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顯此義,說彼一切從自種生。又彼諸法一一而轉,當知自種各各差別。
這個很簡單,我們原來說,眼識有眼識的種子,耳識有耳識的種子,鼻識有鼻識的種子,它這個地方講“又彼一切各各從自種子而生”,這兒的“彼一切”講的是什麼?心所。就是這些心所它也有各自的種子:作意有作意的種子、觸有觸的種子、受有受的種子、想有想的種子、思有思的種子,所以說“各各從自種子而生”。就是指的這個。
下一個,“彼作業者”,因爲對這幾個識的講法都是從自性、所依、所緣、助伴,最後一個是什麼?作業,作業就是指的作用。
彼作業者,當知有六種。
彼作業者當知有六種者:眼識作業有叁差別。一、了別業,此開爲四;二、隨轉業,此攝有叁;叁、取果業。依此差別,或開或合,故成六種。
謂唯了別自境所緣,是名初業。
唯了別自境所緣者:如說一切顯、形、表色,亦是眼識境界、眼識所緣,名之差別。除意識外,不共余識,是名自境所緣。此了別業,不同意識遍緣一切自他境界,故置唯言。
唯了別自相,唯了別現在,唯一剎那了別。
唯了別自相等者:如彼意識了別自相、共相;眼識不爾,唯了別自相。又彼意識了別去來今世;眼識不爾,唯了別現在。又彼意識剎那了別,或相續了別;眼識不爾,唯一剎那了別。非五識身有二剎那相隨俱生義故。如下意地釋。(陵本叁卷六頁209)
謂隨意識轉、隨善染轉、隨發業轉。
又複能取愛非愛果,是第六業。
複有二業等者:此說二業,即隨轉業及取果業。隨轉業中複開爲叁。一、隨意識轉,二、隨善染轉,叁、隨發業轉。眼識轉時,由染汙及善意識力所引故,從此無間有染汙法或善法生。由此道理,說彼眼識隨意識轉、隨善染轉。如下意地釋。(陵本叁卷六頁212)又由意識能發善不善業,彼亦隨轉,由是複說隨發業轉。取果業中,于人天趣有善業異熟生眼,于諸惡趣有不善業異熟生眼。如是差別,從業所生,是名能取愛非愛果。
這些是眼識的作用,它到底有什麼作用,“彼作業者,當知有六種”,就是有六種作用。這兒就分了。這六種從大的講,只有叁種。一個是了別,第二個是隨轉,第叁個是取果。看這些解釋,了別就分了四種;隨轉分了幾種?叁種;取果分了幾種?就是一種,所以加起來,就是六種。了別的四種是哪四種呢?“唯了別自境所緣”,這是第一種;第二種,“唯了別自相”;第叁種,“唯了別現在”;第四種,“唯一刹那了別”,所以了別一共有這四種。下面,“複有二業”,哪二業?隨轉業或取果業。隨轉業分幾個?分叁個,“謂隨意識轉、隨善染轉、隨發業轉”,所以加起來一共是六個。這六個每一個是什麼意思呢?“謂唯了別自境所緣”,“唯了別自境所緣者:如說一切顯、形、表色,亦是眼識境界、眼識所緣,名之差別。除意識外,不共余識,是名自境所緣。此了別業,不同意識遍緣一切自他境界,故置唯言。”什麼意思呢?意識所緣受不受限製啊?不受,眼耳鼻舌都可以來參加。可是眼識緣的有沒有限製?它只能緣色法。它自己應該緣的境界是什麼?色法。它因此只能緣色法,眼識就不能緣聲音。剛才說如果要六根互用,那必須到什麼境界?聖人境界,才是打通的境界。這個地方主要是對凡夫位講的。“唯了別自境所緣”它自己應該緣的,只能在這個範圍,這是指的範圍;第二個是了別自相,“唯了別自相等者:如彼意識了別自相、共相;眼識不爾”,眼識只能了別自相,知道嗎?比如,什麼叫自相和共相?自相,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人,就人的本身而言,眼識能夠了解的,了解人的相貌眼睛、鼻子、耳朵,叫人的自相;共相是什麼呢?這個人與那個人不同,這個人的鼻子和那個人的鼻子好像還有點相似,這個是不是眼識能夠解決的?眼識解決不了,要誰來解決?意識能解決。眼識就只能了別自相、不能了別共相。還有,“又彼意識了別去來今世;眼識不爾,唯了別現在”,了別什麼?時間。剛才唯了別自境和自相,了別什麼?空間。了別只有時間,只有現在這一刹那。唯一刹那了別,“又彼意識剎那了別,或相續了別;眼識不爾,唯一剎那了別”,爲什麼呢?意識啊可以海闊天空,過去、現在、未來;可是眼識呢?是刹那生滅,這一念眼識緣完了,起來,下一念眼識又起來,是這樣的,所以,只能是現成這一刹那,所以這是第四種。了別,實際上把它概括起來,就是指的時間和空間。從空間來講,它只能緣什麼?自境和自相。從時間來講,現在、一刹那。這都是它的作用。
“複有二業,謂隨意識轉、隨善染轉、隨發業轉”,這是指的隨轉業。什麼叫隨意識轉呢?下面講了,就是眼識活動的時候,“有染汙和善意識力所引故”,眼識本身沒有善惡的,懂不懂?意識有善惡,就會影響到眼識的善惡。意識的善惡又從哪兒來的?第七識,我執來的。所以這個“隨意識轉”就是指的這個。隨善染轉呢?因爲它會受意識的影響,意識有善業有惡業,眼識就有善業有惡業,所以叫“隨善染轉”,那個善就是善業,惡就是惡業。“隨發業轉”,什麼叫隨發業轉?首先要搞清它隨誰的發業,就是隨意識。總之,這個隨轉業,都是指它隨意識活動而活動、隨意識的影響而影響,所以這個隨發業轉就是意識造什麼業,它就是什麼業。還有,第六種,“又複能取愛非愛果,是第六業。”什麼叫愛果和非愛果?就是我剛才講的,愛果就是誰感的啊,善業感的;非愛果呢?惡業感的。取果業,“取果業中,于人天趣有善業異熟生眼,于諸惡趣有不善業異熟生眼”,什麼意思呢?如果說你造的是善業,那麼隨善業而生的眼識,就是善的、可愛的;隨不善業而生的眼識呢就是不可愛的,這就是從果在講。注意啊,前面那個隨意識轉、隨善染轉、隨發業轉,是從什麼在講?從因在講,它是受第六意識影響的。這個地方呢,是從結果在講的,是不同的。所以這個地方,總的來講,它點明眼識有六個作用。所以講到這兒,我們把眼識是從五個方面來分析它: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業,都分析完了。搞的很細,一項項比《百法名門論》細多了。講個《百法名門論》,講個眼識,五分鍾,解決問題:什麼叫眼識啊?依眼根而起緣色法能夠産生分別功能的識就叫眼識。一句話,講完了。可到了《瑜伽師地論》裏頭啊,哎呀,它是反的、正的、上的、下的、左的、右的,反正各個角落都給你說到,讓你更加能夠深入細致的了解眼識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狀況。今天就說到這兒了。
有什麼問題?
問:“講六根互用,我們普通人有時也會産生通感,像文學作品裏面的講的通感,各個感覺之間是互相相通的,這個非得要到聖人境界才可以嗎?
答:“這是思維得來的,不是現量境界。我們現在有時也有,比如眼睛也可以去感受聲音,你這是思維來的,是比量,不是現量。真正講六根互用是現量,不由思維推理而來。今天文學作品裏面的都是推理而來的,是比量,不是現量。”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3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