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廿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前面我們已經把信、願講完,今天開始講行,請看經文。
乙叁、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丙初、正示無上因果
└丙二、重勸
丙初、正示無上因果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段經文是教我們往生的方法。佛告訴舍利弗尊者以及大衆,往生西方的條件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換句話講,少善根福德因緣就不能得生彼國,多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所謂善根,就是能對淨土法門深信不疑,福德就是能夠發願念佛,所以講念佛人是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德之人。人天的福德少,世間人聞到這個法門能夠生起信心,但是爲什麼往生難呢?根本原因就是福德少,情執太重,放不下六親眷屬、財産等等,對世間的一切放不下,這就是福德不夠。二乘跟權教菩薩是善根少,爲什麼這麼說?因爲他們不能生起信心,是小乘思想,覺得他們根機很好,應該修學依仗自力斷惑證真的法門,就是難行道法門;念佛法門很簡單,就念一句阿彌陀佛,是阿公阿婆念的。所以小乘根機的人不具足這樣的善根。因緣也非常重要,就是要理解淨土的深意。五逆十惡之人臨終能蒙善知識開示,生起信心發起往生大願,是他宿世的善根成熟,福德具足,遇到善知識開示就是因緣具足。我們在座的淨土行人,能夠聽聞淨土經典,理解淨土深意,這就是因緣具足。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就必定往生,那如何才能令其加深呢?很簡單,我們現在要多聽經,發大願,多念佛,善根福德因緣就必定加深。如何修學這個法門呢?經中講到“善男子善女人”,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善男女?這裏善者,是指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之人,簡單地說就是具足真信、切願、力行,以此爲標准。“聞說阿彌陀佛”,這個“聞”非常有講究,意義深廣,不僅是聽聞,于聞中要能生起深信,且發大願,深信發願就具足了善根福德。“執持名號”,執就是執著,從這裏我們看出淨土法門與其他法門不同,其他法門教我們放下執著。釋迦佛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時候講,大地衆生本具的佛性之上覆蓋了無明妄想執著,叫我們破除執著,但是這裏叫我們執著這句名號,而且要持續不斷地執著。前面講到,所念佛號不可思議,法藏比丘因地發大願,六度萬行成就了這句萬德洪名,我們把萬念轉化爲佛號這一念。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句名號也要舍棄,最終圓滿佛果。我們現在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執持這句名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執持的意思。我們修學這個法門,就是要將萬念轉化爲阿彌陀佛這一念,所謂都攝六根,意根要想著阿彌陀佛,舌根要把一句阿彌陀佛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身根自然恭恭敬敬,眼根也不會東張西望,鼻根也不會亂聞了。平時我到佛堂門口一站,裏面人眼睛都唰地一下往外看,這就沒有都攝六根,外境來了心也跟著飛出去了。經常有人問到,不念佛時覺得自己沒什麼妄念,念佛之後妄念怎麼多起來了?要知道,妄念不是因爲念佛而增多的,其實是我們本來就有的,以前沒有用心去觀察,現在正因爲念佛的緣故妄念才顯現出來。我們不要去管它,繼續攝心,時間久了妄念自然就減少了,用它個叁五年保持這一念,那功夫決定成就。當然,在念佛之前一定要持戒,戒是降伏妄念最好的方式。在念佛過程當中,如果遇到殊勝的境界也是自然的,不要去執著,我們講過七菩提分,要舍去一切境界。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這是克期取證的方法,我們現在打精進佛七就是從彌陀經這兒來的,定七日爲一期,七日當中萬緣放下,專心念佛,以求一心不亂,果能念到一心不亂就成功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清淨海衆現在其前,慈光攝照,往生之人正念昭彰,心不顛倒,亦不昏沈,如入禅定,跟隨阿彌陀佛清淨海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面請看藕益大師的注釋。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緣。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菩提是梵語,中文翻作覺悟。正道即八正道,修學無漏深法,通達涅槃。菩提正道,就是覺悟一切世間的真相,發菩提心,修學無漏大法,了生脫死,圓滿佛果。這是一般的講法,無論哪一個法門都適用。對淨土法門來講,善根親因就是深信極樂世界的真實存在,深信阿彌陀佛的大願不可思議,深信釋迦牟尼佛介紹的淨土法門、極樂世界不可思議,這種深信就是往生西方的善根,就是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緣。”修學淨土法門有正道法與助道法,正道即念佛,執持這句名號,助道是輔助正道的。