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趙樸初與中國的人間佛教(正澄法師)▪P5

  ..續本文上一頁目、出版發行《中國佛教》一至五卷、爲《辭海》再版提供增加的佛教條目、召開藏語系佛教研討會,組織各類佛教學術研討會、座談會、講演會等等,一系列的佛教文化機構、刊物、圖書得以創辦、出版,佛教文化事業得以快速恢複,並取得了大量新的成果。通過趙樸初居士的大力提倡和推動,佛教學術研究和佛教文化事業進入了繁榮時期。目前,佛教期刊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佛教文化學術相關的各種活動、展覽、會議接連不斷,各地佛教協會和寺院紛紛創辦佛學研究所、展覽室、博物館、圖書館,建立電子數據庫、開設佛教網站,佛教學術研究和弘法工作得以飛速的發展和提升。

  3、推動五項建設,全面促進佛教事業健康穩定發展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中國大陸的佛教事業由恢複走向了快速發展,趙樸初審時度勢,在第六屆全國佛代會上,系統總結了中國佛教協會四十年的工作成就和基本經驗,提出了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提高佛教四衆素質的方針和一系列具體要求、步驟。他把佛教自身建設歸納爲信仰建設、道風建設、教製建設、人才建設、組織建設五個方面,同時闡明了這五方面建設的相互關系,指出:“信仰建設是核心,道風建設是根本,人才建設是關鍵,教製建設是基礎,組織建設是保證”。 並且,進一步論證和回答了佛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能夠爲兩個文明建設特別是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等重要問題。他親自主持召開的第六屆全國佛教代表會議,是當今中國佛教繼承傳統、適應當代、開拓未來健康發展的裏程碑。在製度保證上,采取了一攬子措施。製定了《關于漢族地區佛教寺廟剃度傳戒問題的決議》,召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管理工作座談會,製定了《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和《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通則》。重點抓好傳戒的規範管理工作,製定和發布《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傳戒實施暫行辦法》,進行傳戒試點和規範傳戒法會。製定專門工作委員會《工作通則》和《關于加強省級佛教協會建設若幹問題的意見》。舉辦第叁期漢傳佛教寺院執事進修班。召開佛教教製建設工作委員會會議,修訂了《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傳授叁壇大戒管理辦法》,製定了《全國漢傳佛教實行度牒僧籍製度的辦法》,頒布了《全國漢傳佛教寺院住持任職退職的規定》。通過這一系列舉措的施行,佛教事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局面得到切實的保證。

   (四)知恩報恩,回饋社會

   作爲虔誠的居士,趙樸初居士身體力行,誦經拜佛一絲不苟,持續數十年將《心經》作爲自己每天的必修課,不管事務多忙,每日必誦百余遍 ,不僅積極提倡菩薩慈悲濟世的崇高精神,而且還始終不渝地踐行社會慈善事業,利濟社會和廣大人民群衆。他以慈善爲懷,長期從事社會救濟救災工作;青年時代便投身慈善事業,在抗日救亡中,做了大量的慈善工作;直到晚年體弱多病時,仍親自爲遭受地震和洪水災害的地區籌集救災資金,爲自然災害和希望工程捐出個人的大筆資金,堪稱傑出的慈善家。他是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中國康複中心的發起人之一,他始終牽挂殘疾人的疾苦。他用個人獲得的庭野和平獎金及其他個人資金,向孟加拉救災、中國大興安嶺火災和相關文化、教育、慈善、福利、公益等項目捐出了大筆善款。

  1990年,雲南上座部佛教地區發生地震,他不但個人捐款救濟災民,並且號召全國佛教界捐款救災。1991年中國大陸發生曆史上罕見的洪災,他自己率先捐款10萬元人民幣,號召全國佛教界捐款達500余萬元。1996年,雲南麗江發生地震,他號召全國佛教界捐款100余萬元救濟災民。1998年中國南方再次發生少有的洪災,他發起書畫義賣活動,自己寫了多幅作品參加義賣,義賣活動共計籌款100萬元救濟災民;在他的號召下,全國佛教界爲水災捐獻的資金達1000余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僅1986年到1998年之間,他個人捐給中國佛教文化、佛教教育、寺院維修和用于希望工程等社會慈善事業的資金,就高達240余萬人民幣。他還在生前立下遺囑,將自己遺體凡可以移作救治傷病者,請醫師盡量取用,表達了他徹底無我的菩薩道的奉獻精神。

