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廿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前面我们已经把信、愿讲完,今天开始讲行,请看经文。
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丙初、正示无上因果
└丙二、重劝
丙初、正示无上因果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段经文是教我们往生的方法。佛告诉舍利弗尊者以及大众,往生西方的条件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换句话讲,少善根福德因缘就不能得生彼国,多善根福德因缘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所谓善根,就是能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福德就是能够发愿念佛,所以讲念佛人是世出世间第一大福德之人。人天的福德少,世间人闻到这个法门能够生起信心,但是为什么往生难呢?根本原因就是福德少,情执太重,放不下六亲眷属、财产等等,对世间的一切放不下,这就是福德不够。二乘跟权教菩萨是善根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不能生起信心,是小乘思想,觉得他们根机很好,应该修学依仗自力断惑证真的法门,就是难行道法门;念佛法门很简单,就念一句阿弥陀佛,是阿公阿婆念的。所以小乘根机的人不具足这样的善根。因缘也非常重要,就是要理解净土的深意。五逆十恶之人临终能蒙善知识开示,生起信心发起往生大愿,是他宿世的善根成熟,福德具足,遇到善知识开示就是因缘具足。我们在座的净土行人,能够听闻净土经典,理解净土深意,这就是因缘具足。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就必定往生,那如何才能令其加深呢?很简单,我们现在要多听经,发大愿,多念佛,善根福德因缘就必定加深。如何修学这个法门呢?经中讲到“善男子善女人”,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善男女?这里善者,是指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之人,简单地说就是具足真信、切愿、力行,以此为标准。“闻说阿弥陀佛”,这个“闻”非常有讲究,意义深广,不仅是听闻,于闻中要能生起深信,且发大愿,深信发愿就具足了善根福德。“执持名号”,执就是执著,从这里我们看出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不同,其他法门教我们放下执著。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讲,大地众生本具的佛性之上覆盖了无明妄想执著,叫我们破除执著,但是这里叫我们执著这句名号,而且要持续不断地执著。前面讲到,所念佛号不可思议,法藏比丘因地发大愿,六度万行成就了这句万德洪名,我们把万念转化为佛号这一念。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句名号也要舍弃,最终圆满佛果。我们现在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执持这句名号。《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执持的意思。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就是要将万念转化为阿弥陀佛这一念,所谓都摄六根,意根要想着阿弥陀佛,舌根要把一句阿弥陀佛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身根自然恭恭敬敬,眼根也不会东张西望,鼻根也不会乱闻了。平时我到佛堂门口一站,里面人眼睛都唰地一下往外看,这就没有都摄六根,外境来了心也跟着飞出去了。经常有人问到,不念佛时觉得自己没什么妄念,念佛之后妄念怎么多起来了?要知道,妄念不是因为念佛而增多的,其实是我们本来就有的,以前没有用心去观察,现在正因为念佛的缘故妄念才显现出来。我们不要去管它,继续摄心,时间久了妄念自然就减少了,用它个三五年保持这一念,那功夫决定成就。当然,在念佛之前一定要持戒,戒是降伏妄念最好的方式。在念佛过程当中,如果遇到殊胜的境界也是自然的,不要去执著,我们讲过七菩提分,要舍去一切境界。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这是克期取证的方法,我们现在打精进佛七就是从弥陀经这儿来的,定七日为一期,七日当中万缘放下,专心念佛,以求一心不乱,果能念到一心不乱就成功了。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清净海众现在其前,慈光摄照,往生之人正念昭彰,心不颠倒,亦不昏沉,如入禅定,跟随阿弥陀佛清净海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面请看藕益大师的注释。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菩提是梵语,中文翻作觉悟。正道即八正道,修学无漏深法,通达涅槃。菩提正道,就是觉悟一切世间的真相,发菩提心,修学无漏大法,了生脱死,圆满佛果。这是一般的讲法,无论哪一个法门都适用。对净土法门来讲,善根亲因就是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深信阿弥陀佛的大愿不可思议,深信释迦牟尼佛介绍的净土法门、极乐世界不可思议,这种深信就是往生西方的善根,就是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修学净土法门有正道法与助道法,正道即念佛,执持这句名号,助道是辅助正道的。“施戒禅等”讲的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包括三皈五戒、四摄六度万行是往生西方的助道法,是福德。