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八 爲什麼現代人越來越沒有幸福感

  爲什麼現代人越來越沒有幸福感

  一、現代人的悲劇

  

  希望擁有幸福,是包括動物在內的所有生命最終極的目標。

  

  在過去,按照絕大多數人的邏輯與先天自生的思維方式,會認爲:只要我有錢,就一定會很幸福,沒有理由不幸福。隨著啓蒙運動的大力倡導,西方人開始接受了一種理念,那就是:幸福不在于精神,而在于物質,如果到內在的精神上去尋找幸福,就等同于是在沒有幸福的地方去尋找幸福,無異于緣木求魚。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人們更是把發展的焦點轉移到外在物質的極大豐富等方面。

  

  但是,隨著300年前近代文明的誕生,200多年前英國工業革命的爆發。到今天爲止,現代文明一方面給我們創造了非常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同時也讓我們面臨著很多新的危機——哪怕物質越來越豐富,知識越來越多,文化水平越來越高,但我們卻越來越不會做人,倫理道德的底線也越來越低,甚至淪喪到沒有底線的地步。盡管很多人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擁有龐大的財富,但很多人還是不幸福、不快樂、不開心。

  

  現代文明基本不重視內在的充實,只知道一味往外去尋找幸福,因爲方向錯了,所以最後只能是空手而歸、一敗塗地。物質方面雖然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發達程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但心靈危機也是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

  

  60年代的時候,歐洲與美國的科學家,開始研究人類的幸福指數這一課題。自從有了這個比較可靠的科學數據以後,人類的幸福指數卻一直都在下滑。

  

  美國從上個世紀的60年代到2000年之間的40多年中,他們的收入翻了叁番,但離婚率卻翻了兩番,青少年自殺率增長了叁倍,犯罪率增長了四倍,監獄裏的服刑人員增長了五倍,抑郁症患者增長了十倍……而且,初次罹患抑郁症的患者平均年齡,也從29歲下降到14歲;不僅成人會患抑郁症,連兒童都開始罹患抑郁症。抑郁症不但趕走了人們的幸福生活,而且還讓人生病甚至死亡。據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抑郁症將成爲全球公衆健康的最大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也一直在下降。60年代的時候,西方曾做過一個調查,題目是:“你能夠信任大部分的人嗎?”有58%的美國人和英國人投了肯定票。但到了1998年,在回答同樣問題的時候,能給予肯定答案的人只有30%。現在大部分的美國人認爲:“現在我們沒有辦法知道誰是真正靠得住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冷漠。競爭、攀比、互不信任、互不溝通、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一切都爲自己著想,導致了無窮的壓力,從而導致了抑郁症的高發率。

  

  2003年的《光明日報》報道:中國每年的自殺人數爲20萬,也即是說,每年都有差不多兩個汶川大地震的死亡數字源于自殺,其中80%的自殺者患有抑郁症。據專家介紹,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輕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獨症、焦慮症等心理障礙病人將像感冒一樣普遍。

  

  針對于此,專家推薦了一個快樂的處方:每天要保持開心的心態。

  

  當然,每個人都知道,如果每一天都能開開心心,當然不會去自殺,不會去跳樓,但怎麼樣能夠每天都開心呢?面對激烈的競爭,巨大的生活壓力,怎麼能保持愉悅的心態呢?

  

  所以,我們有必要探討、研究一下:爲什麼擁有了財富還是不幸福?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個心靈危機?該用什麼方法讓我們更自由、更健康、更幸福呢?

  

  二、幸福痛苦與外在的關系

  

  什麼是痛苦和幸福?痛苦和幸福的本質是什麼?這是一個人生科學與哲學上的重大課題。雖然有些哲學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沒有太大關系,但這個問題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有人說:有穩定的收入是幸福;有些人說: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是幸福;有人認爲:周遊全世界是幸福……但從佛教的角度來講,這些都不是幸福的本質。雖然有穩定的收入,就有安全感,在安全感的基礎上,有可能産生一種短暫的幸福感,但收入本身卻不是幸福,而只是産生安全感的一種客觀因素而已。同樣,和睦的家庭、旅遊等等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工作壓力,使人忘卻感情的挫折,讓我們得到比較舒適的感覺,但其本質卻不是幸福。

  

  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呢?幸福根本就不屬于物質的範疇,而是一種內在的感受。這種內在的感受,有些時候和物質有關,有些時候和物質根本沒有關系。痛苦也是一樣,比如說,有些窮人就活得非常開心、非常幸福,很自由,很輕松。

  

  現代醫學通過腦部掃描發現,很多壓力過高的人,比如企業老板、高級官員等等,他們腦部的很多部位,出現了斷層。可見,在高度的壓力下,人是沒有辦法幸福的,因爲幸福是一種內在的感受,存在于我們自己的小空間當中,很多時候與外界沒有關系。無論痛苦還是幸福,都無法與別人分享,也無法讓別人替代。

  

  所以,美國《新聞周刊》雜志曾提出一個問題:金錢和幸福,哪個最重要?

