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3讲▪P6

  ..续本文上一页为显此义,说彼一切从自种生。又彼诸法一一而转,当知自种各各差别。

  

  这个很简单,我们原来说,眼识有眼识的种子,耳识有耳识的种子,鼻识有鼻识的种子,它这个地方讲“又彼一切各各从自种子而生”,这儿的“彼一切”讲的是什么?心所。就是这些心所它也有各自的种子:作意有作意的种子、触有触的种子、受有受的种子、想有想的种子、思有思的种子,所以说“各各从自种子而生”。就是指的这个。

  下一个,“彼作业者”,因为对这几个识的讲法都是从自性、所依、所缘、助伴,最后一个是什么?作业,作业就是指的作用。

  彼作业者,当知有六种。

  彼作业者当知有六种者:眼识作业有三差别。一、了别业,此开为四;二、随转业,此摄有三;三、取果业。依此差别,或开或合,故成六种。

  谓唯了别自境所缘,是名初业。

  唯了别自境所缘者:如说一切显、形、表色,亦是眼识境界、眼识所缘,名之差别。除意识外,不共余识,是名自境所缘。此了别业,不同意识遍缘一切自他境界,故置唯言。

  唯了别自相,唯了别现在,唯一剎那了别。

  唯了别自相等者:如彼意识了别自相、共相;眼识不尔,唯了别自相。又彼意识了别去来今世;眼识不尔,唯了别现在。又彼意识剎那了别,或相续了别;眼识不尔,唯一剎那了别。非五识身有二剎那相随俱生义故。如下意地释。(陵本三卷六页209)

  谓随意识转、随善染转、随发业转。

  又复能取爱非爱果,是第六业。

  复有二业等者:此说二业,即随转业及取果业。随转业中复开为三。一、随意识转,二、随善染转,三、随发业转。眼识转时,由染污及善意识力所引故,从此无间有染污法或善法生。由此道理,说彼眼识随意识转、随善染转。如下意地释。(陵本三卷六页212)又由意识能发善不善业,彼亦随转,由是复说随发业转。取果业中,于人天趣有善业异熟生眼,于诸恶趣有不善业异熟生眼。如是差别,从业所生,是名能取爱非爱果。

  这些是眼识的作用,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彼作业者,当知有六种”,就是有六种作用。这儿就分了。这六种从大的讲,只有三种。一个是了别,第二个是随转,第三个是取果。看这些解释,了别就分了四种;随转分了几种?三种;取果分了几种?就是一种,所以加起来,就是六种。了别的四种是哪四种呢?“唯了别自境所缘”,这是第一种;第二种,“唯了别自相”;第三种,“唯了别现在”;第四种,“唯一刹那了别”,所以了别一共有这四种。下面,“复有二业”,哪二业?随转业或取果业。随转业分几个?分三个,“谓随意识转、随善染转、随发业转”,所以加起来一共是六个。这六个每一个是什么意思呢?“谓唯了别自境所缘”,“唯了别自境所缘者:如说一切显、形、表色,亦是眼识境界、眼识所缘,名之差别。除意识外,不共余识,是名自境所缘。此了别业,不同意识遍缘一切自他境界,故置唯言。”什么意思呢?意识所缘受不受限制啊?不受,眼耳鼻舌都可以来参加。可是眼识缘的有没有限制?它只能缘色法。它自己应该缘的境界是什么?色法。它因此只能缘色法,眼识就不能缘声音。刚才说如果要六根互用,那必须到什么境界?圣人境界,才是打通的境界。这个地方主要是对凡夫位讲的。“唯了别自境所缘”它自己应该缘的,只能在这个范围,这是指的范围;第二个是了别自相,“唯了别自相等者:如彼意识了别自相、共相;眼识不尔”,眼识只能了别自相,知道吗?比如,什么叫自相和共相?自相,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人,就人的本身而言,眼识能够了解的,了解人的相貌眼睛、鼻子、耳朵,叫人的自相;共相是什么呢?这个人与那个人不同,这个人的鼻子和那个人的鼻子好像还有点相似,这个是不是眼识能够解决的?眼识解决不了,要谁来解决?意识能解决。眼识就只能了别自相、不能了别共相。还有,“又彼意识了别去来今世;眼识不尔,唯了别现在”,了别什么?时间。刚才唯了别自境和自相,了别什么?空间。了别只有时间,只有现在这一刹那。唯一刹那了别,“又彼意识剎那了别,或相续了别;眼识不尔,唯一剎那了别”,为什么呢?意识啊可以海阔天空,过去、现在、未来;可是眼识呢?是刹那生灭,这一念眼识缘完了,起来,下一念眼识又起来,是这样的,所以,只能是现成这一刹那,所以这是第四种。了别,实际上把它概括起来,就是指的时间和空间。从空间来讲,它只能缘什么?自境和自相。从时间来讲,现在、一刹那。这都是它的作用。

  “复有二业,谓随意识转、随善染转、随发业转”,这是指的随转业。什么叫随意识转呢?下面讲了,就是眼识活动的时候,“有染污和善意识力所引故”,眼识本身没有善恶的,懂不懂?意识有善恶,就会影响到眼识的善恶。意识的善恶又从哪儿来的?第七识,我执来的。所以这个“随意识转”就是指的这个。随善染转呢?因为它会受意识的影响,意识有善业有恶业,眼识就有善业有恶业,所以叫“随善染转”,那个善就是善业,恶就是恶业。“随发业转”,什么叫随发业转?首先要搞清它随谁的发业,就是随意识。总之,这个随转业,都是指它随意识活动而活动、随意识的影响而影响,所以这个随发业转就是意识造什么业,它就是什么业。还有,第六种,“又复能取爱非爱果,是第六业。”什么叫爱果和非爱果?就是我刚才讲的,爱果就是谁感的啊,善业感的;非爱果呢?恶业感的。取果业,“取果业中,于人天趣有善业异熟生眼,于诸恶趣有不善业异熟生眼”,什么意思呢?如果说你造的是善业,那么随善业而生的眼识,就是善的、可爱的;随不善业而生的眼识呢就是不可爱的,这就是从果在讲。注意啊,前面那个随意识转、随善染转、随发业转,是从什么在讲?从因在讲,它是受第六意识影响的。这个地方呢,是从结果在讲的,是不同的。所以这个地方,总的来讲,它点明眼识有六个作用。所以讲到这儿,我们把眼识是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它: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都分析完了。搞的很细,一项项比《百法名门论》细多了。讲个《百法名门论》,讲个眼识,五分钟,解决问题:什么叫眼识啊?依眼根而起缘色法能够产生分别功能的识就叫眼识。一句话,讲完了。可到了《瑜伽师地论》里头啊,哎呀,它是反的、正的、上的、下的、左的、右的,反正各个角落都给你说到,让你更加能够深入细致的了解眼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今天就说到这儿了。

  有什么问题?

  问:“讲六根互用,我们普通人有时也会产生通感,像文学作品里面的讲的通感,各个感觉之间是互相相通的,这个非得要到圣人境界才可以吗?

  答:“这是思维得来的,不是现量境界。我们现在有时也有,比如眼睛也可以去感受声音,你这是思维来的,是比量,不是现量。真正讲六根互用是现量,不由思维推理而来。今天文学作品里面的都是推理而来的,是比量,不是现量。”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3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