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5講▪P6

  ..續本文上一頁平常可能還念點佛號。你別看這是夢哦,有些時候,夢還是管用的。所以在夢裏頭,遇到爲難的時候,看你念不念佛號,念不念觀世音菩薩。如果你這個時候可以念,說明你有點上路了。實際上大部分的夢你是不知道的,大部分的夢是嚇醒的,是不是?要麼是哭醒掉的,要麼是高興醒掉的。很少有是念佛驚醒掉的。很少的,少之又少。所以你可以勘驗啊,過去祖師講的:夢中有十分功夫,臨命終時一分功夫。我說你夢裏有一分功夫了,臨命終時有十分之一的功夫,再繼續做夢。那不容易的呢。所以這個第七識的活動能量太大了。它這個我執一刻沒有停止過。它對我們的生命的幹擾是最大的。所以這個末那,“恒審思量,名恒行意,體即末那。思量義勝,偏得意名。”因爲它呢,恒審思量。我剛才講了,思量,八識都有。但加了“恒審”兩個字只有誰有?只有末那識有。所以“恒行意”,這個地方的“謂恒行意”,指的是誰?末那,就特別指末那。

  但是“及六識身無間滅意者”後面那個及啊,就意也可以是六識身,就是前面那六識也可以叫意,知道吧。還有那個無間滅意呢,也可以叫意。無間滅意是什麼東西哦?什麼叫無間滅意?

  (衆說紛纭)對嘛,前面講前五識講過嘛,就是你眼識耳識都有,就是前一念識和後一念識的關系,就叫無間滅意。對不對。就是你後一念識必須要等到前一念識滅掉,讓它給你讓路。和搭公交車一樣。要這一輛開走了,下一輛才開得進來,開得進這個站臺。就這個道理。

  所以他們雖然叫六識身,指的是前六識,那個身不是指的身體啊,六識身這個身就是指的六識的自性啊,特點啊,相貌啊,應該指這個。就是六識也可以叫意。它有思量了別,對吧。無間滅意也可以叫意。但是真正叫恒行意的只有誰?末那。所以這個地方的心意識的意主要指的是恒行意。主要指的是第七識,末那。所以實際上這個末那識啊。在以前的《八識規矩頌》上最重視他。你看八識規矩頌上有一個“六轉呼爲染淨依”。就是你生命是染是淨,它手裏有主宰大權啊。你看我寫《八識規矩頌》,給你們提前預告了的。所以過去很多講《八識規矩頌》啊,就重在講一些頌文的含義。我這次要寫的東西,就不注在講頌文的含義。因爲那個頌文的含義很多人都講過了,我沒有必要再去重複。我要從裏面勾出另外一個角度。就是從染和淨的角度。你看前五識,“性境現量通叁性,眼耳身叁二地居,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嗔癡”。講它的前面的一些東西。“五識同依淨色根,九緣七八好相鄰,合叁離二觀塵世,愚者難分識與根”。那五識是什麼?“合叁離二觀塵世”這是五識的功能。六識呢,“動身發語獨爲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六識的功能是造業。七識的功能呢,“六轉呼爲染淨依。”八識的功能呢,“去後來先做主公”。就是在人的生命投胎和結束的時候,它在中間起個連接作用。從這四類識的作用來看,真正有生殺大權的是第七識。阿賴耶識主宰不了的,阿賴耶識是被動的。別看它好像給你保存那麼多東西。你看那個銀行裏面,你再多的錢存在裏面,銀行敢說那個錢是它的嗎?那還是你的。它只是幫你保管。阿賴耶識只是那個銀行。知道吧?但是你看,第六意識有個“動身發語獨爲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好像第六識是造業的主體。我只是告訴你,第六識是前臺的操盤手。這是我最近用的新概念,你看我都提前給你曝光了。真正在幕後操縱的是誰啊?末那這個才是幕後老板!幕後老板第七識。前臺操盤手是第六識。在外面當爪牙的,前五識。臥底嘛,到處去收集信號。收集回來第六意識綜合處理,它是前臺操盤手。第七識幕後操作,由于第七識在幕後操縱它,所以是染汙的。所以,對不起,我已經把這些東西整好了,交到第八識來,給我保存好。最後你還是染汙的生命。所以最後要轉依。爲什麼呢,六七因中轉。要轉第六第七,都是在初地。“極喜初心平等性”,“俱生猶自現纏眠”都是在初地。爲什麼我先轉這兩個,因爲第六、第七都是相互合作的。第六意識是在前臺跑,大堂經理。第七識呢,幕後指揮。先把這兩個對付掉,轉掉。前五識收集出來的信號,把這兩個轉成淨的了,前頭拿出來的信息都是幹淨的,再放阿賴耶識也是幹淨的。你這個幹淨的種子和現起的生命呢,就是清淨的生命了。哎呀,我等于就把《八識規矩頌》都講完了。所以第七識是至關重要。我很看重那個“六轉呼爲染淨依”。或染或淨都是它在主宰生死大權。爲什麼它在主宰,這個地方你能體會。“恒審思量”,一刻都沒停止。你看前五識它有消停的時候,困住了。我眼睛,不看。耳朵我把它堵住,不聽。鼻子我把它捏住,不聞。我把嘴巴堵住,我不吃你那個。都可以解決。意識我可以入定,我可以悶絕狀態,昏昏然然的我都不知道。但第七識隨時都伴隨著在活動,拿它沒辦法。但是也有辦法,不是沒辦法。那就要靠什麼啊?那就要靠修行啊,靠積累無漏資糧來對付它啊,把這個東西解決掉,你的生命才能出現轉機。所以爲什麼我很重視那個《金剛經》。般若學,它就是要讓你熏習無漏的種子,無我的精神在裏頭。就去拉這個第七識的後腿。你知道不。包括那個《金剛經》講“無我相人相衆生相無壽者相”就是在撼動第七識的地位。你不是天天要執著我嗎,我就給你加一句信號進來,來幹擾你。我給你搞一些幹擾信號嘛。

