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心經》用《心經》▪P3

  ..續本文上一頁也是這樣。資本主義有句老話:“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都是從這個觀點出發的,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害了全世界。如果說第一個原子彈有點作用的話,以後的第二個、第叁個乃至現在各國那麼多的原子彈有什麼作用呢?陳毅有句話,你有原子彈,我有原子彈,大家不放彈。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是製造原子彈給人類帶來多大的危機,給財富帶來多大的損失啊,給資源帶來多大的消耗啊!世界各大國爲了發展高科技的武器,在拼命的奔跑,弄得大自然百孔千瘡。爲了高額的利潤,無限製地發展汽車,無限製地修高速公路,無限製地擴大城市面積,修建高樓。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石油沒了汽車怎麼開?無限製地把樓房建得高高的,把城市搞得大大的,地球究竟有多大的負荷力呢?一切事物都是物極必反。幾十層、上百層的高樓,如雨後春筍一般從大城市中湧現出來,難道不會對地球造成超負荷的壓力嗎?難道不會對全球的氣候造成影響嗎?難道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嗎?有什麼必要把城市建得那麼大,有什麼必要把樓修得那麼高,有什麼必要修那麼多的高速公路?幾千年來,人類沒有高速公路生活得很好。高速公路修起來了,把良田好地都變成了水泥疙瘩。在修高速公路和高樓的同時,多少山不見了,多少河流沒水了,多少森林不見了。爲了滿足城裏人的需要,煤挖空了,油抽幹了,水抽幹了。城裏人每天的用水量是多少,鄉下人的用水量是多少?鄉下人用水是循環用水,在一條小河裏洗衣服、洗菜、洗馬桶,都在這條小河裏,沒有把水浪費掉,水是流動的。在我們大河鎮就能看到,上遊洗馬桶,下遊洗菜,照樣不是活得蠻好麼。因爲流水不腐,一邊流一邊過濾。如果整個山河大地都有流水,那該多好啊!一旦停水停電,美麗的北京就成苦難的北京了,所有的大城市都是如此。去年冬天南方下大雪,城市的電線被壓斷了,電一停就開始停水停暖,一切東西都動不了。所以還是過去講的“消滅叁大差別”是對的,盡量地縮小城鄉差別,盡量地縮小體腦差別,盡量地縮小工農差別,這才是我們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現在這叁大差別明顯地在擴大。我建議你們去看看黃梅的農家生活,看看農民怎麼生活。城市生活完全是人爲的,所以很脆弱,經不起任何天災人禍的考驗。雖然農民也在追求那些,但是基本上還是變化不大,人爲的成分很少。科學的發展如果說不加以控製,盲目地發展,最後就是科學使一代人、兩代人、叁代人享受了科學帶來的實惠,後代人就要承受科學所帶來的災難,這是肯定的。如果科學的發展沒有正確的思想作指導,一定會走到自己毀滅自己的道路上去。

  

  

  

  問:一個人一生爲善爲惡,死後會受報。那麼,宇宙的大法則會實施這個報,大法則是不空的,肯定有個宇宙意識來給人的行爲做裁判。每個人意識的根本好像是阿賴耶識,那麼這個宇宙上天的天意——給每個人阿賴耶識做判決的意識,也是佛性麼?

  

  答:這位先生提的問題和佛教的本意有很大的距離。佛教認爲一切自作自受,不是另外有個裁判者,自己的行爲就是自己善惡果報的裁判。阿賴耶識的作用,一是含藏義,無始以來的種子都在阿賴耶識中含藏不失。二是阿賴耶識所藏善惡種子具有“引自果”的功能,由于阿賴耶識也是等流的(相續不斷),所引發的是自己的行爲所招致的善惡果報,不是另外有個判決者。這是佛教的思想。其他的宗教,主張另外有個裁判者,比如說上帝的存在。佛教認爲,整個生命體系包括十法界(四聖六凡)。六凡法界有叁善道(天、人、阿修羅),叁惡道(地獄、惡鬼、畜生)。從佛教的思想來講,天、人、阿修羅也一樣是在生死輪回當中,他們的地位是由其自身爲善爲惡所決定的,不存在所謂裁判的問題。裁判就是自己的行爲。所說的大自然的法則,佛教叫做因緣果報的規律,因爲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因緣和每個人的善惡行爲有關,人和人之間又有錯綜複雜的善惡行爲的關系,互相不錯亂。不會因爲我做了錯事而別人來承受果報,每個人的善惡行爲招引自己的果報,不需要在自身以外再找一個裁判者。佛教認爲,裁判就是因果律。

  

  

  

  問:萬法由心造,法包括一切事和物。比如說設計一座殿堂,設計師心裏有個藍圖,然後各種因緣聚合,石頭、木料等等齊備,然後就能蓋起這座殿堂。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理解萬法由心造。我聽說春天的時候這邊的山上發生了好幾次山火。假使我們心的能量很大,通過不斷地修行,具足了足夠的功能,那麼在發生火災的情況下,我們能不能夠請龍天護法來幫助我們滅火救災?

