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中二大八贪嗔痴”。这一下就背住了,讲课讲了这么多盘还没背住哦,前五识都是这么多。“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一加是三十四。及业,那个业是什么?就是它的作业,它也像眼识,有几种作业啊?翻到那个第六页,“彼作业者当知有六种”,眼识有六种作用,耳识呢?也同样有这六种作用,那么这个地方,就省略了,不再说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把耳识说完了。下面说什么?鼻识。
庚三、鼻识摄4 辛一、自性
云何鼻识自性?谓依鼻,了别香。
辛二、所依2 壬一、举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鼻。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壬二、出体2 癸一、鼻
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癸二、意等
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辛三、所缘3 壬一、出体性
彼所缘者,谓香,无见有对。
壬二、辨种类3 癸一、标
此复多种。
癸二、列
谓好香、恶香、平等香,鼻所齅知根、茎、华、叶、果实之 香。
癸三、结
如是等类,有众多香。
鼻所齅知根茎华叶果实香者:此显五种香摄。谓根香、茎香、叶香、华香、果香,如下意地说。(陵本三卷十三页246)
壬三、释异名2 癸一、约彼相辨
又香者,谓鼻所闻、鼻所取、鼻所齅等差别之名。
癸二、约根识辨
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识所行、鼻识境界、鼻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辛四、助伴及业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庚四、舌识摄4 辛一、自性
嗯,好,你看前面那个只要讲完了,这个鼻识就好讲了,下面学舌识也就好懂了。都交代清楚了。“云何鼻识自性?”就是鼻识的特点,它的自身相貌是什么呢?“谓依鼻,了别香。”就是依鼻根识别什么?味道啊?气味。这个味字不同哦,那个舌识、头也是味,那是真正的味道,这个是什么?气味,识别气味的认识功能。命名为什么?鼻识。鼻所依者,什么?俱有依,谓鼻。指的鼻根。“等无间依,谓意。”指的什么?就是指的前一念鼻识,对不对?种子依呢?就是指的阿赖耶识里面鼻识自身的种子。“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那个鼻是什么?鼻根,对吧,“谓四大种所造”,前面已经讲过,你就好懂了。鼻识所依净色根。那个鼻,除了外面两个鼻洞洞以外,里面还有鼻粘膜,再往里头还有什么?反正这里面很复杂啊,这些都属于净色根范畴,无见有对,它有障碍,但是它没有像眼睛一样见的功能。“意及种子,如前分别。”这个意就是指的什么?无间灭意,种子就是指的阿赖耶识。“彼所缘者,谓香”,就是指的那个气味,“无见有对”,比如这个香味,我眼睛看看就知道它香了,有没有?嗯?除非你是观音菩萨,六根可以互用。你人都不行的,气味不是用来看的,干嘛的呢?闻。不对,闻的也不对,嗅的也不对,闻字是耳朵听呢,但是我们平常都说:“你闻一下这是什么味道?”这个闻字是什么意思?那个闻字怎么写?我们平常都说:“你闻一下这是啥子味道?”那个闻字是怎么写,那不是听吗?怎么是闻呢?看来,老百姓还是知道六根可以互用的。哈哈哈,可能是不是从这儿来的哦,是从耳根圆通来的哦,那个《楞严经》有二十五位菩萨吗,二十五圆通嘛,包括那个香严童子,当然这个说远了,当然你可以思考一下。
说哪儿?“彼所缘者谓香”就是指的那个气味,那个鼻识来嗅的,那么那个香啊,无见有对,这个不是用眼睛来看的,是用鼻子来嗅的,有对,那个香就有障碍,有臭的就没香的,有香的就没臭的。“此复多种”,有很多种。好香,就是你感觉到比较舒适一点,恶香,就是你感觉到比较讨厌一点、平等香,就是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讨厌,鼻所齅知,你鼻子所嗅的,根指什么?树根、草根,是吧;茎,树干,对吧;华,开的那个花嘛,叶,就是那个树叶子。、果实这些都有香味,都有气味。那些果实有没有味道啊,闻一下,有果实的清香。今天打广告的都是,卖饮料的,卖化妆品的都是给你打的这一套。你觉得这个是天然的,赶快去买。我告诉你,那都是蒙你的,今天卖东西都是卖的概念,he(骗)谁啊,he(骗)老百姓不懂。现在卖房子的也是卖概念嘛,你听嘛。给你起个名字,让你听得:哎呀,这个地方是张果老住的地方,我要去买。呵呵。它就弄个这些概念就把你骗进去了。所以,人哪,这些众生啊,一天到晚就上这些当呢,你知道不,但是佛菩萨是随遇而安,管你哪个地方,都是我住的地方。
如是等类,有众多香。这些香很多。下面又。“又香者,谓鼻所闻”,这个鼻是什么?这儿也是鼻所闻呢。“鼻所取、鼻所齅等差别之名。”这是指什么?鼻根、鼻识来分别、辨别所对境的。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识所行,鼻识境界。鼻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所缘、意识境界。这个就跟刚才那个一样的;“助伴及业,如前应知。”就跟那个眼识、耳识一样,下面就看那个舌识啊。
云何舌识自性?谓依舌,了别味。
