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細胞心靈說

  

細胞心靈說

  

  

  時間:2007年7月8日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主持:陳國鎮教授

  講者:梁乃崇教授

  紀錄:蔡素钰

  整理:周雅容、汪義麗

  

  主持人:

  

  各位女士、先生:早安!

  

  我想梁教授不需要我介紹,大家的認識可能比我還詳盡一點。

  

  我們的生命觀常常是鎖定在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實際上我們對于自己生命的體驗都可以做各種不同尺度的伸縮,我們如果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生命,有時候會發現一些特別的意義。

  

  今天梁教授要從細胞的層次,來看生命的合成、及每一個生命互動的關系,我相信這又是一個新的視野。生在這個時代,很多知識可以提供我們生命單元正確的認知,生命尺度不同的分享。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學著不要只用一種尺度,而是用多種尺度來看生命。我們才能真正看懂,生命在整個大局和小格局之內所表現的意義。在《金剛經》裏有四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也是不同尺度生命的展現。所以要好好了解佛法,在生命的認知上,我們如果能有尺度不同的體驗,就會有更豐富的生命經驗。

  

  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梁教授做這樣的演講。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歡迎大家來聽我今天的演講,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細胞心靈說」。細胞我想大家都知道,心靈指什麼,應該也知道。這個題目本來想在後面改成學字,這個「學」是未來式的。事實上現在沒有「細胞心靈學」這個東西,我是期待將來會有,所以改成「學」字,來開創「細胞心靈學」。

  

  今天要講的主題,其實是細胞心靈。「細胞」這個觀念,是巴斯德用顯微鏡發現細菌以後,就變成大家通用的名詞。所謂的發現細胞,只是發現了細胞的肉體,並沒有看到細胞的心靈。所以我們現在所有的細胞學、或是細菌學,講的都是沒有心靈的細胞體。

  

  我今天要特別提出來的是,這些細菌、細胞是有心靈的,這件事是一個新的觀點。自從巴斯德發現細菌以後,醫學有了非常大的進步,這個進步主導了現代醫學的發展。但是這樣主導的發展是偏頗的,因爲他們只看到了細胞的肉體,沒看到細胞有心靈,所以「細胞有心靈」這件事情是完全被忽視了。

  

  我今天爲什麼要提出「細胞是有心靈的」這個觀點?因爲細胞有心靈這件事,在我們學佛、修行的過程裏,必然有這樣的認知,只是沒有辦法提出實證。雖然有這樣的看法,卻沒有實證,所以就沒有向社會大衆提出來。最近我們得到了實證,所以今天這公開的公益演講才會有這個題目。

  

  我們如何發現細胞心靈,這個實證是一個真人真事的記錄。我們圓覺宗有一位學員,她來的時候已經得了四年多的癌症,本來是乳癌,後來轉移到肺。這幾年來,她當然經過各種醫療,到後來她采用了修行,以及中醫的療法。她到我這邊來的時候,樣子看起來還好好的,我們並不知道她有這麼重的病,覺得她的保養還蠻好的。學了一段時間後,她告訴我,她已經是乳癌末期了。但是我看不出來,我看她樣子還蠻好的。她就問我對于生病這件事情應該怎麼做?我建議她:「你應該跟你的腫瘤癌細胞溝通。」「怎麼溝通?我們修行裏面有溝通方法的,你對你的腫瘤癌細胞要有feeling,去感覺他是什麼。你對他越了解,感覺得越清楚,就越能夠幫到他。」對于任何問題,我們采用的方法就是這樣,對自己的問題要深入去感覺它。這個感覺要用feeling,不是理解的,是直覺的,這樣去感覺它。感覺它是什麼,那就是什麼。這樣的方法,我們叫做用feeling去感覺。

  

  她就很認真的做這件事情,她很認真的去感覺,肺部腫瘤癌細胞是什麼呢?她感覺到是一團硬硬的東西,幾乎沒有辦法進去,只覺得它是一團硬硬的東西,不知道裏面是什麼?我說:「你要感覺到它裏面的內容,內容是什麼?你要感覺到。你要有feeling,要感覺到。用我們修行的放大、縮小這個技巧,把自己縮小,縮得跟細胞差不多大小再進去,進去了,再感覺那個細胞。」

  

  結果她感覺到的是什麼?她發覺這個細胞,非常的害怕,陷在恐懼中。除了感覺到他們很害怕之外,還感覺到,原來他是一個小自我,就是一個小小的她自己。察覺到這樣子,她就來問我;我說:「你是不是覺得,它那個恐懼跟你自己,(自己,我們就稱爲大我好了),跟你這個大我是不是一樣的?」她發現是一樣的,原來她自己也有這種恐懼。

  

  這個細胞的恐懼,跟大我的恐懼是一樣的。而且她非常清楚的知道,那些細胞就是從「大我」分出來的一個小「自我」,原來是這樣子!她把這個狀況告訴我,我說:「既然是這樣的狀況,你要先做一件事情;先把自己的恐懼-就是你這個『大我』的恐懼先解決掉。你自己的恐懼沒有解決,細胞小『自我』的恐懼是解決不了的。」

  

