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力忏悔和忏悔原理簡介(日常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後不更作,至爲切要。能生此心,複賴初力。】

  第叁個是遮止力,發願遮止惡業,正對著十惡業,遮止它不要再作。經典告訴我們,由于這樣去做,就能摧毀一切自作、教他、見作隨喜的殺生等叁門業障,乃至煩惱障以及種種跟法不相應的業障,都能夠遮止。《毘奈耶廣釋》說:要防護將來不可以再作,假定沒有防護之心,這個忏悔就只是空話。所以律典中會問:「你以後會防護不再做嗎?」因此防護以後不再作,這是非常重要的。

  遮止是遮止它不再現行,能夠生起這樣的防護心,要靠第一個破現行的力量。所以以追悔力擋住現行;然後以對治拿掉它,而發願不讓它再犯,這個就叫遮止。

  【第四力者,謂修歸依及菩提心。第四個是依止力,要修歸依跟菩提心。我們平常造業就是因爲內心當中依止著煩惱,雖不是刻意的,但無始以來的串習,自然而然起來的就是煩惱。世間的人可能認爲自己平常並沒有粗猛的煩惱,若以佛法的標准來看的話,世間整個都在煩惱當中。以世間的標准來說,所謂粗猛的煩惱一定要大發脾氣才算,其它一般的都不算;佛法的標准不是這樣,這個我們要了解。同樣地;世間人講的道理,就佛法來說,都是有問題的。】

  做一個以世間的標准來衡量的好人,容或不一定墮落惡道,但是終究還在輪回當中,既然在輪回當中,你怎麼能保證永遠不墮落呢?何況現在這個世界迅速地下墮,中國的傳統雖以儒家爲主,注重忍讓、仁愛等等,但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現在世間的標准都向西方看齊,認爲如果他打你一下,你至少還他兩下,下次他才不來傷害你,以此保護自己,完全不知道這是苦因。所以我們真正要依止的是叁寶,佛才是真正究竟的覺悟者,若能更深一層發菩提心,要跟佛一樣,那更好。

  【此中總之,勝者爲初發業,雖說種種淨惡之門,然具四力,即是圓滿一切對治。】

  總之,雖然佛對我們剛剛開始修行的人,說了很多淨除罪障的方法,然而只要能依照這四力去忏悔,所有的罪障都可以對治。以我們漢地來說,天臺、賢首都有它的忏悔方法,如果我們仔細去看的話,四力忏悔就可以將它全部含攝了。

  忏悔的原理

  【惡淨之理者。謂諸能感于惡趣中極大苦因,或令變爲感微苦困,或生惡趣,然不領受諸惡趣苦,或于現身稍受頭痛,即得清淨。如是諸應長時受者,或爲短期,或全不受。】

  爲什麼忏悔能把罪障清淨呢?像前面說的,造了很多非常嚴重的惡因,會感得到惡趣中受極大的痛苦,經過忏悔以後,只要受很輕微的苦惱,問題就解決了;或者雖然生到惡趣當中,但是不領受惡趣的痛苦。譬如餓鬼是極端痛苦,可是有很多鬼道的衆生,他是到了惡趣,可是卻有很大的福報。乃至于,有一種情況叫拍球地獄,阿阇世王就是典型的例子,他雖然還是掉到阿鼻地獄去了,但是像拍球一樣,一下去就彈出來,地獄裏什麼苦他都沒感受到,只是去了一下就出來了,這就是他忏悔的結果。或者本來要下地獄,現在頭痛一下就解決了。總之,本來應該長時受苦的,或者變得很短,或者全不受。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此複是由淨修之人力之大小,四力對治,圓不圓具,勢猛不猛,及時相續恒促等門,故無定准。】

  這要看修的人修時力量的大小,四力對治圓滿不圓滿,勢力猛不猛利,以及時間長不長,沒有一定的准則。這一點我們要注意,懂得了道理以後,接著應該努力去忏悔。有一些腦筋好的同學歡喜講道理,講完道理覺得懂了,但是不去修,這種人下一世都是世間聰明伶俐的人,但造惡的本事也一等,修行他就是沒興趣。眼前在這麼好的環境當中,尚且如此,來生因爲他很伶俐、很聰明,但不歡喜修行,所以一定會遠離修行的團體。我們自己想一想,就算出了家,了解了這麼多,但是如果換一個環境,比如你回家去住幾天,你心裏會不會受環境的影響?這是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所以千萬不要被自己這種習慣所限,這是非常重要的。

  【諸契經中及毘奈耶皆說:「諸業縱百劫不亡。」意謂未修四力對治;若如所說而以四力對治淨修,雖順定受,亦說能淨。《八千頌大疏》中雲:「謂若凡是近對治品,可損減法,彼由成就有力對治,能畢竟盡如金穢等。正法障等一切皆是如所說法,由此正理,則妄執心,所作墮處可無余盡。諸經說雲『諸業雖百劫』等者,應知是說,若不修習能對治品;若不爾者,則違正理及違多經。說順定受,應知亦是如此所說。說不定者,雖不修習能對治品,然亦應知不定感果。」】

  前面說業造了一定不會消失,諸經及律典都說「諸業縱百劫不亡」,即使經過無量劫都不會消失。這個不亡是指沒有修對治,如果修對治一定可以清淨。就算順定受(一定要受的)也能清淨,何況是不定受。

