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是您媽媽的fu啦。
師:這個是最難講的,要表達已經是很難了。我們用另外的話好了,就是你把真正的愛心流出來,他就會感動,這是一種慈愛的feeling。所以,愛的那個feeling你要在什麼層次呢?如果你是在世界這個層次,那個愛恐怕就是在愛這個字這裏。那你身體這個層次的愛,可能你有某些身體的動作。如果你在識心這個層次的愛,那麼可能有很多想法,愛的想法、愛的故事。這些都不夠,要到哪裏呢?要到覺性這邊。從覺性這邊直接流出來的feeling,一種愛,你的愛是從覺性這裏流出來,他就會感動人。
如果你是世界這個層次的愛和身體這個層次的愛,和識心這個層次的愛,會感動一點啦!但是感動得不深。識心這個地方做得好的話,就是那個故事情節很動人,那還不夠。真正能夠感動的,就是從覺性這邊流出來的愛,一種愛的feeling就這樣子流出來,那個不是語言。所以,我們常常很重視語言的,還有很重視表情、動作的愛,那是身體層次的。像西方他們要表現愛,他都要用他的身體,要擁抱、要用kiss,這個是到身體層次。如果故事情節很動人的感情,這個就深一些了,當然還是不夠。要到這裏,從覺性直接流出來的feeling,那個力量很大的。
問:請問老師,您剛才講的自由、平等、博愛、不朽分別對應到佛法的解脫自在、平等、慈悲、不生不滅;那麼,主動權對應于佛法的是什麼呢?
師:主動權在佛法上面對應的是尊貴。
問:老師!再請問一下,是什麼原因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您母親會提升到這麼高的一個層次?
師:這個我也不知道。第一次她快要死的時候,我爲什麼知道她大概要走了,因爲她身體有臭味出來。我們知道很多人要去世之前,都會有一股臭味出來,我後來知道,這個臭味就是業障。那個時候我就知道,她快要走了。可是,她又沒有走。第二次就什麼味道都沒有,她真的就把它洗幹淨了。
※通靈與科學
問:請問老師!老師您是學科學的,依您剛才舉您母親的例子,是經由通靈知道,她到達了比您父親更高的境界。
師:對。
問:科學跟通靈的認知,這兩者對您來講會不會産生矛盾?如果說,答案是不矛盾的話,是不是表示說,您舍棄了學科學的這個認知。或者您會想要解釋成,科學是陽,通靈這個「覺有情」,是一種陰,陰、陽,太極這兩者是合一的,是不矛盾的。不曉得情形是怎麼樣,可不可以再解釋一下。
師:你們可能會有這個問題。我不但是學科學,我還研究科學,現在怎麼會變成,全心的在做佛法的工作。是不是我已經把科學,他們的矛盾不理了、不管它了,或者是我把它解掉了,或者是我把它超越了。
我開頭是完全接受科學,並沒有要接受佛法。在我解答你剛才問的,通靈和科學之間的沖突之前,我先來回答,我爲什麼從研究科學,轉變成接受佛法。
我開頭完全接受科學,而且我去學物理學,就是因爲我認爲物理是研究真理的,所以才去學。在中學的時候,我就這樣認爲。學到後來,在科學裏面,我發現問題來了。科學裏面有一個什麼問題呢?它不管理論也好、實驗也好,它都是有假設的。我以前喜歡它、接受它的時候,是因爲它的定律、原理都宣稱是什麼呢?是經過證明的。經過不斷的實驗和證明,才得到這些定律、原理。因爲這樣我才喜歡,覺得它是在追求真理。
可是,學到後來我才發現,它能夠證明的這些定律,它都一個一個的證明,當然沒有證的,就說這個我沒有證,不知道。凡是提出來的定律,或者是原理,一定是證過的。不管怎麼證,用理論去證也可以,用實驗去證也可以,在要去證這些理論之前,一定要先接受一個東西,叫做假設,有的時候叫做公設,有的時候又叫做預設,一定有這個東西。
假設這個東西它是不能證明的,它一定要依靠一個不能證明的假設去證明其他的,透過那個邏輯論證去證明其他的定律。如果你把這個假設拿掉了,它就沒有辦法證明。我看到這裏,唉呀!失望了。爲什麼呢?你拿一個不能證明的東西去證明其他的東西,那你其他的東西還是不能證明,在根本上你還是不能證明。是因爲這樣,我才轉變,才去接受學佛。
那佛法是什麼呢?「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無所住」就是沒有假設,它的原理是什麼呢?「真空生妙有」!「真空生妙有」滿足了我的需要,所以,我才會從科學的領域轉到佛法的領域。這個才正合我最開始要學物理學的動機,反而物理學,它沒有辦法滿足我的需要。這是我爲什麼會從學科學轉變成學佛法的原因。
再一個,剛才你問到通靈跟科學,那是因爲科學自己把自己限製住了,所以才否定這種現象。剛才我們不是已經說到,你的識心和你的覺性,是超越你的身體的,在你的身體之外的。那我們通靈是通什麼?就是跟那個沒有身體,但是有識心和覺性的那樣子的生命在溝通。我們本來就承認祂的存在,但是科學不承認這種東西的存在。爲什麼不承認?他一定要眼見爲憑。也就是,他一定要用他的肉體看見了,有的時候用他的六根所觀察到的他才算,甚至這個都還不接受,他一定要六根用儀器去觀察到的才算。
