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探究真心(上)

  

探究真心(上)

  

  

梁乃崇教授

  

  

  时间:91年8月11日

  地点:清大台北办事处月涵堂

  纪录:廖堂顺

  整理:羊忆玫、汪满妹

  

  

  

张文雄引言 :

  

  

民国89年2 月22日下午林哲生先生送我《探究真心 找回真我》这本书,在这之前我并不认识梁老师,也不知道圆觉文教基金会,我拿到这本书之后,很用功,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读完了之后我有一个感想:世间竟然有这么好的修行指导书,我应该尽我棉薄之力把它推荐出去。

  

  

《探究真心 找回真我》是部修行宝典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就想去买几本书送给我们公司对修行有兴趣的同仁,而总经销离我们公司很近,我就去买了几本送给同事看,过后我都会问他们的感想,并请他们如果觉得不错再介绍出去,同时我每次要把这本书送给大家的时候,我都一定会提醒他们:先从第十讲老师的学佛因缘这篇看起,因为如果你不认识老师而看这本书感觉就不深刻,而他们也都很配合,先看老师的学佛因缘这篇,然后再从第一讲看起。这本书到今天为止我至少读了五次,每次都从头到尾看完,今天我就利用这个机会把我所看到的一些心得感想跟诸位做一个报告:

  

  

老师在学佛因缘里面说他是学物理的,本来是无神论者,认为除了物理之外像宗教这些都是迷信,至于老师是如何破除这个想法而开始修行,里边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其中有一点我是觉得满难得的,就是老师说他刚开始看佛经是看不懂的,但是就是觉得非常欢喜,也不知道自己欢喜什么?然后老师就像解物理题目一样一直解下去,愈解就愈会解,结果就通了《金刚经》,而且得到华藏上师的印可,一步一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绝不是一目十行,三日修行成道,而是很辛苦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然后才修通了《金刚经》。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与鼓舞是:只要好好用功我们也可能修行成道。以上是我看了学佛因缘这一讲的心得。

  

  

在这本书里老师对于学佛之路交代得很清楚,他说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回到真心才是究竟的解脱,换句话说就是要体悟我们的本来面目,也就是真心、佛性,然后再继续努力,修行成道、入解脱门,而后再出菩提路,建立人间净土。我以前看过的书都没有交代得这么清楚,一般只说修行成道然后就跟别人没有关系了;但老师不是这样子的,他说修行成道以后,还要回来建立人间净土,是和其他书不一样的地方。

  

  

一般的宗教给人的观念就是要劝人行善,但是老师指出来说佛教的重点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要做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但是重点是「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念净化,要不断地把相去除,所以清净的意义是无相,无相就清净了,老师在书上都交代得非常清楚。

  

  

净土宗讲念佛法门,让大家误以为念一念佛就可以成佛了。老师说不是这样子的,念佛最主要是要把我们的心念定于一,定于一之后,还要把佛号、咒丢掉才能够成佛,并不是说一直念佛就可以成佛、就可以悟道。一般人之所以会误解念佛的真义,是因为有些徒弟还没有修成时,老师来不及点破,结果老师就先圆寂了,以后就这样以讹传讹了。只有明白如老师才能够指出重点,所以这本书是很好的修行指南。

  

  

老师对于皈依也有精湛的解释,他说皈依就是皈依自性三宝,如果我们按照皈依的真义来修行,即使没有读过任何佛经或看过任何法本,只要把握这个真义一样可以修行成道,所以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修行者,而不是被很多错误观念、很多相捆绑起来的囚犯,这点跟我们一般所接触的宗教是不太一样的。这样并不是说老师就不重要,老师说:老师是向导,一定是要有开悟经验的人才有办法当向导,否则以盲导盲是不可以的。有时候我们修行会看到菩萨、看到光等种种异相,就非常高兴,以为自己修成了,老师认为还差得远呢!因为这只是表示这样的修行法可能比较正确而已,但是离破无明还有一段距离,不过老师也说,这是因为你的「识」很强,还留在「名色」之间,你还要往这条路继续努力就会有成就了,并不是见到佛、见到光或有什么神通就修成了,不是的。