  

  我想,對全世界70億人口中的每個人來說,它都是一個巨大的問號。按照過去的理念,有錢就是幸福,沒有錢就是痛苦。但無數活生生的生活經驗與科學數據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選擇金錢最重要,終將很難用金錢獲取幸福。所以,我們曾有的經驗與觀念都錯了,雖然我們自以爲是地認爲自己掌握了很多的現代知識,卻無法超越古人的智慧和經驗。

  

  本來每個人都是爲了幸福而活著,怎樣過一個比較有價值、有意思的生活,對當今時代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倘若忽略了精神上的營養,而僅僅注重物質單方面的發展,就會導致上述一系列的問題。當然,如果溫飽問題解決不了,肯定很難有幸福感,這是肯定而不用質疑的。但二戰以來,歐美和其它許多國家開展了154次問卷大調查。所有調查都得出了同樣的結論:“金錢能夠帶來滿足,但效果是最小的”。

  

  尤其是到了一定的時候,物質財富與幸福是沒有任何關系的。這一切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說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西方人現在才發現而已。

  

  叁、痛苦的來源

  

  就像治病需要觀察病的來源,從而對症下藥,治愈疾病一樣,要消除痛苦,首先也要了解痛苦的來源。

  

  除了物質以外,佛經裏面提出了叁種痛苦的來源:第一個是過度的欲望,此處所指的欲望有可能是對物質的欲望,也有可能是對名聲、權力、地位等等的欲望。雖然普通人不可能沒有欲望,但假如欲望超標,就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壓力,更多的不開心與更多的痛苦。

  

  第二個痛苦的來源,是自私心。盡管普通人不可能沒有絲毫的自私心,但假若對自私心無有管理、不加控製,它就會沒有節製地無限膨脹,最後將導致更多的壓力和痛苦。

  

  第叁個痛苦的來源,是執著。普通人都會有執著,但執著若是超過了界限,就不但不能帶來幸福,而且會讓我們更加痛苦。

  

  只要有了這叁個因緣,則即使擁有再高的地位、名聲與財富都沒有用,一定會飽受無限的痛苦和壓力。

  

  (一)過度的欲望,脫軌的列車

  

  從現實生活的角度來講,欲望是發展的動力;從學佛的角度來說,在某種程度上,諸如我要學佛、我要成佛、我要修行、我要禅坐等等也是一種欲望,但這些欲望不會給我們帶來痛苦,而是我們發展的動力。不過,有些欲望,卻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痛苦

  

  欲望是如何導致壓力與痛苦的呢?首先,欲望可以無限膨脹,而物質給我們帶來的滿足和興奮卻是有限的。關于這一點,既有科學的證據、佛教的證據,更有我們的生活經驗可以說明。

  

  比如說,對一個從鄉下剛剛搬到城市的家庭成員來說,能第一次擁有一套小區公寓樓,他們會覺得興奮不已、幸福異常,因爲與鄉下簡陋的平房相比,簡直是太舒適、太高級了。然而,過了半年、一年以後,這種興奮與舒服,就會漸漸消失、漸漸衰退。當他們看的越多——很多看似與自己不相上下的人,住進了環境幽靜的別墅、品質優良的高端住宅區等等的時候,就會對自己的公寓樓心生厭倦,甚至心生不滿。于是他們開始追求更好的住房,並爲此承受了各種各樣的壓力,經曆了無數的坎坷,等到終于賺到大錢買了別墅住進去,一開始也像當年從鄉下搬到公寓樓時的心情一樣舒暢,但當看到別人住著更好的別墅,開著高檔的轎車時,滿足感又被不平衡所代替。

  

  由此延伸到一塊手表、一個手機,任何以物欲爲滿足的幸福感,都是短暫而危險的。當一代代的高科技産品出來以後,必將刺激人們更新換代的消費欲。當新鮮勁過了以後,又開始追求新的産品。就像蘋果手機,本來已經有了第一代,但第二代出來以後,就再也對第一代不感興趣,一定要買到第二代,否則就不夠時尚、不夠新潮,然後是第叁代、第四代……

  

  哪怕臨終之際躺在病床上的時候,仍然沒有滿足,最後就在充滿抱怨、仇恨與不滿的心態中離開人世。多麼失敗啊!

  所以,用有限的物質,來填補無限的欲望空間,是永遠不可能的。這只會讓我們被欲望牽著鼻子走,如果不控製它、調整它,欲望會更加張狂,最終將會把我們撕得鮮血淋漓、痛不欲生。

  

  有一個估計資料中說:每看一個小時的電視,受其中的軟廣告和硬廣告影響,一周的消費一定會多出四個美元。雖然這種猜測沒有科學根據,但邏輯上是說得過去的,因爲廣告的刺激,會增加我們的占有欲,激發我們的虛榮心。

  

  爲什麼有些物質條件很差的窮人會有幸福感呢?因爲他們大多生活在偏僻、封閉的地方,周圍沒有什麼有錢人,了解的信息很少,平時看不到太多的電視廣告,可避免從中知道有錢人的生活狀況,所以會阿Q似地以爲,所有人的生活都和自己差不多。這樣就不會有更多的需求,無論物質條件再糟糕,也非常安于現狀,非常容易産生幸福感,如果沒有什麼外在的沖擊,這種幸福感可以持續到死。但是,如果這些人走出了自己原有的…

《慧燈之光八 爲什麼現代人越來越沒有幸福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