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4)
第 4 讲
时 间:公历2009年6月20日,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星期六下午
地 点:成都市文殊院后客堂
学习内容:
耳识,前头把眼识这部分读完了,我们在读眼识的时候就知道这一部分。我们回头再看一下,整个《瑜伽师地论》它分十七地,哪吗第一地:“五识身相应品”。 主要集中经力谈五识的,说到这里,我再给大家提一下,这几天我在写《八识规矩颂》这个东西,我对这个开始在思考。当然,我们这里有些对唯识学比较熟悉,你看这个《百法》里头,它是按照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这八个识的顺序,这样子在排;包括这个《八识规矩颂》,它也是前五识,实际上是眼、耳、鼻、舌、身,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可是你注意哪个《三十颂》它不是这样的,《三十颂》前面它是倒过来的,《三十颂》开始就是“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初阿赖耶识,从阿赖耶识它是倒回来的,这里头有内涵的,我给你提醒;你要琢磨思考。我们这个《瑜伽师地论》呢?也是从眼识开始的,但是关于这个顺序的排列呢?我建议你们看一下,将来可能找得到,太虚大师大概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世纪在北京的时候,北京居士林,那个时候叫北平,讲过一次《八识规矩颂》,后来有个《八识规矩颂》讲录,这个收集在太虚大师全录里头,他有点发前人未所发,他把这个《八识规矩颂》的顺序打乱了,他不按那个顺序排列来讲,也不按《百法》的顺序,也不按《三十颂》的顺序;他另外搞一套,但是你们思考一下,有道理。这个《八识规矩颂》分两部分,一个是讲染污世界,一个是讲清净世界;染污世界这一部分他是按照六,他是先讲第六识,第六识讲了,我们讲六识,我们先学过《百法》的都知道,这个六识的作用是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综合判断,推理思维,这些都靠第六识的作用来完成的。对吧?他有点象房东的当总管一样,他是协调所有的东西;可是呢?你第六意识要综合判断,推理思维,有点象加工厂一样,对不对?叫综合加工厂,你总得要有人给你提供材料,这个材料从哪里来,前五识。所以,太虚大师在讲《八识规矩颂》的时候,他先把第六意识讲了,第六意识思维很活跃,他就容易觉察到,叫综合思维。可是呢?他这个综合思维从哪里来呢?靠前五识来,所以,他接到就讲前五识,不管你是第六意识的综合思维,前五识是没有综合思维的了,眼识只能对色境,耳识只能听声音;可是这个第六意识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的时候,这个意识都要去参与;他是个综合的,可是,不管你是单独的思维,还是综合的思维;如果按照我们普通的讲,说你认识这些客观的东西从哪个地方来?认识的对象嘛,第六识认识有没有对象,肯定有嘛;前五识有没有对象,也有,眼识认识的对象什么?是色境。那么你这个色境从哪个地方来的,按照我们今天这个哲学上讲,我们认识的这些叫客观世界,这些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佛法说不是,你这些东西不是客观存在,是什么?都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显现的。所以,他接着就讲第八识,解决你第六意识的综合思维靠前五识来,对嘛?所以讲前五识,不管你第六识,还是前五识,你们所有思维认识的对象靠谁提供,第八识阿赖耶识。所以,他接着讲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讲完了,这个时候有些人知道有个阿赖耶识,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显现的,那么接着就讲第七识,为什么?这个第七识就把这个东西当成我唉,不是叫我藏吗?对嘛?所以,他就接着讲第七识;讲染污世界的时候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的,六、五、八、七,可讲清净世界的时候又倒过来了,清净世界又不是这个顺序了,清净世界是什么?按照佛法讲:我们这个世间,山河大地,我们所面向的这些境象唉,这些真不真实呀?答:不真实。你说他不真实也不对,你说他真实还是不对;为什么?这个世界都是缘起法。你譬如:诸佛菩萨,他们来还是面对这些环境,我们凡夫还是面对的这些环境,但是圣者面对这个环境,但是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们是识在起作用,诸佛菩萨这些圣者他们是智慧在起作用。所以,佛法里面讲,改变你的认识,这个最重要。所以,这个八识讲转依,转什么?就是转这个识。把这个识的作用转成智慧的作用,就解决问题了。所以,我们常常打比方:你带墨镜,你带有色眼镜,你看事情,看得清楚吗?看不清楚。那么,你把眼镜上面的颜色揭掉,这就是佛法讲的,要净化掉的。所以,这八个识要净化掉,从谁开始呢?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最活跃的,最容易发现它;第七识不好弄的,你要把第六识逮住了,才能逮住第七识。啊,他讲清净世界的时候,说先要对付第六,第六容易找得到,第六对付完了,又对付谁呢?第七。所以,哪个六祖《坛经》讲的:“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就说的这个,要先把这两个转掉,我们先对八识要有个基本的判断。
