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樣深廣。到了法身大士的境界,就是開始斷無明煩惱的時候,我們的念頭只有一個,全部是趨向于薩婆若海,趨向于一切衆生。大家可以觀照下我們的念頭趨向哪裏,都是趨向于叁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若約此土藏初果。通見地。別初住。圓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薩。別十向。圓十信。名行不退。別初地。圓初住。名念不退。】
“若約此土”這是從我們這個世界,通過藏通別圓修學的次第表示叁不退修行的位置,說明在娑婆世界修學通途法門證叁不退的艱難。“通見地。別初住。圓初信。名位不退。”四教當中,藏教的初果須陀洹、通教四地——見地,就是見真谛地與別教的初住、圓教的初信位置是平等的,也就是斷煩惱的程度是一樣的,但是智慧不盡相同,藏教初果須陀洹不及通教見地,通教見地不及別教初住,別教初住不及圓教初信。“通菩薩。別十向。圓十信。名行不退。”到了行不退,藏教沒有了,因爲藏教沒有發起利益衆生的菩薩心。通教至第九地菩薩地,這時菩薩行成,不會退轉;別教十回向位;圓教十信位,這些位置斷煩惱的程度平等,都必須斷除叁界的見思煩惱及叁界內外的塵沙煩惱,從空出假,大乘菩薩行成,這是行不退。“別初地。圓初住。名念不退。”至念不退,通教也沒有了,到這種程度就要徹底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開始破無明,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位置是別教初地歡喜地,圓教的初住,這時就是法身大士。得到念不退,所有的念頭都是趨向薩婆若海,趨向于一切衆生。
【今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叁不退。】
這裏是顯示淨土法門的大力用。上面講了叁不退,在娑婆世界依據通途法門修學,要想證得叁不退談何容易!說得嚴苛一點,就是不可能。但藕益大師在這裏告訴我們,造作五逆十惡之人臨終蒙善知識開導,信願具足老實念佛,十念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了叁不退。佛在一切經典當中告訴我們,造作五逆十惡的人必定墮阿鼻地獄。五逆指出佛身血、弑父、弑母、弑阿羅漢、破和合僧。佛在世時,佛的堂弟提婆達多總想害佛,要取代佛在僧團中的領導位置。有一天,佛要經過山下一條路,提婆達多就在山上准備了一塊大石頭,等佛從底下經過的時候,他就把石頭推下來想砸死佛。佛是有大福報的人啊,而且有多少護法神在護持他。石頭落下去的時候被護法神用金剛杵擊碎了,沒有砸到佛,但有一塊小碎石砸到了佛的腳,流血了,這就是出佛身血的由來。提婆達多因此而感召了墮地獄的果報,那爲什麼出佛身血的罪過這麼大呢?若把佛殺了就等于斷了這一方衆生的法身慧命,多少人因此沒有機會聞到佛法,就要永遠身陷輪回之中了,其罪過重的緣故就在這裏。我們現在沒有佛在世,若以嗔心去砸寺院、以嗔心去毀壞佛像,罪過就等同于出佛身血。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很多紅衛兵去破環寺院、砸佛像,我在鳳凰網看到一些舊文,出家人被帶著高帽,脖子上挂一個牌子寫著狗屁佛經,這是文化大革命時候幹的事情,在座的可能都經曆過,不知道有沒有去做過,這是五逆十惡。如果做過也不要怕,現在有一個法門可以救你,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會再感召墮阿鼻地獄的果報。弑阿羅漢,弑是封建社會下人殺上人,大臣殺皇帝、兒子殺父母就叫弑。阿羅漢是斷了見思煩惱的聖人,出離叁界,堪稱是人天福田,也教化一方,把這樣的人殺掉了,也是在斷衆生的法身慧命啊,也墮阿鼻地獄。現在這個時代阿羅漢很少,供千僧齋的時候會有一位阿羅漢出現,若把住持一方的善知識、講經說法的法師殺掉,其罪過等同于殺阿羅漢,也要多阿鼻地獄。弑父弑母,我們這個色身是父母親提供給我們的,然後再把我們培養長大,這種養育之恩我們報答還來不及,怎麼能去殺害自己的父母,殺害父母的果報就是墮阿鼻地獄,真的動了這樣一個念頭,畜生也不如。