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组织,全身都是,布满整个全身,有很多感觉神经末梢,都算是这个身根。那么这里面它讲了:“此中所触,初四大种是实有性”。前面这个地水火风四大种造的就是四大,就是我们面前的身体啊,我们所对的物质啊,都是这个四大,对不对,后面的所有东西都是在这个四大种所造的四大上面分位假施设有,明白了吧。就是你那个轻的也好、重的也好、柔的也好、所谓滑、冷、暖、闷都是在这个上面所产生的感觉、差别而已。明白了不,所以,你感觉说:“哎呀,那个东西好重。”什么叫重啊,这都是感觉,真正到了圣者那,他对你那些什么轻啊、重啊,这些感觉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过去读那个《鸠摩罗什传》,你不要说那个:“哎哟,那不可思议。”鸠摩罗什六岁的时候,他到那个庙子里面去,他把那个宝鼎,很大,他走去的时候,他不知道那个东西多重,他走去就把它抱起来了。其它人说:“哎哟,那小孩是神童哦,那么重他都抱起来“,他一听好重啊,他有那个重的感觉一起来,真重了,落下去了,又抱不起来了。所以过去有个公案就讲:举鼎悟唯心。这轻和重,唯识里面心里面的触觉,是感觉,包括冷、暖、滑。但是特别是那个触觉啊,对我们人来讲啊,我们大部分烦恼、贪念就是这个触觉起来的,但是你要记住啊,这个触啊,是识的活动的结果,不是我们那个遍行心所的触心所。触心所跟这个是有差别的。遍行心所的那个触是心所有法,是根、境、识大家结合在一起,叫触。而这个地方的触完全是识的结果了,认识的结果了,什么冷的、暖的、滑的、涩的、轻的、重的,它已经是个结果了,为什么我讲这个很重要呢,我们人的大部分烦恼,贪念,都是因为这触觉而起,你比如坐椅子,哎呀,这个梆硬,我换个pa活的,为什么,细软的就是舒服啊,睡床都一样的,这个枕头不行,你锻炼啊,你回去锻炼试一下,这都是触觉,会生贪念的,哪怕两个人,比如你们在家人,两个人牵个手,你摸他的手像个棒棒一样:“拿开哦,咋个没抹润滑剂,”你要摸到那个手很柔软的就喜欢多摸两下,这都容易生触觉,这都是触觉嘛,按佛法讲呢。但是这些东西啊,凡夫众生是处理不好的,他有分别,所以他容易生贪念啊。所以我们大部分前面讲除了眼睛对的色,耳呢,声,鼻呢,香,舌呢,味,这些东西啊。你说:“我大不了眼睛闭着不看,耳朵不听,我鼻子不闻,捏着,我嘴巴不吃东西,”但是你每天,你站在那有感觉不?啊,站在那,你觉得,哎呀,这个地还挺好的哦,哎呀,这个风还不错,你是不可阻挡的,它随时都在你身边,随时都给你制造这种感觉,可是,你要是把握不好啊,就容易随烦恼而转,这里我还给跟你提:“病、老、死都是感觉。”你注意到,你看这儿写的呢,它把这儿,老、病、死都是放在触觉里面的,感觉里面的,刚才讲了嘛,什么是死啊,四大分离,你感觉到四大分离了,所以为什么说预知时至很容易,你不要觉得好难,真正有修行的人,他四大要分离,他马上有异常反应,说个不好听的话,那个青蛙都知道要地震的嘛,没什么了不起,那人也是啊,要死之前,是体内大地震。人要死之前,很痛苦了,四大分散,所以预知时至是一种下意识的感觉。就是一种感觉。所以他死的时候没痛苦,四大不合了吗,它还不是一种感觉啊,是吧,就是病。老,四大的功能衰竭了嘛,那就是老,所以这些都是一种感觉,各位要记住,没有真正的老,没有真正的病,没有真正的死,这都是感觉而已,是吧。有真正的老吗,有的人一百岁了还说:“我挺年轻。”这都是各人的看法,所以这个地方啊,我给你们提出来,你包括怯、勇,勇敢、担心、害怕,这些都是一种感觉、触觉而起来的,所以你不要把它当真,这是要给你特别提出来的,大家要引起思考和重视。所以在这个触觉里头,由于我们这个身根啊,很发达。因为你的眼耳鼻舌啊毕竟是有限的,这个器官,可是这个身根啊,它遍布全身都是,随时都有触觉,你摸到碗有触觉,拿到筷子有触觉,穿上衣服有触觉,有没有哦,都有,躺在床上有触觉,坐在凳子上有触觉,你没有哪一刻离开过这个触觉,最活跃,其它那些东西啊,在我们生活里面,虽然也天天碰到,但是它毕竟不是二十四小时不离,唯独这个触觉啊,在时间上来讲啊,它经常伴随着我们,经常干扰你,所以修行啊,你就在这个地方来观照,不要去想:“哎哟,这个地方好啊,我多站一会,哎呀,这里面有空调,我多呆一会。”冷嘛,舒服嘛。 这也是贪呢,你别以为哦,这些微细的心念,按照佛法来讲,就要用智慧来觉照,冬天就在床上,“哎呀,这被子暖和,多躺一会,“这都是,所以这个学佛法啊,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就会照破。因为这个触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所以你要把这个触觉堪破。能够照破,你修行就一大进步,你就不会被这些东西所牵挂、阻扰你。所以这个是身识所对的境界。下面呢,对这五识讲完了,那么下面呢做了一些补充,这些补充里面很有内容的,念一下。
己二、总显相应2 庚一、料简识生2 辛一、生因缘2 壬一、举眼识2 癸一、简不生
复次,虽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若不正起,所生眼识必不得生。
癸二、显得生
要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正复现起,所生眼识方乃得生。
壬二、例余识
如眼识生 ,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虽眼不坏至应知亦尔者:此中诸义,如下意地释。(陵本三卷五页204)
辛二、生随转2 壬一、举眼识2 癸一、初三心3 子一、标
复次,由眼识生,三心可得。
子二、列
如其次第,谓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
子三、释
初是眼识,二在意识。
癸二、后二心2 子一、染净心
决定心后方有染净。
子二、等流心
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而彼不由自分别力,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经尔所时,眼意二识或善或染,相续而转。
壬二、例余识
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由眼识生三心可得至应知亦尔者:眼识生已,从此无间,必意识生。从此无间,或时散乱,或耳识生,或五识中随一识生。若不散乱,必定意识中第二决定心生。此中且约意识生无散乱为论,是故说言由眼识生,三心可得。初一剎那名率尔心,此是眼识;次二剎那名寻求心及决定心。当知若意识生,或时散乱,则不定尔。显非决定,置可得言。由彼意识起寻求心及决定心,随尔所时分别境界,此后乃有染污或善法生,由是此言决定心后方有染净。即由染污及善意识力所引故,从此无间,于眼识中,染污及善法生,是故此言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然彼眼识善不善转,唯由意识分别所引,是故此言不由自分别力。自唯随境势力任运而转,无分别故;即此剎那,名染净心。从此以后,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眼意二识或善或染,相续而转;即此剎那,名等流心。如眼识生,余识亦尔。如下意地释。(陵本三卷六页210)
庚二、喻所依等2 辛一、如行旅喻
复次,应观五识所依,如往余方者所乘。所缘,如所为事。助伴,如同侣。业,如自功能。
辛二、如居家喻
复有差别。应观五识所依,如居家者家。所缘,如所受用。助伴,如仆使等。业,如作用。
应观五识所依等者:此中为显五识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4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