辛二、所依2 壬一、举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舌。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壬二、出体2 癸一、舌
舌,谓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癸二、意等
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辛三、所缘3 壬一、出体性
彼所缘者,谓味,无见有对。
壬二、辨种类2 癸一、标
此复多种。
癸二、列
谓苦、酢、辛、甘、咸、淡、可意、不可意、若舍处所,舌所尝。
可意不可意若舍处所舌所尝者:此显所缘三种差别。非可意非不可意,名舍处所。于此处所不生贪恚,住无记故。
壬三、释异名2 癸一、约彼相辨
又味者,谓应尝、应吞、应噉、应饮、应舐、应吮、应受用,如是等差别之名。
癸二、约根识辨
是舌所行、舌境界,舌识所行、舌识境界、舌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辛四、助伴及业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嗯,好,这个是舌,舌头。实际上这个都不用讲了,读一遍都懂了,这里面那一句你不懂的?嗯?有没有,哪一句不懂的,说,说了我们就往下说,反正是读了。这个很好懂,所以你也别觉得这个《瑜伽师地论》好神秘,好神秘得不得了,你慢慢读进来了,哎,觉得这里面很有意思,很热闹。你慢慢读就读进来了。这可能就那句“若舍处所”,那个可能不好懂。那个,严格意义上讲,他打标点有问题。“谓苦、酢、辛、甘、咸、淡”应该打逗号,懂了不,“可意、不可意、若舍处所”,逗号,应该这样打。前面是明显的什么酸啊、甜啊、苦啊、淡啊,就是很明显的味道,下面就是可意、不可意,就是刚才讲的,你感觉好的,感觉不好的,若舍处所就是指的也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的味道。那个下面有解释嘛。“。非可意非不可意,名舍处所。于此处所不生贪恚,住无记故。”,因为它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对那好的味道啊,“给我再来一碗”,就要生贪,对不对,那不好的味道。他端到就说:“那个啥子东西哦,拿开,煮得这么难吃。”是吧,他就要生嗔恨,对吧,无记的呢,也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无记就不生贪恚,情绪平淡。有这样的味道没有哦,好像很少。你平常吃饭的时候,你去体会一下,什么东西也不是可意也不是非可意的,你去体会一下哦。要么就是:哎呀,好吃;哎呀,今天味道不错,今天手艺好。要么就是:哎,今天咋个手艺回潮了呢。都这样的时候多,我觉得可意不可意的时候,我觉得蛮少的。所以这个好懂。
“又味者,谓应尝、应吞、应噉、应饮、应舐、应吮、应受用,如是等差别之名。”有些味道啊,是尝的,有些光尝还不行的,噉,噉是什么?舐是下面那个。吮就是喝稀饭,吮嘛,就是喝了。这个噉啊,那个读的叫:“日啖荔枝三百只,不辞长做岭南人”,那个啖就是吃的意思,其它的,你都好懂了。身识,身识里面有点名堂。
庚五、身识摄4 辛一、自性
云何身识自性?谓依身,了别触。
辛二、所依2 壬一、举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身。
癸二、等无间依
等无间依,谓意。
癸三、种子依
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壬二、出体2 癸一、身
身,谓四大种所造身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
癸二、意等
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辛三、所缘3 壬一、出体性
彼所缘者,谓触,无见有对。
壬二、辨种类2 癸一、多种
此复多种。谓地、水、火、风、轻性、重性、滑性、涩性、冷、饥、渴、饱、力、劣、缓、急、病、老、死、痒、闷、黏、疲、息、软、怯 、勇,如是等类,有众多触。
地水火风乃至怯勇者:此中所触,初四大种是实有性;所余造色轻性、重性,乃至怯、勇,当知即于大种分位假施设有。下决择分广释其相。(陵本五十四卷八页4316)
癸二、三种
此复三种。谓好触、恶触、舍处所触,身所触。
壬三、释异名2 癸一、约彼相辨
又触者。谓所摩、所触、若硬、若软、若动、若暖,如是等差别之名。
癸二、约根识辨
是身所行、身境界,身识所行、身识境界、身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辛四、助伴及业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这个身识啊,它的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这五个啊,其它的自性啊、所依啊、助伴、作业啊,我都不大讲了,因为前面都讲过,我着重谈谈所缘的地方。这个地方为什么我要谈呢。你看看啊,“此复多种。”你看,它就举了那么多。但是,你看那个解释,“地水火风乃至怯勇者:此中所触,”,触是个什么东西哦,唵,就是感觉嘛。这个身根指的什么?就是这个皮下…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4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