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二十一▪P2

  ..續本文上一頁很難相信。修學淨土外的其他法門,禅宗、天臺、止觀、密宗,要想出離叁界必須把見思煩惱斷盡;修學念佛法門,不要斷見惑跟思惑,帶業就可以出離叁界,出離輪回,一般的人不相信啊。從前一位國王向法師請教,說念佛的人真的可以帶業往生嗎?法師反問國王,你說石頭掉在水裏會不會沈啊?國王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會沈。法師又問,那有沒有辦法讓它不沈?國王回答說不行。法師就跟國王講,如果把石頭放在船上,它會不會沈?國王聽後恍然大悟,這個船就是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啊。有人一聽修學這個法門可以帶業往生,那我可以去搬弄是非,兩舌惡口,妄語绮語,殺盜淫妄全部具足了,不是可以帶業嗎?一定要注意,所帶的業是過去的業,念佛之前的業,不是現在一邊念佛還一邊造業,這就不對啦。所以我發現現在念佛人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持戒。我們要不造業就須持戒,我現在聽弘揚淨土法門的人不講持戒。一切法門不出戒定慧叁學,戒是基礎,是一切法門的基礎,我們要想不造業就要用戒來管住。戒就像造一棟大樓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牢,樓造得再高也不行。所以在信願執持一句阿彌陀佛之前,還要加兩個字——持戒。上面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主成就,有主有伴,下面開始介紹阿彌陀佛的法眷,是衆成就。

  己二、伴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衆。亦複如是。』

  佛又告訴舍利弗尊者以及聽經大衆,極樂世界有無量無邊的聲聞衆弟子,數量太多了,無法用世間的數字來計算,菩薩衆亦複如是,包括一切位置的菩薩。這些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法會的衆成就,就是聽衆。這裏我們要疑惑了,西方極樂世界全部是大乘佛法,怎麼會有聲聞衆,聲聞衆是小乘,怎麼會有這些名字呢?請看藕益大師解釋。

  【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若先習小行。臨終回向菩提。發大誓願者。生彼國已。佛順機說法。令斷見思。故名羅漢。如別教七住斷見思之類。非實聲聞也。】

  “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他方,指除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十方一切諸佛刹土,這些諸佛刹土的定性二乘是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的。定性二乘,是阿羅漢與辟支佛,已經斷除了見思煩惱,住于無余涅槃當中,不能從空出假,不肯發心出來救度衆生,視叁界如牢獄,認爲有生死有涅槃,沈空滯寂。在教理裏面講叫焦芽敗種,成佛的芽焦了,菩提心的種子敗壞了。二乘是焦芽拜種,不知他方佛名,不肯念阿彌陀佛,所以不能生西方極樂世界。“若先習小行。臨終回向菩提。發大誓願者。”有些人開始修小乘法,但是在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開示念佛法門,能夠生起信心發大誓願,生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願心,這些人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佛隨順機說法,佛在果地上有十力四無畏,知道他以前修小乘道法,就接著給他講小乘道法,他以前修的這個法門聽了便很歡喜,再慢慢引導他修學大乘法。這些人到西方極樂世界把見思煩惱斷除了,就相當于他方世界的阿羅漢。“如別教七住斷見思之類。非實聲聞也。”這種羅漢如同別教七住斷見思煩惱的大乘人,不是真實的阿羅漢,阿羅漢只是一個假名而已。不但是大乘菩薩,更是阿鞞跋致,在圓證叁不退。

  【蓋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今聞彌陀名號。信願往生。總屬別圓二教所攝機矣。】

  這段說明西方極樂世界聲聞實際都是菩薩,假名羅漢。“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藏教是小乘教,通教是通前通後,大乘教的初門,這兩教的衆生皆不知道他方世界佛名。小乘的人非常固執,認爲只有一尊佛,一個佛所教化的教區,一個叁千大千世界,不承認有第二尊佛。所以在小乘佛教的國家,像南傳佛教包括泰國,他們只承認釋迦牟尼佛,只承認小乘經典,認爲大乘經典非佛說,不承認大乘經典,不承認有他方佛、阿彌陀佛,所以小乘的人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今聞彌陀名號。信願往生。總屬別圓二教所攝機矣。”小乘根性的人在臨終時候得聞善知識開導,能夠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這些人宿世的根機都是大乘的根機,但是這一輩子沒有遇到大乘佛法,在臨命終時機緣成熟了,遇到了大乘佛法,一聽馬上就能生起信心,就能念佛求生。前面我們在經典當中看到,阿羅漢皆是大阿羅漢,“大”就是贊歎的意思,可以看出不是普通的阿羅漢,都是法身大士示現的。在座的大家能夠生起真信切願念佛之心,你們的根性也不是藏通二教的根性,都是別圓二教的根性。所以我們大家要生起信心,自己的根機不差,老實念佛,必定往生,萬修萬人去。

