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是不是直覺就愈強?另外,是不是有很多人,天生就具有直覺的能力,那是他前輩子帶來的嗎?
答:很多人對直覺有誤解,好像一個人最好不要讀書,不要有很多知識,直覺才會強。不是,事實上,直覺就是在「本明」這邊直接來用,但是他還是要透過「十二因緣」才能顯出效用。所以直覺本身要接受這個身體,這個世界,不斷地互動、回饋,才會強的。不是「本明」以下都不要,大家對直覺實在不了解,所以有很多誤解。直覺它是要獨立,但不是沒有關聯。
直覺要靈敏,還是要有很多經驗。譬如說,當你開車的技術很熟練的時候,是不用思考去開車的,即使是非常困難的停車空間,也可以毫不費力就停進去了,這就是靠直覺。如果你沒有那麼好的開車經驗,能憑直覺就停進去嗎?又譬如有醫術精湛的老醫師,常常看一眼就知道病人是什麼病,他用的就是他的直覺,如果他沒有足夠的經驗是不可能有這個直覺的。
所以,直覺並不是無中生有、單獨存在的,它是跟你的識心有互動、回饋的。對某些事情,經驗愈多,識心受的磨練愈多,直覺就越強。但是我們的教育和我們的文化,都是否定直覺的,所以,我們受的教育越多,工作的時間越長,直覺被否定的次數就越多,最後就萎縮掉了。小孩子的直覺好像比較靈敏,是因爲他的直覺被摧殘的比較少。如果我們的教育文化,是接受而且鼓勵直覺的,那麼人愈老、經驗愈多,直覺就愈強。
※被知的都不是能知
問:梁老師,再請問您兩個問題。我一個叔公九十五歲,他靜坐大概四、五十年如一日,每一次跟他談話,都會有很多生活上的體會。有一次問他:聽說靜坐有可能會走火入魔?他說:「會,但是沒有辦法解答。」第二個,我們有沒有前世、來世?這個當然跟今天的主題沒有相關,但是,好像可以延伸到這個層次。
答:走火入魔是有的,當你有執著的時候,有可能會走火入魔。所以,來圓覺宗學的人,我都會教他們一個東西,教他們一個什麼東西呢?就是教他們一個:「被知的都不是」,這個就可以避免走火入魔。被你知道的,就是被知的,被知的就一定不是能知,那我們要求的是能知啊。所以,用完整的話來講,就是:「被知的都不是能知」,因爲能知是佛性、自性、本來面目,而我們要求的就是本來面目,所以,被知的都不是,這樣的話,就不可能走火入魔。
第二個:有沒有「前世、來世」?有。當你承認有心靈,那就有靈魂。只要靈魂是存在的,就有所謂的前世今生。如果你否定靈魂存在,那就沒有了。那麼,我們問:「心靈存不存在?心靈是什麼?」心靈到底是什麼東西?大家能夠舉例說明嗎?很難,對不對?物質是什麼?大家都知道了。
我們把這個世界,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心、一個是物。心就是心靈,物就是物質。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經常這樣分類,可是,物是什麼,很容易定義,心到底是什麼?好,我用另外一個東西來問:一個是能知,一個是被知。這個宇宙我也可以把它分成兩類:一個是能知、一個是被知,不是能知就是被知,全部就是這兩類。
能知是什麼?被知是什麼?我們先看,像這個筆,被拿的就是被知,我不拿就掉下來,我的手能拿就是屬于能知。但是,講到純粹的能知,就比較有深度了,我今天也沒有時間講。
那麼,我們就問:「心」屬于能知還是被知?「物」屬于能知還是被知?我們先問這個好了,物是屬于能知還是被知?它一定是被知嘛!是不是?心屬于能知還是被知?至少有一個把握,比較偏向能知。
所以,如果我這樣子定義的話,就很清楚了。心就是能知,物就是被知。當我這樣子一定義以後,心,哦!原來是能知,那心存不存在?是存在的,因爲每一個人都有。
每一個人都有能知,我站在這兒,你看見了,你就有能知,你如果沒有能知,你怎麼能看,你就看不見啊!所以,你的能知是存在的,它就是你的心。所以,你用能知和被知來定義「心」和「物」清楚得很。
如果你沒有這個能知,你能說我也不相信你能說出來,你要反對也反對不出來。所以,我們確定我們有能知,這是毫無疑問的。從真實面、實際面來看,這是真實的。既然能知就是心,所以,心靈是存在。心靈存在的話,靈魂就會存在。所以身體死掉、壞掉的時候,能知並沒有壞掉,能知沒有壞掉,心靈就不會壞掉。所以,它就會以我們所說的「靈魂」這樣子的狀況存在。沒有壞掉,一直存在,就會有現在、過去和未來,所以,根本綿延不斷,這個部分是不生不滅的。因此前世、今生、來世是存在的。
(編按:2005年10月6日梁乃崇教授應飛安委員會之邀,演講「理性、感性與願性」此一主題,講稿由張春美記錄,黃秀真、曾煜隆整理。圖示由蘇莉華製作。)
《理性、感性與願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