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衆生。如此,自性深度的離四相與法性廣度的入四相交互爲用、相互含攝,達到是名離四相的圓滿境界。
【現場問答】
問:佛法不講第一因,是否與老師講的「本明」有沖突?第一因到底可不可以被理解,如果不可被理解,佛法之用是否有問題?
答:沒有問題。第一因就是純粹的能知能覺,是不可被知的,也不可被講。我們拿出來講的「本明」,只要我們講了就不是真的,真的不能被講,也不能被思維,所以也不可以被理解的。那能不能用呢?當然能夠用。因爲祂能知,祂是不能被知的,但能知就能用。
問:宗教講的「不落兩邊」,與哲學講的「正反合」,意思是否相通?與「一體兩面」是否相通?如果兩邊連結圓滿,是不是佛性終極境界?
答:這裏說的「不落兩邊」有兩種,一種是兩邊都有的狀況,在此就不說明了;一種是兩邊都沒有的狀況,這跟哲學所講的「正反合」是有出入的。「一體兩面」是想要用一個比喻來解答問題,至于是不是能夠相通?要看你是不是覺得這個比喻夠好;因爲它是個比喻,不能完全相等。
如果兩邊連結到最圓滿的情況,就是沒有了兩邊,兩邊就不成爲兩邊──達到同體就沒有所謂的兩邊,但這還是有相的。佛性的終極完成,光是走法性廣度的離四相還不夠,還要自性深度的離四相也要做到,兩個同時要做到才算,所以這也不算終極境界。
問:《金剛經》的四句偈「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把「如」解釋成一切有爲法(一切被知現象),他的本質如夢幻泡影,或朝露閃電也是一樣的,也就是佛法講的「一如」……以上所述跟老師所講的四相連結,是否相通?
答:以上是如果要連結當然就連結。不過我講的四相連結,是特別指我相、人相一層一層的,然後到衆生相。到衆生相是每個個人跟其他人連結,其他人又跟其他人連結;然後這所有的人又跟天地、萬物也連結,又跟時間作連結,這樣的連結。大家不要想象只是牽一根線──這可以沒有線,可以就是一種同體,就是與天地同在。像基督教是「與上帝同在」,這是一種與神的連結,連結的含意要更有彈性一點。
問:佛學、哲學、科學連結極致後,世界才可能和平,您以爲如何?
答:我想不是,世界要和平,大家不要戰爭嘛!靠佛學、哲學、科學這樣連結還不夠的。
問:請問「信任」與「信用」有分別嗎?
答:當然有啊!信用好像是一個可量化、可計算的東西。「信任」則是一種連結。「信用」是把它量化,拿來用的,當然它們之間還是有關系的。
問:有什麼方法可以練習放下「我執」?並不是知覺有「我執」,而是脫離我執?
答:沒什麼方法,唯有修行。
問:叁心(過去、現在、未來)與四相有什麼連結?
答:四相裏面的壽者相就是叁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所謂的時間相,就是叁心,因此壽者相就是時間相。
問:入四相前,是否必須先離四相?不能同時做嗎?
答:不是不能,而是我不建議這樣。我的建議是先離四相,再做入四相。當然我們要入人相、入衆生相、入壽者相,我們可以入,其實我們已經在做了啊!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夠把離四相這個部分做好,再去做,這樣比較安全。我是從安全的角度來給大家建議,並不是說可以或者不可以。沒有人規定你一定要那樣子,別人也沒有辦法說不可以;只是就我的建議而言,我是這樣建議的。
問:自性深度和法性廣度的整合,方是完整的修行;如此是不是也和十二因緣、太極圖一樣都是圓球型的?
答:沒錯,是圓球型的;不但是圓球型的,而且還是活的。
問:這樣的修行才是大圓滿的佛法,是嗎?
答:對。
問:請問梁老師,用正反合有何危險?
答:哦,非常危險!但是因爲它很有效、很有用,所以很多人喜歡用。因爲用起來很鋒利,尤其在做政治的權力鬥爭的時候,這個東西是非常厲害的,用起來就是,應該說是「殺無赦」,太厲害了。但是這個産生的後果是會造業的!表面上是賺到了,但是造了那個業,以後是要還的,那就太恐怖了。
開頭的時候,你只看到好有用、好有效,威風得不得了;但是你根本都沒有考慮到造業的後果,那個後果是非常悲慘的,危險就在這裏啊!一般人目光短淺,只看到它很好用、很有效,用起來就很爽;可是爽幾下以後就不爽了,下一輩子就不爽了,不必等到下輩子!
問:當我們爲他人調解糾紛時,常常就是用梁教授說的正反合;那危險指的是什麼?該如何避免?
答:沒錯,我今天講的正反合都是拿來調解糾紛的。那是因爲我知道它很危險,只有這樣子用是不危險的。但是這個方法不是說只是用在這裏,它也可以用來製造糾紛,或打擊異己,很厲害的。那就不好了,它的危險是在那裏。我講的時候,當然不會把那個正反合的危險,那個用法展示給你,那不是害你們嗎?我展示的是解決糾紛的,沒錯,那樣子用是沒有問題的。我爲什麼會那樣子用,因爲我知道它有危險啊!離四相這個部分我做到了,我才會看得出來,如果沒有做到的人是看不出來的。
《喜佛所喜 樂佛所樂》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