  戊二、結示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段經文在彌陀經中看到四次,每一次的意思不盡相同。前叁次主要是總結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這裏是總結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報莊嚴,有主有伴。主就是阿彌陀佛以光壽無量莊嚴,伴就是清淨大海衆,聲聞菩薩人天道的衆生不可計數,菩薩具足無量功德莊嚴。

  【佛及聲聞菩薩。並是彌陀因中願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則佛菩薩聲聞。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雲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佛及聲聞菩薩。並是彌陀因中願行所成。”阿彌陀佛心性當中具足光壽無量莊嚴,以及聲聞菩薩無量無邊的數目,無量的智慧德能,皆是阿彌陀佛因地發大願修萬行,積功累德所成就的。“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從果地上講,唯心所現,阿彌陀佛一成佛,無量的光壽心性之體徹底證得,心性之體一成,一切依正莊嚴皆成,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切依正莊嚴皆是阿彌陀佛的一切種智所變現的。“是則佛菩薩聲聞。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各各,指菩薩聲聞包括人天,佛已經徹證心性理體,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切依正莊嚴皆是阿彌陀佛的心性所變現的,衆生雖然沒有證得心性理體,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也是衆生的阿賴耶識所變現的,唯識所變。從理性上講,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佛、菩薩、聲聞以及天人是同一性體,同一性體當中就是非他。從事相上講,佛就是佛,菩薩就是菩薩,聲聞就是聲聞,天人就是天人,這是非自。性相合之,即是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就是生佛不二,菩薩、聲聞、天人是佛心中的衆生,佛是衆生心中的佛,生佛一體,自他不二,皆是現前一念心性所變現的,所以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能令信願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竟。】

  釋迦牟尼佛轉*輪有叁種轉法:一、示轉。對利根的人介紹修學的法門,一聽就生起信心,絲毫不懷疑,能夠成就。二、勸轉。根性稍微差一點的,便勸導他們去修行,這些人聽了佛的勸導也能夠依教奉行,也能成就。叁、證轉。對鈍根的人,佛便善巧方便舉事實例子,佛已證得,讓大衆生起信心。我們現在是末法衆生,根機陋劣,障深慧淺,所以佛在經中舉了這些事實依據,阿彌陀佛已經成就了,這些菩薩聲聞十劫當中已經成就了,通過這些證明來讓我們生起信心。佛大慈悲心,苦口婆心勸導我們,要具足真信切願執持這句阿彌陀佛名號。學習到現在,我們應該明白念這句阿彌陀佛不是這麼簡單的,這句名號裏面蘊含了無量的深意,是法藏比丘經過因地六度萬行,積功累德才成就了這句萬德洪名。我們現在只要一心執持這句佛號,就能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轉化成我們的功德。我們現在老實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臨命終時必定蒙阿彌陀佛接引,大家要信心百倍。“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竟。”這是正宗分的第一部分。彌陀經的核心思想就叁個字,信、願、行,信講完了,就是讓我們知道極樂世界的殊勝,不但正報殊勝,依報也很殊勝,知道娑婆世界的苦,就要發願修行,信非常重要。現在很多同修雖然在念佛,心裏對這句阿彌陀佛,對西方極樂世界可能還有懷疑。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嗓子也枉然。雖然念佛有功德,但是人天福報,金剛經告訴我們人天福報是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即便求得了最高的天道,非想非非想,猶如仰箭射虛空,最後福報盡了墮入叁惡道。我們要相信佛的話,要信他,佛在金剛經中告訴我們,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佛不會說假話欺騙我們的。這部經佛也在跟他的兒子說法,父跟子能講假話嗎?是在勸導我們真心要求生啊,希望大家能夠生起信心。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二十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