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言一切种子;此即摄大乘论说于彼摄藏为因性义。又显此识受彼眼识杂染熏习,能持彼种,是故说言执受所依异熟所摄;此即摄大乘说于此摄藏为果性义。由是当知,此种子法望生现行,说名为因;望由熏习,转说名果。如是因果皆依阿赖耶识而得建立,是故阿赖耶识名种子依。如说眼识,所余诸识道理亦尔。随其所应,下皆准知。复次,阿赖耶识与能熏法同时同处,不即不离,成是所熏,是故说言执受所依,执受诸根和合转故。又性坚住,一类相续,能持习气;唯是无记,无所违逆,能容习气;具此二义,成是所熏,是故说言异熟所摄,唯先业引任运起故。
嗯,好。那么前面,我们说每一个“识”啊,都有这五个部分,那么前面第一个就是“谓依眼,了别色”,这一句主要是讲他的自性,是他的特点。那么下面“彼所依者”就是他的第二个内容。“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彼所依”有三个。啊,就是这段粗的文字,你看这么短,他下面给你解释了那么长一段。实际上就是解释这一段粗的文字。那他所依,就是他依靠,就是他要产生活动,必须要依靠这三个方面,不能够缺少。哪三个方面呢?俱有依,我先给你消一下文,谓眼,这个眼是什么?眼根。“等无间依,谓意”,注意啊,这个“意”不是那个意识的意,这个“意”是另外有所指的。举个例子咯:像我们这个人,你今年多少岁?假如是三十岁,一岁过了该几岁,啊?一岁过了该两岁嘛,这么简单的问题。哎呀,你看。有没有人从一岁开始过了从明年就开始三岁的,有没有?没有。那么比如一岁、两岁、三岁、四岁,你今年四岁了,前面是多少?三岁。再前面呢?两岁。再前面呢?这一、二、三、四,有四的前面一定是多少?是三。它也不可能前面只有二,对不对?中间没有间断,所以这个无间谓依,这个依啊,就是指的,我刚才比如这个年龄的比方。这个人的认识,你的眼识,比如我们讲这个识的认识功能就像一条河流一样,是没间断的,对吧?还有我们平常说这个认识功能是一刹那一刹那的,就一念一念的,对不对?啊,第一念、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这中间是连贯的,对不对?但是,一二三四这每个念之间,可能有些时间要长一点,有些时间要短一点,这个不一致的,对吧?但是不管怎么样,你比如说我这一念的意识要升起来,它必须有前面那一念作基础,对不对?就像那个自行车链条一样,你这一扣和后面这一扣,这两扣之间,应该是,我这个手指头不能打三个扣扣,你看好笨呢,啊,怎么能搞三个扣扣呢?哦,搞不起来呢。是。就是你这个,比如这个,这个自行车的链条一样,这一扣和这一扣再跟前面一扣,这三扣之间,它一扣跟一扣一定是一环套一环的。比如你第一环和第三环之间,你不可能这个第二环没有,除二那就第三环,没有的。所以,因此那个第二环对第三环来讲,它的作用是什么?基础也叫开导,啊。这个也在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所以这个“意”啊,这个“无间依”啊,就是指的前一念眼识是后一念眼识的等无间依。就是你一定要依靠它,不能断了,断了就接不上。哎,有些人说,哎,那我是在睡觉呢,我的眼识都没有活动呢?那它怎么还会有前一念呢?有没有?那肯定有嘛。就我刚才讲的,就有些时候这一念和下一念之间,这个距离的时间是不一致的,但是,你要这样想呢,你看有些人有这个经验的,就是他啊,就是长期闭关的人,不说话,有三年不讲话,他出来讲话都很困难。为什么?因为他就是这个识的功能呢,已经退化了。那么他要重新呢,就是重新再受现实这些条件的诱导,那么他牵引他在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起作用,他才能够重新恢复。所以呢,我们平常普通的人呢,你这个识的认识功能呢是一念接着一念,一念接着一念,它不会停止的,对吧?但是后一念一定依靠哪一念?前一念作基础,所以这个无间依是指的这个。种子依,简单地讲指的是什么?就是阿赖耶。不管他是前面,下面给你说这么多,这么长一串。所以,你别看,你说你看他这个讨论眼识,就详细了吧,就比我给你们讲《百法》详细多了吧?《百法》前面就跟你讲一个,它为什么叫眼识,对吧?可是这儿,就开始跟你讲眼识的生起。你看今天的学心理学的让他学这个,他都弄不翻,我告诉你,因为他那些心理学不讲这些东西。他都讲到哪些情况下才能活动。所以呢下面,那都是具体解的,我先给你粗略地消一个这个文,下面我们再看看具体怎么解释的。“彼所依者等者:此中总说眼识有三依”,有三种依,对吧?第一,俱有依。第二,等无间依。看着他第几行?我这个是在第四行,你那个是在第几行?啊?唉哟,你那个字那么大啊!第三,种子依。找到没有?第几行?呵呵呵,慢慢数啰。所以如果你将来读的时候,你一读这个你就先把这三段给我找出来。这才是读。你把这三段一砍开,你才来一段一段地理解,哦,哪一段在说俱有依,哪一段在解释等无间依,哪一段在解释种子依。哦,你把这三段一砍,你别看这个文字这么长,这就是读书的方法。啊,这个你们很多人好像都是没有书。啊,那后面呢?不过你们可能也是临时来了的?没法,这个书,因为他们印的就这么多,我们要来就这么多。但是像我这个本子的好像流通处有卖的。哎,注意啊,我不是涉嫌打广告噢。没看到过啊?但是我觉得我刚来那会儿流通处有这个卖的。啊?不是。但是我那个时候买得很便宜,三百块钱,十本。