  

  

老师还提到要身体健康以及改善自己的命运,虽然没有达到「本明」的程度,但我们可以在「识」这个地方下功夫,「识」做好了,「名色」以下的部分也会变好,当然我们就会更健康、命运更好。而这些不是靠老师,老师只是正确地引导我们的方向。我有一次读到「凡所有相皆是牢笼」,觉得非常赞叹,因为老师把相用牢笼来比喻真是神来之笔,传神极了,所以光是这点就可以想见老师的功力有多深广了!只要我们好好在这里下功夫,好好离相就会有成就。把所有相皆以牢笼来比喻,我觉得非常赞叹!

  

  

老师还有一个地方很棒,就是把《金刚经》的句型用一个很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出来:X,即非X,是名X。我们读的时候就会非常的单纯又方便,因为只要记一个公式,用对消归空的方式修行很方便。这也是我未曾在别的佛书看到过的,我一直肯定这是老师的创见。此外一般人会把《金刚经》和黑格尔辨证理论的「正反合」混在一起,我自己也是如此,直至看了老师的指点才知道是错的,所以明师非常重要!明师一指点胜过我们自己瞎读十几年书,因为我们读十几年都还搞不懂,而一点醒只要几秒钟而已,明师的重要由此可见。

  

  

还有一点,我们一般人都会以为佛教是无我的,但是也提到每一个人都有自性,这样好像是很矛盾的,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特别请华藏祖师解释,我现在就不多讲,因为书上讲得很清楚,我也不能占用老师太多的时间,否则大家错过老师很多精彩的开示,我就太罪过了。我们现在就请梁老师开讲。

  

  

梁教授:

  

  

谢谢刚才张文雄先生所做的介绍,他对「探究真心」读得非常非常的仔细,如果大家看见他的书会吓一跳,每一个字都划了线,他说读这本书非常感动,他还跟我讲,只要常常读这本书,一不小心就会开悟!

  

  

人人都有能知

  

  

「探究真心」是《探究真心 找回真我》这本书的书名的一部份,将来再版的时候书名就会改成《探究真心》,因为多一句话是很麻烦的。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分成五段:1.能知与被知;2.真心是纯能知;3.主权在能知;4.为何要探究真心;5.结语。

  

  

能知与被知就是禅宗所讲的「能、所」,今天我想采取让大家一起来探讨的方式进行,因为今天大家都是带着真心来的。每个人都带有真心,但是自己并不知道,既然真心都已经带来了,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究自己的真心。首先,我们先看一件事实:当我们睡醒的时候,眼睛一张开就会有能知与被知的状况出现,如此一个结构性的对照关系就存在了。当大家眼睛一睁开的时候就可以看见东西,就像现在你们看见我站在讲台这里,我这个人就是被你们看见的,所以对你们而言,我就是你们的被知──被你们看见,被你们知道的;而你们就是能知。所以当我们一醒来,眼睛一张开,能知与被知这个状况就成立了。当然不只是眼睛看如此,耳朵听、手来抓东西也是一样,就像这支笔,我的手一抓,笔就被抓到了。所以能知与被知的对照关系是一定存在的,我们的生活里随时都存在能知与被知的状态。

  

  

我相信在座没有人会认为没有被知,你们只要能听见我讲话,只要能看见我站在这里,我就是你们的被知,这是一定成立的。既然有了被知,你们就一定有能知,非有不可,若没有能知你怎么会看见这个被知呢?你怎么会听到这个被知的声音呢?这是一个已经不须要证明的事实,这个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我们的心灵作用当中。它是一直存在的,是一个存在的事实。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有物质、生物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身体、心灵,而在这里特别标举「真…

《探究真心(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探究真心(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