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二十二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二十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

  這部彌陀經可以用叁個字來概括,就是信、願、行,由信啓願,由願導行。前面已經把信的部分介紹完了,在講願之前,藕益大師又對淨土法門的殊勝之處進行了總結,請看要解。

  乙二、特勸衆生應求往生以發願┬丙初、揭示無上因緣

      └丙二、特勸淨土殊勝

  【淨土殊勝。謂帶業往生。橫出叁界。同居橫具四土。開顯四教*輪。衆生圓淨四土。圓見叁身。圓證叁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勝異超絕。全在此二科點示。須谛研之。】

  大師把淨土法門的殊勝之處作以總結。“帶業往生。橫超叁界。”修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要了生脫死,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叁界。出離叁界了生脫死的方法很多,佛給我們講了八萬四千種法門,法無高下,契機者妙,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大乘八宗依照修行皆可以了生脫死。佛告訴我們,正法時期持戒可以得解脫,像法時期修定可以得解脫,到了末法時期罕一得度者,唯依念佛法門。到了末法時期,只有修學信願念佛法門才容易出離叁界了生脫死,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法門。佛有十力,能夠知道衆生修何法而得度,他介紹我們這個法門,我們依教奉行,決定會得到殊勝的利益。修學一般的法門想出離叁界,要把見思煩惱斷盡,也就是阿羅漢的果位,才能超越叁界。依照通途法門修學單單要把見惑斷盡,現在這個時期很少有這樣根性的人,更談不上把見思二惑全部斷盡,這樣根性的人非常少。曆代的祖師大德,像藕益大師,他們的本門我們不清楚,但是他們示現的都是開始修學其他的法門,在宗門教下非常通達,而到最後都是選擇念佛法門作爲歸宿。以前我在靈岩山佛學院組織出去參學,來到禅宗道場揚州高旻寺拜訪德林老和尚,這位老和尚是當代禅宗的大德,他跟我們做開示,他講現在末法依照禅宗修行,禅宗根性的人非常少,修淨土法門是最契機的,只有修學淨土法門才能了生脫死。禅宗大德都這樣講,祖師大德也這樣講,那我們爲什麼不依教奉行呢?淨土法門妙,妙在什麼地方?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帶業,如果不能帶業往生,要消業往生,那淨土法門也不是方便法門,跟通途法門沒有什麼兩樣,它的奇妙之處就是能夠帶業往生。造惡業猶如石頭入水,必沈無疑,就是必墮地獄。然而修學淨土法門可以帶我們的業,依靠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往生就橫超叁界,圓證叁不退。不但帶業妙,而且往生到極樂淨土橫具四土,不可思議。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四土隔別不融,而一個煩惱絲毫未斷的業障凡夫,依靠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可以橫具上叁土,就有上叁土的受用,太不可思議了,這就是阿彌陀佛大願力所成就的。不但橫具上叁土,而且在同居土開顯四教法門,藏、通、別、圓四教法門就代替一切法。我們生到極樂世界的同居土,那裏就好像一個法界大學校,阿彌陀佛是校長,清淨大海衆是老師、同參道友,在那裏想聽什麼法就能聽什麼法,只要動一個念頭。我們在娑婆世界想聽佛法沒有那麼容易,到了極樂世界,不但正報阿彌陀佛、清淨大海衆給你講法,而且依報鳥兒、寶樹羅網皆能宣說妙法,所講的法與阿彌陀佛講法皆是一樣的。我們到了那裏,真正能夠感受到佛以一音說妙法,衆生隨類各得解。現在很多世智辯聰的人,覺得這個法門很簡單生起輕慢心,喜歡研讀經教。當然這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只看經教而沒有實修的功夫,最後只能成爲滿腹經綸的佛學者,如貧人數寶,雖入寶山,空手而歸。現在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說到經典他每一部都熟悉,但是沒有修證的功夫。還有些人喜歡參禅,修學止觀,但是如果參禅不開悟,沒有斷見思煩惱,還是要輪轉,來世有隔胎之謎,前世所修的忘掉了,來世說不定墮到惡道,不知道哪一世再能得到人身,再來聞到佛法,所以修學一般的通途法門要成就真的難。你喜歡修不要緊,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想聽什麼法就有什麼法,不但能夠聽聞一切教法,且能“圓淨四土。圓見叁身。圓證叁不退。”前面講到橫具上叁土,這裏說的更直接了,圓淨四土,到了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能夠感受到上叁土的清淨功德。在娑婆世界佛在世,最多只能看到佛的應化身,根本見不到佛的報身、法身,報身佛是法身大士大菩薩所能見到的,他有微塵相好。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但見到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應化身,而且能見到佛的報身及法身,佛的叁身不一不異,這叫圓見叁身。叁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很多人是沒有斷煩惱的,到了極樂世界就徹底了生死出叁界,永遠不會退轉到六道當中,不會退轉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凡夫位,就是得到位不退。到了極樂世界聽聞正報、依報,諸佛菩薩及衆鳥寶樹羅網宣講大乘佛法,就能生起無上的菩提道心,到十方一切佛刹去度化衆生,這叫行不退,利益衆生的行不會退轉。在極樂世界每天的念頭就是念佛,不會有其它雜念,都是這樣清淨的念,叫念不退。這叁不退是圓滿的證得,就叫圓證叁不退。依照通途教裏,只有等覺菩薩才能得到圓證叁不退的果位,我們想想多麼殊勝啊,在我們這邊到等覺菩薩位置要進過叁大阿僧祇劫的修學,一往生極樂世界就得到這樣的位置,除了淨土經教,一切法門一切經教裏面找不到這樣的法門。“人民皆一生成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民一生就成就了,這個“一生”有兩種意思,一是指這一生當中就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啊,不待第二生。二是指一旦生到極樂世界就成就了,哪怕下品下生,五逆十惡帶業往生,一生到極樂世界這一生就成就了。“如是等勝異超絕。全在此二科點示。須谛研之。”淨土法門這樣殊勝的法門,與其他一切法門不一樣,沒有一個法門能夠堪比和超越。殊勝之處在下面兩科點示,藕益大師特地提醒我們,要認真地去研究了解它的義理。聽到這裏,如果對淨土法門還不能生起信心,不能發起無上的心來念這句佛號,那就要怪我們自己業障深重啦。

