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二十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二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

  己初、约光明释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这段经文是从光明无量的角度,介绍阿弥陀名号建立的由来。佛告诉舍利弗尊者以及大众,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无量刹土,没有任何障碍,他因为光明无量,称为无量光佛,即是梵语阿弥陀佛。其光遍照十方刹土,就包括我们娑婆世界。有人要疑惑了,说我怎么没有看到阿弥陀佛的光明呢?这是由于我们自己有障碍,大一点来讲就是见思烦恼障碍住了,小一点来讲就是我们对净土法门没有生起真信切愿之心。好比太阳普照大地,盲人看不到阳光,便认为没有太阳,这并不是太阳的问题,是盲人自己的问题。只要我们生起真信切愿之心,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阿弥陀佛是彻底断尽一切烦恼的圣人,本具的性德已经彻底显现,性德所具的无量德能其相状就是光明。这些光明对众生有强大的加持力,只要我们始觉的智慧启动,就是开始发真信切愿来念佛,阿弥陀佛的光明就能加持我们。我们称念这句佛号,随着时间的推移,业障一天天地消除,智慧一天天地增长,心地一天天地清净,这样称念下去,临终之时必定蒙阿弥陀佛接引。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不但仗自力,而且仗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加持。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有前提,首先要讲自力,就是看你有没有发起真信切愿之心,如果发起这种心就能蒙阿弥陀佛加持。我一直举这个例子,就像盖被子,只有把被子盖在活人身上,它才能起到保暖的作用,把被子盖到死人身上,他自身没有温度,盖再多被子也是无用。我们自己首先要有温度,被子才能起保暖作用,同样的道理,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首先自己要发真信切愿之心,才能蒙阿弥陀佛的加持。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这是解释光明的意思。心性就是实相,就是性德,心性的本体是寂然不动,清净污染的。一切诸佛经过因地的修行圆满,修德圆满,性德显现,性德具足一切德能,起作用就是照,光明无量能照十方无量诸佛刹土。“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阿弥陀佛为什么会光明无量?他在因地做法藏比丘已经修行圆满,彻底断尽一切烦恼,彻底证得心性无量之本体,心性具足的一切智慧德能都显现出来,能够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刹土。在座的各位也是在阿弥陀佛无量光明的照摄之下,现在我们迷惑颠倒,昏沉妄想,但是不要紧,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肯回头,定能蒙阿弥陀佛的加持。

  【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

  “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一切诸佛经过因地圆满的修行,性德显现,皆彻证无量的心性之体,无量的心性之体皆具足无量的光明。佛佛道同,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都具足这样的无量智慧德能,所以每一尊佛都可以称为无量光佛,梵语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也可以称为阿弥陀佛,药师佛也可以称为阿弥陀佛,那为何唯独称西方极乐世界这尊佛叫阿弥陀佛呢?“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一切诸佛皆证得了无量的心性之体,从理上讲皆是相同,但是事相上有所不同。三世一切诸佛成佛的时候发一个总愿,大家平时也发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三世一切诸佛,每一尊佛成佛发的总愿,总愿之外还有别愿,因为因地发愿不同,就造就果地度众生的缘不同。“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时,他发的四十八大愿超过了一切诸佛因地所发的愿,其中光明遍照十方愿,一切诸佛因地我们没有看到,读过药师经就知道,药师佛在因地也发了十二大愿,但是没有这样的大愿。法藏比丘发了这样的大愿,经过无量劫行四摄六度,六度万行,积功累德,成为阿弥陀佛,他所发的愿也就兑现了。所以讲一切诸佛名号是由因地发愿决定的,阿弥陀佛因地发了光明遍照十方愿,所以称为无量光佛。

