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探究真心(上)

  

探究真心(上)

  

  

梁乃崇教授

  

  

  時間:91年8月11日

  地點:清大臺北辦事處月涵堂

  紀錄:廖堂順

  整理:羊憶玫、汪滿妹

  

  

  

張文雄引言 :

  

  

民國89年2 月22日下午林哲生先生送我《探究真心 找回真我》這本書,在這之前我並不認識梁老師,也不知道圓覺文教基金會,我拿到這本書之後,很用功,花了叁個晚上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讀完了之後我有一個感想:世間竟然有這麼好的修行指導書,我應該盡我棉薄之力把它推薦出去。

  

  

《探究真心 找回真我》是部修行寶典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就想去買幾本書送給我們公司對修行有興趣的同仁,而總經銷離我們公司很近,我就去買了幾本送給同事看,過後我都會問他們的感想,並請他們如果覺得不錯再介紹出去,同時我每次要把這本書送給大家的時候,我都一定會提醒他們:先從第十講老師的學佛因緣這篇看起,因爲如果你不認識老師而看這本書感覺就不深刻,而他們也都很配合,先看老師的學佛因緣這篇,然後再從第一講看起。這本書到今天爲止我至少讀了五次,每次都從頭到尾看完,今天我就利用這個機會把我所看到的一些心得感想跟諸位做一個報告:

  

  

老師在學佛因緣裏面說他是學物理的,本來是無神論者,認爲除了物理之外像宗教這些都是迷信,至于老師是如何破除這個想法而開始修行,裏邊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其中有一點我是覺得滿難得的,就是老師說他剛開始看佛經是看不懂的,但是就是覺得非常歡喜,也不知道自己歡喜什麼?然後老師就像解物理題目一樣一直解下去,愈解就愈會解,結果就通了《金剛經》,而且得到華藏上師的印可,一步一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絕不是一目十行,叁日修行成道,而是很辛苦地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然後才修通了《金剛經》。這一點給我們的啓示與鼓舞是:只要好好用功我們也可能修行成道。以上是我看了學佛因緣這一講的心得。

  

  

在這本書裏老師對于學佛之路交代得很清楚,他說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回到真心才是究竟的解脫,換句話說就是要體悟我們的本來面目,也就是真心、佛性,然後再繼續努力,修行成道、入解脫門,而後再出菩提路,建立人間淨土。我以前看過的書都沒有交代得這麼清楚,一般只說修行成道然後就跟別人沒有關系了;但老師不是這樣子的,他說修行成道以後,還要回來建立人間淨土,是和其他書不一樣的地方。

  

  

一般的宗教給人的觀念就是要勸人行善,但是老師指出來說佛教的重點不是這個樣子的,我們要做到「諸惡莫做,衆善奉行」,但是重點是「自淨其意」。「自淨其意」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念淨化,要不斷地把相去除,所以清淨的意義是無相,無相就清淨了,老師在書上都交代得非常清楚。

  

  

淨土宗講念佛法門,讓大家誤以爲念一念佛就可以成佛了。老師說不是這樣子的,念佛最主要是要把我們的心念定于一,定于一之後,還要把佛號、咒丟掉才能夠成佛,並不是說一直念佛就可以成佛、就可以悟道。一般人之所以會誤解念佛的真義,是因爲有些徒弟還沒有修成時,老師來不及點破,結果老師就先圓寂了,以後就這樣以訛傳訛了。只有明白如老師才能夠指出重點,所以這本書是很好的修行指南。

  

  

老師對于皈依也有精湛的解釋,他說皈依就是皈依自性叁寶,如果我們按照皈依的真義來修行,即使沒有讀過任何佛經或看過任何法本,只要把握這個真義一樣可以修行成道,所以要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修行者,而不是被很多錯誤觀念、很多相捆綁起來的囚犯,這點跟我們一般所接觸的宗教是不太一樣的。這樣並不是說老師就不重要,老師說:老師是向導,一定是要有開悟經驗的人才有辦法當向導,否則以盲導盲是不可以的。有時候我們修行會看到菩薩、看到光等種種異相,就非常高興,以爲自己修成了,老師認爲還差得遠呢!因爲這只是表示這樣的修行法可能比較正確而已,但是離破無明還有一段距離,不過老師也說,這是因爲你的「識」很強,還留在「名色」之間,你還要往這條路繼續努力就會有成就了,並不是見到佛、見到光或有什麼神通就修成了,不是的。

