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二十)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
己初、約光明釋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
這段經文是從光明無量的角度,介紹阿彌陀名號建立的由來。佛告訴舍利弗尊者以及大衆,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無量刹土,沒有任何障礙,他因爲光明無量,稱爲無量光佛,即是梵語阿彌陀佛。其光遍照十方刹土,就包括我們娑婆世界。有人要疑惑了,說我怎麼沒有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呢?這是由于我們自己有障礙,大一點來講就是見思煩惱障礙住了,小一點來講就是我們對淨土法門沒有生起真信切願之心。好比太陽普照大地,盲人看不到陽光,便認爲沒有太陽,這並不是太陽的問題,是盲人自己的問題。只要我們生起真信切願之心,就能夠見到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阿彌陀佛是徹底斷盡一切煩惱的聖人,本具的性德已經徹底顯現,性德所具的無量德能其相狀就是光明。這些光明對衆生有強大的加持力,只要我們始覺的智慧啓動,就是開始發真信切願來念佛,阿彌陀佛的光明就能加持我們。我們稱念這句佛號,隨著時間的推移,業障一天天地消除,智慧一天天地增長,心地一天天地清淨,這樣稱念下去,臨終之時必定蒙阿彌陀佛接引。淨土法門是二力法門,不但仗自力,而且仗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加持。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有前提,首先要講自力,就是看你有沒有發起真信切願之心,如果發起這種心就能蒙阿彌陀佛加持。我一直舉這個例子,就像蓋被子,只有把被子蓋在活人身上,它才能起到保暖的作用,把被子蓋到死人身上,他自身沒有溫度,蓋再多被子也是無用。我們自己首先要有溫度,被子才能起保暖作用,同樣的道理,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首先自己要發真信切願之心,才能蒙阿彌陀佛的加持。
【心性寂而常照。故爲光明。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光明無量也。】
“心性寂而常照。故爲光明。”這是解釋光明的意思。心性就是實相,就是性德,心性的本體是寂然不動,清淨汙染的。一切諸佛經過因地的修行圓滿,修德圓滿,性德顯現,性德具足一切德能,起作用就是照,光明無量能照十方無量諸佛刹土。“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光明無量也。”阿彌陀佛爲什麼會光明無量?他在因地做法藏比丘已經修行圓滿,徹底斷盡一切煩惱,徹底證得心性無量之本體,心性具足的一切智慧德能都顯現出來,能夠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刹土。在座的各位也是在阿彌陀佛無量光明的照攝之下,現在我們迷惑顛倒,昏沈妄想,但是不要緊,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肯回頭,定能蒙阿彌陀佛的加持。
【諸佛皆徹性體。皆照十方。皆可名無量光。而因中願力不同。隨因緣立別名。彌陀爲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有光明恒照十方之願。今果成如願也。】
“諸佛皆徹性體。皆照十方。皆可名無量光。”一切諸佛經過因地圓滿的修行,性德顯現,皆徹證無量的心性之體,無量的心性之體皆具足無量的光明。佛佛道同,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都具足這樣的無量智慧德能,所以每一尊佛都可以稱爲無量光佛,梵語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也可以稱爲阿彌陀佛,藥師佛也可以稱爲阿彌陀佛,那爲何唯獨稱西方極樂世界這尊佛叫阿彌陀佛呢?“而因中願力不同。隨因緣立別名。”一切諸佛皆證得了無量的心性之體,從理上講皆是相同,但是事相上有所不同。叁世一切諸佛成佛的時候發一個總願,大家平時也發這個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叁世一切諸佛,每一尊佛成佛發的總願,總願之外還有別願,因爲因地發願不同,就造就果地度衆生的緣不同。“彌陀爲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有光明恒照十方之願。今果成如願也。”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時,他發的四十八大願超過了一切諸佛因地所發的願,其中光明遍照十方願,一切諸佛因地我們沒有看到,讀過藥師經就知道,藥師佛在因地也發了十二大願,但是沒有這樣的大願。法藏比丘發了這樣的大願,經過無量劫行四攝六度,六度萬行,積功累德,成爲阿彌陀佛,他所發的願也就兌現了。所以講一切諸佛名號是由因地發願決定的,阿彌陀佛因地發了光明遍照十方願,所以稱爲無量光佛。
【法身光明無分際。報身光明稱真性。此則佛佛道同。應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彌普照。故別名無量光。然叁身不一不異。爲令衆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別耳。】