  就像你看電視一樣,哎呀,沒信號了,哪個地方幹擾了。開始修行,剛開始發心,你頂多能夠幹擾一下它,你撼動不了它。所以你現在每天就說,哎呀,我的我執這麼重,對付不了怎麼辦?不著急。天天給它信號去幹擾他。不停地幹擾。慢慢的幹擾時間長了,打疲勞戰術一樣,慢慢它就勢弱了,你就力量大了。所以這個世間的東西都是通的。所以我們學佛法的要明白,下手處在哪個地方。所以佛法裏面講,爲什麼達摩祖師去見梁武帝。梁武帝問他,我搞了這麼多事情你說有沒有功德?有我嘛,你還有什麼功德?都是有漏的呢。爲什麼他會有漏?有我呢?第七識在起作用嘛。達摩祖師說你一點功德都沒有。爲什麼?達摩祖師是用般若的觀點嘛,用智慧嘛。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嘛。你哪有什麼功德?梁武帝哪理解你這一套,不高興呢。沒有讓你驅逐出境哦。還是讓你在中國活動,就跑到河南去了。因爲他兩個角度不同嘛。因爲梁武帝是第七識在起作用。達摩祖師呢?智慧在起作用嘛!因爲,《八識規矩頌》裏頭都講,第七識轉成什麼智啊?平等性智了嘛。染汙第七識是我執嘛。你轉依以後是平等性智,是智慧在起作用了。所以我們學佛法要懂得這個原理。所以我最近把《八識規矩頌》起了個新名字。叫《改造生命的原理》。那就是我站的角度。爲什麼呢,就是轉依啊,就是淨化嘛,就是轉識成智嘛,那就是改造生命的原理啊。你還要從哪兒入手?所以你要會學佛法,到處都可以修行,哪個地方都可以入手,一天到晚,有些人我沒有辦法修行啊。要認真學嘛。隨時都可以。任何一個人都是入處,都是那個入口,你就是沒有那個智慧。

  (提問:我問一個問題,那轉了以後還有沒有末那存在呢?)

  答:這個淨識還是存在的。就等于這個物質一樣,很簡單嘛,我老打比方,小孩子在地上爬,弄髒了,你把這個小孩子拿到盆子裏洗澡,洗完了小孩子還有沒有?那肯定有,只是把那個髒東西洗掉了。淨化掉以後那個小孩就不是髒小孩了。就不再是笨小孩了。

  (提問:阿賴耶識的種子呢?)

  阿賴耶識全部是淨的替......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5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