我给它们打个比方,这前五识就相当于采购员,去把东西买回来;这个六识收货的,收货的在你们哪里叫什么?叫库管还是叫什么?也不叫,这个六识只管收起回验货的;这个七识呢?就好象搞传送的,前五识买回来了,六识验收的,七识传送的,这个传送就要出问题,送进去这个仓库是谁呀?第八识。第八识负责保管的,所以第八识是被动的,你不要看,说这些东西是八识显现的,说八识有本事,你认为他想怎能么显就怎么显,不是,它是被动的;因为别人送进来的是这个,它就干嘛呀?如实显现,它没有自主权。所以,外面买材料回来,是甚么材料拿回来的,它就如实显现;所以,那个前五识也是很被动的,知道吗?关键问题出在哪儿?这个验收的和送进库房的,这两环节容易出问题?如果验收完了,这个送的人要想起打猫心肠,它说这个东西好,我把它按住点点,去库房里就少一点了,问题出在这了。所以,你前面这个前五识,收进来的信息,第六意识综合一处理,第七识本身就是我嘛,对不对?它一传进去,那么前面的这些信息就带上有色的了,就染污,送到阿赖耶识的信息量,就是染污的信息量了。问题出在哪里?就要去查,所以,先要对付第六意识,验收对没有,第六意识搞对的;就要去查第七,哪个送东西的,他搞过来弄一弄,只要这两个不出问题,接下来其它的马上转掉。只要第六和第七不和起来送哪个染污的信息进去,是不是第八阿赖耶识自然就转掉。所以,先把第六、第七对付了,它不送哪些坏信息、送染污的信息,第八识自然就转;第八识牵动的是谁呀?前五识嘛。因为前五识在外面对的境像,都是由第八识变现的嘛,第八识一转,它就干嘛呀?它就跟着转了,这个不转都不行。所以,很多人不懂六祖讲哪个:“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你没学过教的人,你是讲不出因和果的;因在什么时候是因,果在什么时候是果。当然《八识规矩颂》谈到的嘛,六和七是在“发起初心欢喜地, 俱生犹自现缠眠”。第七识是:“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 。都是在第一地,就是菩萨登初地,入预流;这个时候,六七就转了。“五八果上圆”呢?五识和八识要到七地以后,八识要到“金刚道后异熟空”,什么叫金刚道?就是要到十地以后。所以,这个是有次第的。所以,我当时给你说:异熟识这个到什么时候才不用?要到金刚道后才不用这个名字。金刚道前这个名字都还保留的,我给你讲这个意思,就希望……。唉呀!这个《瑜伽师地论》好烦啊,我们学《百法》那么简单,学这个越搞越复杂。
他为什么谈这么多的内容,就是要从各个角度,让你认识你的心里世界。到底是什么?以前我们学《八识规矩颂》的时候就是个轮角性的。那么现在呢?从各个角度来给你谈。那你尽量能够对你的心里活动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所以,我刚才说:关于八识的问题,太虚大师分出染污世界怎么说,清净世界怎么说,很有点启发意义,他符合我们修证路上,我们一直强调,你学佛法不能搞学术、搞研究、不是当学者,你是当行者,当修道者,那就要站在修正的立场,我认为是很有启发的。
但他这个《八识规矩颂》也没离开过这些。就是《瑜伽师地论》谈到的眼识:“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这些,所依讲的哪些东西?种子依、等无间依、俱有依这些我们都讲了嘛。当然到成佛的时候讲得更复杂,这个眼识它要生起来,需要所缘。《八识规矩颂》上讲的:“九缘八七好相邻”。说眼识生起来需要九个条件,少一个都不行。你看所依就讲生起的条件,必须要有生起的条件,是不是?所缘是不是前面讲过,助伴与它生起的心所,眼识多少个?那天我跟你们讲的呢?三十四个。你会背《八识规矩颂》一下子就解决了。“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你算一算是不是这么多?三十四个。就是那么多,这个脑瓜子要管用。现在虽然是人,学会像电脑一样,会处理程序,知道不?要会处理,不要学完了就往垃圾里掉。你要放在桌面上,随时要调的。所以,脑瓜子要灵光。学这个佛法很有识辨的、很有逻辑的,所以,你看它每个识都是这样的,有所依、有所缘、有助伴、还有它的作用等等的,都是从这几个方面在谈。
前面我们是哪个谈完了呢?眼识谈完了。现在谈耳识:
云何耳识自性?谓依耳,了别声。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耳。
等无间依,谓意。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耳,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意及种,如前分别。
先到这里,看到这几句话很短,这几句话内容很多。因为我们讲了嘛,它每一个识都是按照这几个;你翻到前头那一页,要不停的复习,第二页,翻到没有;你看中间哪个地方:谓五识身,自性;对吧?彼…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4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