確不虛,你之精進毅力亦令人佩服。我們還是將如意寶送還你,望你能將之盡心供養叁寶。”海神言畢即將如意寶完璧歸還。

  久遠之前于印度鹿野苑,舍利子比丘曾轉生爲一能廣積財富之施主,他將所有財産全部變賣爲黃金,並以之打造成七金瓶埋于地下。後當其臨死之時,因強烈貪執金瓶竟轉生爲一條毒蛇死死將其守護。過了很長時間後,城市已…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六 精進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