  這個時候,她就努力去檢討自己的恐懼是怎麼一回事?怎麼來的?我想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她最初覺得是自己怕死,從這個「怕死」繼續深入去找,她發現她的恐懼,真正的恐懼,是來自于她母親。她很小的時候看到她父親打她母親,因爲她同情母親,她想要保護母親,那時她母親的恐懼轉到她身上,一直到現在。最後恐懼變成了癌細胞,癌細胞的恐懼就是這麼來的。

  

  她自己深入檢討後,發現她的恐懼不是自己的問題,是她母親的恐懼投射到她身上。她真正的心是愛母親,是她對母親的愛。她把自己恐懼的源頭找出來了,找出來以後恐懼就解掉了。當然解的過程有許多複雜的程序,因爲她後來病得非常重,幾乎快死了。就在快死了那個時候,她完全豁出去了,死就死吧!豁出去以後,恐懼反而不見了。她自己那部分的恐懼不見了,這個時候她癌細胞的恐懼,也就得到了抒解。

  

  最早她發現癌細胞是在恐懼的狀態中,又發現那些細胞其實是小「自我」。雖然發現了這些情形,可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所以她先回來把自己這一部份的恐懼解掉。在「大我」這邊還沒有解決的時候,她比較沒有時間每天去feel她的癌細胞;她做得比較少,有時候是間斷的。在間斷了feeling的過程當中,她會感覺到癌細胞在呼喚她,她會感覺到他們在呼喚她不要走,要她繼續來照顧、來feeling他,跟他們産生關系。

  

  因爲她感覺到了自己癌細胞的呼喚,她就比較積極的去照護他。當然在這一段時間,她要先處理那「大我」的恐懼,當她把「大我」的恐懼處理成功以後,再去觀照癌細胞時,她發現癌細胞的恐懼就消除了。她整個的過程就是這樣,當她癌細胞小「自我」的恐懼解掉的時候,也就是她的病況壞到最谷底時。

  

  我與她在這中間過程一直有聯系,在她還沒有解的時候,我已經知道癌症是怎麼形成的,我已經得到概念了。因爲這些癌細胞就是我們的自我,我們可以把他當作一個一個的人。這些一個一個的人,他們就是在害怕,怕得要死。在害怕的當中他要什麼?他要安全。因爲害怕就是源自不安全。不安全怎麼辦?我們人類都會這樣做的,你害怕、我害怕,我們就會擠在一起,擠在一起就覺得安全。所以癌細胞會聚集,擠得緊緊的,這個反應跟人的反應是一樣的。另外他們還會做一件事情,他會動用他可以運用的資源,建一座厚厚的牆,把自己保護起來,這兩件事情他們都在做。所以癌細胞是怎麼形成的?癌細胞的心靈,因爲處于恐懼的狀態,他要取得安全,所以要聚集在一起;同時他們會築一道厚厚的牆,把自己封閉起來,就覺得安全。

  

  你看!我們人不也是這樣嗎?完全一樣的反應。築起厚厚的牆就形成腫瘤,腫瘤摸起來都是硬硬的一塊,那就是他的牆,一道厚厚的牆,一個殼。這樣的恐懼狀態,事實上就是人們的「自我」。

  

  但是我們現在的醫學,認爲癌細胞是物質,沒有生命(編者按:醫學上還是認爲細胞是「有生命」的,只是並沒有尊重他是獨立自主的生命。)。既然它是壞的,就要把它殺死,把它切除嘛!但是他們是有心靈的,是有生命的;你要殺他,他會有什麼反應?他會逃啊!有人要追殺,一群人就逃。逃了以後,就是癌細胞擴散了。癌症就這樣擴散出去。你看到的是癌細胞怎麼擴散來擴散去?因爲你殺他啊!他要逃命。如果你不知道他們是有心靈的,你就想不到他們會是這樣!當你知道他們是有心靈,他們做的這些反應都很正常ㄝ!就是我們人也會做的事,完全一樣的。

  

  她的病情到谷底時,她也豁出去,反正沒指望了,所以她就重新接受第二次化療。幾年前她做過一次化療結果又複發了,這一次想:「算了,就去試試看嘛!」這次化療太成功了。醫生預計的是能讓癌症不繼續惡化,或者惡化的速度慢一點,就可以算成功;結果化療做下去,腫瘤漸漸縮小了,後來幾乎看不見了。她的癌細胞原先已經從肺轉移到骨胳,這次化療做完,肺的腫瘤沒有了,骨胳裏還有一點,醫師們再做後續觀察。觀察一段時間也沒有發現癌細胞進一步的活動。最近她有一些新的症狀出現,醫生說她的癌細胞轉移到腦了,所以她又去治療了,我認爲根本沒有,那應該是個是誤判。

  

  癌症當然還有其他因緣,我能跟大家談的只有一部分,就是從這件事情取出一部份跟大家談。所以這一回的好轉,我認爲不能說是化療把她醫好的。化療的醫師都不預計她會好,所以我認爲她能夠好,真正的原因是她已經把那些細胞的恐懼,小「自我」的恐懼解除了。細胞沒有恐懼了,不需要擠在一起,也不需要做一個殼把自己包起來,他已經不要這樣做了;這次化療只是把先前做的殼清除掉。在我來看,這件事情是一個非常明確的實證,實證了細胞有心靈。不但細胞有心靈,細菌也有心靈。

  

  有心靈他就有一…

《細胞心靈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