這個問題又存在在西醫和中醫之間,中醫不需要儀器,只要把一個脈就知道你有什麼、什麼病了。西醫不行,西醫一定要X光機,要掃瞄、驗血,要儀器檢驗出來,然後才算。這個是他們自己的設定,也就是他們的假設,他們定了很多、很多的假設,在那裏把自己捆綁住了。
我們本來就不認爲這些假設是正確的。我現在的看法,我不認爲它是正確的,它是錯的。像科學就認爲,腦死了生命就結束,我就不接受,這個跟科學之間也是沖突的。剛才,我請各位把眼睛閉起來,去感覺一下自己的身體,你的能覺已經超越你的肉體之外了,這是一個事實。你要接受科學,還是接受你自己的感覺。我們不是科學的奴隸,我們沒有這個必要要接受它。雖然我以前有接受它,但是我知道它有問題。那他們就一無是處嗎?也不是,他們也有對的地方,我接受對的,但是錯的地方,我就不接受,我就是不要。這是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
所以,通靈這件事情,對我來講,那是理所當然的,根本就是一種真實的事情。不只是我請別人,我自己就可以了,還需要別人嗎?事實上,你們也不是不會,你們也會,只不過,當你們會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們就沈默不接受。其實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這個通靈的能力,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點的。
眼見爲憑這個原則,講的好像理直氣壯。以前就有人跟我講,要眼見爲憑,看都看不見,這個算什麼呢。好!你既然要眼見爲憑,那麼,我們就來講眼見爲憑。我就問他,你的祖父你看過嗎?看過。那好!曾祖父你看過嗎?我總會問到一個你沒有看過的。你到底要承認他有,還是沒有,所以眼見爲憑這裏不能用,沒道理嘛!我們有太多東西,你根本連看都沒有看過,但是你接受。我們總不能說,我沒有曾祖父。他說,我的曾祖父我看過,那我就問,曾曾祖父?我總會問到一個你絕對沒有見過的。所以,眼見爲憑這個原則,真的沒有道理,不完整、不完全啦!它不能拿來用,事實不是這樣。
※覺性只有在被知的世界才能玩創造遊戲
問:覺性是主動的、自由的,爲什麼還會在六道中輪回?
師:只要一入到被覺這裏,在這個範圍裏,它就是有相的。祂本來是不生不滅的、永恒的,但是,一入到這個有相的範圍裏面,就會有生死的問題。但是,它有一個優點,就是它能夠顯現,它可以被你知道。它有了可以被你知道的這個優點的時候,它就要喪失一些其他的。所以在這個世界,它是有生生滅滅的,有生生死死的。
那生生死死,我們聽起來好像不太好,如果永生不死,不是太好了嗎?不會的。生生死死固然有它看起來不好的一面,但是,它有另外一面,是非常好的。什麼呢?你可以繼續不斷的創造。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死了,地球不就擠滿了嘛,就擠不下了。有生滅,會死,才可以重新來過,你才可以繼續的創新。所有的神,連上帝或者是佛菩薩都一樣,都很喜歡創造,非常愛創造。我們人也是一樣,不斷地在創造,這是一個很好玩的遊戲,我叫它創造遊戲。因爲在被覺的相這裏,它是生生滅滅的,所以就可以玩創造遊戲。
創造遊戲,佛法叫什麼名字?叫做叁摩缽提。叁摩缽提就是幻觀法,這就是在玩創造遊戲。你看!基督教的聖經裏面不是記載嗎?創世紀,祂創造了世界,然後還創造了亞當跟夏娃,他們是很愛玩這個創造遊戲的。你看,我們人不是一樣嗎?也很愛玩創造遊戲。我們要發展經濟、要創業,就是在玩創造遊戲,發明這個、發明那個,這個都是在玩創造遊戲。
這樣子的創造遊戲,只能在被覺這邊玩,在能覺那邊不能玩的,因爲祂是不變的,你玩不動的,祂根本不會創造,祂本來如是。所以,那邊是不能玩創造遊戲的。如果我們想要玩創造遊戲的話,怎麼辦呢?就要從「能覺」那邊到「被覺」這邊來玩,玩膩了,就回到能覺那邊休息、休息,休息夠了,又來玩,循環不已。
這樣子的創造遊戲,像達爾文的演化論,演化就是在創造呀!就是這個宇宙的創造。所以,經過叁十億年,一個單細胞可以演化成人,要叁十億年喔,地球年。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法界的叁摩缽提!這樣子的演化,這些創造遊戲,當然就是生命的光彩與價值。所以像一個國家要興盛起來,一個文化要興盛起來,或者現在一個大國要崛起,都是在玩創造遊戲。所以這是從小到大,大家一直在玩的,要玩這個創造遊戲,一定要到被覺這邊來玩,能覺那邊不能玩。
問:在日常生活中,覺性要如何不迷失在相中?
