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喜佛所喜 乐佛所乐▪P4

  ..续本文上一页帝的亲信部队去防卫。那个部队别人是不能调动的,随意调动是要杀头的。他带着武帝的亲信部队等在一个路口,对偷袭的匈奴兵说:「我等你多时,别来无恙?」敌方领头的人发现事迹败露,就赶快撤退。部队要追击,他说:「不行!这些都是皇帝的亲兵,我只是临时调过来吓唬敌人的,万一他们受伤或死亡,我可担当不起。」于是把军队带回去,然后向汉武帝报告。他冒了生命的危险去救汉武帝,照说汉武帝应该非常感激,结果不是!皇帝怒说:「你瞎掰,哪里有匈奴军队偷袭?什么事都没有。你是不是想篡位?」还怀疑他居心不良。历史上所见,汉武帝是一个很不错、具雄才大略的帝王,如果这个时候他能感激卫青、奖赏他,以后那些军队对汉武帝会更尽心效命。他现在一怀疑,就把其间忠诚的连结切断了,这里就显得他不够好。

  如果是一个懂连结的,就会照顾这个连结。如果你只看到我相,看不到这个连结,那当然也没办法。

  

  ※《从AA+》的第五级领导人

  

  我看过一本经营管理的书《从A到A+》,书中研究美国特别突出的十几家企业,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成功的公司里面有一类领导人,书中称之为第五级领导人。有这样一个人,公司才会从A到A+。这样的领导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我们讲的「无我」。一个公司做得那么好,当有人去访问领导人时,问到如何把公司经营得那么好,他们的共同反应都是,「嗳!这是前任的董事长、或现任的某某的功劳,他们做得太好了,所以公司才会那么好。」通常都是这样的反应,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来说明时,他们共同的说法就是:「哎呀!这是运气好啦……」绝不会说是自己英明才把公司经营好,没有一个归功于自己。观察到他们有这样的特征,作者就想要知道如何去找到这样的领导人,怎么培养出这样的第五级领导人,他的结论是:没有办法!

  

  

他指出,如果有一个公司、或公司里的某一个部门,做出了一个奇迹式的成绩,而这个公司或部门又没有一个人邀功说:「这是我做的!」那么这个公司或部门里,一定藏有一个第五级的领导人──书中只有这样的提示,至于如何事先看出某人会是第五级领导人,或者去发掘一个人可能有这样的潜力,将他培养成第五级领导人,则没有答案。

  

  现在,我觉得我能够一眼就看出第五级领导人,那他为什么会看不到?因为他们看事情的时候,都是从我相的角度在看,当然看不出众生相层次的人。众生相层次的人,我相都不突出,不显得优秀,当然你看不见他。我们不要从我相的角度看,不要从人相的角度看,只看这个人对连结的部分是不是擅长?是不是会去照顾?如果是,他就是第五级领导人!我相越强的人反而是专门破坏连结的。

  

  如何使众生相健全成熟

  

  接着我们要如何使众生相健全成熟?建立连结后,要能够繁殖下去,也就是说,有新的成员加入这个团体时,能让新成员很快的进入、参与这个连结网络,能够继续改进、加强这个连结网络。能达到这个程度,就代表这个众生相有了生命,可以繁衍下去。当这个众生相能够健全成熟,又能繁衍下去的时候,就代表超越了众生相,进入寿命相。

  

  一入寿命相,想事情都是永续经营

  

  一进入寿命相,想事情都是长长久久的,永续经营,不会做短线的。只顾着我们这一代日子好过,丝毫不想我们的下一代,那就是短命相,不是寿命相。能够进入寿命相,考虑事情必然是长久的,佛法呈现的就是这样。你看佛经,这些菩萨问释迦牟尼佛问题时,考虑的都是未来世、末法众生如何学佛?不会只是考虑当代,后面的死活都不管。

  

  修「自性深度」到最后是要「离四相」;而修「法性广度」到最后不是离四相,是要进「入四相」。

  

  修行座标图

  

  我们有一个修行座标图,也可以把它叫做四相座标图。因为我们有两套四相,第一套是自性深度的四相,是垂直的Y轴。什么是我相?这个肉体就是我相,从我相一直到离四相,就进入本明、自性──真正的自我那里去了,到那里就完全没有相了。所有的相都是可以被你知道、被你觉察的;到离四相,被你觉察的东西没有了,就进入空无,这就是离四相。佛法,像《金刚经》要我们达到是名状态,那就是要离四相,到达本明、自性这里。

  

  第二套是法性广度的四相,是水平的X轴。也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到最后入四相。这是入四相,并不是离四相。为什么呢?因为法性广度的四相一直都有相。我们要特别说明,这是入世间来修行的。

  

  这样的修行,跟菩萨要离四相的修行,互相之间有关连、有相通吗?这就是我以下要作的说明。

  