破和合僧,從狹義的角度來講就是破壞清淨的僧團,在僧人當中搬弄是非,把一個和合的僧團破壞掉了,這樣的人墮阿鼻地獄。從廣義的角度來講,和合僧就是清淨和合的大衆,像我們寺院裏面四衆弟子保持和合就是和合僧,如果在這個和合的群體裏面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破壞和合就是破和合僧,罪過一個,墮阿鼻地獄啊。所以我們平時感覺不到,一學經教嚇一跳,原來平時都是在種阿鼻地獄的因,現在學習了清楚了,以後還敢不敢做?這是五逆,十惡是身口意叁業所造十種惡業,身殺生、偷盜、邪淫,口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業常起貪嗔癡。十惡也分上中下叁品,上品十惡是十惡具足而且很嚴重,這樣的人必墮地獄,刀山劍樹,鐵床銅柱,地藏經講得很清楚,上品受無間地獄之報,千萬億劫求無出期。中品是十惡皆有,稍微輕點,這樣的人墮餓鬼道,放過焰口的都知道,餓鬼道的衆生咽喉是針鋒之細,饑火焦燃非常痛苦。大衆吃飯的時候,鬼道的衆生聽到筷子碰碗的聲音是饑火焦燃,所以佛教導我們吃飯的時候一定要輕手輕腳,也不要影響到鬼道的衆生,這個也是慈悲心啊。下品十惡墮畜生道,十惡具足比較輕,墮了畜生道任人宰割,殺的雞殺的鴨,下品十惡感召的果報。造了五逆十惡的人,果報就是墮阿鼻地獄畜生道餓鬼道,如石頭入水必沈的道理。但是這些五逆十惡的人臨命終時有善知識開導,十念也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所處的位置是下品下生,雖是下品下生但也圓證叁不退,所以一般的通途行人不敢相信,不理解淨土法門。這個不是我隨隨便便說的,在十六觀經下品往生章裏有“或有衆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曆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勸令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于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中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于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經中告訴我們佛講話是真實語啊,從這個地方我們看出一個問題,就是臨終助念非常重要,我們看要解都是提到臨終要遇到善知識開導,就是我們念佛念得再好,臨終時候如果遇到障礙就麻煩了。
【然據教道。若是凡夫。則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則非菩薩等。若是異生。則非同生性等。又念不退。非複異生。行不退。非僅見道。位不退。非是人民。躐等則成大妄。進步則舍故稱。】
這裏是依據通途教理來顯示修行的階次位置分明,不容錯亂,目的是要顯示出念佛法門所得到的力用超過一切法門。“然據教道”教是經教,通途經教,道是道理,依通途的教理來闡釋佛法的修學次第。“若是凡夫。則非初果等。”如果是沒有斷煩惱的凡夫,就不能與斷除叁界八十八使見惑的初果聖人相等。“若是二乘。則非菩薩等。”如果是斷除見思煩惱沈空滯寂的二乘聖人,決定不能等同于已經從空出假利益衆生的菩薩。“若是異生。則非同生性等。”異生就是沒有斷無明的衆生,還是用識心,與佛的真心不一樣,屬于異生性。同生性就是開始斷無明煩惱證法身,真實見到了佛性,與佛用的一個真心,這個叫同生性。異生性像別教的叁賢位、圓教十信位,這些權教菩薩都屬于異生性,他們用的是識心,別教初地、圓教初住以上的衆生已經開始斷無明證法身,與佛用的是同一個心,是同生性。這裏講到,若是異生就不能與同生性的衆生相等。從通途教理來看,修行所得的力用,所得果位的次第清清楚楚,絲毫不能顛倒。底下又從下往上看,“又念不退。非複異生。”剛剛講過念不退是圓初住、別初地的法身大士,與佛用的是一樣的真心,所以屬于同生性,決定不能與異生性的權教菩薩相比。“行不退。非僅見道。”行不退指的是斷除塵沙煩惱,能夠從空出假利益衆生的大乘菩薩所證的位置,大乘菩薩決定不能與僅僅見道證位不退的初果聖人相同。“位不退。非是人民。”