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受,这受就来了,受缘什么?受缘爱,有可爱不可爱,你就有取舍,有取舍,得不到的我要千方百计,得到的我要藏起来。爱缘取,取缘有,要造新的业力了,人生就这样子的,周而复始的,这个《瑜伽师地论》里头就把二因缘拉长了,就把这个过程说得更详细了。我们刚才说到“次复受用境界,所谓色等若可爱、不可爱”就等于那个地方的受,要开始缘爱了,受缘爱了就要造新的业力了。所以我讲,佛法里头,最大的修行是什么?不是关到这个地方:我在修行啊,我在念阿弥陀佛了,不是的。就是你现前一念起来,能不能觉照到这一念。比如说我们现在听经,你现在眼睛一闭,我这一念在想什么?心里在想什么?想啥?不好讲啊,我也不知道啊,我也没有神通。有可能你什么也不想,这还算好的呢;有的在想:哎哟,水又涨价了,白菜又买不到了……妄想都来了,就是这个时候什么念头都可能纷纷而来。所以我历来强调:在六根对六尘、六识这三个碰到一起的时候,是最好修行的时候,最好修行也是最难的,但是也是最有效果的,就是这一刹那。我们人往往都是:“哎呀,遭了,我又造业了。我昨天那个念头又不好了。”往往是过了以后,才发现不行了。佛法真正的大修行,就是在现前那一念,你能够觉照,你能控制住它,跟开关一样,能够控制住它,就是 “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的触缘受这一刹那,你的感受、觉受控制得住,不要随外形的变化而变化。好看的、不好看的,好听的、不好听的;你随着它一变化,感受一变化,就叫感受上有苦有乐,那就麻烦了,所以四无量心里头,慈悲喜舍的“舍”,为什么叫舍?包括十一善法里叫行舍,对吧?为什么叫行舍,那个“舍”就是平等心,就是那个受起来的时候,你能够觉照色身香味触法犹如梦中事啊,所以你的心境是平和的,知道吧?你不会觉得或好或坏,这些所有的外境你不受影响,你就是神仙,你就是佛。可是我们的凡夫是不容易办到的,那个外境色身香味触法从你身边一过,哎哟,眼睛一亮,耳朵一立,鼻子一吸,嘴巴还要流口水呢。你要控制到那个味蕾不起作用,外面的味道再香,你吃了都是填肚子的,你就对了。你一天到晚,哎哟,这个又咸了;哎呀,这个又淡了;哎呀,你的回锅肉没放郫县豆瓣啊。所以受就是这个样子起来的啊,受一起来,你这些感受一起来,就牵动你的六识,就像狼狗一样,到处呢这个眼睛瞪着,去看好的、吃好的、听好的,那就麻烦了。所以这个修行啊说容易也容易,就是一念,你说多简单。但是你说:“哎呀,这个东西是不好整的。”那是不好整啊,好整都成佛了,还用我们今天这么费事啊?就看你有没有这个信心了。
所以佛法他们问我,说佛法修行最高的原理是什么?我说没有最高的招,就一个字“悟”,觉悟的悟字,就是在六根、六尘、六识相对的一刹那你是悟的,什么叫悟的,就是明白的,不会跟着它转,不会受它干扰,就对了。你说:“哎呀,悟字也很简单嘛!这边一个心,这边一个我。”在哪儿去悟啊?你以为太阳出来了就悟了,不是的,就是明白你自己的心。现在外面什么一会动中禅,一会内观禅,不就是这个原理吗?你不相信你马上眼睛一闭,现前一念,“我的心在哪儿?”外面所有这些动的东西你都在跟着跑,你要能够驾驭住了,你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这个地方讲,这些境界现前的时候,就是这些色身香味触法现前的时候,有些是可爱的,有些是不可爱的,一般人的标准和规律都这个样子看。我们自己啊,你的心里头不能有什么可爱的、不可爱的,好的、坏的。有一种分别,你的心就跟着它跑了,一跑了那下面你就掌控不住了,有受就有爱,有爱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有有就有生,有生就有老死,完了,你又来了转一圈,下回又转一圈,完了,所以你生生世世就在那个地方干什么?转圈圈啊,人就是转圈圈啊。
受此苦乐,谓由先业因,或由现在缘。
受用境界至由现在缘者:此如前说,于一切受,或异熟所生,或境界缘生,道理应知。然彼唯说身受,此通一切,是其差别。
就是这些苦乐现前的时候,你要明白,这些苦乐从哪里来的?苦乐也不是实际的,有真正的苦吗?有真正的乐吗?有前生的苦吗?有前生的乐吗?没有!这些苦乐哪里来的,先业因所感的!就是你以前造的业,比如你以前跟他结的有恶缘,两人见了面就是鼓眼睛,你高兴吗?你想我也没惹他,他怎么见了我就像借了谷子还了糠一样的,肯定心里不舒服嘛,这就是随先业所感,就是过去和他结的有恶缘。可是有些人也结的有善缘的,自然亲的,没见过面的,看到你,哎呀,很舒服,这个人挺好,这个人不错,我还想见他,可是人家已经死了。这些苦和乐都是一种情况:先业所感。
