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16講▪P3

  ..續本文上一頁受,這受就來了,受緣什麼?受緣愛,有可愛不可愛,你就有取舍,有取舍,得不到的我要千方百計,得到的我要藏起來。愛緣取,取緣有,要造新的業力了,人生就這樣子的,周而複始的,這個《瑜伽師地論》裏頭就把二因緣拉長了,就把這個過程說得更詳細了。我們剛才說到“次複受用境界,所謂色等若可愛、不可愛”就等于那個地方的受,要開始緣愛了,受緣愛了就要造新的業力了。所以我講,佛法裏頭,最大的修行是什麼?不是關到這個地方:我在修行啊,我在念阿彌陀佛了,不是的。就是你現前一念起來,能不能覺照到這一念。比如說我們現在聽經,你現在眼睛一閉,我這一念在想什麼?心裏在想什麼?想啥?不好講啊,我也不知道啊,我也沒有神通。有可能你什麼也不想,這還算好的呢;有的在想:哎喲,水又漲價了,白菜又買不到了……妄想都來了,就是這個時候什麼念頭都可能紛紛而來。所以我曆來強調:在六根對六塵、六識這叁個碰到一起的時候,是最好修行的時候,最好修行也是最難的,但是也是最有效果的,就是這一刹那。我們人往往都是:“哎呀,遭了,我又造業了。我昨天那個念頭又不好了。”往往是過了以後,才發現不行了。佛法真正的大修行,就是在現前那一念,你能夠覺照,你能控製住它,跟開關一樣,能夠控製住它,就是 “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的觸緣受這一刹那,你的感受、覺受控製得住,不要隨外形的變化而變化。好看的、不好看的,好聽的、不好聽的;你隨著它一變化,感受一變化,就叫感受上有苦有樂,那就麻煩了,所以四無量心裏頭,慈悲喜舍的“舍”,爲什麼叫舍?包括十一善法裏叫行舍,對吧?爲什麼叫行舍,那個“舍”就是平等心,就是那個受起來的時候,你能夠覺照色身香味觸法猶如夢中事啊,所以你的心境是平和的,知道吧?你不會覺得或好或壞,這些所有的外境你不受影響,你就是神仙,你就是佛。可是我們的凡夫是不容易辦到的,那個外境色身香味觸法從你身邊一過,哎喲,眼睛一亮,耳朵一立,鼻子一吸,嘴巴還要流口水呢。你要控製到那個味蕾不起作用,外面的味道再香,你吃了都是填肚子的,你就對了。你一天到晚,哎喲,這個又鹹了;哎呀,這個又淡了;哎呀,你的回鍋肉沒放郫縣豆瓣啊。所以受就是這個樣子起來的啊,受一起來,你這些感受一起來,就牽動你的六識,就像狼狗一樣,到處呢這個眼睛瞪著,去看好的、吃好的、聽好的,那就麻煩了。所以這個修行啊說容易也容易,就是一念,你說多簡單。但是你說:“哎呀,這個東西是不好整的。”那是不好整啊,好整都成佛了,還用我們今天這麼費事啊?就看你有沒有這個信心了。

  所以佛法他們問我,說佛法修行最高的原理是什麼?我說沒有最高的招,就一個字“悟”,覺悟的悟字,就是在六根、六塵、六識相對的一刹那你是悟的,什麼叫悟的,就是明白的,不會跟著它轉,不會受它幹擾,就對了。你說:“哎呀,悟字也很簡單嘛!這邊一個心,這邊一個我。”在哪兒去悟啊?你以爲太陽出來了就悟了,不是的,就是明白你自己的心。現在外面什麼一會動中禅,一會內觀禅,不就是這個原理嗎?你不相信你馬上眼睛一閉,現前一念,“我的心在哪兒?”外面所有這些動的東西你都在跟著跑,你要能夠駕馭住了,你就可以了。所以我們這個地方講,這些境界現前的時候,就是這些色身香味觸法現前的時候,有些是可愛的,有些是不可愛的,一般人的標准和規律都這個樣子看。我們自己啊,你的心裏頭不能有什麼可愛的、不可愛的,好的、壞的。有一種分別,你的心就跟著它跑了,一跑了那下面你就掌控不住了,有受就有愛,有愛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有有就有生,有生就有老死,完了,你又來了轉一圈,下回又轉一圈,完了,所以你生生世世就在那個地方幹什麼?轉圈圈啊,人就是轉圈圈啊。

  受此苦樂,謂由先業因,或由現在緣。

  受用境界至由現在緣者:此如前說,于一切受,或異熟所生,或境界緣生,道理應知。然彼唯說身受,此通一切,是其差別。

  就是這些苦樂現前的時候,你要明白,這些苦樂從哪裏來的?苦樂也不是實際的,有真正的苦嗎?有真正的樂嗎?有前生的苦嗎?有前生的樂嗎?沒有!這些苦樂哪裏來的,先業因所感的!就是你以前造的業,比如你以前跟他結的有惡緣,兩人見了面就是鼓眼睛,你高興嗎?你想我也沒惹他,他怎麼見了我就像借了谷子還了糠一樣的,肯定心裏不舒服嘛,這就是隨先業所感,就是過去和他結的有惡緣。可是有些人也結的有善緣的,自然親的,沒見過面的,看到你,哎呀,很舒服,這個人挺好,這個人不錯,我還想見他,可是人家已經死了。這些苦和樂都是一種情況:先業所感。