位不退就是已經斷除了叁界八十八使見惑證得初果須陀洹的位置,須陀洹決定不能與未斷煩惱的凡夫人民相等。“躐等則成大妄。”大妄就是大妄語,在戒律裏面講妄語,大妄語就是不證言證,自己是個凡夫衆生說自己是阿羅漢,就是大妄語。大妄語不通忏悔,如果是凡夫衆生,不能說成是初果聖人,如果是初果聖人決定不能講是法身大士,否則就是大妄語。“進步則舍故稱。”證得了初果就舍棄了凡夫的叫法,證得了阿羅漢就舍棄了須陀洹的叫法,證得了法身大士就舍棄了前面的權教菩薩叫法。好比你現在讀小學,那就再不是幼兒園的學生,讀了中學就不是小學生了,度了大學就不是中學生了,舍棄以前的稱呼。從這段注解裏面,我們看到五逆十惡之人臨終蒙善知識開導,也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叁不退,我們如果再不生起信心,再不好好念佛,師父真是徹底無語了。
【唯極樂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
前面講的那些都是一些常理,依照通途教理斷什麼煩惱證什麼位置,決定不能超越。但是這些常理到了極樂世界就徹底行不通了,五逆十惡的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能夠圓證叁不退。按照通途教理來講,圓證叁不退是等覺菩薩,那這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連見思煩惱也沒有斷,到底是凡夫還是法身大士?說他是凡夫,他又證得了叁不退;說是法身大士,他連見思煩惱也沒有斷。說他不是凡夫不是法身大士也對,叫一切俱非;說他是凡夫或者是法身大士也不錯,叫一切俱是。所以我們講極樂世界確實不按常理出牌,我們要往生的極樂世界同居土不可思議,絕代圓融,一般的通途法門行人很難相信。
【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又是凡夫又是法身大士,又非凡夫又非法身大士,除了極樂世界,十方一切諸佛刹土沒有這種現象啊。也沒有這種一切皆是一切皆非的階位,見思煩惱未斷即圓證叁不退,沒有這種階位。無此法門,除了極樂世界,十方一切諸佛刹土衆生造了五逆十惡的罪,必墮阿鼻地獄,若往生極樂世界不但不墮地獄而且圓證叁不退,同等覺菩薩的受用,太不可思議了。那爲什麼會有這些大力用呢?大師講了叁個原因:“心性之極致”就是講的能念之心不可思議。致是到達的意思,心性到達了極點,那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不但能念之心不可思議,所念之佛也不可思議,就是“持名之奇勳”。我們所念的這句阿彌陀佛名號不可思議,前面多次講了這句名號蘊含了很深的深意,淨土法門難信,唯上智下愚兩種人能夠成就。下愚之人明白娑婆世界是苦,知道極樂世界之樂,欣樂離苦,人之常情。那怎樣到快樂的極樂世界去?老實執持一句阿彌陀佛。這種人聽話,沒有其它的念頭,就是信願具足一心要到極樂世界去,老實念佛,這樣的人可以得生。上智的人也可以得生,這個上智不是世智辯聰,也不是通宗通教之人,宗門教下就是除了淨土法門者。上智的人不但知道一般通途法門的教理,而且真正能夠了解淨土法門不可思議深意。如果只知道通途教理他不會相信這個法門,哪裏一個業障凡夫五逆十惡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圓證叁不退,這個違背了教理的講法嘛。這是第二個原因,所念之佛不可思議。第叁個原因“彌陀之大願”,阿彌陀佛因地發的四十八願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四十八願也兌現了,這個願不可思議,對我們淨業行人有無限的加持力。能念之心到了極致,所念之佛不可思議,再加上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四十八願加持,就感召了帶業往生到同居土得到圓證叁不退的位置,與別教初地、圓教初住位置相同,不可思議。若不是這叁種因的緣故,怎麼可能帶業往生得到圓證叁不退的位置。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二十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