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界和民衆有很大吸引力。隱元後繼弟子中有很多人善詩文、書畫、篆刻。他們的作品受到日本各界人士和僧俗信衆的歡迎,對江戶時代日本文化藝術産生很大影響。在木庵性瑫住持黃檗寺期間,曾設立授叁壇大戒的道場,登壇受戒者竟達5千余人。黃檗寺第五代住持高泉性潡(1633-1695)是明僧,愛好文史,曾協助南源性派編撰《普照國師年譜》二卷,在傳法之余搜集大量日本佛教史料加以整理,仿照中國佛教史書體例編撰出《扶桑禅林僧寶傳》十卷、《東國高僧傳》十卷、《東渡諸祖傳》二卷及《續扶桑僧寶傳》叁卷等,至今對了解和研究日本佛教史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日僧鐵眼道光(1630-1682),先後從隱元、木庵受法,爲改變日本沒有雕刻大藏經的曆史,發誓在有生之年雕刻大藏經,先後用十叁年時間從事講經化募和各種准備,最後以隱元帶到日本的明代萬曆版大藏經(《嘉興藏》)爲底本刻印出日本第一部大藏經,稱《黃檗版大藏經》或《鐵眼版大藏經》(《續日本高僧傳》卷十〈道光傳〉),收佛典1618部7334卷,至今版木仍存宇治黃檗山萬福寺。
黃檗山萬福寺住持在第二十二代以後皆爲日本僧,此後教勢逐漸衰微。
注釋:
〔1〕隱元的生平事迹,凡不注明出處者,皆據《行實》和《普照年譜》。
〔2〕葉向高(1559-1627),字進卿,明福建福清人,萬曆進士,出仕後曾上書反對由宦官把持的掠奪工商業者的礦監、稅監等弊政,萬曆叁十五年(1607)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首輔、宰相),四十二年(1614)辭職,天啓元年(1621)再出任首輔,後被魏忠賢等排擠去官。死後,崇祯皇帝賜谥“文忠”。著有《蒼霞集》、《說類》等。《明史》卷二百四十有傳。
〔3〕參《隱元語錄》卷十六〈中天祖福善堂香燈碑記〉、1922年重刻本《黃檗山寺志》。
〔4〕參考《密雲禅師語錄》卷十二《行狀》及後附《天童密雲年譜》等。
〔5〕隱元等編《費隱禅師語錄》後附行觀等編《福嚴費隱禅師紀年錄》及《五燈嚴統》卷二十四載〈費隱通容傳〉等。
〔6〕石頭希遷的法系,後世從藥山惟俨——雲岩昙晟的一支形成曹洞宗,從天皇道悟——龍潭崇信——德山宣鑒的一支形成雲門宗和法眼宗。宋代臨濟宗的覺範慧洪(1071-128)在其《林間錄》卷上,據所謂唐丘玄素爲“天王道悟”所撰碑文(《佛祖曆代通載》卷十五載此碑文),提出當初在荊州另有天王寺道悟,嗣法于馬祖,龍潭崇信是他的法嗣,因此雲門、法眼二宗自應屬于南嶽懷讓——馬祖的法系。費隱通容所撰《五燈嚴統》,內容雖襲《五燈會元》,但卻把青原行思——石頭法系的雲門、法眼二宗置于南嶽的法系,又貶斥當時的曹洞宗僧,引起禅宗內部的激烈爭論。詳見陳垣《清初僧诤記》卷一。
〔7〕何齡修編《清初福建軍事政治大事記》,載陳志超、韋祖輝、何齡修編,中華全國圖書文獻完全縮微複製中心1995年出版《旅日高僧隱元中土來往書信集》的〈附錄〉及《清史稿·鄭成功傳》、淸閩海鄭亦鄒撰《鄭成功傳》(載《臺灣文獻叢刊》)等。
〔8〕《隱元全集》卷十叁載海口、龍江修“水陸普度”兩則法語,卷十五載有〈龍江修水陸普度夜懷〉五首。
〔9〕詳見上引《旅日高僧隱元中土來往書信集》所載陳志超之序。
〔10〕以上除注明出處外,主要據《普照年譜》和《行實》。
〔11〕逸然及信衆的“請啓”書信及最後同意東渡的複書,見《黃檗和尚扶桑錄》卷一(載《隱元全集》第四冊);最初婉絕東渡之請的信見《隱元禅師語錄》卷十二(載《隱元全集》第二冊)。
〔12〕詳見《黃檗和尚扶桑語錄》卷一、二(載《隱元全集》第四冊)。
〔13〕以上除注出出處者外,尚參考木宮泰彥《日中文化交流史》第六章之二和竹貫元勝著、大藏出版社1989年出版《日本禅宗史》六之4、竹貫元勝著、妙心寺靈雲院2004年出版《妙心寺散步》第五章之八。
〔14〕二人在《普照年譜》中分別稱爲酒井空印閣下、稻葉美濃守閣下。
〔15〕詳見《黃檗和尚太和集》卷一。
〔16〕主要據《普照年譜》。
〔17〕原文名字皆叁字(前二字是字,後是法名的後一個字),此參閱其他資料補全。
〔18〕禅宗南宗自六祖慧能以後雖也標榜“單傳直指”,然而嗣法弟子不限一個,弟子皆可稱嗣法弟子。在隱元門下,也許將得到隱元授予“源流”(法系源流圖)及嗣書或嗣法偈的弟子稱“嗣法門人”、“嗣法弟子”,其他雖可稱弟子,但不冠以“嗣法”二字。
〔19〕《大正藏》卷82第780頁下—781頁上。
〔20〕以上除注明出處外,主要參考木宮泰彥《日中文化交流史》第六章之二和竹貫元勝著、大藏出版社1989年出版《日本禅宗史》六之4。
〔21〕《大正藏》卷82,第760頁中下。
〔22〕《大正藏》卷82,第752頁上。
〔23〕《大正藏》卷82,第756頁上。
〔24〕分別載《大正藏》卷82,第764頁下、765頁中。
〔25〕以上分別載《大正藏》卷82,第762頁上、756頁中、761頁中下、761頁上中。
〔26〕《大正藏》卷82,第742頁下。
〔27〕《大正藏》卷9,第465頁下至466頁上。
〔28〕元代宗寶本《六祖壇經·決疑品》載慧能說:“自性迷,即是衆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爲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鼈,貪嗔是地獄,愚疑是畜生。”
〔29〕《大正藏》卷82,第759頁下。
〔30〕 以上分別載《大正藏》卷82,第763頁上、763頁中、762頁中、762頁下、765頁上。
〔31〕 《大正藏》卷82,第759頁上。
〔32〕 《大正藏》卷82,第769頁中。
〔33〕此間引自日本竹貫元勝著、大藏出版社1989年出版《日本禅宗史》六之6。
〔34〕分別載《大正藏》卷82,第753頁中、759頁下。
〔35〕分別載《大正藏》卷82,第742頁中、764頁上。
〔36〕分別載《大正藏》卷82,第753頁中、742頁中、743頁下。
〔37〕《大正藏》卷82,第740頁下。
《隱元東渡和日本黃檗宗》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