  【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

  这是简别佛的法报化三身,以及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应化身称为无量光佛。“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法身就是真如自性,实相之体,一切法的理性,智慧光明本来具足,没有分别与边际。佛的修德圆满,成就了报身,报身是智慧积聚,是佛的自受用身,自受用报身称合法性,所以光明称合真性,也能普照十方佛刹。法身与报身为一切诸佛所同证,所以谓佛佛道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应化身是他受用身,佛为了利益众生,从法身报身当中示现出应化身来度化众生,应化身的光明有照一由旬、十百千由旬、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其光明有所不同,与诸佛在因地发愿有很大关系。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有这样的智慧德能。好比一个人非常有智慧,他有能力做博士生的导师,但是没有机缘,他的因缘只能做小学老师,就是因为因缘不同,所教化的对象就不同。一切诸佛光明的差别相就是在于因地发愿不同,佛度众生就是这样的道理,有些佛能够照一由旬,度的人可能少一点,有些能够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度少一点他就示现随类化身,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如果跟一个世界的众生有缘,他就示现圣化身,像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有缘,所以示现到我们这个世间八相成道,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其他诸佛少者照一由旬,多者照百千世界,唯但阿弥陀佛普照十方一切世间。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的指导下,看到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经过比较,他要创立一个国土超越一切诸佛刹土,所以他发大愿经过六度万行,积功累德,成就了果地上的无量光明大愿。“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法身如摩尼珠体,报身如摩尼珠光,应化身如摩尼珠影。一身具足三身,故不一;三身皆出自于一身,故不异。为令众生得四悉檀益,所以作三身分别。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当知无障碍”是从阿弥陀佛角度讲的,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刹土,没有任何障碍。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中告诉我们“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但从众生的角度讲,这些光明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比如同在手机信号覆盖的区域,有些人通话音质比较好,有的音质比较差,可能有些人用的正版机,有人用的山寨机,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阿弥陀佛光明普照,但是我们有人能够得到他的加持,有人不能得到加持,前面讲到这是障碍啊,业障深重。我们各人与佛的缘不一样,有些人跟阿弥陀佛因缘比较深,所谓缘深就是业障比较少,真正的发了了生死念佛的心;有些人与阿弥陀佛因缘比较浅,业障重一点,不能发心念佛,没有发真信切愿之心;还有些人是彻底跟阿弥陀佛无缘,业障深重,不信佛法,佛是不度无缘之人啊。我们这一辈子真正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就是与阿弥陀佛缘比较深的人,业障少,真正发了念佛求生西方之心的。缘浅与无缘的众生也不要怕,佛度众生同时不舍一切众生。无缘的佛跟你结缘,我们讲四不退其中有毕竟不退,即便没有对净土生起信心,没能发起求生之心,但闻弥陀名号,如涂毒鼓,闻者皆丧,像金刚种子一样种下去了,缘浅的人阿弥陀佛生生世世会跟你加深你的缘。听到这里,我们念佛的同修一定要发心在这一辈子了生死,往生西方,就是要忏悔业障,真正地发起真信切愿念佛之心,才能得度。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必定见佛,我们有这样殊胜的机缘聚在一起共修,大家一定要放下一切万缘,老实念佛。

  己二、约寿命释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这段是从寿命无量的角度,介绍阿弥陀名号建立的由来。佛又告诉舍利弗尊者以及大众,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及其人民寿命都是无量无边,人民包括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刚刚带业往生的业障凡夫,所以这尊佛称为无量寿佛,梵语即是阿弥陀佛。

  【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

  “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这是解释寿命的意思。一切诸佛的心性皆能随缘不变,照而常寂,寂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处于寂静之中,所以寿命是无量。“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六度万行,积功累德,断除一切烦恼,他已经彻证了无量心性之体,所以阿弥陀佛的寿命是无量无边。其国人民寿命也是无量无边,等觉菩萨我们还能相信,但是刚刚往生到极乐世界,下品下生的业障凡夫寿命怎么也会无量无边?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加持,读过四十八愿就知道,阿弥陀佛发了这样的大愿,他现在成佛了,这个愿也就兑现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极乐世界因缘非常殊胜,没有恶缘,每天都是和阿弥陀佛、清净大海众俱会一处,一往生就圆证三不退,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皆得无量的寿命,等同佛果。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二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