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活得很緊張,常常搞得我們七葷八素的。所以每一個人應該從大一點的生命觀來看,很多事情不要太緊張,不要太不信賴;彼此之間互相付出,人人盡到自己的責任,提升我們的生命價值。
我最近看了一些書,發現我們有好多東西,負面的思想、言語、行爲,這些都會造成現代人彼此之間沒有信賴感。梁教授也提到,隨時會接到詐騙電話,我也常常接到,說是什麼法院、什麼百貨公司的、電信局的,然後說買了東西沒有付帳。講的地點,我都沒有去過的地方,怎麼可能?你看看!我們科技是可以很進步,但是人心如果不夠好,沒有進步,整個社會反而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有一天我到銀行辦事情,有一個老太太要請人教她按提款機的轉帳鍵,因爲她不會按,人家問她爲什麼要去按這個鍵?她說:「有人打電話告訴我,說可以退稅。」那人說:「不是,那是假的,騙人的。」說了半天她才相信。她說:「還好碰到你們,否則我就按下去了。」你看看這個社會,大家都這樣,我們的靈性不會成長。我們越多對立,互相之間越多差異,越難有向上的成長。
今天聽了梁教授的說法,我覺得對整個社會來說,應該不只是一場演講。我們應該把它變成冊子,重新用媒體的方式傳播給大家,讓大家的生命視野更擴大一點。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個地方,讓我們的靈性趕快成長;越來越快,逼近成佛的邊界,這才是我們的希望。我們不希望在人世間走一遭,越來越沈淪,沈淪到靈性下降;結果是向下補位,那就好慘。
不過我要補充一下,梁教授剛剛講向上補位的情況,有一些靈性還不夠的生命,不一定只有運動神經比較發達,他很多方面會不太像人。我們可以觀察到社會上有很多人,看樣子是人,但是他有很多習性接近比較低階的生命習性,這種人我們要去包容他、教他。
我們的演講,經常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大家可以想的東西很多。很多話你自己慢慢想,越想越多,衍伸的觀念和我們的生活就可以連起來。所以我坐在底下拼命寫,事實上也只能寫重點,不能寫太多;寫太多就聽不到好話。所以我相信大家今天一定會有很多收獲。不是抓、放之間,最重要是要放開自己的心胸,把整個宇宙當一個大生命來看待。我們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環節,這個環節非常重要,不是多你不多,少你不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我相信有很多人有問題,請把問題的字條傳過來,請梁教授來回答。
梁教授:
剛才陳教授講的,使我想起一些事情,有些事情我想補充一下。我們吃雞蛋或者吃雞肉,最好吃有機的,雖然貴一點。怎麼說呢?現在的雞都被養在籠子裏,只要它生蛋,其他什麼都不要。你看看!我們把雞的社會關系破壞掉了。這個雞也是一個生命,有雞爸爸、雞媽媽、雞兒子、雞女兒,它們有它們的親子關系。而人類爲了要吃它的蛋,把它做爲一只雞生命的社會關系全部毀掉,你想多殘忍啊!你已經偷了人家的蛋來吃,還把人家的雞爸爸、雞媽媽的關系全部毀掉,雞的靈性怎麼演化?它的生命怎麼演化?
所以人類看事情,不能那麼自私,眼光那麼狹小,做出這樣的行爲。你想想看,如果這樣的事情加在「人」身上,或者試試想著自己變成雞,會是什麼感覺。也許做這樣子的事情,就給他一個立即懲罰;因爲如果不是「立即」,即使下輩子他會變成雞,他也不知道。所以最好「立即」變成雞,關在籠子裏面的雞,他就知道:「喔!這個不能做。」我們啓動放生法,要立即的回饋,就是要這樣,他馬上就會知道:「啊!這不行,不能這樣子做。」
問:生、老、病、死到成、住、壞、空,請詳細解說?
答:生老病死大家都知道,就是人生命裏這樣的生、老、病、死。成住壞空就是這個世界的生命,譬如說:滄海桑田。當然在成住壞空當中,會有生老病死的區別;尤其在壞空的時候,那個「死」會大量的産生。我可以用股票的觀點講,成住壞空是大波段,生老病死是小波段,短期的波段。
問:叁世因果的自然律,是否真能因修法而變成現世或立即回饋?
答:會不會?不是那麼明顯的會不會。我們希望能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立刻的」,是會的。譬如說,做了壞事,就會立即頭痛;那個就可以讓你「立即」啊!或者讓你走路不小心撞到牆,這種事情都會發生啊!或者做了壞事,腦筋轉不過來,笨掉了,這些都可以「立即」。
因爲,如果做了壞事,回報如果是「立即」的,那個懲罰或者那個獎勵也都是小小的。只有累積到很多、很久,那個回報才會變成很大。其實我們如果能夠有「立即」的回報,這些懲罰跟獎勵都是小小的,但是你會感覺到。主要是要讓我們有感覺,有警惕。
問:人是猴子變成的嗎?