  

  答:從佛教典籍的記載看,是有這樣的事情。四祖道信禅師當年在江西吉安參學的時候,住在城內的吉安寺。當時正值兵荒馬亂,地方武裝叛亂,吉安城都被包圍幾十天,糧食和水都斷了,城裏災疫流行。大家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向四祖求救,請這位和尚給大家想想辦法。四祖告訴大家,這個事情我一個人不行,要大家一起來做。我們手無寸鐵怎麼辦呢?不要緊,大家一起念“摩诃般若波羅蜜”。滿城的人都念這一句咒語,結果奇迹出現了,四面城牆上出現了拿著各種武器的天兵天將。圍城的叛軍看到城牆上這些天兵天將,嚇得馬上就逃竄而走,吉安城解圍了。這件事情在四祖大師的傳記中有記載。我想,這是發生在特定的時節因緣下的感應事迹。爲什麼在特定的時節因緣下會有這樣的奇迹出現呢?因爲吉安城被包圍了相當長的時間,城內的人都非常痛苦,大家有強烈的求生欲望,聽說念“摩诃般若波羅蜜”管用,大家都誠心地念,所以奇迹出現了。如果我們一般地泛泛而念,奇迹是不會出現的。要有非常迫切的要求,這種感應才有可能發生。沒有迫切要求是不會出現的。像這樣的事情,應該說很多。比如說有的人得了絕症,求生的欲望很強,專門誠心地持誦某個咒語或某一佛菩薩名號,結果轉危爲安,不但沒有死,還活了幾十年。這就是說神的存在,這個神不是指主宰萬物的神,而是有各種各樣的神靈存在。《大悲咒》就是很多神靈的名字,念《大悲咒》有感應,就是因爲我們在呼喚那些神靈,誠心誠意地在呼喚他們。他們通過五眼六通感覺到了衆生的呼喚,他們就會來幫助你。所以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幫助大家解除困難。千眼就是大智慧,千手就是大慈悲。有大智慧和大慈悲就能幫助大家解除痛苦。前提是自己要有懇切至誠的迫切要求,才會有感應。

  

  

  

  問:修行到一定程度,曆史上記載的高僧大德,不用借助護法神,能不能自己就解決這些危難的事情?

  

  答:法不孤起,一切法都不是孤立的。佛教講自力他力,有自己的力量也有外在的力量。因爲一個人修行達到無我境界的時候,他與一切護法神之間沒有距離和隔閡,是一致的。在溝通上沒有任何障礙,所以他一起心動念就有感應。一切我的執著、法的執著都破除了,溝通就沒障礙,就有感應。所以高僧大德有強大的感召力,都是修行所致。

  

  

  

  問:我聽說根基好才能修禅,根基不好的人白修。我想知道我有沒有修禅的可能性,如果不行的話,咱就趕緊換法門。

  

  答:佛教整個的道理,本身叫難信之法。如果我們對禅修有興趣了,就不要自己看輕自己。能夠參加這次“追隨祖師足迹”的活動,能夠不遠千裏來朝祖庭,就是善根利智的人。要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有善根,有大善根。今天我們相聚的人,都是大善知識,都是有大善根的人。 開場白:

  

  今天大家到老祖寺和五祖寺去了,重走祖師路。曆代以來有千千萬萬的修道人走過這兩個地方的路,我們今天又重走這條路。

  五祖寺在曆史上是一個非常興旺的禅宗祖庭。在唐朝初期,也就是開元天寶之間,那個時候住在五祖寺的人就到了五百人以上。在去往五祖寺的路上,有的人是正要去五祖寺問道的,有的人是從五祖寺問道後離開的。就在這條路上來來回回的,月計千人。正是因爲有這樣的盛況,未出家前的六祖慧能大師才能知曉五祖寺法席的消息。因爲他在沒有來五祖寺之前,是偏居于廣東新會縣一個小山村的砍柴人。一千多年前的廣東,並不是像現在這樣的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而是蠻夷之地,是只有犯了王法的人才被發放到那裏,古代叫做充軍,現在叫做勞動改造、服役。在當時那樣偏僻、邊遠、閉塞的地方,六祖都能知道五祖東山法門的盛況消息,可知在五祖開山及其住持期間,東山法門的影響可以說是“無遠弗屆”。

  

  到了宋朝,那裏出了一位五祖法演——五祖寺的法演禅師,底下人才濟濟,號稱五祖再來、禅宗重建。所以五祖寺在曆史上對于禅宗的發展,對于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五祖寺的曆史和影響從開山到現在,和四祖寺比起來,應該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也是事物發展的一個規律,後來居上。這和那個地方的山川形勢有關,也和那個地方曆代住持弘法的大德有關。

  

  老祖寺在曆史上也曾經輝煌一時。由于這個寺院是反向——坐南向北,所以這個寺院的發展有間歇性,一起一落,所謂得人即興、不得人即衰。老祖寺從開山一直到清朝,都是一個修道的場所,整個區域有幾十座大小寺院和茅棚。像這麼偏僻的地方,也居然留下了一本志書《老祖寺志》。從志書上看,老祖寺在寶掌和尚開山的時候興盛過一段時間。那時候寺院規模不是很大。寶掌和尚兩次到老祖寺來,時間相隔大概一百多年,因爲他的壽命有1072歲,所以叫千歲寶掌和尚。他去開山是東晉時期,大概在唐朝的時候他又回來過一次。等他開山離開以後,由于改朝換代,他原來的廟已經不存在了,他又來重建一次,可能規模都比較小。到唐朝出了一位天王道悟禅師,才把那個寺院真正做得有一點規模。我們今天看到的“出米石”那個地方,就是天王道悟禅師留下的遺迹。

  

  宋朝時,老祖寺默默無聞;元朝時,有一個出家…

《學《心經》用《心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