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帝的親信部隊去防衛。那個部隊別人是不能調動的,隨意調動是要殺頭的。他帶著武帝的親信部隊等在一個路口,對偷襲的匈奴兵說:「我等你多時,別來無恙?」敵方領頭的人發現事迹敗露,就趕快撤退。部隊要追擊,他說:「不行!這些都是皇帝的親兵,我只是臨時調過來嚇唬敵人的,萬一他們受傷或死亡,我可擔當不起。」于是把軍隊帶回去,然後向漢武帝報告。他冒了生命的危險去救漢武帝,照說漢武帝應該非常感激,結果不是!皇帝怒說:「你瞎掰,哪裏有匈奴軍隊偷襲?什麼事都沒有。你是不是想篡位?」還懷疑他居心不良。曆史上所見,漢武帝是一個很不錯、具雄才大略的帝王,如果這個時候他能感激衛青、獎賞他,以後那些軍隊對漢武帝會更盡心效命。他現在一懷疑,就把其間忠誠的連結切斷了,這裏就顯得他不夠好。
如果是一個懂連結的,就會照顧這個連結。如果你只看到我相,看不到這個連結,那當然也沒辦法。
※《從A到A+》的第五級領導人
我看過一本經營管理的書《從A到A+》,書中研究美國特別突出的十幾家企業,發現了一個共同點,成功的公司裏面有一類領導人,書中稱之爲第五級領導人。有這樣一個人,公司才會從A到A+。這樣的領導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我們講的「無我」。一個公司做得那麼好,當有人去訪問領導人時,問到如何把公司經營得那麼好,他們的共同反應都是,「嗳!這是前任的董事長、或現任的某某的功勞,他們做得太好了,所以公司才會那麼好。」通常都是這樣的反應,如果找不到這樣的人來說明時,他們共同的說法就是:「哎呀!這是運氣好啦……」絕不會說是自己英明才把公司經營好,沒有一個歸功于自己。觀察到他們有這樣的特征,作者就想要知道如何去找到這樣的領導人,怎麼培養出這樣的第五級領導人,他的結論是:沒有辦法!
他指出,如果有一個公司、或公司裏的某一個部門,做出了一個奇迹式的成績,而這個公司或部門又沒有一個人邀功說:「這是我做的!」那麼這個公司或部門裏,一定藏有一個第五級的領導人──書中只有這樣的提示,至于如何事先看出某人會是第五級領導人,或者去發掘一個人可能有這樣的潛力,將他培養成第五級領導人,則沒有答案。
現在,我覺得我能夠一眼就看出第五級領導人,那他爲什麼會看不到?因爲他們看事情的時候,都是從我相的角度在看,當然看不出衆生相層次的人。衆生相層次的人,我相都不突出,不顯得優秀,當然你看不見他。我們不要從我相的角度看,不要從人相的角度看,只看這個人對連結的部分是不是擅長?是不是會去照顧?如果是,他就是第五級領導人!我相越強的人反而是專門破壞連結的。
※如何使衆生相健全成熟
接著我們要如何使衆生相健全成熟?建立連結後,要能夠繁殖下去,也就是說,有新的成員加入這個團體時,能讓新成員很快的進入、參與這個連結網絡,能夠繼續改進、加強這個連結網絡。能達到這個程度,就代表這個衆生相有了生命,可以繁衍下去。當這個衆生相能夠健全成熟,又能繁衍下去的時候,就代表超越了衆生相,進入壽命相。
※一入壽命相,想事情都是永續經營
一進入壽命相,想事情都是長長久久的,永續經營,不會做短線的。只顧著我們這一代日子好過,絲毫不想我們的下一代,那就是短命相,不是壽命相。能夠進入壽命相,考慮事情必然是長久的,佛法呈現的就是這樣。你看佛經,這些菩薩問釋迦牟尼佛問題時,考慮的都是未來世、末法衆生如何學佛?不會只是考慮當代,後面的死活都不管。
修「自性深度」到最後是要「離四相」;而修「法性廣度」到最後不是離四相,是要進「入四相」。
※修行座標圖
我們有一個修行座標圖,也可以把它叫做四相座標圖。因爲我們有兩套四相,第一套是自性深度的四相,是垂直的Y軸。什麼是我相?這個肉體就是我相,從我相一直到離四相,就進入本明、自性──真正的自我那裏去了,到那裏就完全沒有相了。所有的相都是可以被你知道、被你覺察的;到離四相,被你覺察的東西沒有了,就進入空無,這就是離四相。佛法,像《金剛經》要我們達到是名狀態,那就是要離四相,到達本明、自性這裏。
第二套是法性廣度的四相,是水平的X軸。也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到最後入四相。這是入四相,並不是離四相。爲什麼呢?因爲法性廣度的四相一直都有相。我們要特別說明,這是入世間來修行的。
這樣的修行,跟菩薩要離四相的修行,互相之間有關連、有相通嗎?這就是我以下要作的說明。
※正反合就是《金剛經》的有相部分