答:某些動物之間確實有著演化的關聯,但是,人並不是猴子變成的。這件事情並不是今天所要談的重點;我們今天所關注的是生物體的演化曆程和演化鏈。你看胎兒在子宮裏演變的曆程:最初只是一個細胞,後來變成兩個,以後變成更多;然後就有一個小小的生命,像蝌蚪又像魚、像爬蟲,而後又一點一點地轉變,從低階演化到高階。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醫學書裏面的照片或是科學研究報告就可以知道。
問:校園流浪狗,以放生觀點,該如何處理?捕殺?還是放任?
答:校園流浪狗,你覺得可以做什麼就做什麼,是不是要捕殺?這個你考慮都不用考慮,爲什麼?那不是你的工作。如果你正好是捕狗隊的隊員,再去考慮。我們對于環保放生的事情,不要去想根本不是你的事,或者不是你可以做得到的事。要想的是你身邊可以做得到的事,你就去做。跟你八竿子打不到的關系,你去想它幹什麼?你想到:「沒辦法做」,所以環保放生就不用做,那是找借口。不要找借口,就在你身邊,你身邊有太多事情可以做,就去做。
問:環保放生與環保護生有差別嗎?
答:我不知道有什麼差別,名詞嘛!隨便用。只不過要傳達我們的想法和理念而已。所以用什麼名詞不重要。
問:有關社會財富,應依據「貢獻報酬律」而定;但是按八十比二十法則,社會財富乃是百分之二十的人所貢獻,如按比例分配,會更造成貧富差距的社會問題。如中南美洲國家,社會財富掌握在少數財團手中,全球化後,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爲了整體社會安全與和諧,需要政府幹預分配問題,采累進綜合所得,課富人所得稅來造福弱勢族群。所以自由放任的貢獻報酬律,要建構在公平、效率的社會環境?
答:你提出來的問題是,依「貢獻報酬律」會造成貧富差距。我的看法正好相反,這個社會之所以有貧富差距,就是沒有按「貢獻報酬律」。爲什麼全球化後,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就是沒有按照貢獻報酬律。如果按「貢獻報酬律」分配就不會造成貧富差距拉大。這個問題出在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對「貢獻報酬律」不了解,不了解我在講什麼。有關「貢獻報酬律」,在圓覺文教基金會提供的小冊子裏面有。你可以看了,了解後再去想。
問:心靈、本性能再說明清楚嗎?
答:你想清楚,把文教基金會提供的圓覺文摘看一看,就會清楚。
問:請問在「人」演化成「佛」的過程中,有無其他中間位階的靈體,如:上人、超人、仙人甚至外星人等等?
答:有,但不是你所說的名稱。
問:詐騙集團橫行,以佛法來講,是哪部分的人生關系出問題?
答:欺騙的罪在佛經裏面有講的,下一輩子會變什麼,《華嚴經》裏面講得很清楚,下一輩子會「墮叁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貧窮,二者共財不得自在……」若下輩子沒有下地獄,還是做人的話,就會有一些什麼狀況、會生什麼病、會有一些什麼缺陷,會到哪個狀況的地獄,都講得很清楚。所以你看到有這些缺陷的人,大概都可以對照出他前輩子做了什麼事。
這個問題出在欺騙、不誠實。一個求真、求實的人是不會欺騙的,不習慣求真、求實的人才會欺騙。臺灣這個社會這麼多詐騙集團,是最近才有的,好像滿地都是,太多了,多到難以想象。這個社會爲什麼會變這樣,我想應該有原因,只是不好講,也不必講,我們就啓動立即的回饋系統,讓他知難而退。
問:人過世後的遺體,要如何處理才環保?
答:目前的各種處理法,我想都是環保的;反而像木乃伊那樣的保存方式,就不太環保了。
問:如何處罰詐騙電話?
答:修環保放生法,給他懲罰。
問:演化的主導者爲誰?如果沒有主導者,是否欠缺說服力,與造物者或稱上帝是否有關?
答:沒有。我們說主導者,你要怎麼定義主導者?一定要定義成一個人才叫主導者嗎?如果你說不需要定義成某一個人,那麼整個宇宙大生命就是主導者,還需特別找出一個「誰」嗎?主導者就是宇宙大生命。宇宙大生命跟上帝或造物者是否有關?上帝或造物者也是宇宙大生命中的一環,我們也是一環,大家都是其中的一環。
問:建設與破壞,背後的機製爲何,是否爲演化的必然?可否想象爲佛與魔「本來同在」?道理爲何?