  八千頌就是《般若》。近對治品是指我們現在的四力忏法。正對治是要修證空性智慧,四力忏悔並不是煩惱的正對治,但是跟它靠近,跟它相似,而且也是正對治之前的准備,沒有這個近對治的話,正對治也修不起來。《般若八千頌大疏》說:修近對治法可以減少,或者整個去掉惡業,如果能夠成就這樣強而有力的對治,就能像去除金子上面的髒垢一樣,全部都可以去掉。我們所造的種種障礙當中,最嚴重的是正法障,而所有這些重障都可以去掉。由于這樣的道理,由妄執心(就是錯誤顛倒的邪執,這是所有的罪障當中最可怕的)所造的種種會墮落的惡業,都可以徹底淨除。經上說「諸業縱百劫不亡」,要了解這個是指不修對治,如果修了對治一定可以清淨的。所以反過來說,假定修對治卻不能清淨的話,那就與其它經論相違背了。說順定受(一定要感果受報的業)也是指沒有修對治而言。而不定受的業,是指不修對治它也不一定感果。

  以上是大師先說明,然後引《八千頌大疏》來證成,處處告訴我們,修了忏悔,罪障一定能夠淨除。正因爲前面說造了業一定不消失,請問這個「忏悔」的業消不消失?不消失。既然忏悔的業不消失,就像將木頭拿在手上,本來我手一放木頭會掉下來,現在我用手去托住它,如果一直托著,這塊木頭就不會掉下來。用手托就是比喻忏悔,用手托住則木頭就不掉下來,就像忏悔的力量在就不會墮落一般,這完全是同一個道理。

  【如是由悔及防護等,傷損能感異熟功能者,雖遇余緣,亦定不能感發異熟。如是由生邪見瞋恚,摧壞善根,亦複同爾。】

  就像前面說的,由于修四力忏悔,就能夠把已經造的,能感得果報的業的功能拿掉,這個功能拿掉以後,將來雖然還會遇到緣,但不會感果,這個是對惡業來說。反過來,假定你有善根,可是又生起邪見、瞋恚,那善根也會壞掉的。也就是說所造的業不管善惡,惡業透由忏悔可以忏掉,善業由于生邪見、起瞋心也會毀掉,這個我們要注意。

  【《分別熾然論》雲:「若時善法,由生邪見、瞋恚虧損;或諸不善,若由厭诃、防護悔除,是等對治,傷損其力。彼等雖得衆緣會合,然由傷損若善不善種子功能,豈能有果從彼感發。由無緣合,時亦遷謝,豈非從其根本拔除。如經說雲:『受持正法,雖其所有順定受惡,亦當變爲于現法受。』又如說雲:『複次諸往惡趣業,此唯能感頭痛許。』設作是雲:『若尚有果,唯頭痛者,豈是從其根本拔耶?』諸惡業果,無余圓滿,謂當感受那落迦苦,若尚不受那落迦中諸輕微苦,豈非即從根本拔除。于此略起頭痛等故,豈是本來原無果報。」】

  《分別熾然論》說:善法由于起了邪見、瞋恚而虧損,或不善法由于後來追悔,真實去對治,而損傷它感果的功能,在這種狀態當中,所造的業已經損傷了,雖然其它的因緣還會現起,可是它不會感果。舉個比喻來說,就像一顆種子如果放在泥土裏,到了春天,有太陽光的照射、雨水的滋潤,它一定會發芽。如果把那顆種子放在火裏燒焦,然後丟在土裏,即使到了春天,陽光來了,水也來了,這顆種子仍然不會發芽!由邪見、瞋恚虧損善根,或由忏悔損惡業也是這樣。因爲這個業感果的力量已經消失了,時間也過去了,所以這樣一來,等于從根本拔除一樣,這也是鼓勵我們造了業一定要忏悔。

  經典告訴我們,造了惡業以後,能夠依照正法去做,那麼這個惡業雖然是將來要受的,因爲忏悔了就變爲現法受。可能本來要到惡趣的,現在只要感得小小的頭痛就解決了。我們總覺得修行人修行了,應該很好才對,有些人爲什麼反而不好呢?這可能是重罪輕報,本來要到地獄裏去的,現在稍微受一點苦就好了。所以不要以爲修行了就應該沒事;反過來說,有時稍微感覺一點苦受,就說我重罪輕報了,這不一定喔!可能是你造了惡業以後先現法受,下一世是更麻煩。所以不是從行相上判斷的,就像前面說忏悔了以後,不只是做幾個夢就算清淨,還要內善根有明顯地增長才行,最重要的還是要正確地了解正理以後,依照經教去觀察內心,拿法來校對它。以這個爲主,其它的爲輔,才能了解眼前到底是造惡業的現法受,將來還要墮地獄,還是真的重罪輕報。

  有人說:既然還要受頭痛的果報,怎麼說是從根本拔除呢?要曉得本來要墮落地獄的,現在完全不受地獄之苦,只是一點頭痛而已,所以這個地獄的果報可以說完全拔除掉了;反過來說,你還是有一點頭痛,所以不能說沒有果報,這跟原來不造業還是不一樣的。

  【雖未獲得真能對治壞煩惱種,然由違緣令傷損故,縱遇衆緣亦不感果,內外因果多是如是。故雖勤修衆多善法,若不防護瞋恚心等壞善之因,則如前說。故須勵力防護瞋等,精勤修習不善還出。】

  大師再特別說,四力對治不是真能對治,真對治要智慧現起,把煩惱的種子徹底破壞掉。所以前面引的經論上面說是近對治。我們剛開始能修的就是近對治品,也就是修忏悔法。這個雖然不是真的對治,但是由于它令能感果的種子損傷了,所以雖然遇緣也不感果。不管內外因果都是這樣的,外因…

《四力忏悔和忏悔原理簡介(日常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