不但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做一点小小的善事,布施钱给乞丐,乃至一切善行善心皆是往生西方的助道法。三皈五戒、四摄六度、六度万行种种助道法,都可以回向往生西方,成为往生西方的资粮。“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声闻缘觉是二乘人,只断了见思烦恼,沉空滞寂,享受涅槃之乐,视三界如牢狱,不肯发心出来救度众生,没有菩提心,菩提善根少。人天道的众生没有断见思烦恼,所修的是人天福报,福报与福德是有差别的,福报是有为法,福德是无为法,无为法就是出世法。二乘的善根少,人天的福德少,这两种人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何才能多善根多福德呢?藕益大师告诉我们“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我们是二乘根性的人,人天道的人,我们善根少福德少不要紧,大师告诉我们的方法,只要具足真信切愿执持这句名号,即是多善根多福德。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名号具足了弥陀万德,念这句名号就是将阿弥陀佛的功德转化为我们的功德,那我们就多福德,每念一句佛号皆具无量的善根福德,如果我们把所念之佛的功德回向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福德更加不可思议。“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以散乱心称念这句名号,福德也不可思议。散乱心称念名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无信愿,像有些人到寺院来游玩,他听到阿弥陀佛随口也念一句佛号,虽然未必相信,但已在他的阿赖耶识里种下了金刚种子,种下了得度的因缘,即便这辈子不能往生,他跟阿弥陀佛已经结下了缘,待机缘成熟他会念佛求生西方。还有一种人是具足信愿,散乱念佛,可以往生。藕益大师告诉我们,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于持名功夫之深浅,只要具足信愿,散乱心称念也可往生。散乱心称佛都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那一心不乱称念佛号功德更加不可思议,一心不乱称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故使感应道交。文成印坏。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
“故使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我们在这边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在念我们,我们至诚恳切在念佛,阿弥陀佛也在恳切念我们,善根福德具足了,就能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应。“文成印坏。”古时候印刷用泥模,只能使用一次,文字印好的同时泥模就坏掉了。这里以文成印坏为喻,我们信愿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功夫成就,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我们的色身,这个娑婆世界的业报身就谢掉了,同时在极乐世界莲花化身也便成就了。“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谓不来而来,不往而往,从事相上来讲有来往,阿弥陀佛确实要来接引我们,我们确实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但从理性上来讲没有来往,西方极乐世界不出我当前一念心性,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凡夫心识所变现的,唯心净土,哪里有什么来往呢?这就是理事圆融的讲法。“行人心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我们这个色身去往生,而是心识去往生,“心”就是真心,“识”是我们的妄心,阿赖耶识。带业往生西方没有断烦恼,没有转识成智,真心与妄心皆有,往生之时是真心跟妄心去往生,就是心识往生。前面我们讲过,心识是真妄不二。好比大海水,风平浪静时就是我们的真心,境风一吹起了波浪就是妄心,其水性无二。哪一天我们觉悟了,知道一切法皆是空相,此心不随外面虚假的空相境界所转,如如不动,心得平静,就能转识成智。由此我们知道,临终之时一定不能为外境所转,如果临终时没有好因缘,身边子女哭哭啼啼,心随外境所转,不能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那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临终之时的因缘非常重要,千万不能颠倒妄想,身边一定要有善知识开导,正念提起,这样就可以心识去往生,即是烦恼未断,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福德少的人身体虚弱不能讲话,但是正念能够提起。福德大的人身体健康,也能讲话,能够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福德更大的人预知时至,这样的人不生病。现在有一种观念,人死之后还去给他助念,其实这非常难,人活在世的时候都迷惑颠倒,死后更加迷惑颠倒,很难助念成功。往生是在活着的时候往生,死后再助念不容易成功。
【善男女者。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皆名善也。】
弥陀经中善男女的标准是具足信愿。善男子善女人包括六道…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廿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