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別名無量壽也。】
這是簡別佛的叁身。法身就是我們的佛性,是一切衆生本來具足的,無形無相,無始無終。我們現在始覺之智開始啓動,哪一天徹底斷盡一切煩惱,修德圓滿,報身就能夠顯現,報身是一得永得,所以有始無終。法身一切諸佛本具,報身諸佛所證皆同,所以法身報身是佛佛皆同。應化身是法身報身所示現的他受用身,爲利益一切衆生故,他的壽命長短取決于佛因地所發的願,以及果地衆生的機感。衆生根機成熟有了感,佛就有應;衆生根機沒有成熟,佛即便示現到這個世間也沒有作用。“延促不等”,延是長,促是短,佛的應化身是隨順衆生的壽命而有長短。比如釋迦佛,他發願在五濁惡世來到我們這個世間度化剛強難化的衆生,時值人壽一百歲,所以他示現到這個世間八十歲。這裏有一個典故,魔王波旬勸佛早點示寂,佛看到這個世間的有緣衆生也度盡了,所以他示現早點入滅,提前二十年,把二十年的福報普施給末法出家修行人,這是佛的大慈悲心。彌勒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候補佛,他在五十六億萬年之後示現到我們這個世間成佛,那時人壽八萬歲,所以他的壽命比較長。“法藏願王。有佛及人壽命皆無量之願。今果成如願。別名無量壽也。”法藏願王者,法藏是阿彌陀佛在因地做出家人的法名,他在世自在王面前發願,“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又發一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個大願,沒有一佛因地發願可以超越其上,所以我們把阿彌陀佛稱爲大願王,贊偈唱到“彌陀佛大願王”。阿彌陀佛爲什麼會發這樣的大願呢?我們前面講過了,他在世自在王的幫助下,考察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他看到這一切佛刹土的修行人壽命有長有短,修行有難有易,所以他在因地修學六度萬行,發大願,積功累德,圓滿成就,他的發願也就兌現了,其應化身與人民壽命皆是無量無邊,所以稱爲無量壽佛,梵語阿彌陀佛。
【阿僧祇。無邊。無量。皆算數名。實有量之無量。然叁身不一不異。應身亦可即是無量之無量矣。】
我們在經典中看到的“阿僧祇”及“無量”“無邊”都是數字,是古印度計數的單位名稱,就像我們用的十百千萬這些數字。佛在華嚴經阿僧祇品中告訴心王菩薩,從一百洛叉爲一俱胝,至最大的數詞不可說不可說,共有一百二十叁個數字單位,前面還有一些基數沒有包括進去。我們中國的數字是十進製,十個十是百,十個百是千,古印度的計數方式不一樣,它是由前面一個數字的平方決定後面一個數字,阿僧祇是最後十個大數單位的第一個大數單位,阿僧祇的平方是無量,無量的平方是無邊,到最後的數字單位就是不可說不可說。雖然到了不可說不可說這樣大的數字單位,但我們還是能夠算的到,這就不是無量了,就是有量,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應身佛的壽命是有量的無量。彌陀經中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壽命無量,這裏“無量”是個數字,不是真正無量的意思。聽到這兒有些人會擔心,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應身佛壽命是有量的,如果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圓寂了怎麼辦?那不就是白去了嗎?阿彌陀佛應身佛的壽命雖然有量,但是這個時間是非常之長,阿彌陀佛成佛于今十劫,與他在西方極樂世界時間的無量相比,就相當于十天對一百年。所以大家不要擔心,我們現在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將來就是元老,因爲阿彌陀佛成佛十劫,跟他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的時間比起來只是十天對一百年,剛剛開始,你去往生不就是元老了嗎?即便我們去晚了,阿彌陀佛示寂了也不要緊,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上半夜圓寂,下半夜觀音菩薩就成佛了,馬上接班,他成佛之後的名號叫普光功德山王如來。觀音菩薩如果圓寂了,大勢至菩薩就接班了,大勢至菩薩成佛的名號叫善住功德寶王如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尊佛接著一尊佛,永遠有佛在,永無像法與末法,沒有佛前與佛後。釋迦牟尼佛示現到我們娑婆世界之前,就是佛前,佛前的衆生非常苦,沒有聞到佛法。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就是佛後,我們現在還稍微好一點,因爲在釋迦牟尼佛法運之內。再過一萬年徹底沒有佛法了,直到五十六億萬年後彌勒佛成佛,才能夠聞到佛法。我們這輩子有這樣的大福報,能夠選擇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一個法門,你是選對門了。“然叁身不一不異。應身亦可即是無量之無量矣。”這是打破衆生的情執,有時憑著自己的想法分別計較佛的叁身的壽命。我們前面學過,叁身本爲一體,無所謂有量之無量,都是無量之無量。比如釋迦牟尼佛,他的教化世界是叁千大千世界,我們地球衆生只是冰山一角,他在我們這個世界示滅了,又在其它的小世界裏面示現成佛度衆生,所以皆是無量之無量。
【及者。並也。人民。指等覺以還。謂佛壽命並其人民壽命。皆無量等也。】
這裏藕益大師特舉極樂世界衆生壽命無量,讓大家生起信心。極樂世界不但是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其國人民壽命也是無量,上至觀音勢至等覺菩薩,下至剛剛帶業往生的凡夫,這就反映了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真正平等的世界,一切衆生往生,其受用皆與佛等同。