事實上,法性廣度的四相還比較好用,做的時候不是離相的《金剛經》,而是入相的《金剛經》。入相的《金剛經》是什麼呢?就是正反合辯證法。辯證法的合是有相的,《金剛經》講的是離相的;但是入到世間是無法離相的,你如果離相,也就離開了世間,不在這個世間了。所以你還在這個世間的話,那是有相的,一直都有相。正反合就是《金剛經》的有相部分,就在法性廣度的四相這裏,因爲在世間從頭到尾一直都是有相的。
進入「壽命相」的時候,就是進入一切生命的基礎;進到那個基礎,讓一切生命都健全成熟,然後再超越,這樣的超越就是「入四相」。超越以後不是沒有相,這中間的每一個超越都是把相的範圍擴大;當涵蓋的範圍愈來愈大,最後是把一切的相都含攝了,而不是沒有相。所以達到「入四相」的時候,是把所有一切相全部都包含了,不會局限在「我相」的小範圍。這樣愈到後面,尤其到「入四相」的時候,那個相也變得非常的廣大,不著邊際。跟無相有一點接近,但它還是有相,並不是沒有相。所以《金剛經》的是名狀態有兩個部分,有一部分是離相的,還一部份是有相的。
※運用正反合來達到入四相的例子
怎麼運用正反合來達到入四相?怎麼一步一步做?舉個例子,譬如在「我相」這個地方,有兩兄弟,他們本來是沒問題的,可是長大了父親過世後,他們爲了爭財産吵了起來。他們一爭吵就變成對立、有矛盾了,當然兩兄弟就變成一正一反了。後來他們把問題解決了,那就是「合」起來。怎麼合呢?我這是純粹舉例,他們覺得不能讓老母親傷心,對母親要孝順,要以母親的幸福爲他們的目標,所以他們就以孝順把沖突化掉了,合成孝順。那個孝順就是把他們的沖突、正反合起來的地方。考慮到母親,對他們來講,就是以別人的立場來考慮事情;所以他們就從「我相」超越了,進入「人相」。這是一個正反合的過程。
再來我們還是可以用這樣的例子。假如這兩兄弟已經不是個人了,而是有兒子、孫子、媳婦等等,已經各有一大家族了。他們爲了遺産的事情爭吵了起來。這個時候他們這一群人,我們不能說它是我相,就算是人相了。這兩組人相現在起沖突了、爭執不休,有一種調解的方式,就是:「我們自己的這些沖突要放下,要以整個家族的利益爲依歸。」他們接受了,就不爭了。以整個家族的利益爲依歸,就又統一、又合起來了。這一合就合到「衆生相」了。
合到衆生相以後,我們來看看,這個衆生相又會是什麼狀況?國家裏每一個不同的派系、不同的黨派都是衆生相,都是一個個的衆生相;我們常常會說:「國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當國家裏面有很多不同的黨派,就會在那裏鬥爭──那就是兩個正反在矛盾、沖突不休。這個時候外面有敵人的軍隊攻打過來了,他們就會放下爭執,團結起來共同對外。這個團結恐怕不能這樣講,我們這麼說還太小了,這樣弄來弄去,還是衆生相又上一層而已。
我把這個問題擴大一點: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爭來爭去、打來打去。現在發現有外星機器人要來進攻地球了,于是地球上的人類就會團結一致,來抵抗外星機器人,本來是在那裏鬥來鬥去的,這時就會進到更高一層的「合」,共同抵禦外星機器人的侵犯。這樣我們就進入壽命相。──整個過程可以說就是正反合的運用。
在我們這個世間很多人這樣在用;但是在法性廣度的四相裏面,這樣用正反合,最後達到入四相,是很危險的。雖然很有效,從剛才所舉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很有效。在我們人類生活的狀況裏面都是很有效、很有用的。這個方法可以解決沖突,但是它有問題。所以到最後,我們又要再來一次《金剛經》──「離四相即入四相,是名離四相」,這樣就萬事OK了。
如果做到這樣的話,就做到了把自性的四相與法性的四相全部都整合爲「是名」狀態。這樣的話,這個菩薩的修行可以算是功德圓滿,這樣的《金剛經》也就是功德圓滿了。如果只做自性深度的離四相是不夠的,只做法性廣度的入四相又很危險;如果能夠把這兩個都做──當然,如果要講先後次序的話,應該是要先做自性深度的離四相,之後才能夠做法性廣度的入四相;這樣當你做到入四相的時候,你才有能力做「離四相即入四相,是名離四相」。這個時候的「是名離四相」,應該是說《金剛經》的功德已經圓滿了。
佛喜歡做的事、樂于做的事就是離四相、是名離四相。祂們是怎麼做的?就是這兩套做法:就是有了自性深度離四相的基礎後,再出菩堤路入四相,以相爲工具度化…
《喜佛所喜 樂佛所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