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六和七都沒有倒,這阿賴耶識它就倒不了的,阿賴耶識爲什麼?他是被動的,知道嗎
就等于你前面送什麼進來,就跟銀行一樣,你送美金進來,我給你存著嘛,存美金,將來利息也按美金算。你送坡幣進來,我就給你存坡幣,你存人民幣進來,我就給你存人民幣。哪個開銀行的那麼傻,說我這裏兒只收人民幣啊,其它的錢都不要存進來。有這麼傻的行長嗎?沒有!阿賴耶識他就是這麼個角色,他是被動的,就是個保管員,就是個銀行。所以叫“一切種子,執受所依,”就是你這些種子好的、壞的、物質的、精神的,全部都在他裏面,一切種子!“異熟所攝”爲什麼叫“異熟”呢?剛才不是講了嗎?但我簡單給你講,這個“異熟”有很多種,叫異時、異性,那多了,我只是給你簡單的提示一下“異時”,就是你今天保存的種子,這一念保存了,下一念不一定起作用的,他一定有個過程,這也是我們常常講的。有些人經常說:“哎呀,我幹了那麼多好事,怎麼我還不好呢?”啊?因爲異熟嘛!懂了沒?你現在幹的呢,只是你把好種子存進去了,但哪有那麼快就其作用的呢?是不是?有可能今生不起作用,有可能要等到什麼?來生,來生,來來生!那就搞不清楚哪一生!就看你當時發心的大小,來決定他。但有些是今生就起作用的。有幹了好事的人呢,今生就起作用的,也有!但是不一定的今天,也可能是明天;不一定是今天上午,也可能是今天下午,有些可能要等到晚上。他一定是有個時間的變化的,所以叫“異時”。那麼實際上前面加的定語就是指的是阿賴耶識。
“攝大乘論說有頌言: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這個從《攝大乘論》引用的,這個還是經典上的話,是無著菩薩引用的了,就是阿賴耶識爲什麼叫阿賴耶識呢?“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攝藏”就是保管諸法,就是一切種子啊,都藏在裏面的這個識,我們給它個名字,什麼?阿賴耶。“勝者我開示,”爲什麼呢?就是有智慧的人我才給他講,沒有智慧的人我給他講把他嚇到了,就這個意思。另外後面還有嘛,“阿陀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爲我”。今天的人,特別是講哲學的,一會兒小我、大我、真我,搞了半天,有人說,那個阿賴耶識是不是我喲?不對,那不是!那就怕你把它搞錯了,所以要有智慧的人才講,簡單的就不用說了!“由是當知,阿賴耶義,是攝藏義。”對吧?阿賴耶,我們不是講《百法》的時候講阿賴耶。“阿賴耶”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是什麼?是“藏”!藏有幾種啊?能藏、所藏、執藏。對吧?什麼叫“能藏”呢?就是你那些東西我都可以幫你保管。什麼叫“所藏”呢?你的東西都藏在我這兒。就站的角度不同。“能藏”是站在阿賴耶識的角度,對不對?“所藏”是站在哪個角度?就是其它一切法的角度。
“長行釋雲:一切有生,雜染品法。”這個“長行釋”就是《攝大乘論》的,他從《攝大乘論》拿過來的。“一切有生,雜染品法”,“有生”指一切有爲法嘛!“雜染品法”就是指的世間法。你這個世間都是雜染的,爲什麼,輪回嘛!是吧?“于此攝藏,爲果性故;又即此識于彼,攝藏爲因性故;是故說名,阿賴耶識。”這個就是解釋能藏、所藏。“于此攝藏,爲果性故;”這個“此”是指的是什麼?阿賴耶識嘛!阿賴耶識就是“果”,對吧?你那些其它的呢?就是“因”;反過來“又即此識于彼”這個“彼”是指什麼?一切法嘛,對吧?“攝藏爲因性故;”對你那些一切法來講,你保存在我這兒,那就成了“因”。“是故說名,阿賴耶識。”
“或諸有情攝藏此識爲自我故,”這是什麼?我愛執藏,對不對?就是你把阿賴耶識當成自己。“是故說名阿賴耶識”。“今于此中,說種子依體,即阿賴耶識。”就是爲什麼把他叫做“種子依”呢?
