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2讲▪P5

  ..续本文上一页个相续法?就是用今天生理学上面的方法是最好解释的。生理学上讲,你这个身体啊,是物质的,对吧?是细胞组成的,对不对?那么这个细胞组成的,这个细胞有变化没有?每天你体内的这个细胞要死多少只?要产生多少只?搞不清楚,但是生理学上给了一个名词,说我们这个生理情况啊,他有 “新陈代谢”对不对?但是说明是新陈代谢他就有变化的,对不对?尽管有变化,今天你的眼睛跟你昨天的眼睛看起来干嘛啊?差不多!就是这个地方讲的——相续。今天就是在昨天的基础上,尽管有变化,但是又差不多,所以叫“相续恒无间断”,就指的这个!你说我睡一觉起来,眼睛就坏了,明天当然这个眼识就起不来咯,那不可能的!“由此义故,成为所依。”正因为这眼根啊,是“相续恒无间断”,才能够成为眼识的“俱有依”,对不对?如果说你这眼根,今天只用一下,明天还要撤个零件换一下,那就完了!那就不能成为他的“俱有依”咯。为什么“俱”——同时嘛!那就不能同时咯,是不是?

  “即此为依,眼识得生;”这个“此”指的的是哪个?“即此为依”的“此”指的是什么?眼根嘛! “眼若坏时,”这个“眼”指的是什么

  眼根!“眼识不起。由是应知,此与眼识,损益共同,”你看刚才我给你讲,这不是损益吗?你坏了他就不工作了,你好的,干嘛啊?对!你坏我耍,你好我用!就这个意思!“成俱有依”,所以就给他取个名字叫“俱有依”。明白了吗?他主要从这个角度来讲。

  下一个叫“等无间依”。诶,说到这里,我还给你讲一讲,这个眼根啊,他为什么会有,我刚才已经你讲过了,这个“俱有依”啊,就是这个眼根啊,他会“相续恒无间断”。但是我看你们没有人问我:“为什么会相续恒无间断?”问啊!为什么呢?为什么会相续恒无间断?我先给你举个比方,比如有这么一颗树长在地里头,这个树子是不是每天在长?如果你每天一天24小时都盯这个树,嘿,我觉得肯定有点儿意思,盯它个30年,你没觉得这个树有多少变化,是吧?但是你如果30年没见着这棵树,一看这棵树,喔!它怎么长这么大啦?那么这个树它是为什么呢?它也是在相续恒无间断。但是这个树是长在地面上的,相续恒不间断,它为什么会相续恒不间断?是因为地下面有什么?有树根,在不停的给它吸收养分。但是它这个吸收养分的东西,在地面上能看到吗?看不到!它在地下头!好!我们这个眼根也是相续恒不间断,这个眼根是长在外头的,是吧?能够看到的。眼根,是长在外头的,是现行能看到的,他还有种子,是保存在哪里的?阿赖识里面的。对不对?所以他之所以能够相续恒无间断,就等于长在外面的这一层是看得见的,他还有隐着一层,就是阿赖识里面的种子在不停的支撑他,所以这个眼根才能相续恒无间断。但同时他又会熏进去,熏进去他又起作用,这样反复的交替着。那么,这个玩意儿就有点玄,这个就有点儿哲学上柏拉图讲的还有个理念世界,就是我们每个人还有个隐形的世界,明白吗?有个隐形的世界,这个隐形的世界是潜在的功能的形式,就等于打手机一样,那手机的信号你看得见吗?啊?看不见!但是打着这个信号没有的时候,手机能通吗?手机能通你看得见不?听得见不?也看得见,也听得见。但要靠什么来支撑它?信号!对不对?还有,我给你打个比方,发射台,电视。全世界那么多的电视,它总有一个很小的发射台,那个发射台靠什么来发射呢?靠什么?电磁波,电磁波你能看见吗?看不到,它就像辐状嘛,在辐射,它就把这些东西连在一起,电视里面就有屏幕了,电视屏幕是你看得见的东西就等于我们现实的眼根,那看不见的电磁波就等于是眼根的种子。但这个眼根,就这个眼球是个什么东西?我们讲是个玻璃体,对吧?佛教里面叫做地大。地大什么,“坚韧为性,”是阿赖耶识里面有一种坚韧性的功能,他在支撑他不停的发生变化,同时又不间断。诶,所以你要问为什么呢!刚才说眼根是相续恒无间断,为什么会相续恒无间断?就是因为在阿赖识里面有眼根的种子在不停的支撑他!就等于这个树下面有树根在支撑它一样,但这个呢,理解比较费劲,要慢慢的理解才能够理解得到。当然我今天没法给你画图,我原来有个图。我原来划过两条线,一个是隐形的世界,一个是显形的世界。等于两条流嘛,一个是暗流,一个是明流。明流就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暗流就是你看不见的隐形的世界,就是功能状态。明白吧?就这个意思!

