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薩迦格言▪P7

  ..續本文上一頁 align="center">若欲滅盡一切敵,彼等怎能會殺盡,

  若能滅除自嗔敵,則能同時滅諸敵。

  

若嗔高強魯莽者,則將自己遭禍害,

  對于正士和藹者,有何必要起嗔恚?

  

同根所生之禾草,被風吹送于十方,

  如是俱生之衆生,以業所牽各自分。

  

昔不相識今互愛,次後彼又各自行,

  此人與吾密切故,死後亦生巨痛苦。

  

若欲專爲私利者,彼者先應利他人,

  專以私利爲重者,彼人不會成自利。

  

何人利他爲重者,倒如狡者爲私利,

  一切利己爲重者,倒如利他真誠者。

  

智者雖爲利今生,亦應修法方得樂,

  當視正士與盜賊,彼二圓滿有大異。

  

諸人壽短其一半,夜間入眠如死亡,

  又遭病老等衆苦,余半亦無享樂際。

  

衆人若能真現見,跟隨自身之死主,

  則爲余事何堪言,甚至食念亦無有。

  

無論汝事圓滿否,死主絕不讓汝停,

  設若尚有應做事,則應今起精進行。

  

吾今諸事尚未滿,懇請暫時等一日,

  如是涕泣複哀求,死主怎能改其時。

  

舍棄散亂即爲妙,不能舍此依善友,

  喂養毒蛇不應理,若養便需勤誦咒。

  

設若自心散亂者,彼無修法之良機,

  若人寂靜而安住,彼心即可得堪能。

  

精通一切所緣義,並以禅定調自心,

  勤學聖者之教言,此乃一切功德基。

  

愚者學習執爲恥,智者不學執爲恥,

  是故智者再衰老,亦爲來世學知識。

  

愚者因無智慧故,彼等不願求學問,

  若善觀察無智故,愚者更應勤求學。

  

是因前世未求學,今見終身成愚者,

  因恐後世成愚昧,今生再難亦勤聞。

  

淺學寡聞愚者雲:修習不需廣聞法,

  若無聞法僅修習,再勤亦成傍生因。

  

無欺因果循環律,此乃遍知之特征,

  若無求學亦成佛,則彼因果何能真?

  

若無聞受僅修習,暫時修成亦速盡,

  猶如金銀雖煉熔,一旦離火即變硬。

  

純依智力細觀察,能斷過根即修習,

  否則久修反照舊,如滌身垢複沾身。

  

殊勝因緣未具時,雖證無我難成佛,

  未修殊勝方便者,雖見谛亦非羅漢。

  

是故證悟諸法已,自心安住叁摩定,

  斷除過失習氣俱,彼者方成正等覺。

  

何人若無勝智慧,論典雖妙有誰學?

  鑲寶金飾雖美妙,牦牛對此何理睬?

  

智者如若已精通,一切格言之真理,

  然而彼義不奉行,則知論文亦何用?

  

自己所需諸論典,每日之中記一句,

  如同蜂蜜及蟻窩,不久即將成智者。

  

若願行持諸善事,務必敬聞佛教言,

  一切諸時能忍耐,縱遇命難亦行法。

  

若能依據經教義,精進修行依對治,

  智者從不說妄語,彼德此後會明知。

  

過去行此亦興盛,如今行此亦複然,

  若學殊勝此格言,未來亦會得圓滿。

  

智者自己雖了知,亦會恭學智者論,

  如同珍寶雖貴重,未銷之前價極微。

  

樹木縱使極衆多,生長檀香林極少,

  如是學者雖衆多,能說格言學者少。

  

駿馬行道知勝劣,金銀冶煉知純濁,

  大象戰場知勇懦,學者著論知學問。

  

若欲一切世間衆,皆以自己當正量,

  則當推究此善論,對症下藥勤修行。

  

若知一切世間事,彼能修成諸正法,

  是故行持正法者,乃是菩薩之善規。

  

耆婆良醫以巧法,以藥爲食治重疾,

  吾以隨順世間理,宣說殊勝此正法。

  

生自廣闊海島上,智慧龍王所攝持,

  具德格言珍寶藏,爲滿學者之慧庫,

  爲滿智者之渴望,釋迦比丘吉祥賢,

  根嘎嘉村善觀察,爲明諸世著此論。

  

此中所生無垢善,猶如極明皎月光,

  遣除諸衆之意暗,願盛智者之慧蓮。

  

學習一切諸所知,爲得一切智智位,

  是故吾造此論典,亦是爲得圓佛果。

  

第九品終

  

  此《格言寶藏論》是由中印度菩提迦耶(金剛座)向南一百由旬雪域聖境,本住後藏拉多卓巴薩迦寺,曾受文殊菩薩之加持慧光,頓開智慧之花蕊故,廣聞多學並現證精通聲明、因明、修辭、辭藻、飾詞及如來之衆多經典教義,是故真實獲得通達聖教理證與竅訣之要,並對講辯著等具有崇高之辯才者,說理論師釋迦比丘根嘎嘉村吉祥賢學尊,于具德薩迦寺撰著圓滿!

  譯于成都國際大都會香港花園

  一九九六年元月一日

  願增上吉祥!!!

  

  

《薩迦格言》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水木格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