“施戒禅等”講的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包括叁皈五戒、四攝六度萬行是往生西方的助道法,是福德。不但這些,就是我們生活中做一點小小的善事,布施錢給乞丐,乃至一切善行善心皆是往生西方的助道法。叁皈五戒、四攝六度、六度萬行種種助道法,都可以回向往生西方,成爲往生西方的資糧。“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聲聞緣覺是二乘人,只斷了見思煩惱,沈空滯寂,享受涅槃之樂,視叁界如牢獄,不肯發心出來救度衆生,沒有菩提心,菩提善根少。人天道的衆生沒有斷見思煩惱,所修的是人天福報,福報與福德是有差別的,福報是有爲法,福德是無爲法,無爲法就是出世法。二乘的善根少,人天的福德少,這兩種人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何才能多善根多福德呢?藕益大師告訴我們“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我們是二乘根性的人,人天道的人,我們善根少福德少不要緊,大師告訴我們的方法,只要具足真信切願執持這句名號,即是多善根多福德。信願持名就是多善根,名號具足了彌陀萬德,念這句名號就是將阿彌陀佛的功德轉化爲我們的功德,那我們就多福德,每念一句佛號皆具無量的善根福德,如果我們把所念之佛的功德回向給虛空法界一切衆生,福德更加不可思議。“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以散亂心稱念這句名號,福德也不可思議。散亂心稱念名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全無信願,像有些人到寺院來遊玩,他聽到阿彌陀佛隨口也念一句佛號,雖然未必相信,但已在他的阿賴耶識裏種下了金剛種子,種下了得度的因緣,即便這輩子不能往生,他跟阿彌陀佛已經結下了緣,待機緣成熟他會念佛求生西方。還有一種人是具足信願,散亂念佛,可以往生。藕益大師告訴我們,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于持名功夫之深淺,只要具足信願,散亂心稱念也可往生。散亂心稱佛都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那一心不亂稱念佛號功德更加不可思議,一心不亂稱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故使感應道交。文成印壞。彌陀聖衆。不來而來。親垂接引。行人心識。不往而往。托質寶蓮也。】
“故使感應道交。”衆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我們在這邊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在念我們,我們至誠懇切在念佛,阿彌陀佛也在懇切念我們,善根福德具足了,就能與阿彌陀佛心心相應。“文成印壞。”古時候印刷用泥模,只能使用一次,文字印好的同時泥模就壞掉了。這裏以文成印壞爲喻,我們信願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功夫成就,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我們的色身,這個娑婆世界的業報身就謝掉了,同時在極樂世界蓮花化身也便成就了。“彌陀聖衆。不來而來。親垂接引。行人心識。不往而往。托質寶蓮也。”謂不來而來,不往而往,從事相上來講有來往,阿彌陀佛確實要來接引我們,我們確實要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但從理性上來講沒有來往,西方極樂世界不出我當前一念心性,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凡夫心識所變現的,唯心淨土,哪裏有什麼來往呢?這就是理事圓融的講法。“行人心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我們這個色身去往生,而是心識去往生,“心”就是真心,“識”是我們的妄心,阿賴耶識。帶業往生西方沒有斷煩惱,沒有轉識成智,真心與妄心皆有,往生之時是真心跟妄心去往生,就是心識往生。前面我們講過,心識是真妄不二。好比大海水,風平浪靜時就是我們的真心,境風一吹起了波浪就是妄心,其水性無二。哪一天我們覺悟了,知道一切法皆是空相,此心不隨外面虛假的空相境界所轉,如如不動,心得平靜,就能轉識成智。由此我們知道,臨終之時一定不能爲外境所轉,如果臨終時沒有好因緣,身邊子女哭哭啼啼,心隨外境所轉,不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那就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臨終之時的因緣非常重要,千萬不能顛倒妄想,身邊一定要有善知識開導,正念提起,這樣就可以心識去往生,即是煩惱未斷,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福德少的人身體虛弱不能講話,但是正念能夠提起。福德大的人身體健康,也能講話,能夠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福德更大的人預知時至,這樣的人不生病。現在有一種觀念,人死之後還去給他助念,其實這非常難,人活在世的時候都迷惑顛倒,死後更加迷惑顛倒,很難助念成功。往生是在活著的時候往生,死後再助念不容易成功。
【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
彌陀經中善男女的標准是具足信願。善男子善女人包括六道…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廿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