十本三百块钱,那这套就更便宜,这套当时买成五十块,就这个是上中下,你这个是买不到,当时好像就只印了500本,但这个效果不是很好,但我有时候还是要看一下。那个时候不简单,89年50元钱,你工资才多少钱啊?恐怕你工资才几十块钱呢,这一个月就搞掉了!我们那个时候昭觉寺才发十五块,等于我三个月的东西就去了!最后一部,我去书架就看到这个,嘿,我觉得这个书还挺好——看了它颜色好买的!那个时候买下来还买对了,后来发挥很多作用,很多年也都是用这个。这个是2000年以后他们才出来的,你们那个是最近才印的,但他们依着哪个排版的我还不清楚。实际上,这个网上有,就是这个,现在网上有,好像有个网站叫“弥勒道场”。所以你要没有,你又坚持来学习,你说买你又懒得去买它呢,我又没那个钱钱。你就每次到那个网站去上网,上完网,你把那个下载下来,打印的带来也可以,这也是个办法。就反正每次我们也读不了多少,你打印几页就够了,你先来应付我几天,再应付过去再打印,啊,这也是个办法!因为这个东西,我给你讲,这个不像听《心经》,听《金刚经》那么容易,这个东西是打脑袋的,这个没有书,你就等于是坐飞机啊!当然还是没有到月球那么艰难哈!
来看,“俱有依;一俱有依谓眼。”这个“眼”指的是什么?眼根!“由与眼识俱时流转,能与眼识为增上缘。”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眼识和这个眼根啊,他俩个同时是好的,这个认识功能的才能起来,所以他说是“俱时流转”。不能说:“我眼识等一会儿起来,你的眼根先出门。”不可以,他两个是同时的!“能与眼识为增上缘”。什么是“增上缘”?就是辅助条件嘛!“眼识”产生的最主要的条件是什么?眼识自己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对不对?那么这些前面的眼识、眼根,还包括外面那些色境都什么?都是增上缘。用我们今天的话讲,这个色境是勾引他的。这个眼根呢,是帮助他去完成的,这个增上缘!
“为显损益共同”。为什么呢?“为显损益共同,此依最胜,不共余识,名俱有依。”“为显损益共同”什么意思呢?因为他前面是“俱时流转”,所以“损益共同”啊。比如眼根坏了,眼识起不起作用?不起了嘛!说他是不是“你坏他也坏,你好他也好”。就等于我们今天讲的“风雨同舟”这个意思。就等于你们在那个城隍庙拜把子嘛,跪在那里磕头——“我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看也没几个!那都是说的好玩,蒙你的!你以为你死了他也会跟着跳府南河自杀啊?没有的!是吧?这只能是说明我们大家有共同的志向,这倒还可以,所以他这个也就是这样的。他们两个呢,你坏了我也就不工作了,你工作我也来,就这个意思,所以叫“为显损益共同”。 “此依最胜,不共余识,名俱有依。”
“所以者何?”为什么叫这个呢?“于异熟中,眼根相续恒无间断。由此义故,成为所依。”就是,你既然这个眼根要成为它的“俱有依”,什么叫“俱”,就是同时嘛,对不对?就是成为他“同时的依靠”,怎么样才能成为他“同时的依靠”呢? “异熟中”!这个“异熟”指的是什么?就是指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因为阿赖耶识还有一个名字叫异熟识,下面谈这个“种子依”也会谈到。为什么叫异熟呢?就是其它的种子都保存在他里面的。但是有个问题,你保存进去的种子是不是马上就能发挥作用的?不能够嘛!就像你田里面收进去的麦子一样,你今年收进去的麦子,马上播上去,又能够收吗?收不了!你今年播的麦子,收回来的种子要放到明年再播,对不对?又再收割!所以你今年收的种子要到明年,这个时间上,是不是有差距?所以我们在“阿赖耶识”里面也是。这个“异熟识”有一个“异时而熟”,就是今天存下去不可能马上就起作用,要隔一段时间才其作用。所以这个异熟识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阿赖识里面的种子。“于异熟中,眼根相续恒无间断,”这个眼根就是指的这个,相续恒无间断。诶,你这个眼根有没有变化啊?有变化没有?没有!!!没有那你年轻的时候不戴眼镜,现在你怎么戴老花镜喃?没有?那肯定有的!但是一看你的眼睛呢,还是一样的有神儿,还差不多!就这个地方讲的“相续恒无间断”。他又没有间断,为什么?是恒相续的,怎么…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2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