【當知光壽名號。皆本衆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也。】
“當知光壽名號。皆本衆生建立。”這裏重釋光壽二義。一切佛教的名詞名相,皆是爲了教導衆生方便而建立的,這裏所講“光壽”,亦是方便教導利益衆生。佛的自性當中本來無一物,爲了教化衆生故,自性稱性起用,設光壽無量。從事相上來講,西方極樂世界佛與衆生確實是光壽無量,所以稱此名也是名副其實。“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也。”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正平等的世界,不但理上平等,事相上也平等,一切衆生跟佛的壽命等同。在我們娑婆世界就不一樣了,理性上雖然平等,但是事相上不平等。持名念佛的人,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生佛平等,就會生起無量的信心,只要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的光壽跟阿彌陀佛是等無差別。
【複次由無量光義。故衆生生極樂即生十方。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
“複次”承接上文,上面總說了光壽二義,這裏別釋無量光義。我們現在信願執持名號是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得到光壽無量的果報,詳細地講有叁種果報。第一,衆生生極樂即生十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等于往生十方一切諸佛刹土,你想到彌勒淨土去很容易,想到藥師淨土也很容易。但是如果求生彌勒淨土,你想到極樂世界,還要信願執持阿彌陀佛名號才能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爲什麼要走這樣的彎路呢?爲什麼不當下就信願執持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第二,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你見到了阿彌陀佛,想見彌勒佛、藥師佛非常容易,彌勒佛說不定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講法。但你如果往生到彌勒淨土,想見阿彌陀佛還不一定能見。第叁,能自度即普利一切。自度就是自己斷除一切煩惱,徹底證得法性理體,同時你能夠去利益一切衆生。前面講到,阿彌陀佛要去度化跟他因緣比較深的衆生,那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你緣深的是哪些人?就是你無始劫以來的六親眷屬、朋友師長,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知道無始劫以來你的父母、朋友師長、六親眷屬在哪一道,該怎麼去度化他,就有能力啦,這個非常殊勝。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是我們念佛人這一輩子的目標。
【由無量壽義。故極樂人民。即是一生補處。皆定此生成佛。不至異生。】
這是別釋無量壽義。衆生以信願持名爲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無量壽的果報,極樂世界衆生因爲無量壽,因爲修行不退轉,所以是一生成就,不待異生,異生就是二生。大乘經典中佛告訴我們,在娑婆世界成佛要叁大阿僧祇劫,爲什麼要這麼長時間呢?因爲修行有退轉啊。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從初果須陀洹到阿羅漢果位,要經過七番生死。成佛就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非常不容易,不知道要經曆多少生啊。在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就解決了,一生補處,就是候補佛,像彌勒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候補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不待二生,這一生就成爲候補佛。
【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這裏是結歸心性。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光壽實體的名,無量光壽是阿彌陀佛名號的實體,有名就有實,名跟實是一不二。從事與理的角度來講,阿彌陀佛名號是事,無量光壽是理,事由理成,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哪裏有阿彌陀佛事相的名號?同樣的道理,事由理顯,無量光壽的理性必須通過念佛才能體現出來,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有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的意義,就是要讓自性的無量光壽顯現出來。我們念佛,自己就像個植物人一樣的,每天念佛就是在喚醒那個迷惑的自己,總有一天會把他喚醒過來。只要信心懇切,一定會成就。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二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