还有一种,“或现在缘”,你看佛法是多么的圆满,它并不像外面那些人,哎呀,你呀,你不要努力啊,这些都是命啊,你的半生只有八颗米,你走遍天下 满身啊。有些人把它说是佛法的,这不是佛法,是中国民间的话,你那样讲就是宿命论、固定的啦。佛法讲这些东西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原来的,一个是现在的自己造的。所以这个样子啊才有希望啊,不然就没有希望了,你就等在那儿,反正都是搞好的啦,我就跟着走就是了,那你就完了。所以佛法是积极的,佛法是跟着走还是自己走?也要跟着走也要自己走。跟着佛走自己的路,要这样说!光自己走,掉到沟里面怎么办?所以还要跟着佛走,佛告诉你路,你就跟着他,但是佛不能替你走,还得你自己走,所以佛法是两条腿,两足尊嘛,圆融的嘛,偏于任何一边都不行,所以从这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来,一是那些苦乐境界由先业所感,还有一个有些就是你自己现在的心造的,就是现在缘。比如,今天去逛商场,我举个简单的。你看,哎呀,这件皮大衣多好啊。一摸,包包里的钱不够。哎呀,又没有存款,怎么办呢?回去就在那儿想,等到下个月发了工资再去买。完了,下个月发工资还有二十天,这二十天你就为这件皮大衣活着了,天天做梦还在想:那件衣服还挂在那儿吗,别人买走了没?我挣得钱够不?哎呀,你的心全部都被它牵着跑了。这个属于什么?这种苦是什么?不是先业感的啦,是自己找的啦,是不是?我举个例子,你完全可以有衣服穿,有买的,买了就有穿的,买不起就算了吗,还天天想,那不就是自己找的吗。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我常讲,你努力了,就行了,干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努力了就行了。努力了,结果有了,自然就该你用的。努力了没有结果,时机不成熟嘛,对不对?你干嘛回去天天盯着它呢?所以我只强调干事情做工作尽心就行。不是不干,是尽心。老实讲,你看今天有几个人干事情是尽心的?你看,两个人要走,一个说:“走吧。”另一个:“不行,我要干一会儿。”一个说:“干嘛啊,那么认真,反正凑合着弄一下就行了呗。”现在都是凑合着弄就不错了。不可以,要尽心!所以我老讲,尽心只为心安。你今天之所以心不安啊,你一天到晚在想,我这个没做那个又没做啊,因为当年没尽心。你只要尽心了,你的心一定是安的。所以学佛法一定是很符合世间的情理的。你不要学得就跟怪胎一样,世间人都觉得你……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坐在那儿等,或者一味的宿命论,不可以的。
随缘所牵,或往五趣,或向涅槃。
随缘所牵或往五趣或向涅槃者:谓现已生补特伽罗,由闻非正法故,或先串习力故,于其所得异熟境界二果发起愚痴。由愚痴故,造作诸行,能引后有,乃至成熟,往五趣生。若现法中,从他闻音、如理作意,便于所得异熟境界二果不起愚痴。不愚痴故,不造诸行,不受后有,名向涅槃。缘起义中广释其相。(陵本九卷十二页680、九十三卷一页6989)如是差别,随缘所牵,道理应知。
什么意思呢?这个随缘的缘,就包括善缘、恶缘。如果你是善缘、无漏的缘呢,你就向哪个地方呢?就向涅槃。如果是恶因,或者是有漏的善,往哪儿呢?五趣。为什么是两个呢?恶因到哪个地方?三恶道。可是还有人天乘,有漏的善就到人天乘。诸位要注意,我们讲人道修行很容易,但是还很容易在人里头打圈圈,今天不是提了一个口号叫人间佛教嘛。我跟他们讲,这个人间佛教一定不要搞成人天佛教,知道吗,如果光是强调多做好事……所以今天的人,别人问他:“你信佛吗?”“我信佛,我是皈依的。”“那你怎么修行啊?”“别干坏事就行了呗!”今天大部分不都是这个样子的吗,对不对?都觉得我只要不干坏事,就是合格的佛教徒了。不可以的!当然这个也好啊,你鼓励他们折本打道算了,总比天天干坏事好啊。当然言下按佛法讲,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有了菩提心才能到声闻乘、缘觉乘,有了菩提心才能到菩萨乘和佛乘。佛法是五乘佛法,是一个整体,不仅仅是光是人天乘,不仅仅是停留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不干坏事,多干好事就行了!”所以今天人就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6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