  丙初、揭示無上因緣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這段是揭示極樂世界的無上因緣。佛講的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法,爲什麼在這裏特地講無上因緣,無上因緣表現在哪裏?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皆是阿鞞跋致,這些菩薩當中有不可計數的一生補處大菩薩。這段經文的大意是,佛又告訴舍利弗尊者及大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是圓證叁不退的大菩薩,這些大菩薩當中有不可計數的候補佛。我們再回頭看看娑婆世界,候補佛只有一位彌勒菩薩,將來順理成章彌勒菩薩要成佛。以前有居士問我,西方極樂世界有這麼多候補佛,將來誰接阿彌陀佛的班,都要作佛會不會爭執啊?千萬不要用凡夫的心態去揣摩佛菩薩的境界。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候補佛不是單單示現在極樂世界成佛,他可以到十方一切諸佛刹土去成佛,這要看緣分。西方極樂世界就像培訓佛的院校,像幹部學院一樣,這些候補佛與哪一土的衆生有緣,就示現到那一土去成佛。

  【阿鞞跋致。此雲不退。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墮二乘地。叁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

  這段解釋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梵文,中文翻作不退轉,不退有叁。“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聖人與凡夫的差別是前者永遠出離六道輪回,後者在六道中不停輪轉。修學一般的通途法門想進入聖人的行列,首先要斷除叁界八十八使見惑,才初入聖人行列,就是證得初果須陀洹。經過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斷除叁界八十一品思惑,才證得阿羅漢的果位。證得了初果須陀洹果位就不會墮落凡夫地,這是位不退。“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墮二乘地。”行,是大乘菩薩利益衆生的行。菩薩斷除了見思、塵沙煩惱,發心去幫助一切衆生,他不會退轉到二乘做自了漢。小乘的人也會去度衆生,我們不要覺得度衆生就是菩薩的行爲,小乘的人度衆生態度不積極,別人找到他他才會跟別人講法,別人不問他不會主動去講。大乘的菩薩會主動地去幫助別人,跟別人去宣傳佛法。末法的衆生剛強難化,有時候我們去做點好事,布施點佛法還不被別人接受理解,反而遭到辱罵,這個時候心就會退轉,不退真的挺難的。從前舍利弗尊者是一個小乘的阿羅漢,他覺得小乘屬于自利,就想發起大乘心去幫助衆生利益衆生,他發了這個大願感動了天神,天神有他心通,知道舍利弗尊者發了大願就決定來考驗他。天神示現了一位孝子在路邊嚎啕大哭,舍利弗尊者經過便問他什麼事情,他說母親得了絕症在家等死,唯有用修行人的眼睛做藥引子才能救治,舍利弗尊者想到諸佛教導我們發菩提心,利益衆生要不惜布施自己的身體,于是就把眼睛挖出來給他,天神見狀說我要的是右眼,你怎麼挖了左眼,舍利弗尊者想著幫人幫到底,又把右眼挖出來給天神,天神接過眼睛用鼻子一聞,說人家都說修行人的眼珠是香的,你的眼睛怎麼這樣腥臭,不要了,就把它摔在地上踹了幾腳,舍利弗尊者的心徹底涼了,他說發心行菩薩道真的不容易,于是放棄了菩薩行。我們想想看,小乘果位的聖人都發不起菩薩行,菩薩行真的是不容易發啊。夢參老和尚是大修行人,他一生當中很多時間是在監獄裏度過的,他在獄中都沒有退失菩提心,經常用一首偈子來激勵自己,“假使熱鐵輪,于汝頂上旋,終不爲此苦,退失菩提心。”我也常常用這首偈子來激勵自己。“叁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念不退是法身大士的境界,開始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薩婆若是梵語,中文譯作一切種智,海比喻佛的智慧像大海…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二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