   在以趙樸初爲主要負責人的中國佛教協會,長期以來也本著佛教救世濟人的精神,號召全國佛教界積極參與社會福利公益事業和救濟工作。在以他爲首的中國佛教協會的推動下,中國佛教協會和全國佛教界爲修複長城、保護大熊貓,爲希望工程、植樹造林、保護環境、扶殘濟困等踴躍捐款捐物。爲張北地震、西藏那曲雪災、青海雪災、雲南麗江地震等捐助善款,對口支援叁峽庫區遷建寺院。鼓勵寺院開辦義診、養老、扶貧、助學等慈善設施或機構。每次大的災難來臨時,他領導下的中國佛教協會總是緊急行動,並發動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全國佛教徒及海外佛教界人士捐錢捐物,一起投入救災工作。他逝世後,這一傳統在中國佛教協會和全國佛教界得到了很好的繼承,每年都有大量的錢物捐向救濟或公益福利事業。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時,中國佛教協會及時發出《通知》和《公開信》,號召全國佛教界積極行動、科學防治,全國各地的佛教寺院、組織或佛教信士爲抗擊“非典”捐出了大筆的款物。2004年底,東南亞一些國家發生海嘯時,中國佛教協會協同兩岸佛教徒率先主動向災區,募捐大筆款項,在國際上獲得廣泛好評,爲中國佛教徒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的形象。2008年春,中國南方又發生了大面積罕見的雪災,全國佛教界在中國佛教協會的帶動下,也捐出了大批的財物。中國佛教徒熱心赈災、濟貧、辦學、修橋補路等等種類繁多知恩報恩、回饋社會的行爲,是踐行人間佛教造福社會、利益人群的菩薩行的生動體現。

   (五)友好往來,維護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

   在開展佛教友好交往方面,1952年趙樸初親自打開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大門,1962年中日兩國佛教界、文化界共同發起紀念鑒真和尚圓寂1200周年的大型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兩國邦交正常化的進程。中共十一屆叁中全會以後,他領導中國佛教協會積極擴大同其他國家和地區佛教界友好交往的層面和增加友好往來的頻率。此後,與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的佛教界往來十分頻繁。與韓、日二國互派僧人到對方國家佛教寺院體驗修行生活,與日本佛教大學互派訪問學者,與日本佛教界共同舉辦佛教學術交流會議。在他的帶領下,恢複與發展了同東南亞國家佛教界中斷多年的友好往來。同斯裏蘭卡、印度、尼泊爾、不丹、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孟加拉國等亞洲許多國家以及歐洲、北美、大洋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佛教界的友好交往也日益增多。還分別赴法國、日本、澳大利亞、尼泊爾、泰國等國家和我國香港地區舉辦中國佛教文化展。趙樸初和他領導下的中國佛教協會還積極參加國際宗教組織的工作,出席國際性的宗教首腦會議和佛教學術會議。如“世佛聯”、“世宗和”和“亞宗和”等等。

   趙樸初和他領導的中國佛教協會,還不斷積極開辟和發展同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以及海外華人佛教界的聯誼工作,從彼此的簡單交往發展到莊嚴祖庭、建造佛像、流通法寶、培養人才、文化學術交流、舉辦法務、社會救濟等方面的密切合作與相互支持,促進了佛教事業的發展,有利于我國的改革開放、繁榮經濟和統一的大業。

   趙樸初與中國佛教協會及中國佛教界積極開展的同有關地區和國家佛教界的友好往來,增進了相互間的了解和友誼,促進了佛教事業的交流與合作,對發展地區和國家之間人民的友好關系,增進相互了解、維護亞洲與世界和平發揮了積極作用,收到了良好的反響。