  

  

老師還提到要身體健康以及改善自己的命運,雖然沒有達到「本明」的程度,但我們可以在「識」這個地方下功夫,「識」做好了,「名色」以下的部分也會變好,當然我們就會更健康、命運更好。而這些不是靠老師,老師只是正確地引導我們的方向。我有一次讀到「凡所有相皆是牢籠」,覺得非常贊歎,因爲老師把相用牢籠來比喻真是神來之筆,傳神極了,所以光是這點就可以想見老師的功力有多深廣了!只要我們好好在這裏下功夫,好好離相就會有成就。把所有相皆以牢籠來比喻,我覺得非常贊歎!

  

  

老師還有一個地方很棒,就是把《金剛經》的句型用一個很簡單的數學公式表示出來:X,即非X,是名X。我們讀的時候就會非常的單純又方便,因爲只要記一個公式,用對消歸空的方式修行很方便。這也是我未曾在別的佛書看到過的,我一直肯定這是老師的創見。此外一般人會把《金剛經》和黑格爾辨證理論的「正反合」混在一起,我自己也是如此,直至看了老師的指點才知道是錯的,所以明師非常重要!明師一指點勝過我們自己瞎讀十幾年書,因爲我們讀十幾年都還搞不懂,而一點醒只要幾秒鍾而已,明師的重要由此可見。

  

  

還有一點,我們一般人都會以爲佛教是無我的,但是也提到每一個人都有自性,這樣好像是很矛盾的,老師發現了這個問題,特別請華藏祖師解釋,我現在就不多講,因爲書上講得很清楚,我也不能占用老師太多的時間,否則大家錯過老師很多精彩的開示,我就太罪過了。我們現在就請梁老師開講。

  

  

梁教授:

  

  

謝謝剛才張文雄先生所做的介紹,他對「探究真心」讀得非常非常的仔細,如果大家看見他的書會嚇一跳,每一個字都劃了線,他說讀這本書非常感動,他還跟我講,只要常常讀這本書,一不小心就會開悟!

  

  

人人都有能知

  

  

「探究真心」是《探究真心 找回真我》這本書的書名的一部份,將來再版的時候書名就會改成《探究真心》,因爲多一句話是很麻煩的。

  

  

今天我要講的內容分成五段:1.能知與被知;2.真心是純能知;3.主權在能知;4.爲何要探究真心;5.結語。

  

  

能知與被知就是禅宗所講的「能、所」,今天我想采取讓大家一起來探討的方式進行,因爲今天大家都是帶著真心來的。每個人都帶有真心,但是自己並不知道,既然真心都已經帶來了,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探究自己的真心。首先,我們先看一件事實:當我們睡醒的時候,眼睛一張開就會有能知與被知的狀況出現,如此一個結構性的對照關系就存在了。當大家眼睛一睜開的時候就可以看見東西,就像現在你們看見我站在講臺這裏,我這個人就是被你們看見的,所以對你們而言,我就是你們的被知──被你們看見,被你們知道的;而你們就是能知。所以當我們一醒來,眼睛一張開,能知與被知這個狀況就成立了。當然不只是眼睛看如此,耳朵聽、手來抓東西也是一樣,就像這支筆,我的手一抓,筆就被抓到了。所以能知與被知的對照關系是一定存在的,我們的生活裏隨時都存在能知與被知的狀態。

  

  

我相信在座沒有人會認爲沒有被知,你們只要能聽見我講話,只要能看見我站在這裏,我就是你們的被知,這是一定成立的。既然有了被知,你們就一定有能知,非有不可,若沒有能知你怎麼會看見這個被知呢?你怎麼會聽到這個被知的聲音呢?這是一個已經不須要證明的事實,這個關系是普遍存在的: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存在我們的心靈作用當中。它是一直存在的,是一個存在的事實。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有物質、生物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身體、心靈,而在這裏特別標舉「真…

《探究真心(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探究真心(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