  第二个,“等无间依,谓意。此即眼识无间灭者,名之为意;”我给你讲过,这个“意”就跟我们讲的那个“意识”的“意”不同咯。这个“意”指的是“无间灭”。什么叫“无间灭”,就是没有间断。“即过去识之异名。”你比如这一念、先前一念,要生起,是要靠哪一念?过去识,前一念嘛,是不是?“由前剎那眼识灭已,后自类识无间得生,是故名为等无间依。”。就比如你前一念是眼识生起,中间在给他插一个耳识进去,可能吗?它还能生起眼识吗?生不起。他一定是眼识,第二念还是眼识,第三念还是眼识。就是自类嘛,什么叫自类?眼识还是眼识,这就是自类。“前剎那眼识灭已,后自类识”那个自类就指的是眼识。“无间得生”没有间断、没有妨碍,“是故名为等无间依。前后自类诸心心所,有善、不善、无记等种种差别无间灭生。谓善心无间灭,或善心生,或不善心生,或无记心生;如是不善、无记心无间灭,各有三种心生,当知亦尔。”什么意思呢?什么意思?你学过《八识规矩颂》,《八识规矩颂》第一句怎么讲?“三性三量通三境”三性是什么?就他的性质嘛,有善,有恶,有无记,对不对?就说明前五识是通三性的,对不对?注意啊,我是用的通三性啊!为什么《八识规矩颂》中叫“性境现量通三境”,为什么他不用“性境现量是三境”?眼睛有善恶吗

  就是长到坏人头上就是坏的,长到好人头上就是好的,懂了没有?它自己没有善恶的,搞得清楚不?所以他这里用”通”,他不用”是”,这里面都有学问。所以有些人呢,哎呀,这眼睛太讨厌了,它乱看,看坏东西,老子把眼睛给他蒙到。你眼睛蒙到,你心没蒙到啊,你的心里面还在打妄想,就像过去禅宗公案讲,那个师父出去云游,要过河。遇到一个女的,不想给过河钱,她就讹上这个和尚了,她说:“这个和尚,你在想我!”和尚说:“我没有!”“你看我!”“我没看你,我的眼睛都没动!”她说:“你的心里在想着呐。”就是这样出来的。所以,眼耳鼻舌身,这些东西是无辜的,懂了没有?跟这个东西没有关系。最关键的,所以唯识宗讲转依,就是修行,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心里面那个六和七,道理就在这儿,为什么不是先对付前五个呐?前五个都是无辜的嘛,它就是在外面干活路的,帮到收情报回来,收了情报回来这家伙把情报搞坏了,怎么打板打到我这儿呐?我只是搭到你们遭殃,所以这叫通三性。懂了没有?就是跟着受牵连了,就是“通”。这个地方讲的,眼识也通三性,是吧?就是你如果前面是善的呢,后面生善的;恶的呢,就是恶的;无记的呢就是无记的。所以这么长一段就主要是讲他这个!所以《八识规矩颂》一句话就给你搞清楚了。但是在《成唯识论》里面搞得够复杂,这个《披寻记》就搞得更复杂。这个他是从《成唯识论》中拿出来的,虽然原来的《瑜伽师地论》里面没有这么复杂,他是把他弄得太复杂了。但是有时候复杂点也好,把他搞复杂了,就再把他搞简单,你就上路子咯!所以学佛法呢,要简单一句话能说出来,要复杂,我给你搞得天花乱坠。嘿,这家伙挺厉害的!是吧?要看对付什么人呢!他需要讲理论的,我就给他讲理论;他喜欢听简单的,你就两句话给他搞明白了——要收放自如啊!所以这一段实际上就是讲,眼识也通三性。“各有三种心生”什么三种心啊?这三种心是什么三种心?善、恶、无记!“当知亦尔”。具体的文字的东西,不去过多的,这个很简单。只要把这里面的提示了,你就明白了。那不然,我们这么讲,要讲到猴年马月也讲不完。今天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说是我要讲《瑜伽师地论》,纠正一下啊,我从来没有讲过《瑜伽师地论》啊,我们是在读《瑜伽师地论》。一定要读,我们这是读书班,不是讲。当然我们这里读呢,念一念,串一串,提示一下,不然你读了不理解。我扮演的角色是提示,不是讲,不要乱传播消息。今天很多人给我发短信:“你怎么不通知我

  ”我说:“对不起,我们这是在读,没有讲!”

  下面,“诸余差别,繁不具述。以要言之,前自类识种种差别纔生灭已,中无间隔,后自类识种种差别相续而生。前后诸心或为同分、或为异分,非一类起、非有间起、非俱时起,依此安立,等无间名。”所以总的来讲,这个“等无间名”是怎么安的呢?就是前后、中间,没有间断。所以既然没有间断,到了后面它讲的更复杂,所以这一念,你生的这一念有入心、住心、出心,哎呀,那么你这个出心跟下一念的入心两个又是衔接的咯,那就更复杂了!所以我们都不给你搞那么复杂,你只要懂得什么叫“等无间名”就是前后一致,中间没有间断,这就对了!好简单的事儿,对吧?

  第三、种子依。“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实际上就是阿赖耶识。它为什么加那么多定语呢?“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就是一切的,不管什么种子都是归阿赖耶识保管的。那个“执受”是什么?简单的讲就是保管!所以阿赖耶识没什么了不起,他就是个保管员,知道吧?就是个总管!所以我刚才说,那个修行为什么只先对付六和七,为什么不先对付八?有的说,既然八是个仓库,老子把你的仓库捣了,你就没得了噻!是不是?那不是擒贼先擒王嘛!是吧?我给你把阿赖耶识捣翻了,你不就是没有了。问题是你捣不翻啊,前…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2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