答:這個世界,除了覺性本質是不生不滅的以外,從覺性一出來到這個世間,就是生滅的。生就是建設,滅就是破壞,它的本質就是這樣;要不斷的生、滅,不能夠只是生而不滅,一定是生過後要滅,滅後再生,是生滅的循環。循環當中是層層的進化,這就是世間的狀況。這個生滅層層進化的世界,就是修行的道場。沒有這樣的道場,你也沒有地方去修。(叁千大千世界處處皆是道場)
至于是否要去想象佛與魔「本來同在」?根本不需要。而且佛和魔不是對等的,不能找一個魔來跟佛對等。佛跟什麼對等?佛是跟衆生對等;是一個相對的關系,沒有佛與魔這樣的問題。
問:若是哪一天地球毀滅,人要往哪裏投身修行成佛呢?
答:也許可以到別的星球。
問:根據成、住、壞、空的道理,地球有一天會壞、空掉?
答:對!不止佛法這麼說,科學家都這麼認爲:地球會壞掉!不一定要地球壞,目前根本就已經算出,太陽在多少年以後就沒有光;太陽沒有光,地球也就結束了。這個都算得出來的,還算出宇宙也會消失的,科學家是這樣想的。當然我也不曉得科學家怎麼會這樣想,科學家還在測量宇宙的生命,他們已經知道,地球上哪一種東西壽命最長?是質子。用他們的方法估計,質子的半衰期大概是1031~1033,到底是 1031、1032、1033哪一個? 他們想做實驗把它確定找出來。這麼長的時間,整個星雲、地球都消失了,質子還沒有壞。不過,不管時間再怎麼長,任何物質終必空壞。
問:「宇宙大道場」是讓「人的覺性」,可以去實踐、創造的素材、場所,所以環保放生就是要保護這個「修行成道」的大道場?
答:是讓「所有六道衆生與四聖的覺性」都可以修行成道的道場。
問:現在報應快速,是否也是這宇宙演化的一種?
答:希望是。人在宇宙大生命中的角色有一定的作用,當人們集體有一個共通的願望,尤其當中有修行成道的人時,那個願望是會實現的,這是人身成佛的佛在宇宙裏面舉足輕重的地方。當我們有壞願望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被弄壞;當大家有好的願望時,世界就會變好。
問:啓發衆生的靈性、覺性、清淨心也是種環保放生嗎?
答:對。
問:身體構造結構健全只是硬體,還需要識心構造、就像是軟體也要齊全,才可以啓動硬體嗎?
答:對!
問:人的覺性與佛的覺性,最大差距是佛要做到任運自在,是實踐完成才算數嗎?
答:對!
問:人的覺性是本自具足,但只是知道而已;而佛的覺性是實踐完成,做到了,是嗎?
答:對!
問:要實踐創造,就必須利用「硬體」,也就是人身重要的意義,是嗎?
答:對!
問:整個宇宙大環境,都是幫助「修行成道」的法性,是嗎?
答:宇宙大環境的本性就是法性,都是爲了修行成道,沒錯,是對的。
問:放生不如放空?
答:放生和放空不同,作用不同。放空會回到覺性,是出世的;放生是入世的。就放空而言,就是回到覺性,回到覺性大家都一樣。我們現世成佛最難的,不是覺性怎麼樣,而是覺性是不是經過世間演化曆練,這個曆練是不是成功了?是這個問題。
我的問題回答完了,謝謝各位。
主持人:
接下來有幾個問題,我想時間不太夠,等一下私底下跟梁教授請教。我提供一句話,讓大家了解怎麼樣去放生。《論語》裏面有一句話:「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以前我們讀書的時候,老師都說:「你們要常常記得已經離開人世間的祖先,福德才會越來越厚」。我當初看到這個句子不是這樣想,我的想法是,做任何事情,你都要想到後果是什麼?想到它影響有多遠?現在每一個人都能這樣想的話,譬如,放一輛腳踏車在這個地方,會不會妨礙人家走路?會不會妨礙別人進出?會不會妨礙交通安全?如果每一件事情都這樣好好想的話,就是在放生。你就是在讓生命的靈性更有覺性。
每一個人在生活的任何一部份,能夠想到長遠的後果是什麼?把後果考慮了,你的行爲就會改變。這是一個從身邊做起的放生方式。當然包含其它的生命,包含對自己的兒女、對自己的父母。所以從自己做起,希望我們每一個人把今天的話題,作爲生活上修行的起點。謝謝大家今天的參與。謝謝!
《放生的現代意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