   六、余 論

   趙樸初的人間佛教思想和實踐,從表面看來,只把佛教作爲一個社會實體,作爲社會成員的一分子,似乎主要是在強調大乘佛教入世承擔的菩薩道精神,深入世俗生活、服務人間、提升社會,即人間佛教的人間性這一方面;而忽視了人間佛教應有的超越世俗、解脫生死的理想等超人間性的另一方面。其實,他在論證人間佛教之時和在其他相關言論中,多處強調人間佛教在教義上的根據,強調佛陀和中國曆代祖師對人間的重視和關懷,強調服務人生在修道悟道證果中的重要性,並且對中國佛教的信仰和道風建設也多有關注和呼籲,他自身數十年在紛繁的事務中堅持誦經修持,一直精進不懈等等。可見,他並未淡化佛教的終極信仰和神聖性,並未忘卻人間佛教的根源性和超人間性,並未放棄佛教的出世特色,他是寓出世于入世之中,將出世與入世有機結合起來,只是在特殊的曆史階段和實際事務性工作的部署中,在解說上,他不得不有所側重和區分,不得不更多地著力于人間佛教的起點,這是我們應當要注意體察和理解的。

   趙樸初的人間佛教思想明確提出和具體實踐于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現實環境之中,既有對前賢人間佛教思想和實踐的繼承,又因時置宜而有所創新和發展,內涵豐富和獨具特色。在新的曆史時期,趙樸初回答了爲什麼要提倡人間佛教,什麼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有哪些內容,人間佛教與文化的關系,人間佛教與中國傳統佛教的關系,人間佛教能否和怎樣與現實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如何進行人間佛教建設,人間佛教和人類自身建設的關系,人間佛教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關系等等一系列當代中國佛教的弘揚與發展所面臨和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爲中國大陸佛教的恢複和建設作出了重大理論貢獻。更重要的是,他作爲實幹家,把人間佛教思想置于中國大陸佛教的指導地位,並積極實踐與弘揚,使中國大陸的佛教事業得到很快恢複並穩步發展。趙樸初逝世後,中國佛教在他的思想和精神的指引下,正在也必將更好地前進在愛國愛教、適應現實、服務人群、促進社會和世界和諧的道路上。誠如國家宗教局葉小文局長總結的那樣:

   人間佛教是愛國愛教的佛教,要知恩報恩,護國利民;是甘于奉獻的佛教,要慈悲濟世,奉獻社會;是堪爲道德楷模的佛教,要以戒爲師,師表人天;是講求和諧的佛教,要以和爲尚,六和爲敬。

   近年來,中國佛教界沒有辜負樸老的遺志和宏願,成就了一件件護國利民的大事。從2002年佛指舍利赴臺供奉,2004年佛指舍利赴港供奉、兩岸佛樂世界展演、非典之後在廈門舉行的兩岸佛教共同祈禱國泰民安的大法會,2005年“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圓桌會”,2006年百寺千僧一天內爲救助印尼海嘯捐款千萬元,直到今年(即2007年,本文作者注)“神州和樂”東南亞巡演、“和平鍾聲到臺灣”、北京召開的中韓日叁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在海內外都産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真的是“花落還開,水流不斷”。特別是以“和諧世界,從心開始”爲主題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更呈現了中國佛教的大氣象,開創了中國佛教的新境界。

   現在中國大陸的人間佛教事業正充滿生機與活力,蒸蒸日上,與臺灣、香港、澳門等地欣欣向榮的人間佛教事業一起,構成了當代中國人間佛教事業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人間佛教不但是二十世紀中國佛教智慧的結晶,也是當今世界佛教的一大潮流。正如陳兵教授所言:

   綜觀當代全球佛教,即使未明確打出“人間佛教”的旗幟,而其思想內涵和發展趨勢,很多與中國的人間佛教之旨不謀而合。事實證明,人間佛教,是深契佛陀本懷、適應現代社會的佛教模式。可以斷言,它將進一步發展,極有可能成爲21世紀全球佛教的基本模式。

   雖然人們對于人間佛教的概念和含義,可能還有各自不同的界定和理解,但人間佛教對人生和人間的關注與關懷的本質,已爲大家所公認和熟知。隨著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探討的持續深入,人們必將對它有更全面和更深刻的認識,它必將會以更多契理契機的生動形式,在現代社會展現其高度的適應性和強大的生命力,爲人們帶來更多的好處,爲現代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趙樸初與中國的人間佛教(正澄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