這是簡別佛的法報化叁身,以及爲什麼阿彌陀佛的應化身稱爲無量光佛。“法身光明無分際。報身光明稱真性。”法身就是真如自性,實相之體,一切法的理性,智慧光明本來具足,沒有分別與邊際。佛的修德圓滿,成就了報身,報身是智慧積聚,是佛的自受用身,自受用報身稱合法性,所以光明稱合真性,也能普照十方佛刹。法身與報身爲一切諸佛所同證,所以謂佛佛道同。“應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彌普照。故別名無量光。”應化身是他受用身,佛爲了利益衆生,從法身報身當中示現出應化身來度化衆生,應化身的光明有照一由旬、十百千由旬、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其光明有所不同,與諸佛在因地發願有很大關系。雖然不同,但是他們都有這樣的智慧德能。好比一個人非常有智慧,他有能力做博士生的導師,但是沒有機緣,他的因緣只能做小學老師,就是因爲因緣不同,所教化的對象就不同。一切諸佛光明的差別相就是在于因地發願不同,佛度衆生就是這樣的道理,有些佛能夠照一由旬,度的人可能少一點,有些能夠度無量無邊的衆生。度少一點他就示現隨類化身,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如果跟一個世界的衆生有緣,他就示現聖化身,像釋迦牟尼佛跟我們這個世界的衆生有緣,所以示現到我們這個世間八相成道,度化無量無邊的衆生。“唯阿彌普照。故別名無量光。”其他諸佛少者照一由旬,多者照百千世界,唯但阿彌陀佛普照十方一切世間。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時,在世自在王的指導下,看到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經過比較,他要創立一個國土超越一切諸佛刹土,所以他發大願經過六度萬行,積功累德,成就了果地上的無量光明大願。“然叁身不一不異。爲令衆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別耳。”法身如摩尼珠體,報身如摩尼珠光,應化身如摩尼珠影。一身具足叁身,故不一;叁身皆出自于一身,故不異。爲令衆生得四悉檀益,所以作叁身分別。
【當知無障礙。約人民言。由衆生與佛緣深。故佛光到處。一切世間無不圓見也。】
“當知無障礙”是從阿彌陀佛角度講的,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刹土,沒有任何障礙。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中告訴我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但從衆生的角度講,這些光明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比如同在手機信號覆蓋的區域,有些人通話音質比較好,有的音質比較差,可能有些人用的正版機,有人用的山寨機,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阿彌陀佛光明普照,但是我們有人能夠得到他的加持,有人不能得到加持,前面講到這是障礙啊,業障深重。我們各人與佛的緣不一樣,有些人跟阿彌陀佛因緣比較深,所謂緣深就是業障比較少,真正的發了了生死念佛的心;有些人與阿彌陀佛因緣比較淺,業障重一點,不能發心念佛,沒有發真信切願之心;還有些人是徹底跟阿彌陀佛無緣,業障深重,不信佛法,佛是不度無緣之人啊。我們這一輩子真正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就是與阿彌陀佛緣比較深的人,業障少,真正發了念佛求生西方之心的。緣淺與無緣的衆生也不要怕,佛度衆生同時不舍一切衆生。無緣的佛跟你結緣,我們講四不退其中有畢竟不退,即便沒有對淨土生起信心,沒能發起求生之心,但聞彌陀名號,如塗毒鼓,聞者皆喪,像金剛種子一樣種下去了,緣淺的人阿彌陀佛生生世世會跟你加深你的緣。聽到這裏,我們念佛的同修一定要發心在這一輩子了生死,往生西方,就是要忏悔業障,真正地發起真信切願念佛之心,才能得度。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必定見佛,我們有這樣殊勝的機緣聚在一起共修,大家一定要放下一切萬緣,老實念佛。
己二、約壽命釋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這段是從壽命無量的角度,介紹阿彌陀名號建立的由來。佛又告訴舍利弗尊者以及大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及其人民壽命都是無量無邊,人民包括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剛剛帶業往生的業障凡夫,所以這尊佛稱爲無量壽佛,梵語即是阿彌陀佛。
【心性照而常寂。故爲壽命。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壽命無量也。】
“心性照而常寂。故爲壽命。”這是解釋壽命的意思。一切諸佛的心性皆能隨緣不變,照而常寂,寂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處于寂靜之中,所以壽命是無量。“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壽命無量也。”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六度萬行,積功累德,斷除一切煩惱,他已經徹證了無量心性之體,所以阿彌陀佛的壽命是無量無邊。其國人民壽命也是無量無邊,等覺菩薩我們還能相信,但是剛剛往生到極樂世界,下品下生的業障凡夫壽命怎麼也會無量無邊?這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加持,讀過四十八願就知道,阿彌陀佛發了這樣的大願,他現在成佛了,這個願也就兌現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極樂世界因緣非常殊勝,沒有惡緣,每天都是和阿彌陀佛、清淨大海衆俱會一處,一往生就圓證叁不退,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皆得無量的壽命,等同佛果。
【法身壽命無始無終。報身壽命有始無終。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無量壽。應身隨願隨機。延促不等。法藏願王。有佛及人壽命皆無量之願。今果成如願。…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二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