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是不是直觉就愈强?另外,是不是有很多人,天生就具有直觉的能力,那是他前辈子带来的吗?
答:很多人对直觉有误解,好像一个人最好不要读书,不要有很多知识,直觉才会强。不是,事实上,直觉就是在「本明」这边直接来用,但是他还是要透过「十二因缘」才能显出效用。所以直觉本身要接受这个身体,这个世界,不断地互动、回馈,才会强的。不是「本明」以下都不要,大家对直觉实在不了解,所以有很多误解。直觉它是要独立,但不是没有关联。
直觉要灵敏,还是要有很多经验。譬如说,当你开车的技术很熟练的时候,是不用思考去开车的,即使是非常困难的停车空间,也可以毫不费力就停进去了,这就是靠直觉。如果你没有那么好的开车经验,能凭直觉就停进去吗?又譬如有医术精湛的老医师,常常看一眼就知道病人是什么病,他用的就是他的直觉,如果他没有足够的经验是不可能有这个直觉的。
所以,直觉并不是无中生有、单独存在的,它是跟你的识心有互动、回馈的。对某些事情,经验愈多,识心受的磨练愈多,直觉就越强。但是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文化,都是否定直觉的,所以,我们受的教育越多,工作的时间越长,直觉被否定的次数就越多,最后就萎缩掉了。小孩子的直觉好像比较灵敏,是因为他的直觉被摧残的比较少。如果我们的教育文化,是接受而且鼓励直觉的,那么人愈老、经验愈多,直觉就愈强。
※被知的都不是能知
问:梁老师,再请问您两个问题。我一个叔公九十五岁,他静坐大概四、五十年如一日,每一次跟他谈话,都会有很多生活上的体会。有一次问他:听说静坐有可能会走火入魔?他说:「会,但是没有办法解答。」第二个,我们有没有前世、来世?这个当然跟今天的主题没有相关,但是,好像可以延伸到这个层次。
答:走火入魔是有的,当你有执着的时候,有可能会走火入魔。所以,来圆觉宗学的人,我都会教他们一个东西,教他们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教他们一个:「被知的都不是」,这个就可以避免走火入魔。被你知道的,就是被知的,被知的就一定不是能知,那我们要求的是能知啊。所以,用完整的话来讲,就是:「被知的都不是能知」,因为能知是佛性、自性、本来面目,而我们要求的就是本来面目,所以,被知的都不是,这样的话,就不可能走火入魔。
第二个:有没有「前世、来世」?有。当你承认有心灵,那就有灵魂。只要灵魂是存在的,就有所谓的前世今生。如果你否定灵魂存在,那就没有了。那么,我们问:「心灵存不存在?心灵是什么?」心灵到底是什么东西?大家能够举例说明吗?很难,对不对?物质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了。
我们把这个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心、一个是物。心就是心灵,物就是物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经常这样分类,可是,物是什么,很容易定义,心到底是什么?好,我用另外一个东西来问:一个是能知,一个是被知。这个宇宙我也可以把它分成两类:一个是能知、一个是被知,不是能知就是被知,全部就是这两类。
能知是什么?被知是什么?我们先看,像这个笔,被拿的就是被知,我不拿就掉下来,我的手能拿就是属于能知。但是,讲到纯粹的能知,就比较有深度了,我今天也没有时间讲。
那么,我们就问:「心」属于能知还是被知?「物」属于能知还是被知?我们先问这个好了,物是属于能知还是被知?它一定是被知嘛!是不是?心属于能知还是被知?至少有一个把握,比较偏向能知。
所以,如果我这样子定义的话,就很清楚了。心就是能知,物就是被知。当我这样子一定义以后,心,哦!原来是能知,那心存不存在?是存在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
每一个人都有能知,我站在这儿,你看见了,你就有能知,你如果没有能知,你怎么能看,你就看不见啊!所以,你的能知是存在的,它就是你的心。所以,你用能知和被知来定义「心」和「物」清楚得很。
如果你没有这个能知,你能说我也不相信你能说出来,你要反对也反对不出来。所以,我们确定我们有能知,这是毫无疑问的。从真实面、实际面来看,这是真实的。既然能知就是心,所以,心灵是存在。心灵存在的话,灵魂就会存在。所以身体死掉、坏掉的时候,能知并没有坏掉,能知没有坏掉,心灵就不会坏掉。所以,它就会以我们所说的「灵魂」这样子的状况存在。没有坏掉,一直存在,就会有现在、过去和未来,所以,根本绵延不断,这个部分是不生不灭的。因此前世、今生、来世是存在的。
(编按:2005年10月6日梁乃崇教授应飞安委员会之邀,演讲「理性、感性与愿性」此一主题,讲稿由张春美记录,黄秀真、曾煜隆整理。图示由苏莉华制作。)
《理性、感性与愿性》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