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用佛法的智慧透視生活▪P2

  ..續本文上一頁佛有時能稱個十斤香蕉五斤蘋果,鄉下人沒有錢,就端塊豆腐,拜了佛以後還把這豆腐拿走,說回家炸了吃,人家問她這樣做菩薩會不會生氣,她說不會,已跟菩薩說過了,菩薩會原諒的,她這一塊豆腐要菩薩保佑她家的豬多長肉、雞多下蛋、蛋比人家的都大、稻子增産、小麥長高一點等等,菩薩豆腐沒"吃成",還要保佑她二十多件事情。這些都太功利了,菩薩不是給誰作交易的。講一個笑話,我剛當小和尚的時候有些脾氣,現在脾氣都給磨光了,在成都有一個習慣,有人要拜佛,廟裏就拿那個大罄敲一敲,和尚成了敲罄的,後來我去被安排在觀音殿做香燈。有一天有個老太太來拜佛,我故意不敲,老太太就看著我,我就看菩薩當沒看見她,這老太太生氣了,上來跟我理論,說我拜佛你怎麼不敲罄,我說我是來當和尚的不是來敲罄的,她急了說不敲罄你這和尚怎麼當的,我一看她急了,就把火降下來,說你要敲也沒關系,我給你補上,本來敲叁錘,現在給你敲九錘,不過在我敲以前你要告訴我,你爲什麼要讓我敲,老太太說你這都不知道還當和尚,她說"拜佛不敲罄,菩薩不知情",你不知道?我說那我就不敲了,搞了半天你讓我敲罄是要提醒菩薩,讓菩薩看你在這兒拜佛是不是,菩薩是不用提醒的,菩薩有千手千眼,哪一個角落都在他心裏面,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包,老太太看我說得有道理,也就不跟我吵了。所以這個就是非常功利的,這些現象值得反思。

  第叁、現實主義。就是要實惠,而且要立竿見影。有的人今天拜菩薩求明天股票漲一漲,明天沒漲,就覺得菩薩不靈驗;又去道觀裏拜太上老君,還是不漲;就拜真主,拜耶稣。今天拜了明天就見效了,他就覺得這個菩薩很好,給自己實惠了,就是這樣的現實主義。

  講這些信仰的現象,我不是在否定它,沒有要否定這些人的意思,相反,我非常鼓勵,因爲有了到廟裏拜佛的這一個念頭是非常善良的,關鍵在于我們僧團的師父們如何去引導、教化他們。讓他們走正路,他盲目,告訴他怎麼不盲目;他功利,告訴他學佛不是功利;他現實,就告訴他要想有好的現實就得明了因果,從因上入手,不要妄想天上掉餡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有些學佛多年的人,老是找不到下手處,不知如何修行,甚至有的人念了叁天的"金剛經",就說自己怎麼還沒成佛,佛不是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自己念了多少阿彌陀佛還沒成。這些都是不懂佛法的精神,都是理解上的不到位。

  所以,我們覺得有必要提高這樣的信仰層面,有必要對這些信衆做正面的引導。應告訴他們,要用佛法的智慧去生活,用佛法的智慧去工作,用佛法的智慧去處理我們周圍的每一件事,用佛法的智慧去待人接物。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有光明,我們的生活才能有前途,我們的生活才能夠很自在,才能夠真正灑脫得起來。

  基于前面講的人文精神的需求和信仰現狀的需求,我們必須大力提倡用佛法的智慧來透視生活、指導生活,讓生活充滿智慧,讓佛法的智慧來照耀我們的生活,這樣我們生活質量就會不斷提高,生命就會逐步達到淨化,這樣我們學佛的目的就達到了。其實學佛不是什麼深奧的事,就是要改變我們生活的現狀,提高我們生命的質量。上次在成都有個副省長問我佛教好在什麼地方,我說佛教是解決生活的問題,佛法以淨化生命爲起點,以改造生命爲歸宿,他聽了很高興表示贊同。我們就像是勞改犯,都是沒有改造好的人,我們都有缺陷,要不斷改造,只有佛是改造好的,佛是智慧圓滿、悲心圓滿、人格圓滿。所以佛法就是解決我們的生活問題,要讓我們的生活很和諧,生命的質量非常高,那就要將佛法的智慧運用到生活中來。這是我要講的第一部分內容,也就是我們爲什麼要用佛法的智慧來觀照、透視生活。