  還有一種,“或現在緣”,你看佛法是多麼的圓滿,它並不像外面那些人,哎呀,你呀,你不要努力啊,這些都是命啊,你的半生只有八顆米,你走遍天下 滿身啊。有些人把它說是佛法的,這不是佛法,是中國民間的話,你那樣講就是宿命論、固定的啦。佛法講這些東西有兩個渠道:一個是原來的,一個是現在的自己造的。所以這個樣子啊才有希望啊,不然就沒有希望了,你就等在那兒,反正都是搞好的啦,我就跟著走就是了,那你就完了。所以佛法是積極的,佛法是跟著走還是自己走?也要跟著走也要自己走。跟著佛走自己的路,要這樣說!光自己走,掉到溝裏面怎麼辦?所以還要跟著佛走,佛告訴你路,你就跟著他,但是佛不能替你走,還得你自己走,所以佛法是兩條腿,兩足尊嘛,圓融的嘛,偏于任何一邊都不行,所以從這個地方也可以看出來,一是那些苦樂境界由先業所感,還有一個有些就是你自己現在的心造的,就是現在緣。比如,今天去逛商場,我舉個簡單的。你看,哎呀,這件皮大衣多好啊。一摸,包包裏的錢不夠。哎呀,又沒有存款,怎麼辦呢?回去就在那兒想,等到下個月發了工資再去買。完了,下個月發工資還有二十天,這二十天你就爲這件皮大衣活著了,天天做夢還在想:那件衣服還挂在那兒嗎,別人買走了沒?我掙得錢夠不?哎呀,你的心全部都被它牽著跑了。這個屬于什麼?這種苦是什麼?不是先業感的啦,是自己找的啦,是不是?我舉個例子,你完全可以有衣服穿,有買的,買了就有穿的,買不起就算了嗎,還天天想,那不就是自己找的嗎。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我常講,你努力了,就行了,幹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努力了就行了。努力了,結果有了,自然就該你用的。努力了沒有結果,時機不成熟嘛,對不對?你幹嘛回去天天盯著它呢?所以我只強調幹事情做工作盡心就行。不是不幹,是盡心。老實講,你看今天有幾個人幹事情是盡心的?你看,兩個人要走,一個說:“走吧。”另一個:“不行,我要幹一會兒。”一個說:“幹嘛啊,那麼認真,反正湊合著弄一下就行了呗。”現在都是湊合著弄就不錯了。不可以,要盡心!所以我老講,盡心只爲心安。你今天之所以心不安啊,你一天到晚在想,我這個沒做那個又沒做啊,因爲當年沒盡心。你只要盡心了,你的心一定是安的。所以學佛法一定是很符合世間的情理的。你不要學得就跟怪胎一樣,世間人都覺得你……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坐在那兒等,或者一味的宿命論,不可以的。

  隨緣所牽,或往五趣,或向涅槃。

  隨緣所牽或往五趣或向涅槃者:謂現已生補特伽羅,由聞非正法故,或先串習力故,于其所得異熟境界二果發起愚癡。由愚癡故,造作諸行,能引後有,乃至成熟,往五趣生。若現法中,從他聞音、如理作意,便于所得異熟境界二果不起愚癡。不愚癡故,不造諸行,不受後有,名向涅槃。緣起義中廣釋其相。(陵本九卷十二頁680、九十叁卷一頁6989)如是差別,隨緣所牽,道理應知。

  什麼意思呢?這個隨緣的緣,就包括善緣、惡緣。如果你是善緣、無漏的緣呢,你就向哪個地方呢?就向涅槃。如果是惡因,或者是有漏的善,往哪兒呢?五趣。爲什麼是兩個呢?惡因到哪個地方?叁惡道。可是還有人天乘,有漏的善就到人天乘。諸位要注意,我們講人道修行很容易,但是還很容易在人裏頭打圈圈,今天不是提了一個口號叫人間佛教嘛。我跟他們講,這個人間佛教一定不要搞成人天佛教,知道嗎,如果光是強調多做好事……所以今天的人,別人問他:“你信佛嗎?”“我信佛,我是皈依的。”“那你怎麼修行啊?”“別幹壞事就行了呗!”今天大部分不都是這個樣子的嗎,對不對?都覺得我只要不幹壞事,就是合格的佛教徒了。不可以的!當然這個也好啊,你鼓勵他們折本打道算了,總比天天幹壞事好啊。當然言下按佛法講,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有了菩提心才能到聲聞乘、緣覺乘,有了菩提心才能到菩薩乘和佛乘。佛法是五乘佛法,是一個整體,不僅僅是光是人天乘,不僅僅是停留在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我不幹壞事,多幹好事就行了!”所以今天人就講......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16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