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題。物就是這個世界,它就是純粹的物;真心這裏,就是純粹的心。這個純粹的心和物中間這個區域,就是心、物混合區,心和物在這裏混合了。這麼一看,就不難明白了,這個心和物的觀念,也就清楚了。
生命的價值是什麼?我們可以從「不可被知的能知」這句話看出來,這一句話,就是在描繪這個真心;從這一句,就可以知道真心的一些特質。真心有什麼特質?因爲真心是不可以被知的,當然也不可被摸,也不可以被打,也不可以被捆綁,也不可以被約束、被左右。所以用佛法來講,祂是解脫的,用現在的語言來講,它是自由的,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這一個價值,就是從我們的真心──「不可被知」的這個條件──得以知曉。再來,因爲祂不可被知,所以不能夠分辨;我們沒有辦法分辨祂的。我的真心、你的真心、釋迦摩尼佛的真心,每一個人都有真心,這真心是無法被分辨的,是無分別的,你沒有辦法分辨;因爲它是無法被分辨的,所以祂是平等的。所以在真心這個層次,佛與衆生、佛與凡夫是平等的,帝王跟小老百姓是平等、沒有差別的,聖人和罪人也是平等的,沒有差別。
因爲是不能分別、平等的,這樣,我們還可以得到一個特質,就是博愛;自由、平等、博愛都是。除了這個之外,還有,祂不會死的,不會消失的,所以叫做不朽,祂是不朽的。什麼地方會死?身體會死,識心會死,到了真心這裏,祂不會死。世界會壞、身體會毀壞,識心會消失,這裏不會死,也不會生。祂是不生也不死,這就是不朽。
※洞悉生死始可超越輪回
釋迦摩尼佛爲什麼會創立佛教?就是爲了要解生死問題。一直到真心這個層次,才解掉生死的問題。生死問題解掉了,真心還在這裏,生死是假的我,真正的我在真心這裏,真正的我不會死,所以沒有生死問題。真心還有一個特質,就是主動,或者我們再加一個字「主動權」,祂是主動的。
舉例來說,像這枝筆是被我所拿住的;這個主動權,在我的手這邊,還是在筆這邊?一定是手這邊,大家都知道。所以主動權在能知這裏,這個不用解釋,大家都清楚的,主動權在能知這邊。那最終極的主動權,在那裏呢?在真心這裏。識心和身體的部份,主動權和沒有主動權是混合的。但是世界,是沒有主動權的。所有的主動權,最終極的主動權,全都在真心這裏。這個世界沒有主動權,也就是,物是沒有主動權的,心才有主動權。
從主動權來看的話,能知是不是比較重要?被知是次要。很清楚啊!可是,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會爲了這個沒有主動權的被知,拼死拼活,把老命都拼進去了。是不是好像重點放錯了?所以我們要記得,主動權是生命,也是生命的特質。
舉一個例子,我們常常聽到一個故事。一個小王子,被一個奸臣陷害了,這個小王子,長大以後一定會演一出「王子複仇記」,爲什麼?因爲他有主動權啊。他是有生命的,雖然他弱小的時候,你可以欺侮他,但是,等他長大以後,他就會來複仇,這就是生命的特質。不只王子複仇記,連細菌都是一樣,細菌也有生命,人類用藥來殺它,它就會有抗藥性,什麼藥都殺不死它。即使再發明新藥,發明新藥的速度,也趕不上細菌抗藥性成長的速度,這就是生命。
像這些純粹的被知,這些地板、桌椅,我怎麼踩它、敲它,都沒有關系;可是對待生命不能這樣,小如細菌,都要尊重,因爲它有主動權。我們連細菌都不可以欺侮,對人更要尊重。我們生命的價值,就是自由、平等、博愛、不朽、主動,這是我們生命裏面最有價值的部分,這也就是真心的特質。我們對于這個生命的價值,要好好的珍惜。
接下來我們來看「生死觀」。生死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對生死要怎麼看待?剛才已經稍微提到了,現在的人,所認爲的生死,全都是在講身體的生死。我們認爲,身體僵化了、不動了、沒知覺,就死了;如果這個身體還能動,還有知覺,那就是活的,這是我們現有對生死的看法。
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知道,身體、識心、世界,尤其這個身體,並不是真正的自己;像剛才我們眼睛一閉,就知道這個身體是被感覺的。如果身體算是自己的話,也是假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自己是在身體之外。既然真我在身體之外,我們一般講的靈魂,靈魂在哪一個部分呢?就是識心和真心合起來,這個地方叫做靈魂。那裏面的識心還是會死的,還是會消失的,只有到真心這裏,才是不朽的、才是不死的。而這個不死的真心,才是真正的自己。
只要被你知道的,都不是真正的自己,要記住這一點。比如說,身體長了一個腫瘤,這裏痛那裏痛,只要被你知道了,就不是真正的你。真正的真我,是能知道這個痛、這個腫瘤的我;這個腫瘤、這個痛是被知道的,被知道的就不是。所以我們可以說,一個人,當他知道真正的自己,是在真心這裏,而這個身體壞掉了,他會悲傷嗎?不會的!
舉一個例子,有人開車開了十多年,那個車子又老又舊,哪一天要把它丟了,換一部新車,是會哭哭啼啼還是高高興興呢?一定是高高興興。我沒有看過任何一個人,換新車是哭哭啼啼的。而當一個人破舊的身體用了一百年了,要換一個新的,會哭嗎?不會啊。什麼時候會哭?除非是不知道有真心。認爲一死百了,什麼都沒有了,那是會哭的。
所以這個生死的問題,是一個觀念的問題,一個認知。當然,我這樣說,你們都可以理解;真正要做,那是很難的。要做到,是要經過修練的,沒有修練做不到的。我以上所說,都是理解,光是理解還是不夠的,你要下功夫,真正的實踐,做到了,才能超出生死輪回,不會因此而痛苦。你就會像佛一樣,佛有十個尊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十個尊號,如來是什麼呢,來自由,善逝是去自由,意思就是生死自由。如果還在生死輪回當中,生死是不自由、不解脫的。
修到一個程度,這個自由不是只有如來才能有,佛才可以做到;每一個人的真心都是佛,人人都可以做到,只是你清醒了沒有?還是真心是在迷當中?大家對于這個生死觀,是要先了解,然後去實踐,才能解脫。就算你實際上還做不到,觀念上面理解了,也會減輕困惑、畏懼,生死輪回的問題也會減輕。
※入解脫門出菩提路是爲生命的意義
最後談到「生命的目的」。大家會想,「唉呀!我們的真心,祂本來就那麼好,我們爲什麼要淌生死輪回的渾水呢?」爲什麼?這裏就要講生命的目的。我們的真心是這麼好、這麼有價值,但是祂一入到生死輪回的場所,就昏了、就迷了,那些優點和特質,都出了狀況。所以就會讓你到生死輪回的這個場所來曆練。
曆練不成,就再留級、重修,不斷地這樣子來去。要到什麼程度呢?直到覺醒。覺醒了以後,就變成如來、善逝,來去自如;生死輪回這個場所,難不倒你,那就OK了,就畢業了,就可以不來重修了。但是可以來做菩薩,來幫助其他還沒有醒過來的人,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不管你們知道、不知道,不管你們懂不懂我今天講的題目,也許有人聽過,有人沒聽過,我的看法都是這樣。大家對于生命,如果有了這樣的了解,至少可以清楚明白的過日子。聽我今天這樣一堂課的話,對你們一定有幫助,但是要真正得到好處,是要去實踐的。好!謝謝各位。
《生命的價值與生死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