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感,但又會采取機會主義的摸索與實驗,他們會把這兩個矛盾融合在一起。
他們有膽大包天的目標,但也有漸進式的演化進步。
他們就好像是一個宗教團體,選人都要選氣味跟他們一樣的,個性氣質都要相同,你不同也要把你訓練到相同,這樣不是很僵化?不是!因爲這樣他們才能變化、能調整改變,如果沒有像教派化般的願景文化,他們若要管理員工,就要定下很多規則和監視系統,但因爲教派化的文化,他們的理念、想法、舉止、價值觀、道德標准都一樣,所以根本不需要管理,他們會信任裏面每個人做的事情,因此隨機應變的都會做對,而不需要靠監視的製度來管理。
他們非常的嚴謹,又非常的靈活應變,這不是兩個矛盾嗎?但又合在一起。這種情況就像宗教,我們知道很多人做不好時,就像呆瓜似的,一點靈活度都沒有了,但他們做到了「文與質」「理念與實踐」完全貫徹一致,是六度萬行徹底實踐的結果。
經過這樣的討論檢查,根據以上的六點特征,我覺得我可以證明這些公司就是淨土,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企業可以是淨土。我以前還不能確定企業可以是淨土,但是經過這兩本書的幫助,我可以大膽的講:企業是菩薩淨土,端看你可不可以做到。大家會問:這些公司都是日本、美國的,臺灣有淨土級的企業嗎?目前我還沒找到,希望大家來創造。
要建立企業淨土的修行者,需具備哪些條件?怎樣的條件才夠格把企業建成淨土?我歸納出以下五點:
第一、你要了解權力。你不了解權力是沒辦法的,因爲要讓一個團體組織達成任務目標,用的是權力,領導者要懂得運用權力,這個團體才可能完成任務。一般人認爲要完成任務或做事情,不是靠權力而是靠個人能力,所以我們著重個人能力,這個狀況是對個人而言,但是對一個團體組織要發揮力量、完成任務,是要用權力的。一個公司企業是團體組織不是個人,所以對一個不懂權力、不會用權力去完成任務的人,就不能把企業建立成淨土。
第二、你要同時具備整體系統觀及局部細節。很多人生活在局部細節當中,而且局部細節是零零碎碎的,所以做事情都是掉東掉西的,因爲沒有整體系統觀;有的人光說不做,因爲局部細節他注意不到,所以你自己檢查一下,是不是同時具備整體系統觀及局部細節,如果不是就無法實踐。
第叁、要有演化力。也就是你有「叁摩缽提」的能力,你心裏能「演」,一件事情還沒做,你就在心裏演幾遍,就像沙盤推演,每一個細節在心裏面都可以演,這就是觀想的能力,這樣你才能做。
第四、是執行力。有一本書叫《執行力》,裏面提到經營企業一定要解決叁個問題:一個是人員流程,一個是策略流程,還有一個營運流程。最重要是人員流程,我知道很多人在中國的文化裏面光說不練,尤其是知識份子,只會說不會執行,中國有「立功、立言、立德」的叁不朽,立言也算叁不朽之一,所以造就很多光說不練、沒有執行力的人,企業淨土一定要有執行力,沒有執行力是空話。
第五、一定要是菩薩乘。你是羅漢乘或辟支佛乘做起來會痛苦,你是菩薩乘就要有淨土的想法,所以第五點是最重要的。
菩薩在企業淨土中的修練。他修什麼東西?「乘無始清淨大願入世間」,菩薩的內在有一個說不出來的願,沒有來由的就是有那樣的願,是無始清淨大願。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菩薩的清淨大願是已經清楚,所以會乘無始清淨大願來入世間,就在每一個菩薩自己心中,而不是在佛經裏面的。譬如我們投胎做人,他先要了解人間真相,了解得很徹底深入,于是就有改造世間爲淨土的行動,他的行動要有結果,使淨土永續發揮度化衆生、覺悟衆生、饒益衆生的功能,他把淨土造成功了,就好像造一個很好的學校出來,把平常人培養成優秀有能力的菩薩,就是度化、覺悟、饒益了衆生。
最後說到結論,我們從曆史看,我認爲釋迦摩尼佛到阿育王這一段,建立了原始佛教的人間淨土,另外在蓮花生大士和藏王赤松德真,他們這一個組合創造了密教的人間淨土,現在我們希望企業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作貢獻,創造價值,成就功德之衆生,來生其國」。當然這樣的企業一個一個還是小的,要變成一個國,要有很多企業都變成菩薩淨土,這段做得夠好就有機會。雖然單獨知道有些企業已經是淨土,但數量還很少,如果做得夠好可以把它擴大,促使每個企業都成爲菩薩淨土,就可以有全球的人間淨土。這樣就是菩薩大乘的全球人間淨土,這樣的人間淨土比前面說的人間淨土範圍都還要大。阿育王是在印度那一帶,蓮花生大士是在西藏那一帶,現在這樣做下去就有機會整個地球、全世界都可以成爲人間淨土,這是我們的理想,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做到。
《企業是菩薩淨土》全文閱讀結束。