  二、我們怎樣運用佛法的智慧透視生活可以這麼講,佛法千經萬論、八萬四千法門,佛陀一生講法四十九年,講經叁百余會,都是圍繞這個主題的,就是怎麼樣淨化我們的生命,如何改造、提升我們的生活。佛法的叁藏十二部、千經萬論,都是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情況來給予開示的,但佛法這麼多,我們不可能全部都拿來。記得去年大和尚曾講過,學佛修行叁件事,就是見地、方法與功夫,其中學佛修行的方法很多,道路也很多。比如說我們要從趙縣到北京,有很多條路,有火車、有高速公路、還有國道等等,但是你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需要,你可以選不同的路,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都可以到達北京。學佛修行也是一樣,就是你要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的方法,並不是那個方法對你都管用。我經常舉這樣的例子,五分錢的感冒貼,可以治好你的感冒,五百塊錢的長白山好人參,治不好你的感冒。對症的藥,五分錢的是好藥,哪怕是泥土,不要錢的,也是好藥,我小時候買不起藥,手破了個口子,沒有創可貼,就在地上抓一把泥土敷上便不出血了。所以要選擇對自己比較適合的方法,這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千經萬論、八萬四千法門,我不能都講到,也沒那個本事,只能就一個層面、一個方法,作一些簡單的介紹和交流,這個方法就是叁十七道品裏的"四念處".或許有人會認爲這是小乘的法門,我們是學大乘的。不是這樣的,法門是沒有大乘、小乘的,佛法是沒有大乘、小乘的,只是由于我們每個人根基不同,對佛法的信受與理解會有差距、距離,才有大乘與小乘的區別。佛是根據不同的人講不同的法,到目前爲止,我還沒有看到佛在哪部經典裏面講,哪個法門是最好的,佛都是說,這個法門你信受奉行,你就會證得什麼樣的果位。佛的經典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個很符合我們現在的觀點,現在我們開會都有開幕式,這就是序分,像昨天我們的開營式,你就可以如是我聞,在柏林寺參加夏令營,有大和尚、誰誰出席會議。正宗分就等于正式作報告,正式開大會。大會結束時要說:我們這個大會開得很圓滿、很成功,希望你們回去把這個大會的精神要傳達、要貫徹、要落實,這就叫閉幕式,經典最後也是這樣,佛講經要結束了就說你們這些人,將來如是信受奉行,將得什麼果位。

  "金剛經"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佛法是沒有大小的區別,佛法是平等的,只是由于我們衆生的根基不同,在修行的過程中因境界不同,才會出現什麼所謂的大乘、小乘。大乘、小乘的區別,關鍵是你的發心,也就是你發的心是大還是小,你發的心是寬還是狹隘,這種發心來自于你對佛法的信受,你對佛法的空性的信受,你對佛法菩提心的理解,你對佛法慈悲的理解,因爲你發心的不同,所以才有大乘與小乘的不同。現在到處都講在末法時代衆生如何不好,我在成都特別鼓勵那些老太太說你們是正法的使者,使那些老太太很受鼓舞,說自己活了八十歲還沒人鼓勵過。佛法沒有正法、末法,緣起的空性永遠存在,即使到時候人類不存在了,這空性的道理還會存在。佛法沒有正法、末法的區別,只是由于我們衆生的根基,離佛的時代越久遠,大家對佛法的理解就越走樣,修行也越不用功,希望真正成就的人越來越少。所以,盡管說現在是末法時代,但我們佛教徒卻不要有這個思想,當然有這個憂患意識也是好的,佛法到了這個時代了,我們更應該積極去努力、去改變。我們要向正果法師學習,正果法師在文革的時候曾講:"我在佛法在!"這是何等的氣魄,現在我們每個人發起大心,就要有我在正法在的這種大心。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發起這樣的大心來,佛法就一定能弘揚開來,正法就能久住。所以我跟成都那些老太太說,你們要做正法的使者,她們說自己沒文化,我告訴她們沒文化沒關系,你只要用心修行,念佛誦經那就是正法。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發起這個大心來,要有危機感,要去努力挽救,承擔起這個責任,把正法的這個擔子擔起來!

  "四念處"就是四個內容,即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受是苦、觀法無我。之所以要選擇四念處來作法理上的普及,乃至我們將來能在生活中去運用,是因爲我個人感覺,現在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世間生活,每天都要碰到來自我們身體上和心理上的種種的幹擾、困惑、障礙,一部分是來自身體方面的,一部分是來自心理方面的。我們的這個身和心碰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産生一些感受,比如我們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身心疲憊"、"他累得身心憔悴",我們往往在對待這些身心的感受的時候,心態是很難把握的。所以,我覺得我們身的問題、心的問題乃至感受的問題,是我們整個生活裏面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四念處"就是針對我們生活裏天天必須碰到的身體、心理、感受上的一些問題,進行透視和對治。

  (一)、觀身不淨。

  我們現代人在身體上下的功夫最多,生活裏面對身體下的功夫最多,一打開電視,那些營養品、養顔液等針對身體的廣告也最多,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圍繞這個身體在轉。有些老太太常爲自己的身體發愁,使得現在養顔膠囊挺暢銷,當臉上有皺紋、有波浪了,心裏面就覺得難以承受,就天天想辦法把這一道一道的東西弄掉,有時我和她們開玩笑,有皺紋好辦,臉上的皺紋你覺得不好看就用熨鬥去熨一熨,老太太說這樣那能辦得到,我說既然辦不到,那就是自然規律,它該有波紋就得有,你幹嗎對這個東西發愁。有些年輕人,更是害怕有皺紋,早早就去做准備,所以走在大街上會經常看到有的人的臉就像灰面塗上去一樣,努力地要把那個痕填滿。有些人認爲眼皮單的不好看,就去拉個雙的,結果眼皮腫了,適得其反。有的人臉上痣太多,嫌影響美觀,就要去取掉,有的越取越大,被那個爛痣藥給爛大了。除了臉上還有的在頭上,一會兒波浪滾滾,一會兒聳得像個金字塔,殊不知怎麼弄,那還是頭發,而不能叫豬毛。有的人聽別人說自己氣色不好,就擔心是不是營養不良,回去就要改善…

《用佛法的智慧透視生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