“今于此中說種子依,體即阿賴耶識。”爲什麼把它叫做種子依呢?就是選擇它是保存一切種子,“爲顯此識能與眼識爲其生因” 爲什麼叫種子依?就是這句話:爲顯此識能與眼識爲其生因,是故說言一切種子。因爲你的這個眼識的種子保存在哪兒?阿賴耶識裏頭。“爲顯此識”這個“此識”指的是什麼呀?這個“此識”指的誰?阿賴耶識。“能與眼識爲其生因”什麼意思喃?因爲你的種子是在阿賴耶識裏頭,對吧?那個種子就是你的眼識生起的什麼?因嘛。“是故說言一切種子”。“此即攝大乘論說于彼攝藏爲因性義。又顯此識受彼眼識雜染熏習,能持彼種,是故說言執受所依異熟所攝;”這個都好懂了。“此即攝大乘說于此攝藏爲果性義。”這個是剛才說過的了。“由是當知,此種子法望生現行,說名爲因;望由熏習,轉說名果。”什麼意思?比如,我們現在說這個眼識能夠認識是個現行,對不對?那麼這個現形的眼識從哪兒來?從阿賴耶識裏頭的眼識種子而來,所以那麼這個阿賴耶識是相對這個眼識的現形來講,阿賴耶識是不是就是因?你的這個現在的眼識是不是就是果?對吧,但是你的這個眼識生起現行以後,按照佛法講,它馬上又要熏習成種子往阿賴耶識裏面藏進去。不然你下一個眼識就沒有根根咯。懂了沒有?所以它講種現熏生。種子生現行,現行又熏種子,種子又生現行,現行又熏種子,這是交替的。所以種子望生現行說名爲因,就是阿賴耶識裏面的這個種子生起阿賴耶識這是個眼識的現行,因此阿賴耶識是個什麼?因。眼識是什麼?果。但是眼識又熏習種子的阿賴耶識裏面,眼識就成了什麼?因。你熏習的阿賴耶識種子是什麼?就成了果了。它是這樣子交替的。“如是因果皆依阿賴耶識而得建立”對不對?不管是哪個是因哪個是果,離了阿賴耶識這個中轉環節,能不能實現?不能實現。“是故阿賴耶識名種子依。”所以給它取個名字叫什麼?種子依。不僅僅生起現行,要靠它裏面的種子。反過來,你現行最後熏習成種子都還得要保存在它那兒。所以,用今天的話講:又給你提供服務,還給你提供什麼?收藏。“如說眼識,所余諸識道理亦爾。隨其所應,下皆准知。”就像如眼識的道理,下面是哪個?耳、鼻、舌、身都是這樣的。“複次,阿賴耶識與能熏法同時同處,不即不離,成是所熏,是故說言執受所依,”這個都好懂,“執受諸根和合轉故。又性堅住,一類相續,能持習氣;唯是無記,無所違逆,能容習氣;具此二義,成是所熏,是故說言異熟所攝,唯先業引任運起故。”後面這裏它主要還是講兩個,講這個熏習,能熏和所熏。阿賴耶識是什麼?能熏。對不對?不對。阿賴耶識是所熏。因爲你放到它那兒去的嘛。能熏的是哪個?眼識嘛。所以它講阿賴耶識與能熏法,阿賴耶識是所熏,眼識就是能熏,對吧?同時同處,不即不離。如果說這個阿賴耶識跟眼識不同時不同處,我說這個識在起作用,我要放進來了,你說別忙我還沒把門打開呢。沒有的。它一定是同時同處的、馬上就完成的。“成是所熏,是故說言執受所依”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前面那些都是所熏,對不對?你熏進來我就幫你拿著,叫執受所依。我說幫你保管,這個執受啊就是我幫你拿著,我幫你保管。“執受諸根和合轉故。又性堅住,一類相續,能持習氣;唯是無記,無所違逆,能容習氣;具此二義,成是所熏”那怎麼才能成所熏呢?就是你生起現行這個眼識,執受諸根和合轉故,就是你眼識要跟眼......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2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