  正反合就是《金刚经》的有相部分

  

  事实上,法性广度的四相还比较好用,做的时候不是离相的《金刚经》,而是入相的《金刚经》。入相的《金刚经》是什么呢?就是正反合辩证法。辩证法的合是有相的,《金刚经》讲的是离相的;但是入到世间是无法离相的,你如果离相,也就离开了世间,不在这个世间了。所以你还在这个世间的话,那是有相的,一直都有相。正反合就是《金刚经》的有相部分,就在法性广度的四相这里,因为在世间从头到尾一直都是有相的。

  

  进入「寿命相」的时候,就是进入一切生命的基础;进到那个基础,让一切生命都健全成熟,然后再超越,这样的超越就是「入四相」。超越以后不是没有相,这中间的每一个超越都是把相的范围扩大;当涵盖的范围愈来愈大,最后是把一切的相都含摄了,而不是没有相。所以达到「入四相」的时候,是把所有一切相全部都包含了,不会局限在「我相」的小范围。这样愈到后面,尤其到「入四相」的时候,那个相也变得非常的广大,不着边际。跟无相有一点接近,但它还是有相,并不是没有相。所以《金刚经》的是名状态有两个部分,有一部分是离相的,还一部份是有相的。

  

  运用正反合来达到入四相的例子

  

  怎么运用正反合来达到入四相?怎么一步一步做?举个例子,譬如在「我相」这个地方,有两兄弟,他们本来是没问题的,可是长大了父亲过世后,他们为了争财产吵了起来。他们一争吵就变成对立、有矛盾了,当然两兄弟就变成一正一反了。后来他们把问题解决了,那就是「合」起来。怎么合呢?我这是纯粹举例,他们觉得不能让老母亲伤心,对母亲要孝顺,要以母亲的幸福为他们的目标,所以他们就以孝顺把冲突化掉了,合成孝顺。那个孝顺就是把他们的冲突、正反合起来的地方。考虑到母亲,对他们来讲,就是以别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所以他们就从「我相」超越了,进入「人相」。这是一个正反合的过程。

  

  再来我们还是可以用这样的例子。假如这两兄弟已经不是个人了,而是有儿子、孙子、媳妇等等,已经各有一大家族了。他们为了遗产的事情争吵了起来。这个时候他们这一群人,我们不能说它是我相,就算是人相了。这两组人相现在起冲突了、争执不休,有一种调解的方式,就是:「我们自己的这些冲突要放下,要以整个家族的利益为依归。」他们接受了,就不争了。以整个家族的利益为依归,就又统一、又合起来了。这一合就合到「众生相」了。

  

  合到众生相以后,我们来看看,这个众生相又会是什么状况?国家里每一个不同的派系、不同的党派都是众生相,都是一个个的众生相;我们常常会说:「国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当国家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党派,就会在那里斗争──那就是两个正反在矛盾、冲突不休。这个时候外面有敌人的军队攻打过来了,他们就会放下争执,团结起来共同对外。这个团结恐怕不能这样讲,我们这么说还太小了,这样弄来弄去,还是众生相又上一层而已。

  

  我把这个问题扩大一点:我们人类在地球上争来争去、打来打去。现在发现有外星机器人要来进攻地球了,于是地球上的人类就会团结一致,来抵抗外星机器人,本来是在那里斗来斗去的,这时就会进到更高一层的「合」,共同抵御外星机器人的侵犯。这样我们就进入寿命相。──整个过程可以说就是正反合的运用。

  

  在我们这个世间很多人这样在用;但是在法性广度的四相里面,这样用正反合,最后达到入四相,是很危险的。虽然很有效,从刚才所举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很有效。在我们人类生活的状况里面都是很有效、很有用的。这个方法可以解决冲突,但是它有问题。所以到最后,我们又要再来一次《金刚经》──「离四相即入四相,是名离四相」,这样就万事OK了。

  

  如果做到这样的话,就做到了把自性的四相与法性的四相全部都整合为「是名」状态。这样的话,这个菩萨的修行可以算是功德圆满,这样的《金刚经》也就是功德圆满了。如果只做自性深度的离四相是不够的,只做法性广度的入四相又很危险;如果能够把这两个都做──当然,如果要讲先后次序的话,应该是要先做自性深度的离四相,之后才能够做法性广度的入四相;这样当你做到入四相的时候,你才有能力做「离四相即入四相,是名离四相」。这个时候的「是名离四相」,应该是说《金刚经》的功德已经圆满了。

  

  佛喜欢做的事、乐于做的事就是离四相、是名离四相。祂们是怎么做的?就是这两套做法:就是有了自性深度离四相的基础后,再出菩堤路入四相,以相为工具度化…

《喜佛所喜 乐佛所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