師:我們是有覺性,但是我們常常會忘記,你要怎麼喚醒呢,就要透過修行。佛教裏面的修行,其他宗教的也可以,就是把你的覺性喚醒。通常我們沒有辦法喚醒得那麼深,所以是教人要有愛心,要愛別人,這是第一步,這樣就靠近了一點。當愛心被啓發出來的時候,就是表示你的覺性開始要醒了。
問:這個覺性會不會變成識心?
師:會,覺性一定會變成識心的,如果變不成識心,入不到這個世界。我們想要進入到被覺這裏,進入到有相的人世間,我們的覺性一定要進入到識心。等于迷失掉,你才進得來。你的覺性一直是醒的,你不會留在這個世界。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我又留在世間,我又醒。這樣,你做起事情來才好做,不然的話,你是不醒的,你把覺性這部分的性質已經亡失掉了,你就會做不出好事來,玩不出好樣子來。就算做出好事情來,你也看不懂,判斷上面就有困難。所以呢,我們人雖然是在人世間,可是我們的心有辦法超越。這樣我們就等于是兩邊貫通了,那就超越了限製。
問:請問教授您剛剛說主動權用佛法來說的話是尊貴,爲什麼?
師:那個主動就是代表……,尊貴是一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威神力,威神力的來源就是主動權。
問:在生活中有什麼具體的方法可以提升我們的fu。
師:如果你能夠多用心,少用腦。
問:我們自以爲很用心了,可是並不是對方需要的……在還沒有到達那之前,該怎麼辦呢?
師:沒有什麼辦法,只有修行,只有老實修行。
※學佛因緣
問:教授,是什麼因緣下接觸佛法?您是自己修的,還是有老師教?
師:我有師父教。
問:您的師父現在在那?您怎麼認識祂的?
師:祂已經圓寂很久了。那個時候我正好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地點在清華大學。我認識一位同事,他是化工系的教授,顔孝欽教授。那時我正好對佛法有興趣,而他學佛已經學了好多年了。
有一次他告訴我,他的師父要從香港來,他就希望我能夠和他見見面,當然希望我也和他學。我是很相信他的,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就問他,怎麼你的師父是香港人?他說,他從香港來,他是居士;又說,他是阿阇黎。我聽不懂什麼是阿阇黎。他告訴我,他是居士呀。我就更糊塗了,我也搞不懂怎麼阿阇黎又是居士,居士又是阿阇黎。居士怎麼會又是你師父呢?所以當時,我就跟他說,好啊,去見見面吧。
可是的當天的晚上,我就夢見我師父來了。我在夢中驚醒,我家的鍾正好打兩下,是半夜兩點,我就睡不著了。好不容易熬到六點鍾,我就跑到他家去敲門,那時他已經起來了。我就說,你把你師父的照片拿來給我看。他就拿給我看。我一看就是我夢見的人,我嚇一跳,怎麼會有這樣的事。後來,我就跟我師父見了面,就跟他學了。跟我師父的關系,就是這樣開始的。我只有一個師父,沒有其他的師父。好。
問:修行是需要吃素還是不需要?
師:吃素不吃素沒有關系,但是,心要對生命是尊重和慈愛的。
我們的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到這裏,謝謝各位!
《活出生命的光彩與價值》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